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高职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及课程思政研究—以《艺术欣赏<歌声唱响一百年>》为例

高职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及课程思政研究—以《艺术欣赏<歌声唱响一百年>》为例

10

2022-10-16 18:56:43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摘要:公共艺术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艺术欣赏》课程是高职院校实施美育工作、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目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艺术欣赏》立项了“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改革试点课程,通过研究、实践、设计出了适合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建设教学思路,同时结合“三全育人”要求,运用美育功能,实施立德树人,实现艺术欣赏课程思政改革。

  摘要:公共艺术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艺术欣赏》课程是高职院校实施美育工作、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目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艺术欣赏》立项了“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改革试点课程,通过研究、实践、设计出了适合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建设教学思路,同时结合“三全育人”要求,运用美育功能,实施立德树人,实现艺术欣赏课程思政改革。

  关键词: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课程思政艺术欣赏

  一、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

  (一)背景概况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等。

  无疑,这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的艺术教育逐步走向规模化和规范化,但高职院校在公共艺术教育实施过程中仍有不足,一是课程体系不落地,很多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研究并不贴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课程设计虽然很丰富,但实施性不强;二是课程内容单一,公共艺术课程与专业性结合方面、课程思政方面、地方文艺素材融入教学内容方面研究得不够;三是多元施教路径的主体发挥不够,在公共艺术实践方面,公共艺术教研中心或宣传部门、团委部门和学工部门应该是更为专业和擅长的,但其教学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四是具体路径和具体对策方面研究不够深入,虽然有除课堂之外的其他教育路径思路被提出,但要么仅停留在呼吁上,要么还处于偶发性层面上,缺少常态化的机制、具体路径以及具体实施对策。本文正试图在以上四个方面对多元化的路径和对策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

  公共艺术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大美育时代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艺术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且设定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学目标,从而进一步优化教育体系。确定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公共艺术教育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并且有着较大的差异。只有认识到他们之间的差异,并且逐步分析,才能够科学优化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目标,才能够通过公共艺术课真正提升高职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以《艺术欣赏&lt;歌声唱响一百年&gt;》的课程目标为例:一是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以赏析音乐艺术作品为导向,采用赏、演相结合的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在了解艺术作品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思政育人目标,本课程通过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赏析,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中国革命文化作品、社会主义文化作品的赏析,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完成“立德树人”工作,培育学生职业精神。总的来说,在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是关键,增强学生的赏析能力是核心。通过对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配合第二课堂艺术实践的广泛实施,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艺术修养,激发良好的艺术创造热情,全面实现美育功能。

  (三)建设思路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16年就在学校的基础课部成立了艺术教研室,开始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近些年,教研室的专兼职教师也多次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类培训,积累了丰富的一线教学实战经验。通过大量的实践,笔者探索了一条适合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的创新路径。

  1.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目标需要优化

  随着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创新,需要科学运行机制和完善优化的课程目标。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前提是要认清专业艺术教育和公共通识艺术教育之间的差别,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教学领域,其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千差万别。因此对课程内容的差异性研究和分析则非常重要。此外还要认清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内容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则课程的学习目标也会有所不同。在公共艺术教育体系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满足课程对象的需求和课程内容价值取向的要求。因此高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目标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审美情趣,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爱好,以及对艺术作品的赏析能力,最终使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艺术素养和人文修养。

  2.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内容设计需要科学分类

  实现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内容设计的科学性首先要做到分类引导,分层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全面性、时代性、传承性和思想性的课程建设要求。分类设计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艺术理论课程;二是名作赏析课程;三是艺术技能实践课程。

  设计的标准可依据《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这是公共艺术课程内容设计的重要文件,是课程建设的基本标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分析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特点,需要符合高职院校艺术教师师资力量的现实情况,重构多元化、多层次的课程教学体系,确保课程内容设计的科学性。

  3.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评价多元化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评价体系构建需要多元化的方式,才能更加科学的、全面的评价学生审美技能的提升。通过调研,部分高校简单运用知识性的闭卷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这不仅不符合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目标,同时也不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同时还有部分高校单一性的强调学生的艺术类比赛成绩,将成绩作为学生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方式,这种现象既不科学,也对没有艺术特长的同学缺乏教育的公平性。因此,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评价建设需要从艺术教育出发,从高职学生整体素养出发,从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目标出发,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真正运用开放式的手段,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欣赏能力、提升学生审美共情的效果,增强学生艺术创作水平。

  二、《艺术欣赏&lt;歌声唱响一百年&gt;》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习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如何寻求《艺术欣赏》课程思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内容契合、精神吻合和故事融合点,构建“艺术欣赏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挖掘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是一个值得仔细探讨的问题。下面以《艺术欣赏&lt;歌声唱响一百年&gt;》为例,分析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中。

  (一)课程思路

  艺术欣赏《歌声唱响一百年》,共六个章节26个教学任务,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到艺术欣赏课当中。该课程由开天辟地、救亡图存、改天换地、伟大转折、世纪春雨、强国时代六个章节组成,通过优秀的艺术作品,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在完成艺术教育的同时,通过了解党史历史背景内容,实现课程思政教育,使伟大的建党精神、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家国情怀入脑入心,落实立德树人。

  (二)课程特色

  1.以课程思政为导向,重构了“艺术欣赏+党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根据高职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将“开天辟地创作歌曲欣赏”“救亡图存音乐体裁赏析”“改天换地创新技法赏析”“伟大转折音乐体裁改革”“世纪春雨国风音乐赏析”“强国时代音乐基本要素”的艺术欣赏课程六个模块融入到“百年党史”六个时期的26个艺术作品赏析中,全方位开展课程思政改革。

  2.以三全育人为引领,构建了“教演创”的公共艺术育人方法模式

  课程着力将思政元素通过“艺术欣赏+党史”的创新手段,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演绎、舞台创作“三步教育环节”;通过艺术教师、党团干部、艺术专家“三类教育主体”分工施教,达到第一课堂线上线下教学引导、第二课堂实践熏陶、第三课堂舞台实践的“三度教育空间”共同施力的课程思政良好效果,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悟思想,在演绎故事的同时找共情,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同时解决了大多数非艺术类高职院校艺术教师严重不足、艺术实践育人缺乏的窘境,构建了艺术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

  3.以实用性强为基础,教学内容全方位满足学习者的艺术赏析需求

  本课程针对的都是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艺术作品赏析的典型案例,从2020年8月开始,课程拍摄团队走进了北京的天安门和鸟巢,重访了嘉兴南湖红船,来到了黄河壶口,踏入了十八洞村,开启了为期八个月的课程拍摄制作历程,使得线上课程直观、有趣。既可训练学习者艺术赏析的能力,又能满足学习者日常生活中参与艺术活动的需要,实用性强。

  4.以提升效果为目标,实施“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智慧教学

  对校内学习者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通过线上课堂进行“学习、测试、拓展”,老师对学生进行“服务、指导、评价”。线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交流与实践,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完成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

  (三)课程思政融入途径

  1.古典音乐的审美引导

  古典音乐优雅、厚重,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更加“静”“雅”“释”的审美心境去赏析古典音乐。拥有古典审美能力的学生,能够自主屏蔽和远离相对低俗的、不良的音乐文化。《艺术欣赏&lt;歌声唱响一百年&gt;》中包括了艺术歌曲、合唱、组歌、圆舞曲和时代曲的赏析内容,通过长期赏析古典音乐,可以避免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

  2.传统戏剧的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戏剧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数千年智慧的结晶。《艺术欣赏&lt;歌声唱响一百年&gt;》中设计的京剧赏析、花鼓戏赏析、民族歌剧赏析、红色舞剧赏析等等都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在传统戏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非常直观的体会到先人的聪明才智,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做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有着重要作用。

  3.艺术创作的职业精神

  高职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艺术欣赏&lt;歌声唱响一百年&gt;》的教学中,运用了大量音乐家、戏剧家反复打磨、精心修改、不断创新的艺术创作作品。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创作故事,如何从京剧变成京剧交响乐,如何运用话剧布景创作革命故事等等,都体现了工匠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中,更直观体会到“工匠精神”的魅力所在。

  4.红色题材中的革命精神

  《艺术欣赏&lt;歌声唱响一百年&gt;》运用了26个艺术作品,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下,普通中国人的革命精神。在对红色题材艺术作品的赏析中,学生能通过艺术作品的呈现快速感受到革命精神对心灵的洗礼。这种心灵上的共情比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讲述来得更加有效,更加深入人心。

  5.艺术作品的发展反应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艺术作品一定是一个历史时期社会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学习《艺术欣赏&lt;歌声唱响一百年&gt;》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精神,更加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是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对于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有着重要作用。

  在中央“加大力量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和政策推动下,从实际出发,以职业教育为导向,以审美素养为核心,对高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构建起了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为学生“立德树人”工作起到积极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丹.让党史教育“声”入人心湖南工程职院这个音乐教育片好看又好听[DB/OL].红网,2021-04-19.

  [2]李平平.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构想与体系创新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05).

  [3]王玉.高职特色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及导入思政元素研究—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美术鉴赏》课程为例[J].美与时代:创意(上),2020(0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