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关于洋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思考论文

关于洋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思考论文

0

2024-04-28 14:45:41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本文在对洋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思路和办法, 希望为文化馆工作提供借鉴。

  摘 要:本文在对洋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思路和办法, 希望为文化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文化馆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首次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 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6年9 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公共文化 服务”专辟一章,进行了更加充分的论述。2007年8月,中 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 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2010年11月,党的十七届六中 全会提出,要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 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在 第八、九部分分别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解 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 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 裕”。这些要求和论断的阐述突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 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同时为我国文化民生工作提供方向 和遵循。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成果显著,公共文化基础 设施和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渐丰富。 但与此同时,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尚存在一 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洋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做了调研,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思考相关思 路和办法。

  一、洋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领导体制与工作机构相对健全

  2019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公布洋县公 共文化服务目录的通知》(洋政办发〔2019〕98号),为推 进各项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形成县、镇(街道)、村三 级上下联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2021 年,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成立洋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的通知》(洋字〔2021〕146号),成立文化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组,由县委宣传部、 县委文明办、县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多部门参与负责统筹 推进全县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旅游有效衔接工作。2021 年,我县已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各部门、各镇 (街道)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日臻完善

  一是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全面完成。 截至2020年底,全县累计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304个(15个镇、3个街道、271个村、15个社区,其中中核 21社区属自建自管社区,未纳入我县建设管理范围),已实 现100%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村、社区具备条件的均已 修建了文化广场和舞台,个别不具备建设条件的与邻村共 享资源。二是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有序推 进。目前,我县建有国家三级图书馆一个、国家二级文化馆 一个,全县18个镇(街道)均设立了图书分馆,安装了图书 借还系统,配发了图书扫码枪,增添了镇(街道)文化站图 书存量,已初步实现全县图书统借统还资源共享,公共图书 馆、文化馆覆盖率已达到100%。图书进农村、进企业、进军 营的做法进一步扩大了全民阅读的受众面,为全面提升我 县群众文化素养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2023年,洋县成功 列入第三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资格名 单。

  (三)公共文化活动基础较为牢固

  一是洋县自古以来就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汉代 蔡伦在龙亭造纸,宋代苏轼、文同都在洋县留下题咏诗篇, “胸有成竹”“失笑喷饭”等成语出于洋县。本地文人李遇 知、王任、童颜舒、邹容等有诗文传世。洋县拥有多项非物 质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目前国家级、省级、市级非 遗项目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二是群众文化活动基础好,文 化生活丰富。洋县是全市文化惠民演出项目中标院团最多 的县,演出场次也最多。尤其是近年来以广场舞为引领的 群众自发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成为我县乡村群众文化生 活的一个最大亮点。全县每个镇(街道)只要是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都有跳广场舞的,这也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群 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一些传统节目如舞 龙、舞狮、划彩船、地社火等也一直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三 是积极引导创作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每年度对于参加省 市各级文艺展演、作品发表获奖予以奖励,鼓励文艺工作 者创作作品。近年来选送作品参加了全省第九届、十届群众 文化艺术节及陕西省第八届小戏小品展演汉中分会场展演 活动等,我县多项作品获得了省市表彰。

AA611199-CAB7-4f57-A425-201FC0C4D6ED.png

  二、洋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还不够完善,地 域发展不平衡

  全县总体规划不够完善,文化馆、图书馆、镇(街道)文 化专业干部缺失,主管部门对基层文化干部没有人事、考核 权限,文化资金只有少数额的调配权。镇(街道)几乎是被 动组织文化活动,更谈不上规划,村级活动随意度较大,干 部们忙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环境治 理等一些硬指标,对利用提升文化软实力、凝聚人心、弘扬 正能量、移风易俗来治理乡村、促进发展的作用认识不到 位,甚至有怕麻烦、费精力、花钱又不能创造直接经济效益 的思想存在。这导致镇村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被弱化,农家书屋、农村广播室等文化阵地被挤占、挪用,部分文化设施 被闲置。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更加薄弱,作用发挥 受限。加之人口聚集性效应,年轻人外出流动,老年人向城 镇流入照看孙子孙女,导致文化活动区域性不平衡,平川镇 (街道)文化活动较为丰富,人口较为集中、村干部重视的 村文化活动较多(如城区社区、谢村智果、马畅安巷、龙亭 村、华阳红石窑村),偏远山区人口少、居住分散,文化活动 较为匮乏。

  (二)文化专业岗位人才缺失

  根据原文化部《文化馆工作试行条例》中对县级文化 馆工作人员编制的规定,30万人口以下的县,编制为5~16 人;30万至80万人口的县,编制为10~25人。洋县是一个有 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40多万人口的陕南大县,文化馆应 增设为16人的编制为宜。实际情况是,洋县文化馆现有编 制人员12人,其中2人被外单位借调,2人脱岗驻村,2人退 休,1人退二线,实际在岗5人。与辖区44万人口相比,人才 总量严重不足,而且专业门类结构比例失衡,现6个专技人 员有书法创作辅导1人,音乐创作辅导2人,舞蹈创作辅导1 人,美术创作辅导2人,文学、曲艺都没有专职人员。农村文 化队伍专业人才匮乏。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没有专 用编制,在岗人员数量少、不专业、老龄化严重,名义上的“文化专干”,往往一人多岗兼顾其他岗位。个别镇(街道) 甚至没有配备文化干部,村级文化场所缺乏专职管理人员, 文化工作岗位几乎都是由村两委干部兼任,平时忙于其他 业务,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文化工作,导致文化 活动创新力度不够,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 优秀作品少,难以形成全民关注、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良好 氛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面临人才断层,许多传统 技艺后继无人,如洋县社火的脸谱绘画,如今只有七八十岁 的老人会画。

  (三)乡村文化和产业发展转化融合度不高

  洋县目前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个,省级项目10个,市级 项目8个,县级项目78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马畅镇老英雄 张富清深藏功名、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谢村镇“谢孙桥” 民间故事弘扬的“孝道”文化,号称“南绍兴,北谢村”的 “谢村黄酒”文化,龙亭镇蔡伦墓祠享誉世界的“蔡侯纸” 文化,华阳镇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秦岭四宝等都是我县独有 的宝贵文化财富。但是文化元素没能有效融入乡村各产业 当中,缺少挖掘、开发和利用,文创产品少、文化产业不突 出,缺乏相关专业性人才,导致旅游业吸引力不强、影响不 大,华阳5A级景区创建中缺少有影响力的文艺演出剧目。 如何利用好乡村传统文化资源,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 信,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繁荣发展之路,满足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是我县公共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

827BA7A1-86BB-48f6-823A-59BE793A8E2A.png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的共性主要体现在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上, 经常性的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得以存续和持续发展的必要 土壤。针对当前基层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进一步 完善制度、整合资源,着力营造群众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活 动的氛围,让群众在广泛的文化参与中享受文化、培养兴 趣。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 导地位,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服务能力、服务内容、 服务质量、制度规范等软件建设。另一方面,要强化公益性 文化单位的主体骨干地位,在关注文化服务需求共性的同 时,更要关注文化服务需求的个性,努力丰富农村、偏远山 区、弱势群体、留守妇女儿童、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最 大限度满足各层次各领域的文化渴求。要坚持在集中力量 建设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工程中,把更多的项目放在基层, 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基层。要积极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 投入渠道,通过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基金和冠 名、捐助、城乡共建、结对帮扶、民办、租赁等多种投入方 式,吸纳社会资金办公共文化,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公共财 政建文化、社会力量办文化、市场运作兴文化的格局。

  (二)以人才培训振兴为重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共文 化服务队伍

  事业兴衰,系于人才。然而,目前专业人才的奇缺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因此,增加编制,科学设 岗,按标准健全文化馆、图书馆岗位编制,完善镇(街道) 文化干部编制及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人才培养长 效机制尤其重要。同时,要立足于本地实际,采取省培训专 家、市培训专干、县(市)培训骨干、乡镇(街道)培训积极 分子、村(社区)培训普通群众的方式,不断提高基层文化 骨干专业素质。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民间艺人在 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引导他们开展传帮带,积极培 养基层文化建设的带头人。在城市社区,可将社区内机关、 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文艺人才、文化骨干进行整合,将其 融入社区文化队伍,组建音、舞、美、戏、书画、收藏、读书 等业余团队,带动群众性公共文化的发展。

  (三)丰富文化活动形式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文化所担 当的教化功能、凝聚功 能、导向功能,加强主流文化产品的创作与生产,打造一批 体现优秀历史文化、反映时代精神、具有较高水准的文化 精品力作。积极组建群众文艺队伍,培育文化精品,帮助编 排小戏、小品等节目,适时举办文化艺术节或艺术周、群众 文艺汇演、乡村文化歌会、灯会以及劳动技能比赛等丰富 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性公共文化活动的 整体水平,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部门要增加送文 化下乡的频次,用“菜单式”文化服务模式,让农村、农民自 主“点菜”,增强文化下乡的精准度,切实提高农民群众对 文化活动的认可度和参与度。各镇(街道)、村要挖掘好、 保护好、发扬好辖区内特色文化,充分发挥本村的文艺人 才的作用,自编自演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节目,用身 边人的典型事迹教育引导群众,培育文化氛围,发挥文化润 物无声的功效,让农村基层文化阵地真正成为农村群众想 来、爱来、常来的“文化之家”。

  (四)实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朱鹮、油菜花海、梨园景区、华阳景区等资源,深 度挖掘、整理、宣传,打造乡村产业集群。建设一批资源独 特、环境优良、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 民宿、农耕体验、康养基地等,打造一批“一村一景”“一 村一韵”的美丽休闲乡村和乡村旅游精品。充分利用朱鹮、 蔡伦、文同、张富清及谢村黄酒、有机、非遗、民俗、青山绿 水等洋县元素,培育发展研学游综合性示范基地,为我县 “地标产品”赋予深厚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有故事的产品, 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大秦岭四宝、有机 洋县、蔡伦纸文化等文创产品开发力度,不断提升旅游产 业生命力和竞争力。

  总之,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们必须牢牢把 握其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等原则,紧密结合当地的实 际,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和内容,通过 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 文化建设成果,感受到政府的文化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