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以主题班会为实现路径的劳动教育论文

以主题班会为实现路径的劳动教育论文

2

2025-09-26 15:48:4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树立马*思主义劳动观、培养学生劳动素养是新时代各高校的重要教育内容。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树立马*思主义劳动观、培养学生劳动素养是新时代各高校的重要教育内容。


  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为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让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时代风尚,我国始终关心爱护劳动者,对劳动榜样、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等进行表彰和宣传。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是新时代对劳动教育回归和创新的呼唤。2020年3月,中共*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国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后称《意见》)。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后称《纲要》)。《意见》和《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对新时代推动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


  劳动教育的内涵


  关于劳动教育的内涵,有不同的表述,这些表述意思大同小异。檀传宝对劳动教育及相近概念进行辨析,将其定义为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为目的教育活动。《意见》对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解释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政治属性、社会属性、教育属性等是劳动教育的基本性质。

41306e032e9dc52658e8c4d0677d3cc1.png

  政治属性。从劳动教育的提出者来看,我党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纠正青少年对劳动的错误观念,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在新时代全面加强劳动教育。从劳动教育的内容来看,我国劳动教育坚持必须将马*思主义劳动观贯彻始终,强调劳动是一切财富、价值的源泉,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倡导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梦想,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从劳动教育的目的来看,劳动教育是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社会和地方发展做人才支撑。从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等来看,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实施监督、考评激励等受到国家政策、资源等影响。


  社会属性。所谓劳动,就是人们运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活动。人们通过劳动,有目的、能动地改造自然界,建立起人类社会。人们通过个人劳动、集体劳动、劳动分工等,互相联系和影响,建立以社会经济关系为主的社会关系。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教育是关于劳动的教育活动,伴随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的价值实现。人存在于社会中,人类通过劳动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社会的发展也对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于“个人价值统一于社会价值”的劳动价值教育,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响应国家政策,积极融入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中,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幸福感、成就感。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悄然发生,不同时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当时社会各领域,劳动工具改变、行业形态改变、新产生和消失的职业,都是社会时代特征的表现。


  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多方协作;劳动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直接联系。


  教育属性有本质属性和非特有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自身所固有、较稳定的根本性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一切事务的特殊属性。《高等教育学》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发挥人的潜力、发挥人的价值,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其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构建与发展。而劳动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劳动知识和技能、创新性劳动的培养,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


  教育不仅要满足社会的要求,还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同理,劳动教育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劳动教育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路径也不同。小学生主要以家庭、学校为半径,开展家务、校园活动,中学生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体劳动,大学生以走向社会、校外劳动锻炼为主。


  劳动教育具有立德、益智、健体、育美等较为全面的教育功能。


  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五育”并举的全面教育系统具有重大意义。


  劳动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要求,建设社会*义强国的需要,新的科技革命改变各产业行业的形态,这些因素都对新时代的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顺应时代变化,培养知识性、技能型、创新性劳动大军,发挥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潜能和价值,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创造性劳动推动国家、社会及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是推动劳动教育、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的社会背景。


  劳动教育是坚持社会*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关键在于回答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根本问题。劳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成为新时代长征路上社会*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的奋斗者、接班人。


  劳动教育是大学生成长、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马*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思主义劳动观将劳动与人紧密联系起来,互为本质,互为定义,互相推动。大学生通过劳动教育,可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学习劳动技能、并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锤炼劳动品质,培养健全的人格。


  主题班会设计的一般原则


  班会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是辅导员、班主任或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的常用方式,是学生成长的舞台。主题班会具有德育、智育、美育、心育、劳动教育、自我教育、班集体建设等多元化功能。


  主题班会的设计一般需考虑班会主题、参与对象、班会时间、班会目的、班会过程、班会总结等构成元素,其中班会主题、班会目的、班会过程是关键内容。班会内容决定于班会目的。主题班会设计和组织应遵循以下原则。


  教育性原则。这里的教育性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两个方面。教育目的方面,主题班会应有明确的主题,主题是班会的灵魂,是班会活动的主线。主题班会还应有明确的班会目的,通过班会达到什么样的认识、具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培养什么样的能力都应进行规划。教育内容方面,班会内容应具有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创新性,内容丰富,导向正确,能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


  针对性原则。这里的针对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对象的针对性,主题班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学科和专业背景等,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使学生容易理解,乐于接受。二是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主题班会可以针对学生所处成长阶段出现的普遍问题,不好的班级风貌、学生关心关注的社会时事开展专门的主题班会。


  主体性原则。一个优秀的主题班会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借助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创造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成长。班会设计时,应采用形式多样、新颖的活动,如演讲、辩论、游戏、相声、歌曲、知识竞答等丰富多彩的环节,给学生提供多种能力培养、展示自己的机会。班会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参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体验感悟充分丰富。

da86031d85f4d55cfdcf165a1fb5629f.png

  劳动教育主题班会的特点与实践


  劳动教育主题班会是高校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能达到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在设计班会时除了遵循一般性原则,还要结合社会发展、培养目标、专业背景、学生特点等因素有的放矢,精心设计。


  劳动教育以提升劳动素养为目标。刘向兵等人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入手,对高校劳动教育的外延进行了分析。刘向兵等人将新时代劳动教育内容体系分为劳动价值观、劳动情感态度、劳动品德、劳动习惯、劳动知识与技能五个方面。劳动教育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开展都围绕这五个方面开展。以劳动价值观的培养为例,教师可在班会中通过设计劳动实践环节,让学生真切体会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劳动带来获得感和幸福感、认同“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是幸福的源泉”等。以劳动情感态度的培养为例,教师可通过理论学习、微党课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新时代劳动工具丰富多样及劳动内容、劳动形态的多样性,认识到劳动无尊卑贵贱之分,从而尊重劳动者,尊重别人的劳动,并热爱和崇尚劳动。


  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意见》要求,根据本校特点,建立起涵盖劳动教育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考核评价在内完善的劳动教育制度体系。


  于丽丽等人提出,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是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与课堂理论教学、科学研究、专业实习实训、专业技术竞赛等专业实践相融合,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劳动技能,发挥自身的创新潜力和创造能力。主题班会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班会对象一般为同专业学生,在设计劳动教育主题班会时,应考虑学生专业背景、学段特点等,使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以茶学专业劳动教育主题班会为例,班会目的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教师在素材选择时,可选择茶产业相关的劳动模范事迹,用劳动模范的模范行为、优秀品格引导和鼓励学生,激励学生拼搏奋斗,在茶产业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上建功立业。


  劳动教育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劳动教育贯穿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劳动教育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中逐渐实现和完成。在主题班会设计上,劳动教育的素材丰富、活动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在劳动教育主题班会上,可以将劳动教育通识教育、方针政策、职业教育等理论知识学习,以微课、知识竞赛等方式开展。同时,将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实习见习、专业实训等教育环节相结合,在社会实践结束后开展经历分享,实习见习结束后开展总结分享的主题班会,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劳动教育要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在班会布置上,通过班会场地布置,营造劳动教育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直接明了的教育活动中,同时潜移默化受到积极劳动文化的影响,从而增强劳动教育的持久性。最后,劳动教育的实现途径在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开展场地不应局限于教室,还可以设在创新创业中心、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


  主题班会作为高校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之一,富有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创新性,以学生乐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发挥好劳动教育“劳以树德”“劳以增智”“劳以强体”“劳以育美”“劳以创新”的综合育人功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