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协同发展研究论文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协同发展研究论文

2

2024-05-07 09:29:07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二者之间既有各自的独特性,又具有很多共同之处,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更应该注重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文章在阐述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协同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主要包括:推进思政课程与艺术课程的协同发展、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思政教学资源库、探索思政课程与艺术课的协同机制、搭建艺术实践平

  摘要: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二者之间既有各自的独特性,又具有很多共同之处,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更应该注重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文章在阐述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协同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主要包括:推进思政课程与艺术课程的协同发展、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思政教学资源库、探索思政课程与艺术课的协同机制、搭建艺术实践平台等。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有助于优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充分体现出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关键词:艺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交叉学科,艺术融合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基本功能出发,美育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亦可在思政教育中发挥鲜明的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第二,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关联性较弱;第三,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缺乏有效协同;第四,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在课程评价体系、教学资源库等方面缺乏有效协同。因此,高校教师要明确两者之间的协同关系,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协同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当前,高校教育正面临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以培养质量和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面对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环境,学生需要更广泛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思考能力。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可以通过协同发展,为学生提供交叉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社会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素养的培养。

  (二)研究的目的

  现阶段大学生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协同关系研究的目的旨在推动教育模式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并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这一研究目的有助于提高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三)研究的意义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协同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在保证个性的同时,增强其团队意识;在给予其自尊的同时,提高抗压能力;在追寻艺术的道路上,不可丢弃艺术为人民的思想政治方针。当然这中间还需要务实,不要将自己置于虚无主义,误将“怪诞当创新”。[2]因此该项研究的意义在于高校教育改革,能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匹配。具体意义体现在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审美情趣、拓宽视野和思维方式、增强综合素养等方面。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协同关系的分析

  (一)协同发展的可能性
        1.教育模式的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与20世纪艺术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方向都出现了很大的变革。甚至发展到了边缘文化,众多小众的亚文化。[3]

  面对这一发展趋势,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可以探索教育内容的整合和交叉,开展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2.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艺术学科想要与其他学科形成跨学科融合是较为困难的。首先由于升学的需要,艺术学科也进行了细分,甚至将系科转为院科。表面上来看是专业攻读,实际上也是形成了学科融合的壁垒。因而其自身也存在着没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最后造就毕业即失业的严重后果。另外跨学科也应开展国际交流活动,达成传播与吸收再创新高的良性循环。[4]

  因此,从这些角度来看,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协同关系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师资、课程和研究等方面的跨学科合作,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协同发展还可以结合艺术活动和社会实践。例如,通过艺术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二)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1.回应综合素质教育需要

  综合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协同发展可以促进学生在思想、道德、审美、创造等方面全面成长,满足综合素质教育的需求。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思政教育与美术教育相互渗透的同时,这两者双方都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并且还是可以从形式、内容、功能多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内在精神。进而在此过程中达到合理的综合性“育人”目的。[5]

  另外,家风的建设对美育、思想教育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家不仅仅是小家,更是大国之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主题为党和国家,二国家的一大部分又依靠人民。所以,有一定的必要来建立家校联动,协调步伐共同育人。[6]

图片1.png

  2.强化人文关怀与情感教育

  思政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而艺术教育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共鸣作用。通过协同发展,可以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情感需求,培养他们对于人文关怀和社会问题的情感认知。

  3.增强创造力和综合能力

  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创造力和综合能力,思政教育关注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两者协同发展,能够提供更广泛的学科视野和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4.促进多元文化理解

  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而思政教育注重传统文化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协同发展可以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大学生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协同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教育内容的整合与交叉

  1.推进思政课程与艺术课程的协同

  高校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课程,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例如,开设艺术哲学、艺术与社会变革等课程,既能传授思政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另外在思政教育课程中,引入艺术作品的赏析环节。通过学习和讨论艺术作品,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思想、情感和人文价值,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的融合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教育在实践中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两者在实践中又具有互补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艺术教育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载体,从而促进思政教育的开展;而思政教育也可以为艺术教育提供内容,从而促进艺术教育的实施。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能够以其独特的方式塑造学生品格,从而促进学生品格的发展。因此,在实践中两者之间具有互补的关系。

  2.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领域教师的培养和交流。鼓励教师参与跨学科培训和研修,增进对彼此领域的了解和合作意识。同时,学校可以建立跨学科教师团队,推动教师之间跨领域的互动和共同发展。

  3.构建学科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指标:考虑到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特点和目标,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思想品质、创造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通过综合评价指标,全面衡量学生在思政和艺术方面的发展情况。应用型的本科艺术院校“造型设计”这一课程,在探索“新文科+艺术+思政”时,着重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整合观念。把考核体系的完善细分为:知识技能、审美培养、文化传承、工匠实践精神等等。用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7]

  另外评价的方式还包括:多元方式差异化、综合评价体系、实践能力考核、个性化评价机制、教学质量的保证、持续改进机制。

222.jpeg

  4.建立完善的思政教学资源库

  将艺术教育的相关资源整合到思政教学资源库中。这包括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教学资源,并确保这些资源与思政教学内容相互融合。跨学科链接。将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链接。例如,在思政教学中引入绘画作品,帮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来理解和表达哲学概念,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二)实践活动与社会影响力的整合

  1.搭建艺术实践平台

  组织和开展与思政教育相关的艺术活动。例如,艺术展览、舞台剧演出、音乐会等,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同时加深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同。

  2.艺术创作与社会问题关联

  鼓励大学生以社会问题为创作题材,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关切。如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他的教育功能就不仅仅局限于所处时期,我们可以从现代的视角挖掘出令新生代人们心生敬畏的爱国情怀和坚韧的品质。“红灯代代相传”的情节也启示着我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除民族气节外,剧中也处处表现着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精神,如经典唱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唱词“千万重障碍难阻挡,定要把它送上柏山岗”等,并有多处情节反映共产党人与革命先烈不畏艰难、不辞辛苦地完成任务的精神品质。[8]

  再现的艺术创作可以呈现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批评和反思,通过作品引发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推动社会的进步与改变。也可以通过利用艺术媒体,如电影、纪录片、动画等,将思想政治的议题融入作品中并进行宣传。这些影像作品有助于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感受其影响和后果,从而引发并推动社会的关注和行动。从而达到激发人们的共鸣与思辨,推动社会的进步与改变。

  3.艺术公益项目

  实例为艺术融入社区,形成公共艺术资助。这样艺术就不仅可以连接人与人,还可以连接物与物,从而达到整体的认可。最终将艺术的美源于生活,进而返濮到生活。[9]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会、艺术展览、戏剧演出等,致力于关注社会问题并融入思想政治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艺术公益项目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的表达和传媒的传播,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以艺术的力量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和思考。

  四、结论

  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协同关系主要体现在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两者的融合在实践中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艺术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能够以其独特的方式塑造学生的品格。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将有助于优化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眼光看待社会,提升他们的思想素养和政治觉悟。同时,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融合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升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钱中兵.(授权发布)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4/c_1116825558.htm,2015-10-14.

  [2]程西永,郑凤霞.新时期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析[J].公关世界,2022(04):98-99.

  [3]张晓刚.对20世纪我国艺术学跨学科研究的反思[J].江苏社会科学,2009(2):24-29

  [4]俞睿.双一流背景下艺术学科跨学科发展研究[J].陕西开放大学学报,2022,24(2):37-41.

  [5]张香君.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美育的相互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21(40):157-160.

  [6]李留义,王卫国.家风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6):86-8793.

  [7]白芳.新文科背景下艺术类课程与思政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以《造型基础》课程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22,13(9):87-89.

  [8]俞贺.京剧中的思政:样板戏《红灯记》之重逢[J].戏剧之家,2019,0(22):21-21.

  [9]刘素华,沈金梦.艺术融入社区:国外公共艺术资助的治理逻辑与路径研究[J].当代美术家,2023(4):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