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关于构建城乡文化一体化的探索论文

关于构建城乡文化一体化的探索论文

0

2024-04-28 14:42:00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首先要从和谐共生的角度出发,把城市和农村看成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一体建设、协 调发展,通过城乡文化要素平等交换

  摘 要: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首先要从和谐共生的角度出发,把城市和农村看成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一体建设、协 调发展,通过城乡文化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文化资源的均衡配置,推动城乡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文化资源共建、 共享、共繁荣,让农村群众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同样的文化权益。

  关键词:城乡文化;一体化;探索

  黄圃镇地处中山市最北部,西北与佛山市顺德区为 邻,东北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河相望,全镇土地面积88平方 公里,常住人口约19万。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 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 断增长。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 来,黄圃镇大力整合城区、乡村文化资源,上下联动,积极 探索构建城乡文化一体化的道路。

  “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首先要从和谐共生的角 度出发,把城市和农村看成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一体 建设、协调发展,通过城乡文化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文化资 源的均衡配置,推动城乡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文 化资源共建、共享、共同繁荣。城乡文化一体化的科学内涵 是指:一是以人为中心的一体化;二是与新型城镇化相协 调的一体化;三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体化; 四是以保障公民文化权利为根本的一体化。”[1]

  一、城乡文化一体化的主要阻力

  多年来,黄圃镇对全镇16个村(社区)开展全面的文化 服务情况调查,摸清各村(社区)文化设施功能分布、文化 制度设置底细,分重点、针对性地为各村(社区)提质增效 制定专门方案,提高村(社区)文化服务设施的使用效能, 提高文化惠民工程的广度和宽度,努力构建城乡文化一体化 体系。深入调查群众实际需求,调整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 给占比,进一步做好送什么、怎么送的工作,提高群众满意 度。

  当前,黄圃镇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农村公共文化投入渠道狭窄

  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镇政府的有限投入、村 级事务经费的少量投入和民间资金的少量赞助性的投入。其 中,县、镇两级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其对农村文化的 投入仅能够维持文化站基本办公经费和工作人员的工资。对 文化投入的不足势必造成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的贫乏。[2]

  (二)社区文化建设取向单一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文化包括了传统文化遗产、 文化古建筑、民俗等层面,但是由于文化体育活动能够直接满足居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所以往往把社区文化局限于这 个角度,形成了一个误区:社区文化就是文体活动,多举办 文体活动就是建设社区文化。而事实上,社区文化的内容 不仅仅是文体活动,将二者等同起来,文化建设视角就过于 单一,不利于社区文化的发展。”[3]

  (三)文化资源分布不均匀,文化底蕴缺乏的村(社区)挖 掘和塑造文化特色品牌存在难度

  “黄圃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就物质文化遗 产资源而言,涵盖地文景观、古迹与建筑等几大类型。石岭 山海蚀遗址规模庞大,地貌特征多样。宋代码头、清代百岁 牌坊、众多古寺庙、祠堂、民居建筑等,共同展示悠久的历 史文化内涵。黄圃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瑰丽多彩,飘色、盆 景、龙狮艺术并称‘黄圃三宝’,武术、高跷、曲艺、剪纸、 秧歌、腰鼓、麒麟舞等中华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薪火相传。黄 圃飘色、黄圃麒麟舞、黄圃赛龙舟习俗、黄圃腊味传统制作 工艺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这些文化资 源主要集中在三社社区、镇一村、鳌山村三个村(社区),其 他的村(社区)比较薄弱。

  (四)基层公共文化阵地缺乏,难以打造长期的城乡文化 一体化格局

  经调查,2015年,村(社区)文化室室内面积达到300 平方米以上的有6个村(社区),达到200平方米以上的有5 个村(社区),其余5个村(社区)的室内面积都在200平方 米以下。

  (五)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专职人员缺乏,城乡文化一 体化服务力量延伸受阻

  目前,黄圃镇每年需要举行文艺轻骑兵送戏下乡演出 80场,举办阅读分享活动30场,举办公益电影放映144场, 开展各类书画展20场,全年的文化活动达到270多场。但现 在每个村(社区)只聘有1个文体协管员,日常工作量比较 大,城乡文化一体化服务工作难以做到优质、细致。

71B3BD45-E7F2-4421-AE48-18AA079818DB.png

  二、补齐文化服务供给短板

  综合分析城乡文化活动服务情况,黄圃镇着重倾斜弱 势村(社区),提升供给的精准化、精细化,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创造更充实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筛选专业 队伍提供个性化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下沉村(社区)提 供精准服务,协调社会组织对接基层需求,补足村(社区) 文化活动中组织力量有限、活动内容单一的缺陷,提高城乡 文化一体化供给的质量。

  (一)挖掘各村(社区)文化特色

  摸清各类文化资源家底,打造“非遗”“民俗”“红色文 化”等特色文化样板。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保护 和传承,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展演、文化研学活动; 加强社区、企业、学校合作,开展多元化文化活动,促进公 共文化全面发展;坚持创新赋能,鼓励民间创作,推动传统 文化技艺创新发展。

  (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形式,加大村(社区)文化 阵地的建设力度。大力加强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 活动场所建设,全镇16个村(社区)均建成了“农村(社区) 文化室”,近年启动了比“农村(社区)文化室”建设标准更 高的“农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其中设 有老人活动室、少儿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多 功能文化展示厅、活动排练室、多功能讲座厅、室外综合文 体广场、文化宣传橱窗等基础设施并配套多支文体队伍, 制定《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制度》《村文化 室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借阅制度》《少儿活动室制度》 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广大群众足不出村(社区),便可享 受到公共文化服务。

  (三)实现公共文化专职人员基层全覆盖

  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对全镇16个村(社区)增加 名额配备文体协管员作为文化专职人员,实现公共文化专 职人员在基层的全覆盖,明确文体协管员工作职责: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庆、民 俗活动,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村(社区)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工作;

  2.组织管理好本村(社区)文体队伍,开展群众文体活 动,协调、选送文艺爱好者参加各类文体比赛、展演工作;

  3.发掘当地的文化遗产资源,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积极 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4.积极做好本村(社区)文化室场的开放工作,要做到 按时开放,有人值班,卫生整洁,用心服务,做好文化志愿 者组织和相关工作的开展;

  5.做好本村(社区)的场室管理和设备保管,负责农家 书屋的借还书及图书整理、读者咨询等业务;

  6.配合做好本村(社区)文化室场的消防安全巡查工 作;

  7.做好日常文化活动的图片采集、信息报送、档案整 理等文书工作。

AF3E5F4A-9146-47c5-B091-97CD92083065.png

  三、创新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提供多样文化供给

  (一)转变工作思路,坚持面向基层

  1.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分层级、有步骤、有 计划地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科学发展上水平。为此, 黄圃镇进一步加快16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 设工作,在2020年实现了100%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 务中心高标准全覆盖。

  2.常年开展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的村 (社区)占总数的90%以上,参与和受众人数占本辖区常住 人口总数的60%以上。

  3.多措并举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 鼓励基层探索建设镇(村)史馆、方志馆、农耕文化馆、家 风家训馆等文化场馆,传承乡村文脉、弘扬传统美德。

  4.着眼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 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戏台、文化广场、非遗传习场所等乡村文 化空间,不断完善村(社区)文化设施,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政府搭台,民间唱戏

  1.通过政府搭台、民间文化艺术协会唱戏的形式,广 泛动员坊间力量参与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以城乡文化一 体化建设打造名镇黄圃、产业高地的名片。加大政府向社 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发现和引入优质群众文化活动资 源,引导和扶持人民群众自主创作接地气的群文精品。常态 化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赛事,激发创作活力,培育民间剧团, 丰富优质服务供给来源。

  2.加强群众需求调查与活动满意度评价,推动需求与 供给的精准对接。完善“百姓点单、基层定单、政府买单” 等政府公共文化供给新方式,提高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 性。综合运用奖励、补贴、委托项目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力 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运用戏曲下乡、文艺下基层、基层公 益艺术培训等文化惠民服务的社会化供给方式,提升公共 文化供给效率。

  (三)挖掘整理活化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资源

  1.将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与黄圃镇的四个省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项目“黄圃飘色”“黄圃赛龙舟习俗”“黄圃腊味传 统制作工艺”“黄圃麒麟舞”的保护、传承、发扬工作结合 起来,以协会为主导,以发源地的中小学校作为传承基地, 深化“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多样性。

  2.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承与利用体系。 以常态化保护和活态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重点, 推动传统民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方式。借助空间展厅布局、 专题讲座、艺术作品展览、非遗传承人艺术分享沙龙和艺术 鉴赏活动等,推动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传承与开发 利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与景区景点设计开发推广相 结合,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相结合,与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相 结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百姓日常生活,融入现代公 共文化服务发展进程。

  (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培养本地文艺人才队伍

  1.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品牌,锻炼民间文化队伍及文 艺人才。如飘色、麒麟舞、龙舟、醒狮、曲艺等为代表的民 俗文化,还有植根于传统农业文明的盆景文化和饮食文化 等。团结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本地特色文化的守护者 和创新者,打造富有本地特色的城乡文化生态,营造共建共 享的社会文化氛围。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组织创 作、展演展示、培训辅导等多种方式,发掘、培育大批各个 艺术门类的文艺人才,提升群众文化团队及基层文艺人才 的专业水平。

  2.完善星级群众文艺社团评审与激励机制,对于达到 一定水平的骨干团队给予排练场地、设备、业务培训、辅导 等方面的支持,呵护优秀群众文艺团队的成长,支持文艺 社团打造活动品牌,提升群众文艺团队的城乡文化服务能 力。

  3.推进群众文化艺术精品创作体制机制创新。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作为群众文艺工作的要求。以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为原则,在创作中展现群众生活,表达人民心声,谱写伟大 时代。整合市文化馆、市美术馆、市文联属下文艺家协会的 文艺创作资源,打造本地的艺术创作工程。探索项目合作、 签约创作、招标创作、跨地域跨界联手创作、联合攻关创作 等机制,形成重点作品重点攻关、重点创作主体重点培育 的格局。发挥政府引导扶持作用,扶持优秀群众文艺团队 创作艺术精品。

  (五)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和发展

  1.进一步推动黄圃镇观仙路历史文化旅游带的景观 建设,使之成为黄圃镇文化艺术的对外展示综合场所。“继 续深挖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以节庆活动为契机, 通过组织举办飘色文化艺术节、旅游文化节等形式吸纳各 方游客,推广本地民间艺术和旅游景点,促进文化与经济 的融合和发展。”[5]推动优秀传统民俗活动和民间技艺品牌 化、系统化开发利用。深入挖掘梳理粤剧、飘色、龙舟赛等 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的传统文化资源,提升龙 舟文化节、粤剧文化周等文化活动品牌的影响力,组织专家 学者和民间艺人共同研究创作和排演,打造高质量、高水平 的民间艺术作品,服务广大群众。

  2.通过强化编、导、演等艺术创作方式,推动优秀传 统文化在舞台上重放异彩,成为文化和旅游交流推广、重要 节庆活动、景区景点场景、各行各业演出展示中的重头戏。 借助音乐、舞台剧等现代化的艺术形式,多样化保存和再现 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资源。

  (六)创新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1.坚持共享发展理念,适应城乡居民对高品质文化 生活的期待,引入社会力量,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 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 的“共享 阅读空 间”“共享文化馆”“共享艺术空间”“非遗小屋”等新型文 化业态,营造小而美的公共文化空间,将公共文化空间嵌入 书店、旅游景区等公众生活场景。落实新建改建扩建居民 住宅区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要求,提高基层公共文化设 施室内面积的人均占有率。

  2.推动将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 划,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结合历史建筑、老旧街区等改造, 打造一批具有本地鲜明特色和人文品质的公共文化艺术空 间,让群众在身边就能享受到高品质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 唐亚林,朱春.文化治理的逻辑: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理论 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

  [2] 滕翠华.中国特色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M].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2019.

  [3] 张春华,杨红娟,尹小俊.社会视角下的文化建设[M].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

  [4] 李铭霞.黄圃历史文化[M].珠海:珠海出版社,2010.

  [5] 吴竞龙.黄圃飘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