美术治疗师的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性研究论文

2024-05-10 09:49:17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美术治疗师是伴随美术治疗行业衍生的新兴职业,他们有在工作中的治疗干预特性以及问题处理的专业能力,因此文章中通过先行研究和美术治疗的个案为例进行分析论证,旨在探究美术治疗师的工作尺度和身心状态所必需的掌控力和协调力,为今后美术治疗师的工作开展提出合理的应用与分配。
摘要:美术治疗师是伴随美术治疗行业衍生的新兴职业,他们有在工作中的治疗干预特性以及问题处理的专业能力,因此文章中通过先行研究和美术治疗的个案为例进行分析论证,旨在探究美术治疗师的工作尺度和身心状态所必需的掌控力和协调力,为今后美术治疗师的工作开展提出合理的应用与分配。
关键词:美术治疗,美术治疗师,干预,个案分析
美术治疗是作为表现和记录的媒介[1],是使用美术媒体的心理治疗的一种形态。在这种背景下,美术不是诊断工具,而是处理混乱和痛苦的情绪问题的媒介。美术治疗根据来访者的需要,提供集体或个人的治疗。美术治疗涵盖了多种媒介[2],提供了安全、沉浸的思维发散空间,将人们无意识中的潜在意识表现出来,完成作品会产生成就感,同时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释放压力和紧张情绪,对消除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有积极作用。
在中国知网上搜“美术治疗”,共有近115篇的相关文献。根据近十年的有关“美术治疗”的研究表示,美术治疗所面向的特定群体和数量正日益扩大[2],从治疗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开始[3],到以美术治疗作为人们日常疗愈的方法,可以看出,美术治疗正逐渐走向大众视野[4],因此,也带动了美术治疗师行业的学习和发展。
一、美术治疗师的作用
在美术治疗中,美术治疗师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占据着“第三只手”的作用[5],他们既是旁观者,也是干预者[6]。治疗师不对来访者进行非指示性的歪曲事实,不过分干涉来访者的绘画表现,也不强迫来访者创造不合适的作品。他们只是在来访者难以察觉内心世界的时候伸出援手,或在来访者感情受阻的时候,帮助他们攻克难关。“拯救因微不足道的理由而被抛弃的作品”,这是治疗师最有效的支持。因为美术治疗中是没有正确答案的,治疗师在看来访者的作品时,解读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充分的感受和欣赏才是最好的反馈。
来访者的问题会有很多。第一个是,当听到“我不会画画”时,美术治疗中,并不是只有绘画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选择是多样式的。当遇到来访者说“我不会画画”时,一种方法是,治疗师会及时强调“画得好与不好并不重要”,无论最终的画面效果如何,治疗师都会找到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另一种方法是换材料,选用拼贴法等美术形式进行创作。第二个是,当听到“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治疗师要尝试提供多种方向供来访者选择,但切记不要提供这样那样的具体的强迫性观念。第三个是对于来访者的过分要求,治疗师要能够拒绝,因为适当的拒绝也能给来访者一定的警醒作用,有时还能促进治疗效果。
同时,美术治疗师的干预过程和介入也十分重要。如果遇到不知道该做什么样的主题治疗,可以试着与来访者一起解决这个问题。询问来访者的意见,会让他们有被尊重和被重视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增强来访者的信心和舒适感。但提出问题的范围和数量需要治疗师把握好尺度。当然,面对一些选择困难和交流困难的来访者,若是治疗师能够提前准备并完善相关计划是更好的。来访者的技能水平和表现欲望也是需要治疗师仔细观察的内容。适当的时候,一些交流比如“可以试试这个材料”和“随便看一下,挑选你喜欢的材料”等言语,可以帮助来访者调整混乱的思维或提供可尝试的方向。
美术治疗师的干预也有相关的规则,只是根据治疗师的不同会有所差异,但基本原则是要保护来访者不受伤害。还有比起个人美术治疗,集团美术治疗的原则是要尊重他人和不干扰他人,包括思想和作品。除此之外,无论哪种形式的美术治疗,在表现内容、表现情感等方面都不受限制,本着来访者随意发挥的原则让他们进行创造[7]。
二、美术治疗师的干预时机
当一个人主动或被动需要接受美术治疗的时候,美术治疗师不会在刚开始的时候就直接确定治疗目标和方法等,这是一个需要在交流和不断沟通中逐渐推进的过程。首先,进行美术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表现”活动,但是“表现”有好有坏,具有两面性,所以需要美术治疗师在恰当的时候从中介入,从而促进“表现”往好的方向发展。其次,美术治疗师想要决定美术治疗的方法,就不能从思考具体的技法出发,应先掌握大的框架,再决定介入治疗的具体内容。因此,美术治疗中的介入治疗最好能够按步骤进行一步步清晰和明确,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混乱和反复的现象,提高治疗效率。由此,提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是以来访者为主进行评价。治疗师要尽可能地了解来访者“为何而来?”“有何困难?”以及“希望得到什么帮助?”。需要注意的是,“来访者的问题是什么”的答案并不是通过绘画来实现的,过去已经成为历史,治疗师需要看清楚的是来访者现在有什么问题。
第二,要明确治疗的目标,并进行合适地设定。美术治疗师会根据问题的质和量的改变,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判定。这些判定中,有时候会出现“效果不显著”的结论。这是因为美术治疗师在设定治疗目标时,结合了来访者的想法和愿望,而由于来访者在接受美术治疗之前,赋予了这个治疗过程很大的期盼,但美术治疗的过程并不能像“药到病除”一样,所以最后的治疗结果才会有所偏差。因此,治疗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治疗过程对治疗目标进行设定,当能够观察到来访者在行动、情感、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发生质、量的改变或替代时,说明治疗目标的设定具有可行性。
第三,是设定介入的方向。治疗师在掌握了大框架的前提下,就要准备开始进行介入治疗了。一般的来访者是不可能很清楚自己的问题,所以治疗师要根据来访者传达的信息和当下的角度,去考虑具体是如何引发问题的。还有在美术治疗中,通过“形象”,可以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理解。因为来访者通过形象发现自己的样子,有时会成为强有力的经验。接下来是要让来访者进行表露情感的宣泄行为。这时需要治疗师告知来访者,让他们意识到即使表露愤怒的情绪也不会致命的事实,从而促进来访者的表露。在感情得到宣泄后,来访者会在直接或间接的时机下,通过对治疗师的关系认知和与治疗师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到新的行为和思想方式等。这种行为或者是调节,或者是接受生活、与人相处的能力等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升华”[8]的源动力。
第四,是选择具体的美术技法。选择的美术技法是由来访者的倾向、治疗师的筛选和两者相互配合和磨合的过程中决定的。这个选择是因每个人而有所不同的。而且,在美术治疗的刚开始,有的来访者会提出自己不会画画的顾虑,这个时候治疗师就会告诉来访者“没关系,不会画画也能进行美术治疗”。美术治疗师在意的是来访者真正表现出来的作品,而且无论好坏,在美术治疗师的眼中都同样具有意义和价值。
三、美术治疗师如何构建美术治疗
每个美术治疗师的风格都会有所不同,所以,第一步,在美术治疗的过程中,存在着治疗师和来访者相互选择的过程。但从现状看来,是来访者选择治疗师的情况偏多。因此,在美术治疗的过程中,第一次面谈很重要。这和人们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的感受一样,第一次见面的双方,会想要更多地了解对方的情况,从而判断对方是否有可以继续交往的必要性。在美术治疗中也一样,来访者想要测试治疗师是否值得信任,就会对治疗师进行提问和探究。所以需要治疗师注意的是,掌握好边界很重要。
第二步是“第一幅画”,其重要性不可忽视,甚至有可能第一幅画是来访者最重要的画。因为在来访者初次接触美术治疗时,由于还未了解美术治疗的特性,所以画笔下的作品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会几乎没有防备的呈现,更加的真实。为了让来访者对美术治疗建立信心,治疗师也要在必要的时候明确表明“画了就会发生改变”,只有让来访者觉得安全和信任,治疗同盟的关系才能被建立。
当前两个基础步骤保持稳定的状态时,美术治疗才算真正的构建起来。
四、美术治疗师在美术治疗活动中的实际操作
在一场集团美术治疗活动中,美术治疗师针对本次活动,为参与者提供了主题,即“通过今天的活动到底想得到什么”。美术治疗师点燃了香薰,并伴随着一声慢悠悠的钟响,示意可以开始创作了。本文中个案的对象是一名艺术心理治疗专业的学生,在征得其同意后,将本次活动中整理的资料进行记录,后文中匿名称为小王。小王在学习了此专业之后,也产生过不确定性和迷茫,因此她写下了参加此次活动的意图,包括三点,第一,想要跟着美术治疗师学习、了解并亲身感受美术治疗师的作用;第二,想要拿起画笔随便画画;第三,想要看和听其他人会有什么样的创作想法。
由于活动参与人数过多,美术治疗师提出大家可以在不干扰他人的情况下,将画纸选择自己喜欢的材质和大小贴在空余的墙上,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画笔,可以是多种颜色,也可以是单个颜色。接下来就是创作时间,规定时间为一个半小时,美术治疗师开始播放音乐,让大家随着音乐声在画纸上留下痕迹。但是在这个瞬间甚至持续将近10分钟的时间内,小王都没有想出要创作什么样的内容,并且观察周围,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如此。此时,美术治疗师提出,可以先在小纸上打个草稿,尝试画一下(图1)。
创作完成之后,美术治疗师提出让大家看着自己的作品进行二十分钟的写作,这个过程给了小王很大的思考和反省空间。“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有找到重色蜡笔。所以整幅画面朦朦胧胧,好似悬着,但后来画了眼睛、鼻子、脸的边缘,用各种颜色的线条混搭,仿佛让这只熊活了过来,我给了它生命力。”到了读内容的环节,美术治疗师提出不强求发言、不限制形式的交流时间,在有想表达的人读出自己的想法时,美术治疗师做出了不同的回应,有微笑着点头,也有提出“为什么”“怎么做”。前面的人稍微有些拘谨,但在美术治疗师的示意下,大家开始逐渐发散思维。有的人选择为自己的作品赋予了一首诗,并朗读了出来;有的人给自己的作品命名,并介绍了作品中的含义;有的人在用自己的解读看世界;有的人在用生活中的事情反思自己;也有的人选择了沉默倾听。所有人都表现出了自己的看法。于是,小王也临时写了一段简短的话代替之前的想法,向在场的所有人读了出来:
“我为这幅作品想了三个关键词,分别是生命、成长和自己。告诉自己了两句话:第一,活在当下,不要亏待自己,做自己喜欢的;第二,自己做的选择,时间会告诉我答案,即使痛苦,也不要后悔。所以,我创造了‘我’。”
在所有人表达结束后,美术治疗师让大家深呼吸,宣布了本次活动的结束。小王在此次活动结束后,又为这幅作品补充了几句话:“我是熊,是一只优雅的熊,蓝天与我为伴,绿草为我护航,我的身体是彩色的,我的内心是火热的,我的身体并不圆满,但我依旧快乐,向往斑斓。”
在进行此次美术治疗活动的过程中,美术治疗师首先奠定了整个活动的仪式感,从香薰、钟声到音乐的引领,让人立刻沉浸在了创作的世界里。第二是流程,美术治疗师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从写想法开始,选纸,选地方,选蜡笔,创作,感受笔触、色彩和整个心理过程,完成作品,签名,写感想,听别人的感想,说自己的感想,深呼吸,整个过程水到渠成,让参与者连时间的流逝都无从感觉,仿佛在不知不觉间溜走了。第三是成就感,美术治疗师给了时间和空间让参与者对作品进行审视,在给予成就感的同时,让参与者对完成一幅作品的满足感和喜爱感油然而生。
五、美术治疗师的自我照顾
还需特别注意的是,治疗师也会经历普通人的各种情感。最近,人们也开始关注治疗师的自我治愈和自我成长,提出了“健康的感情”和“专家的理性”的平衡观念。人们在生活中有很多负面情绪产生的时刻,接受负面情绪这件事本身就具有不好的影响,而大多数治疗师的工作都是在接受来访者的负面情绪,所以治疗师本身也是会受到影响的。但是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并不需要牺牲什么来换取来访者的健康,而是要保证自己的健康,让自己处于身心平衡的状态,这样才能对来访者做出正确的反应,清晰的传达和有效的帮助。
首先,需要知道治疗师经历跌倒的途径。第一个,是“优势变弱点”。一般来说,美术治疗师的特点是人际关系的敏感或脆弱性。他们比较感性,有想要帮助他人的欲望。也正是因为凭着这种信念,从事着美术治疗工作,所以敏感是大部分美术治疗师的共同点。而这种远超于常人的敏感,会让治疗师们更容易感觉到来自周围的感情和关注。因此他们能接收到丰富多样的情绪感知,和强烈的感情冲突。这是优势也是弱点。优势是因为治疗师能够通过这种敏感,敏锐地捕捉到来访者的情绪变化,帮助自己提高察言观色的技能。弱点是会产生共鸣和同情,当治疗师无法合理地消化这两种行为时,就会使治疗师的中立位置和判断力受到干扰。这时,感情调节能力就很重要。好的情绪要吸收和调动,坏的情绪要消化和排解,只有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才不会干扰到正常生活。
第二,是“治疗师个人的问题”。一般来说,每一位治疗师都有从事这份工作的理由。而且他们一定是经历过有关心理治疗相关的体验,并从中获得了反馈。由于人与人之间总是有相同的地方存在的,所以,一个好的治疗师不仅是在来访者身上找问题,还要在自己身上找到平衡,就像镜子一样,但不能在镜子中寻找解决方案。因此,在美术治疗中,“逆转”的发生是正常的,这是人的自然反应,也是治疗师真诚的态度。这时,治疗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少说多观察。在遇到有相同经历的来访者时,也可以尝试着接受来访者的处理方式。
第三,是“来访者的传染”。当来访者反复提及不好的经历时,治疗师会从内心里生出可怜、可悲等的消极情绪,即使不表现出来,也会对治疗师的心灵造成一定的冲击力。还有在美术治疗的过程中,来访者没有得到很好的反馈,或者治疗过程不顺利,甚至发生了矛盾等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也都会对治疗师的行为产生影响,甚至会使治疗师的想法、行为受到限制。这时,美术治疗师可以通过休息、放松、运动或创作一个自己的作品,进行观察和反思,及时了解自己,克服消极情绪,想办法解决问题。
六、总结
美术治疗师有两项十分重要的技能,即“听”和“看”。听就是认真听,照着原话听,不对来访者说出的话进行歪曲。大部分来访者会期待治疗师的解读,但过多的解读会对治疗效果起反作用。所以,尊重原本,才能让倾听变得有意义。看就是洞察,发掘作品中的精髓部分,能够帮助来访者释放丰富的感情和感觉。治疗师表现出的好奇心会激发来访者的表达欲望,其中好奇的地方包括三个:过程中、作品中和来访者的个人表现中。治疗师还需要做的一件事是“连接”,连接人与作品、作品与生活、作品与作品。这个过程既是比较也是融合。比较是与之前的情况进行比较,包括作品、情绪、状态、材料、创作过程等等。融合是为之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包括实际生活、创作活动、情感状态等等[5]。
同时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认知模糊是大部分美术治疗师会经历的时期之一,他们在共感上产生的“满足”和“疲劳”会形成对比,产生内耗。治疗师要学会照顾好自己,要在看到无数个消极面之后,还能对自己、对他人和对未来充满信心。切忌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的循环中,不能让别人的想法干涉到自己的生活。同时,诚实是对自己最好的照顾,只有当自己诚实地正视自己内心的声音时,身心才会得到满足和释放。还有,治疗师并不是单打独斗的职业,家人、朋友都是可以依靠的伙伴。
参考文献:
[1]刘明.心像的力量——纯美术的治疗属性及美术治疗方法的研究[J].艺术研究,2020,No.88(01):80-81.
[2]周红.美术治疗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2(01):97-102.
[3]陆雅青.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3.
[4]崔勇.美术治疗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摘要)[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0:1.
[5]Juliet Jue.Art therapy[M].Seoul:Hakjisa,2021.
[6]柏松杉.美术治疗理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8(04):91-96.
[7]许琳.艺术心理治疗师的角色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7.
[8]Kramer,E.The Problem of Quality in Art[J].Bulletin of Art Thera-py,1963(3):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