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美声演唱中气息技巧的应用l论文

美声演唱中气息技巧的应用l论文

30

2023-07-23 18:19:51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美声是一种典型歌曲演唱方式,具有较强艺术性价值和审美特征。在美声演唱中,最重要的就是气息,气息是发声原动力,对歌曲演唱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早在17世纪,人类就已经发现了气息对声乐技巧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现如今人们也知道好的声乐演唱必须要建立在气息基础上。因此,一名优秀的歌唱者,不仅能够通过声乐演唱展现自己扎实的音乐基础,而且需要在演唱中融入情感,通过气息运用塑造更加立体的音乐风格。本文将以美声演唱为基础,对美声演唱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整理气息在美声演唱中的作用,提出美声演唱中气息运用技巧与训练策略。

  摘要:美声是一种典型歌曲演唱方式,具有较强艺术性价值和审美特征。在美声演唱中,最重要的就是气息,气息是发声原动力,对歌曲演唱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早在17世纪,人类就已经发现了气息对声乐技巧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现如今人们也知道好的声乐演唱必须要建立在气息基础上。因此,一名优秀的歌唱者,不仅能够通过声乐演唱展现自己扎实的音乐基础,而且需要在演唱中融入情感,通过气息运用塑造更加立体的音乐风格。本文将以美声演唱为基础,对美声演唱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整理气息在美声演唱中的作用,提出美声演唱中气息运用技巧与训练策略。

  关键词:美声;气息运用;技巧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通过气息发声,对气息的把握会直接影响歌曲质量,灵活运用气息不仅可以提高演唱者演唱水平,也能够塑造更加立体的情感表达效果,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艺术体验。所以,气息影响着演唱者声音的饱和度与情感,只有掌握气息运用技巧,才能够灵活控制声音,更好地演绎歌曲。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唱者,必须加强气息调节训练,如此才能够具备良好的气息运用能力,进而提高自身演唱水平。

  一、美声演唱基本情况分析

  美声在声乐艺术领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声演唱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直至1919年才传入我国,并逐渐发展壮大。在近百年时间里,美声演唱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磨合,得到了快速发展与传播。为进一步分析美声演唱中的气息应用技巧,可先对美声演唱发展、气息运用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以此为后续研究提供良好基础。

  (一)美声演唱的发展情况

  美声唱法是在17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一种艺术演唱手段,是单独形成的一种美声学派,当时意大利歌剧盛行,美声唱法成了意大利歌剧表演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发声方法和音乐演唱风格。到18世纪左右,美声唱法逐渐走向欧洲,获得了普及与发展。1919年,美声唱法传入国内,自此我国声乐艺术界就对美声唱法进行研究优化,并指出美声唱法主要可从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两个方面来诠释。美声唱法是由作品决定的,可将其归纳为风格、语言、形式,所以美声唱法与其他演唱方式类似;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区别,比如:咬字方法不同、发声方法不同、音乐风格不同。艺术界普遍认为美声唱法对演唱者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较高,只有在特定语言环境下具备良好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才能够通过美声唱法体现音乐作品艺术价值。

  (二)气息的运用情况

  演唱是对美声艺术的一种综合性表现,许多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歌曲艺术表达效果。在美声演唱中,气息运用是否合理,以及是否能够灵活、准确、科学运用气息是非常重要的,气息运用能够为美声演唱做好情感铺垫、声音铺垫,最终打造出优美动听的演唱效果。所以,气息是表达歌曲、诠释音乐艺术内涵的关键所在。从美声演唱表现形式来看,气息与吐字、咬字、共鸣、声音、情感表达等多个因素有直接关系,良好的气息运用能够为歌曲演唱奠定基础。目前,气息训练是美声演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气息保持能力与控制力,而提高演唱者气息运用能力的关键在于进行呼吸技巧训练。在美声演唱中,演唱者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气息状态,使气息能够跟随旋律进入关键位置,并使声音保持圆润与纯净,避免高声区出现声音不通畅的情况,最终保障演唱质量。

  二、气息在美声演唱中的作用

  气息是影响歌曲演唱质量的关键,正确的发声和共鸣必须建立在正确运用气息技巧上,演唱者对气息的掌握能力越强,实际演唱时达到的效果就越好,所以气息在美声演唱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直接决定了音乐作品演唱效果。

  (一)气息在美声发声中的作用

  声音是气流和声带之间摩擦后所发生的声带振动,气息不仅存在于美声演唱中,同时也影响着人们日常的语言发声,通过调整气息,能够控制声音长短、力度和大小。因此,气息对人类发声,以及发出的声音长度起到关键作用,在美声演唱过程中,想要将一首歌曲完整演绎出来,就必须统一声量、音色标准,并由演唱者自身技巧和歌曲风格作为支撑进行发声。只有维持良好稳定的气息状态,演唱者才能够顺利发声,并完整演唱作品,所以气息对于美声发声而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声音更加立体生动,同时也能够帮助演唱者顺利展现自身发声技巧与演唱技巧,体现音乐风格。

  (二)气息在声音力度中的作用

  演唱者能够通过气息很好地掌握声音力度变化,因此在美声专业训练中,需要对演唱者肺活量进行重点训练,当演唱者肺活量达到一定标准时,既能够维持长时间发声,又能够保证声音力度。比如,在美声演唱过程中,需要使声音保持连贯,同时还必须保证声音清晰、明亮、准确,这就需要演唱者有一定的声带力度,而声带力度取决于气息控制能力,演唱者具备良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就能够自如地调整气息长短,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气息,将声音通过气流输送出去,一方面能够让声音更加饱满圆润,另一方面也能够加大声音力度,使声音更加强劲洪亮,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和声音环绕环境。

  (三)气息在音色塑造中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演唱者在发声时会先发出声音,然后吐出气息,在气息推动下能够使声音形成鲜明质感。美声演唱是一种十分强调音色的演唱方式,要求演唱者发散出来的声音具有轻量感和真实感,如果在演唱中改变发声顺序,选择先吐出气息再发声就会导致音色质量下降,使歌曲产生一种暗淡且虚弱的感觉。一般先吐出气息再发声的演唱方式多用于悲伤类流行音乐作品中。因此,为了达到美声演唱标准,需要先发出声音,再吐出气息,使气息给声音起到一个强大的推动作用,进而体现洪亮宽广的美声演唱风格。

  (四)气息在声音情感中的作用

  美声作为一种歌曲艺术,要通过美声演唱展现出其中蕴含的情感魅力与艺术价值,因此情感在美声演唱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气息是影响歌曲情感表达的重要基础,当演唱者气息控制能力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就能够将气息与歌曲融为一体,通过气息使歌曲形成一个流畅和谐的状态。比如,在轻快明朗的美声音乐作品中,演唱者准确掌握气息就能够通过气息展现歌曲中的情感,使歌曲与气息连成一线,避免“情感断档”情况出现,观众也能够沉浸于音乐氛围当中。所以,美声演唱十分强调演唱者对气息的细腻处理,要求通过气息处理使声音、情感表达更加连贯,真正做到“字断气不断”,使整首歌曲表达更加流畅完美。

81d1da7e1ba142629967fea196c73e0e.jpg

  三、美声演唱中气息的运用技巧

  在美声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要反复体会作品内涵,并在作品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个人情感与演唱技巧。气息作为演唱技巧的一部分,对塑造作品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美声演唱对于演唱者的音色、音量及气息控制都有明确要求,许多声乐领域专家都有明确指出,对于呼吸器官的控制是影响声乐演唱质量的关键。因此,演唱者必须掌握气息运用技巧,通过气息调整声音,进而控制情感表达。

  (一)协调不同部位的发声器官

  在演唱美声作品时,演唱者通过身体各个器官相互合作,才能够使声音正确发出。而发声器官主要分为三个区域:一是动力区,主要包括肺、气管等重要器官,在发声过程中需要肺部进行呼吸产生气流,演唱时气息需要先从肺部呼出,后经过气管、鼻腔、声带;二是声调区,声调区主要包括声带,声带之间的空隙称为声门,当肌肉收缩时,能够使构状软骨产生变化,调整声带状态,声门闭合由肺部流出的气息经过,并产生振动,发出声音;三是调音区,调音区主要由口腔和咽腔组成,调音区又分为多个区域,包含小舌、鼻腔、软腭等多个部位,当演唱者抬起软腭时鼻腔也会发生动态变化,改变口腔内气流,使声音在口腔内形成共鸣。因此,在美声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必须进行气息调整训练,掌握气息运用技巧,以多器官协同合作的方式展现出声音,发出悦耳歌声。

  (二)利用气息提高音色质量

  在美声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要调动各个发声器官才能够发出声音,一般气息流动会直接作用于声带部位,进而调整声音长度。由于演唱者自身情况不同,声音长短也会有较大差异,加强气息控制需要进行反复练习。肺部是调节气息的主要器官,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肺部力量,调整气息流出。演唱者还需要以声音为基础调整气息,如果声带一直处于闭塞状态,且发声较强,那么就会导致音色比较暗沉,所以演唱者在演唱时必须思考如何通过气息调整满足作品对声音的需求。一般演唱者可以根据不同作品风格旋律选择合适的气息调整方法,比如《大海啊,故乡》作为一首典型的美声音乐作品,其节奏比较舒缓、情感深沉,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根据音乐旋律,采用慢呼慢吸这种方式调整自己气息,通过延长气息,使声音节奏更加深沉柔和,不仅展现歌曲中蕴含的情感特色,而且能够让演唱者声音与歌曲节奏相互呼应。选择合理的气息调整方式不仅能够提高音色质量,也能够更好地展现歌曲中的情感和魅力,体现歌曲旋律特色,增强歌曲艺术价值。

  (三)发挥气息支点作用

  每一首美声音乐都是由多样化的曲调和旋律组成,旋律越复杂,演唱难度就越大,同时对演唱者气息控制要求也会越高,演唱者为了更加出色地完成演唱作品,必须认识到气息在歌曲演唱中的重要作用,并利用气息支点演唱作品。气息支点主要指的是腹腔及横膈膜相互协调所产生的一种人体器官表现,能够跟随旋律帮助演唱者调节气息,有利于帮助演唱者支撑气息流动。这也就说明,在歌曲演唱过程中通过腹腔与横膈膜之间不断收缩与变化,能够形成一种支撑力量,这种力量能够转换成演唱者调整气息的支点,灵活运用支撑点可以帮助演唱者自如地表现音乐旋律。演唱者需要调整好气息节奏,进而演唱歌曲,比如通过快吸快呼这种方式将气体迅速呼出,使腹腔与横膈膜之间形成相应压力,增强声音跳跃性,也能够使声音愉悦感更加明显,更好地体现歌曲中的情感与魅力。

  (四)合理掌握呼吸技巧

  呼吸是气息运用中的一个重要技巧,在呼气时腹腔与横膈膜之间相对稳定,而想要均匀地呼出气体,还需要控制好气息速度和状态。在美声演唱过程中,气息变化会直接影响演唱质量和演唱效果,所以演唱者要保证呼出气息与声音保持一致,这也就意味着演唱者需要在呼出气体的同时发出声音,如果声音与气息之间产生空隙,就会导致歌曲演唱出现间隙,影响歌曲质量。想要掌握呼气技巧,不仅需要演唱者长时间进行练习,还需要在演唱过程中适当调整自己心态,调整主观情绪,使声音与状态都能够跟随歌曲变化而产生变化,实现“人曲合一”。比如,在《友谊天长地久》等风格比较深沉的歌曲演唱中,演唱者需要充分理解歌曲情感与内涵,演唱时深深吸气,再将气息呼出,使气息与歌曲保持同频节奏,一方面展现出歌曲中表达的意蕴,另一方面使演唱者自身情感变化与歌曲节奏同步发展,充分体现演唱者自身个性与表演魅力。

  (五)恰当地进行换气

  换气也是美声演唱中气息运用的一个关键技巧,能够充分展现演唱者演唱水平,也会直接影响演唱效果。当前大部分演唱者在美声演唱中都知道断句时需要换气,比如在演唱一些比较欢快的音乐作品时,节奏变化较快,换气频率也会更高;在一些舒缓类歌曲中,换气频率也会相对降低。因此,在美声演唱中,换气频率并非完全不变,而是具有综合性特点,需要根据旋律变化适当进行换气,使气息调整与歌曲本身节奏情感相互呼应,增强声音连贯性。在此过程中,演唱者需要先保持气息稳定,根据不同类型的歌曲适当保留气息,比如演唱低音部分时需要少量气息,其换气频率较低,在演唱高音部分时,气息需求量较大,所以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换气,为了保障歌曲完整性和连续性,演唱者需要迅速完成换气。换气速度与歌曲发声、节奏需要完全保持一致,这样既能体现出清亮的音色,又能展现出歌曲情感,有利于增强歌曲魅力。

  (六)把握气息与情感处理

  音乐作品一般会选择比较夸张的情感表达手法,力求在精神层面引发观众共鸣。演唱者也需要通过技巧、情感、气息等多种方式将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传递给观众,所以演唱者所具备的情感表达能力是影响歌曲质量的关键,而发声技巧、气息控制等都会直接影响情感表达效果。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要通过气息实现情感传递,展现作品魅力,比如演唱比较欢快的美声作品时,演唱者需要先保持气息稳定,维持呼吸肌活跃,如此才能够发出有弹性的声音,以此体现音乐中想要展现的欢快节奏;演唱者演唱比较哀伤的音乐作品时,必须保持足够气息,同时吐字清晰,使气息与歌曲节奏之间形成连贯,这样才能够使声音更加细腻。比如,在《大江东去》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要根据歌词旋律,适当调整气息节奏,通过气息起伏变化影响声音和节奏,描绘出立体场景和画面,让观众通过演唱者声音感受壮丽如画的场景,深化音乐作品情感内涵,提高其审美价值。

  四、美声演唱中的气息训练策略

  演唱美声作品前需要进行系统性气息发声等基本技能训练,气息训练已经成了美声演唱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息训练效果也直接影响到演唱者的演唱水平。随着美声演唱事业不断发展,艺术界也整理出许多科学高效的气息训练方法,有利于提高演唱者的气息控制能力。除了专业训练之外,气息训练也可以贯穿于演唱者日常生活当中,进一步强化人体对气息的控制能力,从而更好地演唱美声作品。

  (一)楼梯训练法

  楼梯训练法是一种简单且高效的气息训练方式,能够有效帮助演唱者进行气息调整。演唱者需要养成边歌唱边跑楼梯的习惯,当跑到呼吸急促时,可以利用急促呼吸进行歌曲发声训练,并记住这种急促呼吸的感觉,当气息恢复平稳后,再尝试回想气息急促时的感觉,然后进行歌曲演唱。在这种状态下,演唱者可以反复发出“啊”声音,感受不同气息环境下音色变化以及气息长短,这能够更好地帮助演唱者掌握呼吸技巧,并将其运用于实际演唱当中。这种楼梯训练法可以作为演唱者日常训练方法,用于提高其气息控制能力。

  (二)歌曲思维感受训练法

  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歌唱环节当中,由于美声演唱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演唱者思维决定了对美声歌曲的认知。基于不同演唱者的发声条件不同,在进行气息训练时,需要先认真领会美声歌曲,树立起正确的演唱认知。比如,在歌曲演唱过程中,一直要求演唱者协调身体器官,调整气息,但是演唱者在歌唱时看不到器官变化,想要展现出器官之间的协同功能,就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心理发展,这就需要将理论化的气息训练技巧转换为易被人们理解的实践活动,使演唱者对歌曲思维有一些直观感受,并将歌曲思维转换成气息运用技巧,如长气息可以模拟人叹气时的状态,当演唱比较深沉的歌曲时,就可以将这种低沉气息技巧应用其中,让演唱者感受到气息与歌曲旋律情感之间的共鸣,从而更好地控制气息。

  (三)急呼急吸训练法

  演唱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呼吸控制能力,在美声演唱过程中,急呼急吸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气息应用技巧。在训练过程中,演唱者可以使用鼻子急吸气,然后用嘴呼气,如此反复;同时注意腰腹部变化,呼气时腹部放松收缩,吸气时腹部膨胀,每一次呼吸保持30秒,每一个动作练习80—90次,并随着训练次数增加,逐渐提高训练时间,直至每次急呼急吸都能够维持60秒,甚至更长时间,最终提高对气息的控制能力。

  (四)仰卧吸气训练法

  仰卧吸气训练法也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气息训练方式,在训练时全身平躺,放松吸气,将气吸到腰部周围,停止片刻后呼气,并通过舌尖发力说“丝”“晤”等声音,每一次练习都可以检查一下一口气呼进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在最初开始练习时,每次一口气呼吸都能够保持在20秒左右,随着练习次数不断增加,时间也会逐渐增加。这个练习主要是帮助演唱者掌握如何将气全部吸到腹部,经过不断练习,进而提高演唱者对气息的控制,使其更好地通过多器官协同调整气息,提高演唱质量。

  五、结语

  音乐需要通过声音展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灵魂,而气息是影响音乐演唱质量的关键,通过气息训练,能够进一步强化演唱者的精神与意志,使其充分感悟歌曲中蕴含的艺术价值与情感魅力。美声演唱对演唱者气息控制能力有较高要求,这就需要演唱者付出更多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气息控制能力,掌握更多气息应用技巧,使自己能够以正确的气息状态演唱音乐,给观众带来更多、更美妙的歌声,以及耐人寻味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刘丽艳.美声唱法中气息的灵活运用探究[J].百花,2022(11):28-30.

  [2]钟涵骏.气息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对美声演唱技巧的影响[J].戏剧之家,2022(29):90-92.

  [3]张媛.气息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对美声演唱技巧的影响[J].艺术家,2022(06):104-106.

  [4]魏佳,李宗堂.论美声演唱中气息技巧的运用[J].当代音乐,2022(04):115-117.

  [5]彭亮.声乐教学中美声演唱技巧和风格与中国本土声乐艺术的融合研究[J].戏剧之家,2022(17):132-134.

  [6]陈中洋.美声唱法在演唱民族歌曲中的运用——以草原歌曲《莫尼山》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28-130.

  [7]王莹.论中国声乐作品中低声区演唱的情感表达——以《老师我想你》为例[J].当代音乐,2020(12):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