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高职学生党史学习“新模式”的路径研究论文

高职学生党史学习“新模式”的路径研究论文

0

2024-05-08 09:58:51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史学习是当代高职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学习党史能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了解历史、了解在过往的发展中我们曾经经历过怎样的困难,由是如何将困难逐一克服,将党史中的精神融入当下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砥砺前行。文章主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当前高职学生党史学习现状及党史学习遇到的问题。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党史学习新模式。

  摘要: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史学习是当代高职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学习党史能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了解历史、了解在过往的发展中我们曾经经历过怎样的困难,由是如何将困难逐一克服,将党史中的精神融入当下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砥砺前行。文章主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当前高职学生党史学习现状及党史学习遇到的问题。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党史学习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学生,党史学习,“三个课堂”

  一、高职学生党史学习现状

  目前,高职学校对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非常重视,通过“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对党史的脉络、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职学生党史学习存在三个表现。

  (一)被动学习的多,主动参与的少

  通过调查发现,学习教育实际上是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目前高职学生党史学习的特点则是学校让干什么,我们做什么,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参与的少。基于学习心理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党史这件事本身并没有兴趣,之所以会选择学习党史仅仅是为了随大流,或者是由于学校的安排。学生在进行党史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内在的驱动力,在学习时也会出现大脑并没有高度进行集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质量相对较差,并不会主动思考党史中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甚至对于党史学习也仅仅浮于表面,这导致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习效果相对较差[1]。学习效率不高。在前期我们对学生“是否有必要开设思政课”“上思政课的原因”“是否愿意上思政课”“你对学校开设思政课的认识”等问题做了调研,通过对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21级学生进行调查,在问到“是否有必要开设思政课”这一问题时其中有4.6%的学生认为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中完全没有必要去开设思政课,有9.4%的学生则认为没有必要开设思政课,有56%的学生认为开设思政课是有必要的,而仅有30%的学生认为开设思政课是十分有必要的。针对上思政课的原因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调查时,得到的结论为有8.1%的学生认为上思政课仅仅是为了应付教师点名,不被扣学分,有10.3%的学生则认为上思政课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拿到学分,有11.6%的学生认为上思政课是基于任课老师,而喜欢思政课并不是因为思政课能学到知识,也不认为思政课能对自身发展带来正面影响,有70%的学生则认为在思政课的上课过程中能够学习到大量的知识,可以了解到在新时代下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青年,同时也能够了解到我国的历史,以史为鉴,以正衣冠能够更好地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为自己的后续学习和工作带来正面影响。在调查学生是否愿意上思政课这一问题时,有27.3%的学生回答为他们非常愿意上思政课,而有30.4%的学生的回答则是他们在上思政课时比较愿意上思政课,但是如果不上思政课也不会对自身带来影响,而有35.8%的学生则认为上思政课对他们来讲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回答的为一般,而有4.2%的学生则认为不愿意上思政课,认为上思政课是消耗时是消磨时间,有2.5%的学生则非常不愿意上思政课,他们认为学习思政与自身发展毫无关系,并且认为思政课占据了课时费了他们的时间,同时无法为自身学习带来正面的影响。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第一课堂的学习较多,通过教师的“说”,学生听来完成,其实也是一种被动接受,导致的结果就是“三不”,即不参与、不主动、不互动,学生一知半解。

111.jpeg

  (二)碎片化的多,系统性的少

  通过调查发现,党史学习中除了在“第一课堂”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外,没有安排固定时间学习理论,第二课堂也主要是在课余间隙的班会、党团活动或通过媒体浏览,导致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内容缺乏规划、计划。最终导致缺少系统思维,使得没有搭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把握能力不足。最终导致的结构就是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不系统、不深入,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2]。

  (三)学习方式单一,创新应用的少

  通过调查发现,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的办法不多,创新意识还存在差距。目前高职党史学习教育还是以“第一课堂”授课为主,以授课、研讨、作业、考试“四部曲”为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开展创新教育较少。导致教师在课堂慷慨激昂,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既不入脑,也未入心。通过我们对学生的走访发现,有31.6%的学生在上思政课时,会认真地听课,但是不一定会记笔记,认为记笔记与思政课没有太大关系,而有18.3%的学生在上思政课时既会认真听课,同时也会认真地做笔记,有20.1%的学生选择在思政课上课时不会认真听课,但是为了应对考试,同样会选择记笔记。有30%的学生则回答为在上思政课时,不需要听课,只需要自己坐在教室里,无论是看其他专业课的教材或者是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均可以,这一调查也能够更好地、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思政课在当前高校开展过程中教学的整体质量,反映出了思政课在当前中学习方式相对较为单一,创新应用较少,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学习质量相对较差。

  二、当前高职学生党史学习遇到的问题

  (一)新时代网络冲击导致学生理解片面化

  当前高职大学生是与网络密切联系的一代,他们思维活跃,认知多元化。导致他们对传统的知识理解存在片面化。再加上年龄、生活阅历的限制,会认为学习传统知识没什么意义、“外来”事物好的认知。往往不能透过外部看到深层。通过调查发现,互联网时代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冲击非常大,我们走访了学生寝室、课堂、图书馆等学生日常频繁进出的场所发现,63%的学生通过互联网浏览短视频和游戏APP,26%的学生浏览购物网站。在被询问是否通过短视频观看过国内外新闻、外交新闻或共产党历史相关内容时,大部门学生表示可能刷到过,但并非自己主动搜索。由此可见,网络的冲击对还处于思想意识形态尚不成熟的学生来说,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比如存在较强的依赖性、道德意识的弱化、现实和虚拟世界边界不清、学习及记忆能力减退等。

  (二)高职学生价值观理解差异化

  通过了解发现,高职学生普遍学生成绩薄弱,一类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另一类为家庭经济状况较弱。因此价值观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群体个性比较张扬,学生自身的性格过于自信或者是过于张扬,导致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导致学生在学习时难以深入地探索或分析某一问题及面对深层次的问题,在进行探索时学习质量相对较差。其次,由于当前的生活节奏飞快,在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效率成为最主要的思想,而如何提高效率也成了学生在学习时学习和行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学习方面有时候也成了“快餐式”学习。最后,现阶段学生们大多心智没有完全成熟,价值观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学生在这一阶段并没有养成坚定的立场以及坚定的原则,这也导致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其他思想所影响,其他思想的导向对于学生自身发展而言带来的影响非常明显,学生渐渐表现出原则性相对较差这一理论。

  (三)注重掌握技术技能,弱化了党史相关的学习

  高职学生的培养不同于普通高等理论型、研究型学生的培养,他必须具有除与普通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外,还需要掌握所学的新技能、新工艺、新技术,此类学生的特点则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高职学生在进校时对自己的文化理论水平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定位,因此,通过调查,83%的高职学生表示,希望进校多学习专业技能知识,掌握技术,进入社会通过所学技术为己所用。因此,导致学生重技能训练,轻党史教育及思想政治的学习。

  三、高职学生“三个课堂”党史学习模式可行性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高职学生自身和学习的特点,分析调研提出了党史学习“三个课堂”模式。“三个课堂”学习模式,是一种综合了课中课后、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内容,实现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

  (一)“三个课堂”学习模式的内涵与外延

  “第一课堂”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发展的主阵地,“第一课堂”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发展的主阵地。在“第一课堂”中,其需要严格地执行国家对地方、对所有高职学生在进行课程设置时的课程标准以及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同时也需要完成国家所下发的既定的新任务,这也是传统意义上对教室上课或课堂的认知和要求,立足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我们传统理解的固定场所,即教室,以学生为主体,加上老师的引导,老师的“说”和学生的“听”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第一课堂”的开设很有必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主要形式[3]。

  所谓“第二课堂”则是指在排除“第一课堂”之外的所有校内资源,“第二课堂”的存在目的是深化并且帮助学生拓展在“第一课堂”中所学习到的学习内容,其可以改变原本仅仅在教室上课这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在高职院校内通过多功能听音乐场馆,体育场馆或者是社团活动场地等场所充分地发挥出学校本身所具有的育人功能、服务功能,脱离开教室这一个传统的固定的课程课堂场所,将实践活动或者技能展示与党史学习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在“第一课堂”中所获取到的知识,既可以做到立足于校本课程,同时也可以开发出更多具有个性化的、差异化的教学活动。

  2020年,我校音乐学院创立的以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析和共青团员为成员组建的学生党史学习宣讲团,在全院范围内通过微党课、微、线下宣讲等形式开展宣讲。笔者在负责本宣讲团时,每一位学生无论在前期的宣讲内容的准备、中期的宣讲以及后期的媒体制作,都非常投入以及认真和投入。每周一期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微课堂,在学生中反响很好。一方面宣讲团成员即“讲述者”,一是在参与发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了解党的百年历史,二是参与者以讲促学,以学促行,切实发挥党史教育的学习者、传播者、传承者的作用,实现学讲并进,知行合一。三是讲宣讲团成员都是广大学生的同龄人、身边人,能用青年话,谈青年事,推动党史学习在学生中入心、化行,切实发挥党史教育的学习者、传播者、传承者的作用;四是宣讲团成员以身作则,引导广大同学们从百年党史中感悟思想伟力,从百年奋斗中汲取前行力量。另一方面,“倾听者”即广大学生们,一是受到同龄人的影响,能主动地进入党史“课堂”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起到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二是有很多青年学生,受到鼓舞,从“倾听者”变为“讲述者”,促使更多的学生关注党的历史,理解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性。

  “第三课堂”则是让学生逐步地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的学习和锻炼。在社团活动、团日活动、党日主题活动中,组织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如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西安革命公园、西安事变纪念馆、西安烈士陵园等。同学们在讲解员或者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地聆听老一辈革命先烈的历史。在调研期间,与学生们一起参加了西安烈士陵园清明祭扫活动,进入陵园后学生们从说笑状态,马上变动庄严肃穆,有些学生看到烈士先辈的陵墓潸然泪下。通过调研发现,83%的学生希望多前往研学基地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是从书本、课堂中接触不大的,了解党的百年历史,革命先辈的艰难困苦,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宝贵生命,非常受鼓舞,才更能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更好地学习、生活[4]。

  (二)“三个课堂”学习模式的教育机制

  “第一课堂”强调规范,通过思政课、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对学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教材、课时执行。“第二课堂”彰显个性,一方面学校可结合地域特点、文化积淀。另一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如在实践教育中,学校创立了党史宣讲团,成员以优秀党员和共青团员为主,线下通过课余时间为同学生分模块进行党史学习宣讲。线上每周一个党史小故事,通过录制视频、音频的形式在校园公众号进行推送。在实际党史学习中利用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敬老院等场所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让学生在看、学、思和环境情境介入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党史学习[5]。

222.jpeg

  (二)“三个课堂”学习模式的优势

  “三个课堂”在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中共同构建了“大课堂”概念,其优点是使得党史学习教育与校内教育教学及校外实践实训得以有效整合,不同学生根据不同喜好、不同特质进行自主选择,化被动为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小结

  当前高职学生在党史学习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既有主观因素,又存在客观因素,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重要意义是前提条件。构建了一种全领域的学习模式,通过不同形式、地域、场所让学生全方位地感知、感受,促进学生们党史学习兴趣提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6.

  [2]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21-04-20.

  [3]谢荣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探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

  [4]张丹丹.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困难与路径探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2(2):59-65.

  [5]李璐.新时代加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三重向度[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