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的分析与教学论文

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的分析与教学论文

0

2024-04-22 12:03:56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对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 并探索其在 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 对于拓展音乐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因此 , 有必要 深入分析和探讨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 , 并将其应用于音 乐教育 中 , 以推动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

  【摘  要】 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 ,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构架和情感表达方式备 受关注 。本文 旨在 对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并探索其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再现是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的标志, 三部曲 式通常 以 中间部分的属性来分 类 ,单三部曲 式的中段分为 引 申型 、并置型与综合型三种 , 复三部 曲 式的 中部分为呈示型与展开型 两种 。通过 引导 式分析教学 ,让学生掌握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的结构及和声 调性特点。

  【关键词】 三部性结构,音乐创作,作品分析,教学方法

  对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 并探索其在 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 对于拓展音乐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因此 , 有必要 深入分析和探讨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 , 并将其应用于音 乐教育 中 , 以推动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将 以德 沃夏克《幽默曲》 Op.101 No.7 为例 ,论述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的分析与教学。

  一、音乐创作三部性结构的内涵

  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种类繁多 ,其中包括一段曲式、 二段 曲式 、三段 曲式 、三部 曲式 、变奏 曲式 、 回旋 曲式  和奏鸣 曲式等 。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 , 三部性结构音乐  作品以其独特的构架和情感表达方式备受关注 。一般而  言 , 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包括呈示段(部)、 中段(部) 和再现段(部)。 这种结构形式在古典音乐中颇为常见,著名作曲家如贝多芬 、莫扎特等均创作过不少三部性结构音乐作 品 。在古典音乐 中 , 三部曲式是最为普遍 的三 部性曲式结构之一 , 被分为单三部曲式和复三部曲式两 种 。尽管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在音乐史上地位重要 , 但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相对较少 ,对其分析和教学应用 的 系统研究不足 。 因此探讨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的教学设计和策略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音乐创作三部性结构的历史演变

  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典音乐时 期 。尤其在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 的浪漫主义时期 , 这种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在古典音乐时期 ,三部性结构的运用与发展可追溯到 莫扎特和海顿等作曲家。例如 ,莫扎特的交响曲和室内乐 经常采用三部性结构来组织乐曲 , 以展示起承转合的音乐故事。这一形式迅速成为古典时期音乐作品的主流之一。在浪漫主义时期 , 三部性结构得到 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作 曲家 贝多芬 、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等 , 都 以  其独特的风格创作了许多具有三部性结构的音乐作 品。 这些作品通过音乐的起伏发展和情感表达 ,将听众带入一个情感丰富和冲突激烈的音乐世界。

  在当代音乐中,三部性结构也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些现代作曲家通过传统的三部性结构来创作新颖的音乐  作品 , 同时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创新元素。这种融合使得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在现代音乐中得以继续发展和演变。

  总的来说 , 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在古典音乐时期和 浪漫主义时期具有重要地位 。它们不仅是作曲家创作的 重要形式 , 也代表了当时音乐创作的主流 。在当代音乐 中 , 三部性结构仍然被作曲家广泛应用 , 并为音乐教学 和表演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 。 了解和研究三部性结构 音乐作品的历史发展 ,对于理解音乐史和音乐文化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image.png

  三、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分析

  ( 一) 曲式结构分析

  1.三部性结构的标志

  再现是三部性结构的鲜明标志 , 无论是单三部 曲式 还是复三部曲式 , 只要能够识别出再现的材料 , 通常都 可以将其分析为三部曲式结构 。单三部曲式又称三段曲 式 , 由 A-B-A 三个 乐段 构成 。 从图示上看非常简单, 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却有些困难 。尤其是在实际作品分 析中往往还会与再现二段曲式搞混淆 。所以在单三部曲 式分析中一定要强调各个乐段的规模以及是否含有再现 材料 。若乐段规模为两段 , 且包含再现材料 , 就是再现 二段 曲式 ; 若乐段规模为三段 , 就是三段 曲式(单三部 曲式)。 比如这首德沃夏克 《幽默 曲》 Op.101 No.7 第一部分就是典型的单三部曲式(见图 1)。

  无论是单三部曲式还是复三部曲式 , 在分析作 品结 构时使用的逻辑方法都是一样的 。首先找 出再现部分, 它通常在作品的三分之二处 ; 然后将再现部(段 ) 与首 部(段 )相 比较 , 推出中部的位置 ; 最后对每一部分进行详细分析 ,包括乐句划分、和声调性分析等。

  再现分为完整再现和变化再现 。变化再现的情况有  些复杂 , 通常会改变织体形态形成动力性再现 , 有 的作  品还会改变结构规模形成缩减再现 。德沃夏克《幽默曲》Op.101 No.7 就是带缩减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无论是复三部曲式还是单三部曲式都是基于再现原  则基础上创作的 , 两者的区别在于结构规模大小不 同。 单三部曲式结构由 A-B-A 三个乐段构成 , 所 以有 的教  材也称三段式 ; 而复三部曲式则是由包含单三部或者单  二部曲式的更规模的结构组成 ,用带框的 A  B  A 表示。 所以说复三部曲式的“ 复 ”是重复的复 ,可以理解为三部  曲式的套叠(有时为单二部套叠)。 《幽默曲》Op.101 No.7  从整体结构上看就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 , 其两端轻快、 风趣的音乐与中间的抒情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 。 曲式结构如图 2 所示。

  全曲为带缩减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 从整体上看 , 首 部、中部与再现部形成三部性原则 ;而从细部结构上看,A B A C A B 则又形成了回旋曲式 ,如图 3 所示。

  2.三部曲式中间部分的属性

  三部曲式通常以中间部分的属性来分类 , 所 以在教学中必须重视中间部分的材料分析 。单三部曲式的 中段 分为 引 申型 、并置型与综合型三种 , 复三部曲式的 中部 分为呈示型与展开型两种 。把这两种曲式的中间部分相 比较进行教学有助于增强理解 ,在学习新的复三部曲式知识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以前学过的单三部曲式。

  引申型 中段很好理解 , 就是运用首段的主题材料进 行引申发展而写成的中段 。从乐谱上能清晰地看出他们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节奏形态与旋律走向 。而并置型 中段 则相反 , 当看到中段出现不一样的节奏形态与旋律走向, 基本可以判断出现了新的材料 , 构成了并置型中段 。德 沃夏克《幽默 曲》 Op.101 No.7 第一部分就属于并置型中段。综合型中段是两种类型的综合使用 ,这很好理解。

  呈示型 中部又 叫三声 中部 , 展开型中部又叫插部, 通常能划出结构的就是呈示型中部(三声 中部), 不 能 划出结构的就是展开型中部(插部), 这是区分这两种 中部类型最简单的办法。德沃夏克《幽默曲》 Op.101 No.7的中部属于展开型中部(插部)。

  (二) 和声分析

  研究作品的创作特征除了曲式结构分析外 , 必然少 不 了和声分析 , 因为和声功能走向决定了旋律 的发展。 而作品所要表现的音乐情绪又取决于乐曲的和声色彩,

  所以和声分析是研究作品创作特征的重要手段。

  初级学习阶段通常只要求学生分析每个乐句或乐段 关键部位的和声 , 比如开始小节和终止式等 。这样和声 分析反过来又对曲式结构形成验证 。高级学习阶段则要 求对每一小节的和声作详细分析 。下面以德沃夏克 《幽 默曲》 Op.101 No.7 这首作品为例对整首作品的和声进行详细分析。

  1.调式调性

  《幽默曲》 Op.101 No.7 的首部与再现部建立在明朗  的 降 G 自然大调上 , 中部转 向升 f 小调 。通过等音置换  分析 ,其实就是降 g 小调 ,属于主调的同主音转调关系。作者可能因为记谱方便的原因而写成升号调。

image.png

  2.和弦材料与和声语汇

  和声色彩取决于和弦材料的运用 , 如大三和弦 的 明 亮 、小三和弦的暗淡等 ; 一个个和弦连接而形成一定的音响特征 , 语义功能则又形成和声语汇 。在德沃夏克 的这首《幽默 曲》 中和弦材料多为三和弦和七和弦 , 高叠 和弦(如 13 和弦) 也偶尔出现 ,部分小节还应用了离调和弦 , 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image.png

  (1) 两端部分的和声

  首先来看首部的 A 段 , 和弦材料主要以正三和弦为 主 , 终止式使用了属七和弦 。第一句的和弦进行为典型 的古典正格进行: T-S-T-D ,和声语汇中规 中矩 。第二句同头变尾 , 出现 K46-D7-T 的完全终止式结束 A 段。

  在每一句的第二小节 , 从左手和弦伴奏来看 , 这里 的和弦为 S 。但结合右手主旋律分析 , 这里的和声应为 二级七和弦第一转位 SII56 。笔者认为两种结果同样都是 下属方 向和弦 , 不影响和声功能进行 , 所 以两种分析结 果都正确 。如果分析成二级七和弦第一转位 SII56 则更具和声色彩。

  倒数第二小节 的 K46  可能分析起来有些难度 。乍一 看 , 不就是一级六和弦吗? 其他都划成和弦外音 、经过 音 、辅助音等 。其实不难 , 低声部 出现 了一个重 降 E, 通过等音置换后就是 D , 降 G 大调主和弦的升五音 , 从 而形成增三主和弦 K46  。 只不过停留时间短暂 , 从谱面 上看更具有经过四六和弦的意义 , 这里 的终止式 K46  →D7→T 是古典音乐作品中常用的和声语汇。如谱例 1 所示。

  首部中段的旋律转向抒情的长线条形状 , 同样分为 同头异尾的两句 。结尾处的和声与 A 段不 同 , 变成 了主  属对应 , 这是为再现的需要而专门设计 的属准备和声。 从谱例 2 中可以看出 ,两句开头前两小节的和弦都是 T-  S 的古典变格进行 , 结合旋律分析的话 , 第一小节三 四  拍 出现 了高叠 13 和弦 。上句紧接着第二小节三四拍开始出现离调和弦 , 每两拍为单位 ,低音声部按照属→ 主的进行向上模进离调 ; 下句最后一小节以半拍为单位加 快了离调模进的频率 , 形成 D7/TSⅥ→TSⅥ→DD7→D7  的终止式 ,为再现句的出现做好了和声铺垫。如谱例 2 所示。

  首部再现段的上句基本上是完全再现 , 和声与 A 段 相 同 ; 下句结尾音因为翻高八度 , 从倒数第二小节开始 旋律不断向上爬升 , 并升高第四级音形成离调 , 构成 T6→b5TSⅥ→DD7→D7→T 的终止式 。这个终止式相 比 A 段 中规中矩的终止式更具动力性 , 同时更具幽默色彩 。如谱例 3 所示。

  再现部 只再现 了 A 、B 两段 , 所 以 由 B 段承担 了整 个作品的结束功能 。 因此 , 结尾的处理不再像此前那样 落到属和弦构成属准备 , 而是通过 T→D7→T 的完全终止式结束全曲。如谱例 4 所示。

image.png

  (2) 中部的和声

  中部转向主调的同主音小调 #f: (bg:)   , 插入新材料继续展开发展 。从谱面上看 , 基本可分为四句(或 四个阶段)。 由于每句都结束在属方向和弦上 ,所以整个中部 只能划分为开放性乐段结构(插部)。 而这四句从内部结 构看可分成上下两片 。上片的和声材料从主和弦开始通 过 tsⅥ 不断向属方向和弦运动 ,两句同头异尾 , 结尾形 成 D 与 dtⅢ 呼应关系 , 第二句结尾两小节运用了 t→tsⅥ→sⅡ→D 古典和声语汇。如谱例 5 所示。

  下片的旋律与和声基本不变 , 两句也是构成 D 与 dt Ⅲ呼应关系 。古典和声语汇的运用也照样沿袭 , 只是为 了加强中部的结束感 。在最后一句主旋律上方进行 了八 度奏 , 极大地加强了结束句的力度与厚度 。上下两片从 和声标记上看似乎是重复的关系 ,但是由于结束句厚度 与力度 的扩张 , 上下两片完全形成音乐情绪上的对立 呼 应关系 , 同 时 结束句的属和声为整曲的再现做好了准备。如谱例 6 所示。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探讨 , 可 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把 握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的特点与意义。 同时 ,也有助于音乐教学中对学生欣赏、分析和演奏这类音乐作品的指导。

  四、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的分析教学

  ( 一)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分析的教学要点

  1.注重引导式教学

  引导学生了解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的特点和组成要  素 , 如主题 、发展和再现等 , 以及它们在不同音乐作 品  中 的表现形式 。在教学实践 中 , 可以选取一首典型 的三  部 曲式作 品 , 比如柴可夫斯基的 《八月》, 要求学生仔  细聆听 , 识别音乐中的重复元素 , 找 出再现部 , 确定整  体结构为三部曲式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重复和变化  对整体音乐结构的影响 , 以及它们在不同部分 的作用。 还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曲式的作品 , 以加深理解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的典型特征。

  2.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教学中要充分使用计算机辅助手段 , 除 了常规多媒 体 的运用外 , 还应尽量使用当下流行的虚拟仿真教学, 同时运用音乐制作软件和电子乐器 ,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 作去创作和演奏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 ,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是笔者主持研究的省级教改课题 和省级金课的独创系统 。本系统通过导向式思考题引导 学生从作品的整体结构到局部结构循序渐进展开分析 。 比如阿连斯基的 《 固 定 低 音 》 虽然是 一 首变奏曲式 , 但是从整体结构上看 , 却具有三部性结构特征 。 系 统 在引导学生学习变奏曲式的同时 , 又加上了三部性结 构特征分析内容 。鉴于本系统相关专利还未申请 ,所以不便详述。

  3.结合其他艺术形式

  音乐通常和其他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 如舞蹈 、戏剧 等 , 让学生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去理解和表现三部性结构 音乐作 品 ,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 比如 笔者的《乌江交响音画》 第一篇章《亘古乌江》 就是典 型的三部性结构作品 。如果引导学生在人民音乐出版社 官网视听总谱及音响 , 只能算是传统的学习手段 。但是 这部交响乐的前身是贵州沿河县 30 周年县庆文艺演出 的专场舞蹈音乐 , 如果引导学生观看演出视频 , 就会达 到身临其境的学习效果 。戏剧 、歌剧音乐的结构与传统 古典音乐的结构虽然有所区别 ,但是在很多局部段落基本上都沿用三部性结构 , 因为三部性结构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 沉浸在戏剧的氛围中 。这种结构在许多 经典歌剧和音乐剧作品中都有体现 , 如莫扎特的《唐乔瓦尼》、 瓦格纳的《尼伯龙根 的指环》 等 。所以选取戏剧 、歌剧音乐的局部段落来进行分析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拓展。

image.png

  4.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课堂上让他们一起讨论 、共同完成作品结构分析 , 甚 至合作编写和演奏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 , 可 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在团 队协作 中 , 明确的作品分析目标和分工是确保 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要确保每个团队成员都了解 自 己 的职责 , 并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有效 的沟通是 团 队 合作 的基础 。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或运用学习通等平 台的聊天软件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 这有助于减少误解 ,提高工作效率。

  要为团队成员设定 阶段性 的任务(比如整体结构、 局部结构 、分析报告等), 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 同时, 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 让他们在团队中发挥积极 作用 。 搭建平台 , 比如留言板 、 贴吧等 , 让学生在团  队中分享他们 的 知识和经验 。 这将有助于提高整个团 队 的专业素养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 团 队合作 取  得成果时 , 要给予他们表扬和奖励 , 以增强他们的自信  心和成就感 。 同时 , 要关注每个团队成员的贡献 , 确保公平公正。

  要创建一个积极 、和谐的工作环境 , 让学生在 团 队 合作中感受到快乐和成长 。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进行 自我反思 , 以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 并不断提高 。这有 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团队协作的要求 , 更好地完成作品分析的学习任务。

  (二) 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分析教学的应用价值

  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分析教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 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演技巧。具体如下:

  1.提升音乐理解能力

  通过对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的学习和分析 , 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 、音乐形式和结构。 他们能够通过分析主题 、旋律 、和声 以及变奏等要素, 掌握音乐语言的基本知识 , 并能够在听音乐时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音乐元素和表达。

  2.发展音乐创造力

  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的分析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 的音 乐创造力 , 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和变奏 。 通过 了解 作曲家如何在中段部分中发展和变化主题 , 学生可 以 运用类似的创新 思 维 , 自行创作音乐作品或进行即兴演奏。

  3.培养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音乐教学中 , 通过学习和表演三部性结构音乐作 品 ,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表演技巧 、音乐表达能力和 团 队合作精神 。他们在音乐演奏过程中需要与其他乐器和 演奏者协同合作 , 通过合奏和互相配合来展现音乐作品的完整性和魅力。

  4.提升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通过学习和欣赏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 , 学生能够进 一步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他们可 以通过 对作品的整体感受和情感表达的分析 , 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总之 , 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分析教学只要遵循三部 性原则 , 学生在作品分析中就不会走弯路 。无论是单三 部曲式还是复三部曲式 , 只要确定了再现部分 的位置, 其他部分的结构则迎刃而解 。 当然教学中需要强调中间 部分 的属性 , 因为三部曲式通常都是按照中间部分的属 性来进行分类 。最后的分析报告需要把各阶段的写作要 求 阐述清楚 , 防止有些学生在初级学习阶段写一大堆作 品创作背景来充字数 , 而真正需要论述的结构与和声等 作 曲技法分析文字却寥寥无几 。 通过这种格式化的训 练 , 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驾驭三部曲式作品的分 析 。 同时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 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和分析这类音乐作品 , 学生能够提 升音乐理解能力 、培养音乐创造力 、发展表演技巧和 团 队合作精神 , 同时提升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这些 价值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和终身音乐追求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分析和教学 的部 分实践经验 。教师应通过引导式分析教学 , 让学生掌握 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的结构及和声调性特点 。在教学实 践 中 , 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 象力 。而结合其他艺术形式的教学方式 ,会让学生进入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

  虽然业界对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分析和教学 已经存 在一定的研究成果 。然而 , 笔者认为仍存在一些不足之 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是对于三部性结构音乐 作品分析的具体案例还比较有限 , 需要更多的具体案例 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 二是尚缺乏系统性的教学设 计和方法论 ,对于教授和引导学生理解和表演三部性结 构音乐作品的指导仍有待深化 ; 三是对于现代音乐 中三 部性结构的应用和发展需要更多的研究 , 以适应当代音乐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

  因此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拓展: 一是深入分析不 同作曲家和不同音乐作品中的三部性结 构 ,对特定作品的音乐结构、主题发展和情感表达进行详 细研究。二是以实证研究为基础 ,进一步探索三部性结构 音乐作品在音乐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和策略 , 以提升学生的 音乐理解和表现能力。三是扩大研究范围 ,探索现代音乐 中三部性结构的应用和发展 ,特别是在流行音乐、 电子音 乐等不同音乐流派中进行案例分析和探讨。通过进一步深 入研究和改进研究方法 , 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三部性结构音乐作品 ,促进音乐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

  [1]张栋.解析德沃夏克的《幽默曲》[J].音乐生活,2008(02):78-79.   [2]于巧婧.德沃夏克八首钢琴幽默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年.

  [3]高为杰, 陈丹布.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4][奥]阿诺德·勋伯格.作 曲基本原理[M].吴佩华,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5]罗忠镕.作曲初步练习[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