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西昌彝族音乐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探究论文

西昌彝族音乐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探究论文

5

2025-10-18 15:45:2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西昌市地处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至今仍保留和传承着彝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在时代飞速发展的浪潮中,彝族音乐展现出了创造性的转变与创新性的发展态势。

  西昌市地处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至今仍保留和传承着彝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在时代飞速发展的浪潮中,彝族音乐展现出了创造性的转变与创新性的发展态势。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与“快餐式”审美观念的盛行,彝族音乐产业仍遭遇了诸多发展挑战。本文将聚焦西昌彝族音乐产业“传承与创新”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困境,并探索其发展出路,旨在使音乐产业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一、西昌彝族音乐产业发展现状


  (一)西昌彝族音乐概况


  长期以来,彝族音乐一直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它承载着彝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常常与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紧密相连。在彝族音乐中,民歌是最常见和重要的形式之一,其主题一般为歌颂自然、家园和爱情,深刻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活哲学和情感世界。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婚礼、丧葬和节日庆典,彝族人民会合唱民歌,共同表达情感,彰显团结的精神。此外,彝族音乐还包括一些特定的乐器演奏,其中芦笙尤为著名。芦笙是一种由竹子制成的吹管乐器,有着悠扬的声音和独特的演奏技巧,常常用于彝族歌曲伴奏或庆典活动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彝族音乐受到现代音乐的影响,渐渐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一些彝族音乐人开始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摇滚乐等结合,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为传统彝族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e8eb4052a20a5917457f3aef6e871027.png

  (二)西昌彝族音乐产业传播现状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传播渠道的逐渐成熟,西昌彝族音乐及其音乐产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提升。据考察,现阶段的西昌彝族音乐产业充分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发展特色,主要聚焦于活动演出和演艺经纪、文化旅游和音乐节、餐饮文化体验、文化展示与销售、音乐教育和培训、音乐制作和录音工作室六个方面。


  近年来,凉山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彝族音乐创作人才,同时兴起了在地化的音乐创作风潮,并产生了一批展现时代人文精神的当代彝族音乐作品。自20世纪90年代起,西昌彝族音乐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3年,“山鹰组合”的出道标志着西昌彝族音乐组合的兴起。1996年,“彝人制造”乐队组合成立,他们不仅是彝族音乐的生产者,也是彝族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将彝族独特的民族审美观融入音乐创作中,不断向外界传递着彝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之后,西昌彝族的乐队、组合、歌手、音乐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快乐男声》的吉杰、《中国好声音》的吉克隽逸、《中国好歌曲》的莫西子诗、“声音碎片”乐队的马玉龙等。这些歌手不仅自身取得了显著成绩,还激发了年轻人对彝族乐器的兴趣和购买热情,为民族音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的重视与保护,彝族音乐的演出机会不断增多。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西昌本地会定期安排彝族音乐演出,邀请彝族音乐人和表演者进行现场表演。这些演出不仅展示了彝族传统的音乐、舞蹈和歌唱,还展示了融合现代元素的彝族音乐作品。彝族音乐演出舞台的增加也为年轻的音乐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他们可以作为演出者、乐手、编曲师或音乐指导参与其中,获得演出酬劳和专业发展的机会,这进一步推动了彝族音乐产业的“传承与创新”。例如,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凉山彝族自治州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暨第四届非遗购物节、西昌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的西昌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项目展演,这些活动均在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同时,促进了西昌彝族音乐产业的不断发展。


  2022年底,一首《给外婆的一封信》充分展现了彝族音乐的魅力,也为西昌彝族音乐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未来。这首歌曲收录于环球音乐Capitol唱片中国发行的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的专辑《少数τ·Minority,Diversity》。近十年来,说唱歌曲在国内蓬勃发展,这种源自美国的流行文化在进入我国后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它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与我们的本土文化、情感诉求相融合,形成了一批新式的“中国新说唱”。环球音乐Capitol唱片中国旗下少数民族音乐跨界融合系列特别企划致力于携手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人,探索少数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推动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以独特的视角向世界展示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来自凉山州的彝族小伙Moseee以木里县下麦地乡小学合唱团的童声合唱与带有彝族生活特色的歌词“阿玛她总是会坐在火塘边,墙上挂着的是阿普的旧相片,思念啊请漂回金沙江岸边,高山呀缠绵着,月亮在伴我眠”作为歌曲开头,创作了独具特色的《给外婆的一封信》。当代彝族音乐作品凸显了彝族音乐的传承性与创造性,它以新潮、独特的表达方式为载体,承载着本土的、民族的乃至世界共通的情感内核,这进一步推动了彝族音乐产业的传播与发展。


  综上所述,西昌彝族音乐产业日益繁荣,现阶段更为注重“传承与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涌现出了多种发展形式,如彝族音乐表演、音乐节、彝族音乐文化传媒公司等。但由于经济、地理等因素的限制,彝族音乐教育还不够发达,宣传力度也不足,亟待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二、困境与出路并存的西昌彝族音乐产业


  随着国家的重视与扶持,音乐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2020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已达3950.96亿元,同比增长5.42%。然而,中国的民族音乐产业虽逐渐成形,少数民族音乐产业的发展速度却较为缓慢。其作为音乐文化产业的一大分支,受到了受众群体局限、形式多样化不足、经济地理环境限制等多重考验,想要进一步寻找出路则需考虑本土性极强的少数民族音乐应该如何与社会发展、经济变化交流碰撞并充分融合。


  (一)西昌彝族音乐产业基于政府层面的发展策略


  习总*记提到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可见,保护和传承是保证彝族音乐生生不息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相关部门充分意识到了彝族音乐保护传承的重要性,政府不仅加大了对彝族音乐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了资金和人力投入,还制定了相关政策,设立了专项资金,以鼓励和支持彝族音乐的保护、研究和传播。同时,政府对彝族音乐的收集、整理、保护和传承进行了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充分保留了彝族音乐自身的美学特征。除此之外,政府还定期举办了文化活动,如彝族民歌节、比赛、研讨会等,为年轻的音乐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地方政府还专门设立了创业支持机构和创意产业园区。创业支持机构提供创业培训、资金支持和创业指导,鼓励彝族青年人创办音乐相关的企业,如音乐制作公司、音乐学校、音乐节组织等。同时,地方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对彝族音乐进行宣传和推广,以扩大传统音乐的传播范围,让更多人了解彝族音乐的魅力,从而提高彝族音乐的社会影响力。另外,地方政府还通过设立专门的资金和奖励机制,对彝族音乐创作与演出进行支持,鼓励彝族音乐人创作原创音乐作品,并积极组织音乐比赛、音乐节和巡回演出,提升彝族音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不仅为彝族音乐产业发展开辟了新途径,还为彝族音乐人提供了演出场地、宣传推广、经纪管理等全方位的支持服务。最后,政府还推动了新型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包括音乐制作、唱片发行、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室的建设等,并鼓励音乐相关企业与彝族音乐人合作,共同推动音乐作品的商业化运作和市场推广。

  (二)西昌彝族音乐产业基于社会层面的发展策略


  西昌彝族音乐产业的发展仅依靠政府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西昌彝族音乐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但仍需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以充满生机的形态存续。要想进一步推动其创新,需要结合社会资源,加强对彝族本地音乐的研究,挖掘更多的传统音乐资源。


  一是可以促进音乐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与交流。例如,音乐产业可与当地政府、文化机构、餐饮企业和旅游业进行合作与联动,共同推动彝族音乐产业和餐饮文化的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整体竞争力。具体地,当地可以组织彝族音乐工作坊和餐饮文化展示活动,邀请专业音乐人和厨师进行指导和培训,同时鼓励本地年轻人积极参与,学习彝族音乐和烹饪技巧。为此,需要先确定一个合适的场地,并进行详细的策划与规划工作,综合考虑场地的大小、布局和装修风格,以满足彝族音乐演出和餐饮服务的需求。活动现场可以提供具有彝族特色的餐饮服务,包括彝族传统菜肴和饮品。随后,可以将文化展示与销售联系起来,设置彝族音乐和餐饮相关的展示区,用以展示彝族音乐乐器、音乐作品、彝族传统服饰和餐具等。同时,还可提供相关的销售产品,如音乐专辑、手工艺品、食品等,以支持当地的彝族音乐人和手工艺人。综上所述,将彝族音乐产业和餐饮文化结合起来,可以为年轻人提供多元化的就业岗位,涵盖音乐演出、音乐制作、餐饮服务、文化交流、销售等领域,这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彝族音乐的社会化发展。


  二是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随着媒介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媒介种类的日益丰富,我们已正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媒介为主的新媒体正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及领域,成为提升不同行业文化传播优势的重要力量。为了进一步加强彝族音乐产业的宣传与推广,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和线上论坛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和参与。


  西昌彝族音乐受地域限制影响,内部驱动力不足,始终处于一种发展不稳定的状态。新媒体的出现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及交流平台。通过新媒体,我们可以振兴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通过文化经济发达地区对文化经济落后地区的带动,实现协同发展。同时,彝族音乐产业应突出民族音乐的特色,主动发力,挖掘民族音乐自身独特的音乐艺术元素与风格,以民族音乐的特有文化为背景与流行音乐主流文化相结合,运用当代多元的新媒体传播媒介展现自己、宣传自己。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实时性较强的特征,可以更为精准地推广及展示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产业。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开放性较强的文化产业,以及民族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新的支撑点,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民族音乐产业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凸显城市的文化品位,繁荣社会的文化生活,还能让民众接受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民族音乐的熏陶,激活民众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注意的是,西昌彝族音乐产业虽然在不断发展,音乐人才不断涌现,音乐文化产业也在不断扩大,但目前仍存在产业化发展不均衡、传播渠道相对单一、人才专业化程度不足、传播效果不佳等不尽如人意之处,同时面临着内部驱动力不足、新媒体等外部宣传力度不够的困境。因此保护传承人、吸引专业人才、加大新媒体宣传力度、重视本土教育、促进彝族音乐的交流融合等措施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西昌彝族音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使彝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赓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