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葫芦丝的演奏技巧与艺术魅力论文

葫芦丝的演奏技巧与艺术魅力论文

35

2023-08-18 09:26:38    来源:    作者:liuhong

摘要:葫芦丝演奏技巧的合理应用以及艺术魅力的彰显是当前葫芦丝演奏者高度重视的一项课题。从葫芦丝音乐演奏角度来说,如何体现演奏的意境性以及文化语境,是对各类演奏技巧进行应用的关键所在。葫芦丝演奏的核心在于演奏者对气息的应用,以及对其他控制技巧的有效融合。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演奏者需要充分掌握并合理应用葫芦丝演奏技巧,以良好的演奏效果彰显葫芦丝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围绕葫芦丝演奏技巧与艺术魅力相关问题展开阐述,首先对葫芦丝音乐性演奏手法进行分析,然后系统研究葫芦丝演奏过程中的技巧体现,再对葫芦丝艺术风格及其体现进行分析

  摘要:葫芦丝演奏技巧的合理应用以及艺术魅力的彰显是当前葫芦丝演奏者高度重视的一项课题。从葫芦丝音乐演奏角度来说,如何体现演奏的意境性以及文化语境,是对各类演奏技巧进行应用的关键所在。葫芦丝演奏的核心在于演奏者对气息的应用,以及对其他控制技巧的有效融合。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演奏者需要充分掌握并合理应用葫芦丝演奏技巧,以良好的演奏效果彰显葫芦丝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围绕葫芦丝演奏技巧与艺术魅力相关问题展开阐述,首先对葫芦丝音乐性演奏手法进行分析,然后系统研究葫芦丝演奏过程中的技巧体现,再对葫芦丝艺术风格及其体现进行分析,最后对葫芦丝艺术魅力的呈现进行探讨。

  关键词:葫芦丝  演奏技巧  艺术魅力

  在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体系中,葫芦丝凭借自身优美的外观以及典雅风格,得到了受众的喜爱与青睐。同时,葫芦丝小巧便携,简单易学,受众覆盖范围广泛,呈现出的艺术魅力是其他乐器所不可替代的。葫芦丝演奏可以向受众呈现出极好的视觉与听觉艺术效果,通过演奏人员对各类演奏技巧与方法的合理应用,作曲家运用音乐素材设计出的思想情感以及韵味在演奏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完美的葫芦丝表现技巧以及完善的演奏艺术在葫芦丝艺术魅力体现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演奏者需要积极展开对演奏技巧与方法的训练,才能够在演奏中利用葫芦丝传递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达到葫芦丝演奏与艺术表现境界的灵活统一,以彰显葫芦丝独特的艺术魅力。

Dingtalk_20230818092455.jpg

  一、葫芦丝音乐性演奏

  从葫芦丝演奏特点方面来说,演奏特点会受到葫芦丝特殊音域以及形制两个方面因素影响。首先,传统葫芦丝音域较窄,算上低音可以演奏十一度,但低音fa的演奏存在较大难度,音色控制也难以实现,因此传统曲目中较少出现该音色。从葫芦丝音域特点角度来说,演奏表现难以利用大起大落的音域进行实现,在传统葫芦丝演奏中基本没有通过音区调性转变进行对比的手法。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受葫芦丝音域限制因素影响,作品创作类型与手法也受到一定影响,演奏时应该适当放宽对整体的要求。葫芦丝演奏过程中对音符的重视度是有明显提升的;另外,从形制因素影响角度来说,葫芦丝簧片目前所采取的形态以铜制三角为主,其典型特征为根部粗宽,顶部尖窄。从形制要求上来看,在演奏低音sol、la、si时,音色应用葫芦丝簧片根部的震动而呈现出来,但用葫芦丝演奏高音时,音色的发出会受到簧片尖部震动影响。换句话来说,在葫芦丝低音演奏时,对演奏者气息有更为稳重的要求,在切换至高音演奏时,则需要保持相对轻缓的状态。

  从葫芦丝音乐演奏角度上来说,需要通过对演奏技法的合理应用,呈现出文化意境以及思想感情的良好对比,以彰显音乐核心特色。在葫芦丝音乐演奏期间,演奏者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演奏技巧与能力,以充分彰显演奏特点。如葫芦丝演奏中,对演奏者气息控制以及强弱变化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尤其是气助滑音在对葫芦丝演奏技巧处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自中音do至低音la,这一音程在葫芦丝演奏中很常见,但如果演奏者采取直接平吹的处理方式,可能导致出现一定杂音,或出现声音位置不统一的问题。同时,从葫芦丝形制要求角度来说,需要演奏者通过增加气量的方式进行演奏。除此以外,虚指颤音在葫芦丝演奏中也有一定的应用技巧与方法。虚指颤音的演奏一般是在本音位置的下二孔平稳扇动,对于在手法上选择打颤法或者扇动法,在指法上采取悬空模式还是半空模式,都需要根据演奏情况进行灵活选择。以虚指颤音中的mi这一音调为例,在葫芦丝演奏中所采取的指法以三四孔虚颤为主,配合气助技法应用,使得葫芦丝所呈现出的音色在强弱表现上更加自如或灵活。而对于中音do而言,演奏期间手法的选取更多倾向于下三孔扇动,以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

  二、葫芦丝演奏技巧体现

  对于葫芦丝而言,在其艺术魅力体现过程中,需要对音色以及整体呈现效果进行艺术加工与创造处理,两者相互渗透与关联,最终在艺术魅力展现上有所体现。在葫芦丝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艺术想象能力,在演奏过程中激发演奏者以及受众想象力,并为演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好的作品演奏不但需要演奏者具备扎实且成熟的演奏技巧与手法,还需要通过演奏以及艺术创造的方式将曲作者思想感情充分展现出来,使演奏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因此,在演奏过程中应当尤其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第一,葫芦丝演奏应当注重“轻”字。这一要求是指葫芦丝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应当保持较轻气息。从葫芦丝发声原理上看,在葫芦丝弹簧冲击性影响作用下产生振动音色。与民族乐器笙类似,葫芦丝发声原理有一定的类似性,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特殊性。笙从本质上来说属于多簧吹管乐器,在独立演奏或伴奏中多通过和弦呈现音色与音调特征。而对比两者簧片,笙的簧片明显大于葫芦丝,且厚度更高。换言之,演奏者气力不足会导致葫芦丝演奏效果受到不良影响,如何准确控制气息关系到演奏效果的呈现。在演奏期间,根据气力变化波动可以使葫芦丝在低音——中音范围内呈现出良好音调效果。以筒音作5为例,低音中三音所使用气息相对较重,中音区则用气力度相对偏小,在低音区呈现出最弱的表现特征。因此,葫芦丝演奏者需要积极控制气力轻重,如此才能使葫芦丝的演奏效果达到更为理想状态,演奏背景下葫芦丝的艺术表现力也会更加明显。第二,葫芦丝演奏应当注重“飘”字。在演奏葫芦丝过程中,如何带给受众“飘”的感觉,是演奏者需要深刻思考的一个问题,这对于演奏者演奏技巧的应用有较高要求,即在演奏过程中对虚指颤音以及腹颤音应用。这里所适用的腹颤音即气震音,是通过演奏者气息有规律性的强弱音交替进行表现,面向受众呈现出具有水纹特色的音波,这类型音色演奏对葫芦丝演奏者自身腹肌以及横膈膜振动控制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第三,葫芦丝演奏应当注重“柔”字。葫芦丝演奏对艺术表现力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如何彰显葫芦丝演奏所呈现出的柔和特征,成为关系到葫芦丝艺术效果呈现的重要问题。为达到这一效果,就需要葫芦丝演奏者掌握滑音演奏技巧。一般情况下,滑音的表现形态包括上滑音以及下滑音这两种类型。其中,上滑音自低音滑动至高音,下滑音则自高音滑动至低音。以上滑音为例,自低音6开始至低音1,演奏者需要操作右手食指中指平行滑出,以呈现出上滑音效果;而对于下滑音而言,自低音1至低音6,葫芦丝演奏者可以尝试利用右手食指和中指,以弧线方式进行过渡,最终滑停于低音6上,以呈现出“柔”的效果。

  三、葫芦丝艺术风格

  从葫芦丝演奏技巧创新化发展角度来说,葫芦丝演奏技巧与方法不断发展完善,带动葫芦丝艺术发展空间的扩展与优化,使葫芦丝艺术发展具备大量动力与支持。在葫芦丝艺术创作热潮带动下,大量葫芦丝艺术作品面世,进而逐步形成以葫芦丝演奏技巧学习为核心的热潮,对葫芦丝艺术创新改革产生推动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大量葫芦丝演奏者纷纷投入对葫芦丝艺术演奏技巧,以及表现方式的研究活动当中,深入剖析葫芦丝演奏特征,并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对葫芦丝制作工艺进行改良与创新,以传统演奏技巧为基础,对全新葫芦丝演奏技巧进行创新发展,从而为葫芦丝艺术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此过程中,从葫芦丝演奏技巧继承变异性角度来看,无论哪一种乐器在演奏上都包括技巧以及基础两个部分,演奏者演奏技巧的呈现好比是葫芦丝乐器所呈现出的“名片”,每一种乐器演奏特色基本上可以通过对演奏技巧进行合理应用的方式呈现出来,葫芦丝演奏技巧不但包含同类管乐器的通用技巧,也有向其他乐器借鉴或移植的技巧,进而导致葫芦丝演奏呈现出继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管乐乐器演奏技巧包括口类技巧、指类技巧以及气类技巧三个方面。在葫芦丝演奏期间,需要尝试对手法技巧进行优化与参考,如借鉴笙乐器演奏中的口类技巧,尝试将呼舌以及拔舌技巧应用于葫芦丝乐器演奏中,通过变异处理的方式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笙乐器演奏期间呼舌技法的应用对呼、吸进行同步处理,而葫芦丝的演奏仅在呼气时应用。受葫芦丝簧舌软化因素影响,导致呼吸产生强度不够大,其所呈现出的音色更多偏向于舌颤音效果。主要原因是舌颤音技巧实现过程中,需要对气息强度进行合理调节,以确保葫芦丝发出理想音色。对舌颤音的体现大多是舌头前后方向运动,而拔舌技法则多产生左右方向运动。拔舌技巧应用中气息强度会对葫芦丝正常发音产生一定程度影响,尤其在运用花舌技巧对葫芦丝曲目进行演奏时,为了与葫芦丝乐器自身特点相契合,建议采取细花舌的处理方案,依赖于舌尖振动方式呈现出“嘟噜”的声音效果。

Dingtalk_20230818092540.jpg

  四、葫芦丝艺术魅力体现

  葫芦丝艺术作为由葫芦丝文化以及葫芦丝音乐所共同构成的艺术体系,在当前民乐发展体系中备受受众喜爱与青睐。人们在提到葫芦丝时,首先联想到的就是葫芦丝音乐演奏,因此将葫芦丝文化与葫芦丝音乐紧密结合,能够赋予葫芦丝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与魅力。从葫芦丝艺术风格角度来说,其体现在创作曲目多样化,以及演奏技巧创新化这两个方面。

  从葫芦丝创作曲目多样化角度来说,葫芦丝作为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中重要的构成部分之,发展之初多将葫芦丝应用于云南民歌小调演奏中。受此因素影响,导致葫芦丝音乐创作发展与进步受到一定限制,葫芦丝艺术难以在大范围推广。而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以及民乐体系进一步完善,葫芦丝音乐开始备受广大受众重视与青睐,大量音乐爱好者投入到葫芦丝演奏,以及葫芦丝曲目创作活动中,使葫芦丝艺术发展具备全新活力,葫芦丝艺术发展也凸显出多元化特征。近年来,葫芦丝音乐技术创作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逐步突破传统地域限制,与其他地方音乐以及流行音乐表现形式积极融合,促进不同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的相互交融与渗透,出现了一系列不同风格的葫芦丝艺术作品。

  从葫芦丝演奏形体艺术表现角度来说,葫芦丝演奏过程中是非常关注形体表现的。演奏者形体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其情感表达与呼吸的协调关系,体现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身体韵律与情感节奏的配合关系。因此,在葫芦丝演奏技巧学习期间,需要将形体训练摆在非常关键的位置上。在葫芦丝演奏者形体训练期间,需要保持良好的站姿或坐姿,演奏者应当投入大量精力开展重复训练,从而养成良好的坐姿或站姿习惯。除此以外,演奏者还需要对傣族民族文化有初步了解,主要原因是当前大部分葫芦丝演奏作品仍然以傣族音乐为主,曲调内容大多关系到傣族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在演奏中融入演奏者对傣族文化的理解,对强化演奏作品民族艺术表现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葫芦丝演奏学习不但需要掌握良好的演奏技巧,同时还应当注重对演奏者自身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将音乐背景文化,以及葫芦丝曲作者思想情感充分体现出来,从而有助于葫芦丝音乐艺术魅力的充分展现,使受众能够体会到声情并茂的作品与效果。

  从民族艺术体现的角度来说,葫芦丝作为一种蕴含民族特色的民乐乐器,其演奏所呈现出的音色与效果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受众在聆听葫芦丝演奏作品时,常常会有“柔和”“美丽”等感情色彩,葫芦丝所呈现出的时而悠长、时而多情、婉转悠扬的音色音调往往能够给大众带来一种安静且纯美的感受,让受众有一种置身于傣族生活画面中的感觉。但从音乐创作角度来说,葫芦丝所呈现出的创作形式以及美学追求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对于创作形式而言,民乐对音乐标题创作的重视度是相当高的,外来音乐追求纯音乐美感体现。尤其从民族音乐创作角度来说,创作醒目且有特色的标题能够帮助受众及时掌握音乐作品主体,以及曲作者创作意图,葫芦丝相关作品即通过标题创作的方式客观反映了地区性民族特色。而从美学追求角度上来说,音乐作品着重关注写意性体现,其美学追求与民族音乐所强调的自然感以及空灵感相契合,将其应用于葫芦丝作品创作中,对音乐作品艺术性以及魅力体现无疑有重要意义。

  五、葫芦丝艺术表现手法

  葫芦丝作为农耕文明时期云南傣族传统民俗乐器,在中国新民乐积极探索全新音色,并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的背景下,开始逐步形成专门为葫芦丝乐器创作的独奏作品。民乐发展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音乐作品传播变革趋势日益明显,这导致现代社会音乐生活中葫芦丝的艺术地位不断凸显,所发挥作用也相当关键,葫芦丝相关独奏作品艺术质量不断提升,作品数量也迅速增长。作为重要民族乐器表现形式,葫芦丝所呈现出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与多元。以《野狼》为例,该作品创作于2007年,是葫芦丝音乐创作蓬勃发展背景下所形成的全新葫芦丝独奏作品。改革开放背景下,受传承发扬傣族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大量葫芦丝音乐作品,这部分音乐作品从创作技法上来说呈现出新民乐创作环境下的一系列特点。无论从音乐语言组织,还是从作品主题表达角度上来说,与其他传统民族乐器音乐作品呈现出一定的差异,《野狼》更对这些传统创作技法予以突破与变革。从作品表达主题角度来说,《野狼》将生态环境作为重点关注对象,面向受众传递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葫芦丝能够在原本婉转悠扬的艺术风格中传递出阳刚气息,让表现对象的可塑性得到明显提升,这对于葫芦丝表现手法而言是全新突破。而从旋律写作角度来说,《野狼》是以蒙古族长调为基本创作素材的艺术作品,突破了传统葫芦丝音乐表达中的抒情性特征,多采用情境描绘式的音响模拟,通过这种处理方式,让受众产生情感联想与想象,使葫芦丝音乐作品与表现对象间存在距离较近的具象对应关系,在写意性手法的传递背景下呈现出明显画面感。在整个葫芦丝独奏作品创作期间,采取以音响模拟为主的写作手法,可能出现旋律感不强的问题,可能导致调式模拟。整个作品采用降B调演奏,展开过程中应用六声羽调式。尤其在结尾部分演奏过程中产生调式回归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表现独特艺术魅力的过程中,整个作品的演奏游离于调式以外。这种表现手法作用下,整个曲调节拍呈现出不确定性特点,全曲多次出现变化拍子,如2/4拍、3/4拍以及4/4拍,同时还涉及对自由拍以及自由节奏的应用,能够从旋律演奏的角度上将野狼自由不羁的风格特点充分表现出来。

  六、结语

  葫芦丝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在音乐表现上具有独特性,尤其在少数民族音乐表演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未来民族音乐发展角度来看,葫芦丝艺术需要逐步走向可持续性发展道路,基于一系列科学技术与手段,对葫芦丝演奏以及艺术表现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规避与整合,使葫芦丝表演期间的稳定性得到提升,同时达到丰富表现能力与形式的目的。本文尝试对葫芦丝演奏技巧,以及艺术魅力的体现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首先对葫芦丝音乐演奏手法进行分析,然后系统研究葫芦丝演奏过程中的技巧体现,再对葫芦丝艺术风格及其体现进行分析,最后对葫芦丝艺术魅力的呈现进行探讨,从葫芦丝演奏形体艺术表现,以及民族艺术体现这两个角度入手,就葫芦丝独特的艺术魅力进行阐述,笔者认为好的葫芦丝演奏不但需要演奏者掌握良好的演奏技巧,还需要通过演奏以及艺术创造的方式将曲作者思想感情充分展现出来,使演奏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毛云岗.皎洁月光下,美妙葫芦丝——对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的诠释及演奏体会[J].音乐大观,2013(11):200-201.

  [2]闫昱,单振东.浅谈葫芦丝、巴乌演奏中音乐情感控制能力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4):103+127.

  [3]陆小玲.通识性艺术教育背景下的葫芦丝演奏教学——兼谈普通高校大学生器乐比赛[J].乐器,2011(12):34-37.

  [4]马雁.倡导返璞归真,实施有效教学——记民族吹管乐器演奏家张文俊对傣族葫芦丝音乐的研究[J].民族音乐,2017(02):77-79.

  [5]王万春.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地域性传承与发扬——以葫芦丝制作演奏传承教育为例[J].新丝路,2020(10):0255-0256.

  [6]闫昱.对葫芦丝文化传播中常见模糊认识的系统纠正(上)[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01):157-158.

  [7]梁志强.如何打造高效的第二课堂——葫芦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文理导航(下旬),2014(07):89.

  [8]罗爱主.依托柯达伊理念优化葫芦丝教学——小学课堂乐器葫芦丝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儿童音乐,2021(03):62-67+79.

  [9]过承姗,胡青,蓝燕.弘扬民族音乐精髓夯实艺术人文底蕴——小学民族乐器“葫芦丝”进课堂实践研究[J].音乐天地,2008(12):16-17.

  [10]佘谦.高职生音乐素质培养的路径与方法——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葫芦丝乐团”为例[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