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浸润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花园” 论文

浸润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花园” 论文

2

2025-10-31 10:14:11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有利于传承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以此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有利于传承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以此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优秀传统文化蕴藏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具有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相融合,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教学价值


  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由风俗、艺术、道德、观念和思想等要素构成,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不仅有着文化方面的价值,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精神传承的集中体现。这些精神文化内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教师将传统文化渗入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带动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内涵与数学知识相融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学习分数相关概念和公式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为分数发展作出贡献的数学家背后的故事,感受数学家在追求真理过程中锲而不舍的精神,提升数学修养和文化素养。


  二、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体系和历史发展脉络,是民族精神内核的真正体现,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引导学生梳理数学知识发展的历史脉络,开拓学生的视野。在讲解具体课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现中国古代算术的发展过程和相关的数学人物,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历史修养。

e42df958264dbf537adf0d63c11b5cf9.png

  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独特文化体系,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将数学知识与民族文化联系起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九九乘法口诀”时,可以先为学生讲解该口诀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来了解当时的民族文化特色。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所在,自然包括数学领域的哲理知识和学习方法,将传统文化的数学部分融入教学过程中,可以改变传统枯燥的数学讲解方式,营造轻松欢乐的教学氛围,带动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知识学习当中。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比较晦涩难懂的数学理论时,可以融入传统音乐编成顺口溜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教授关于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以中国古代地方特色传统建筑为例,帮助学生在拆解传统建筑结构时更好地认识到不同几何图形的独特美以及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古建筑之美。


  五、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仅在教学、人文精神塑造、道德素养塑造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注重道德观念的养成,传统文化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利于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增强学习效果,又有利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到课堂教学中。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提升知识文化素养的过程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提高道德素养。如在角平分线等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能从“中庸之道”的文化内涵出发,使学生认识到平衡的作用,对角平分线相关内容的概念能够真正地理解。


  传统文化渗透小学数学教学的措施


  一、开发课程资源,增强文化底蕴


  包括成语、谚语在内的丰富的数学哲理被传统文化所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也被民间故事所蕴含。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可将传统文化资源与本节课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作为课件教材的一部分,在课堂上开发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新课程,以此可以更加融洽地将传统文化代入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从而不断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方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用“南辕北辙”的故事,在课上播放“南辕北辙”故事视频,生动形象地讲述方向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对方向相关的内容加强重视。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这节课的数学知识有了较深的认识,而且文化底蕴也有所增加。其次,古诗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哲理,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数学教学,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形式。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一数”时,教师可引用一至十个数字概念,用韵文修辞的诗《山村永怀》借景示人。通过巧妙的数字组合,既体现了文学的审美价值,又展现了数字的神韵和逻辑思维,将乡村小道、炊烟、村落、凉亭和路边的花花草草融为一体。同时,本诗作为必考科目之一,学生都比较了解,对数字的理解可以有效地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和深化。在学习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课中,教师可以引用唐代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此诗表现点、线、面、空的关系,两为两点,一行为一线,窗为一面,江水、舟构成一整片空间,既有点、线、面的关系,也有空间的关系。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图形讲解时,能够融会贯通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从数学哲理中体会到美的感觉,体会到美的魅力。最后,另一种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谚语形式也包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哲理,如“不管三七二十一”“三下五除二”等。教师可以通过谚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展开加减乘除相关数学概念的讲解,这样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以民间故事的形式传承下来的无数人物和故事,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涌现,文化底蕴深厚。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可以在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中融入民间故事中的数学元素。


  二、创新教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是一个相对复杂、比较系统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最有效,是值得教师深入思考的一个方面。因此,达成这一目的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师在实践中转变教学思维,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将传统文化深入数学教学中去,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途径进行实践。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元、角、分”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这个情况下营造一个买个糖果的情景,在不同的糖果中赋予不同的价格,引导学生把不一样价格的糖果、把不同种类的糖果结合起来计算出最后应该付出来的钱数,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元、角、分的概念理解和实际运用的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愉悦的互动氛围中,需要引入与数学知识体系相融合、帮助学生学习的游戏教学方式。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100以内的数”和“100以内的数加减法”课程时,教师让学生通过“马兰开花”的游戏掌握百位以内的数字,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加减运算规范,通过飞棋的形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等。另外,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将有关传统文化的视频、音频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播放,使之融会贯通。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播放中国古建筑的相关视频、图片,以引导学生认识相关图形的性质。在古建筑中很好地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特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在古建筑的屋顶结构和塔形建筑中都有应用。最后,老师可以把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展开团结协作,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是一种能够将数学知识同现实实际相运用来开展的、能够与现实相联系的理论与实际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情景中,以数学知识为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相关情景的建构和相关的情景教学的目的。


  三、进行科学评价,巩固学科知识


  评价体系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和价值,教师通过评价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形成良性的学习竞争,不仅能够提升学习效率,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评价体系的设计,可以通过加入传统文化元素、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注重结果反馈和指导的方式进行。

  例如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包括数学知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在内的评价体系过程中,可以提取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数学元素加以补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体现数学人在追求数学真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内核,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知识,引入有关古代数学人的故事。其次,设计和实施评价体系,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启发诱导、灵活运用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对学习基础较好、在课堂上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能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表扬,可以适当增加题目的难度;对于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教师可重点关注,加强沟通和引导,分层设置题目的难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在实行评价制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结果也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进行反馈和引导,公平、公正地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症下药,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提升教师修养,加强文化渗透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和引导者,其自身教学水平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直接影响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成效。因此,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实现数学教学专业化发展是推动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要素。教师可以从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增强传统文化知识素养、注重团队合作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教学水平。


  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打牢基础,要从教学工作的基础抓起,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数学知识竞赛和教育培训活动,使自己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同时,教师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关注最新的小学数学发展思路,促进自己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路的不断创新,提升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国学讲座、阅读国学经典书籍、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教学哲理和思想智慧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国学知识素养,丰富国学知识。同时,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也要积极挖掘传统文化的教学价值,把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到小学教学课堂中去。教师还应通过开展调研、与同事分享教学心得、向老教师请教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能力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团队合作,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渗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设计和实施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及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和专业教学能力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