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大布江拼布绣纹饰的民俗文化探究论文

2025-07-18 16:14:5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大布江拼布绣是一种盛行于湘南地区的传统拼布刺绣,其吸收当地瑶族服饰的配色特征,以山川草木、花鸟走兽为主要表现对象,展现了独特的民俗人文特色和地域视觉元素。
摘要:大布江拼布绣是一种盛行于湘南地区的传统拼布刺绣,其吸收当地瑶族服饰的配色特征,以山川草木、花鸟走兽为主要表现对象,展现了独特的民俗人文特色和地域视觉元素。在生、嫁、得子的人的重要时刻,人们通过缝制拼布绣表达对于生命、爱情、福泽、先祖的祝福和期望。大布江拼布绣以其独具特色的民俗内涵,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审美意趣。
关键词:大布江拼布绣;图案;民俗文化内涵
拼布绣又名“贴布绣”或者“拼贴绣”,是一种在传统女红的基础上将碎布用不同的针法拼接在一起的刺绣品种。大布江拼布绣主要分布在湖南郴州永兴大布江乡,其用途广泛,主要有婴儿用品、新婚出嫁用品,如围嘴、背带、肚兜、新婚床檐、荷包等,具有浓郁的湘南地域特色,2012年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大布江拼布绣纹饰多样,按形态可以划分为字体纹饰、动物纹饰、植物纹饰、器物纹饰、神怪纹饰等。拼布绣中通常以龙凤交缠、鱼莲、蝶花等表达对于新婚夫妻爱情恒久、子孙绵延的祝愿;以桃、菊等象征长寿的事物表达对生命的珍视;以蝴蝶、蝙蝠谐音“福”的物象以及龙凤瑞兽、牡丹等象征富贵平安的物象希冀子孙幸福。本文从纹饰蕴藏的民俗文化内涵出发,分别从情爱生殖、生命意识、福泽祥瑞、神仙崇拜四大主题解读大布江拼布绣纹饰所蕴含的民俗文化。
一、情爱生殖
拼布绣中的情爱主题,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对生殖的崇拜。情爱与生殖崇拜密不可分,在图腾上的呈现形式大都以多种纹饰相交织来表现男女*欢或繁衍后代。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人力成为国家征伐、农业耕作、工程铸造等大型活动的关键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生殖繁衍从家事上升为了国家大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将成家繁衍后代作为人生第一要务,潜意识之中认为繁衍与家族福祉紧密相关,“多子多福”“家大业大”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与生殖繁衍密切相关的婚姻恋爱成为人们在刺绣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
大布江拼布绣中的情爱主题作品多出现在当地女子的嫁妆之中。娘家人为新娘缝制带有情爱主题色彩的拼布绣,选择龙凤、鱼莲、蝶花等一系列带有两性情爱色彩的图腾,寄寓对新人爱情甜蜜、婚姻幸福和子孙绵延的美好祝愿。
1.龙凤相追逐,比翼皆双飞
古人认为,龙凤聚集了天空飞禽、水中鱼蛇、地上走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龙凤互相缠绕象征着和谐、对称、阴阳之美,也寓意着幸福美满。《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1]后来“龙凤呈祥”被用来形容夫妻之间比翼双飞的忠贞爱情。
永兴境内有一座龙王岭,呈现出火龙的形貌;永兴便江像一条水龙,流淌在崇山峻岭之间。龙元素萦绕在永兴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大布江拼布绣中的龙凤主题作品,承袭了永兴人民心中关于龙昂扬生命力的寓意,多以龙喻男性,以凤喻女性,龙凤纹饰常常表现出相互缠绕或是首尾追逐的状貌,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爱恋交合。拼布绣作品《龙凤呈祥》中,龙的形象占据了空间的主体,腾跃之姿展现了磅礴的生命力,以凤为首的其他动物——蝴蝶、鱼、鸟,以及太阳、小孩等意象,则与龙形成了一幅万物竞发的S型图像,呈现出一派生机祥和之貌,表达了人们对新婚夫妻婚姻生活的祝福。
2.情欢鱼得水,佳“藕”自天成
永兴种植莲藕的历史已有600余年,莲藕作为永兴人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在拼布绣中与鱼构成生机灵动的鱼莲图腾,呈现出鱼扰莲、鱼戏莲、鱼钻莲、“连生贵子”等形态。图腾整体上反映男女恋爱,最终指向男女交配繁衍,象征两性从相遇、相识,到相爱、繁育的一系列活动。在民间的拼布绣作品中,通常以鱼喻男性,因为鱼具有巨大的繁殖能力,“是象征男性情偶的隐语。”[2]以莲喻女性,因为莲结子数量多且速度快,象征着女性的生育能力,同时取“连生贵子”之意。由于“得藕”谐音“得偶”,也象征着夫妻成双成对。
拼布绣作品《莲童戏鱼》由儿童、红鲤鱼、莲花、莲叶、莲藕构成。莲花、莲叶纹饰借助莲子“怜子”、多子的寓意表达对夫妻繁育的祝福,莲藕纹饰则是借助“偶”的含义祝愿佳偶天成。主体意象鱼以其繁衍快、子多的特点表达对男子旺盛生育能力的祝愿。
3.彩蝶花间舞,自此颂宜家
蝶花图腾自古以来就有着强烈的情爱色彩。古有词牌《蝶恋花》,多描写男女恋爱。后有梁祝化蝶,“化蝶”象征了爱情的生死契阔。永兴拼布绣中,人们将蝴蝶与花缝制在布匹衣物上,以蝴蝶寓男性,以花寓女性,蝴蝶围绕花朵飞舞暗喻对爱情的不懈追求,蝴蝶起舞隐喻男女双宿双飞,体现出爱情之甜蜜。同时,蝴蝶由于产卵较多且繁殖较快,在人们的认知中成为生殖崇拜的理想对象。人们将对子孙连绵不断、生活幸福的美好祝愿转移到蝴蝶所展现出来的多子多福的生殖崇拜信仰中,通过将蝴蝶纹饰绣在拼布上,祈望家族子嗣延绵。
拼布绣作品《蝶恋花》中,蝴蝶汲取花蜜,花朵的叶托也好似在托举上方翩翩的蝴蝶,两者构成了图案的主体,呈现出对称美。蝴蝶对花的追寻体现了恋爱中的男女双方,男子如同蝴蝶积极追爱,女子如花朵敞开心扉,象征了两性爱情的甜蜜。同时蝴蝶强大的繁殖能力赋予了蝶恋花这一意象主题子嗣兴旺的寓意。
二、生命意识
自古以来,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民间将长寿视为一种福报,这种观念在文艺作品中也有所反映,如《山海经》中关于长寿仙人和长生不老药的记载。在大布江拼布绣中,永兴人民借助寿桃、蝙蝠、蝴蝶等一系列图腾,传达出他们对生命的认知与对长寿的追求。
1.桃献千春寿,蝠携百福来
桃自古承载着人们对仙果的想象,表达对长寿的渴求。在夸父逐日中,人们相信吃了夸父神力化成的桃子便可获得神通;抑或是吃了王母蟠桃园中九千年一熟的桃子便能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庚,因而桃就有了成仙、长寿的寓意。《神异经》记载道:“东方有树,高五十丈,叶长八尺,广四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小核味和,和核亦食之,令人长寿。”[3]大布江拼布绣中亦使用桃纹饰来表达祝愿。如拼布绣作品《桃纹围嘴》,围嘴以绿色质地拼布为底,在其上绣以红色桃形和石榴的纹式。桃近似椭圆形,果顶形似鹰嘴,果柄凹陷;红艳的石榴初果则呈现饱满圆润之态,活泼灵动。图形的布局设计也颇有讲究,桃纹饰与石榴纹饰呈对角线构图,使得主题突出,具有视觉冲击。
蝙蝠本身长居于阴暗的环境,昼伏夜出,形态粗陋,但古时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王公贵胄都奉其为吉祥之物,其原因一是蝙蝠的“蝠”与福寿的“福”谐音,原因二则是古人认为蝙蝠是“仙鼠”,当人们看到蝙蝠弱小如鼠竟能生出翅膀飞到天上,感到新奇而又神秘,因而蝙蝠就有“仙鼠”之称,被认为是长寿之物。晋代道教典籍《抱朴子》写道:“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4]。这种观念也根植于永兴人民心中,在保存至今的有关“蝙蝠”的民间画中,常画的是浓眉怒目、铁面虬髯的钟馗挥舞着斩鬼宝剑,一只蝙蝠盘旋在上方,寓意斩尽天下妖魔,象征着镇宅辟邪。在拼布绣中,人们喜欢用蝙蝠来表达对孩子们的祝福,如拼布绣作品《蝙蝠纹双片围嘴》,以黑蓝色为主要色调,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借花枝塑造蝙蝠的翅膀,体现蝙蝠舒展飞翔时流畅的曲线,并采用椭圆形、三角形刻画蝙蝠头部造型,生动而富有活力。就整体构图而言,两只蝙蝠对称的布局,既呈现轴对称之美又表达着“双福”的寓意,寄寓着人们对孩子福寿延绵的美好祝愿。
2.菊意长寿考,蝴蝶叠百福
蝴蝶自古就被人们寄予了诸多美好的想象和寓意,如甜蜜爱情的象征,消灾化吉的象征。在拼布绣中,独立的蝴蝶纹还表达着“长寿”的寓意,这是因为“蝴”与“福”谐音,“蝶”与“耋”同音,“耋”字在古语中意味着寿长。在大布江拼布绣作品中,蝴蝶纹常常与菊花纹相结合,如作品《菊蝶》,菊花的茎叶自由舒展,蝴蝶萦绕于菊花丛中,翩跹起舞,色彩上绣者有意选取了黄、橘、紫、粉等暖色,整幅作品温馨自在、明艳丰富,表达了人们对长寿安康的向往。
三、福泽祥瑞
在大布江拼布绣中,绣者往往会秉持着趋吉避害、向往美好的情感原则,选择神话传说、祥瑞神兽中具有吉祥美好寓意的图案,如用瑞兽纹饰表达对子女的祝愿,用牡丹纹饰表达对富贵的追求等等,寄托着长辈对孩子的殷切期盼。
1.龙舞瑞气扬,凤游彩云祥
瑞兽,即祥瑞之兽,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神灵,它们既体现了人类对于吉祥如意的祈求,也代表了人类对远古图腾的崇拜。人们在大布江拼布绣中绣上瑞兽纹饰以此赐福于孩子,表现了长辈希望孩子成才的真诚情感。大布江拼布绣中最常见的瑞兽有龙和凤。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兴云布雨的神异动物,是中国文化中的吉祥之物。在中国民间文化中,人们认为龙在天上盘旋,龙成为权力和威严的象征。在中国古代,只有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是百鸟之王,也是祥瑞的象征。据说凤凰的死亡会引起天地颤动,所以凤常常被视为保家卫国的护符。人们便通过龙凤纹饰表达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大布江作品《凤凰围嘴》中,凤凰以展翅翱翔之状构成了围嘴形制,色彩上整体选用了红橙粉的暖色调,间杂蓝紫黑色,赋予作品以喜气洋洋的直观感受。以凤凰高飞的形态作为孩子围嘴的装饰,表达了父母对孩子前程似锦的祝福。
在汉语中,“鸡”与“吉”谐音,因此鸡在传统文化中被人们赋予了吉祥的意义,代表着好运到来,《诗经》“风雨如晦,鸡鸣不已。”[5]这里的鸡寓意着吉祥如意和希望的到来。晋代董勋的《问礼俗》记载:“正月一日为鸡……正旦画鸡于门。”[6]南朝宗檩撰《荆楚岁时记》也载有“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7]由此可知在中国古代,鸡是驱妖逐魔之物,具有辟邪镇妖的功能。传说中鸡作为日中鸟,鸡鸣日出,又被人们视为光明的象征。古代民间有斗鸡的习俗,鸡还象征着勇敢和战斗的精神,也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
郴州永兴地区流传着许多关于鸡的传说,相传远古时代有一条神龙带着一只雄鸡、一只白鹅逆耒水而上,盘踞在便江与西河之间,变成了龙王岭。雄鸡每天为百姓打鸣,用嘴啄出泉水浇灌大地、培育林木。雄鸡还驱逐了破坏泉水的蜈蚣精,最后用自己的血来净化泉水。如作品《鸡纹口水珈》,人们在婴儿口水珈上绣上鸡的形态,用来辟邪镇妖,驱逐一切不好的事物,希望小孩在吉鸡的护佑下,平安健康地长大。
2.洛川神女作,人间富贵花
牡丹因其开花时色彩艳丽、富丽堂皇,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故又称为富贵花。白居易曾用“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8]来赞颂牡丹开放的盛景。在古代,牡丹花一般出现在皇宫内阁或是富贵人家中。周敦颐《爱莲说》记载“牡丹,花之富贵者也。”[9]永兴人民也甚爱牡丹,不但很多家庭会种植牡丹花,还成立了牡丹种植基地。人们认为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这种观念在拼布刺绣中亦有体现。人们通过牡丹含蓄地表达对富贵的追求。如作品《牡丹花纹围嘴》主要借鉴了牡丹花瓣的形态,将不同色彩、形状的布片拼接在一起,寓意孩子的人生富贵吉祥,如牡丹般花开绽放。
四、神仙崇拜
神仙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说文解字》中说:“仙,长生仙去,从人从山。”古人认为凡人修炼得道,长生不死,迁入山中,称之为仙人。由此可见,在中国神仙与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郴州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地带,“北瞻衡岳之秀,南峙五岭之冲”,被称为“林邑之城”。境内山多,神仙也多。据统计,郴州以“仙”命名的山岭有苏仙岭、骆仙岭、王仙岭、刘仙岭、罗仙山、仙台山等一百来座。可以这么说,郴州的每一座山上都住着一位神仙,神仙文化在当地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郴州众多的仙山中,以苏仙岭最为著名。苏仙岭自古被誉为“天下第十八福地”,名列郴州八景之首。千百年来,苏仙岭流传着关于苏仙的传说,讲述的是郴州草药郎中苏耽神奇出生、神鹿哺乳、孝敬母亲、种橘驱疫、得道成仙等传说,并形成了纵贯古今、享誉中外的“橘井泉香”“龙蟠橘井”的医林典故。苏仙的故事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承载了独具特色的中华孝道文化、道教文化以及中医文化,影响深远。晋代葛洪的《神仙传》对此已有记述,此后道教典籍、笔记小说中均有记载。
在永兴大布江拼布绣中,独具地域特色的神仙文化自然成为拼布绣展示的主题。拼布绣作品《苏仙》呈现的就是苏仙的形象,在苏仙的背后绣着一个大型的蟠桃,苏仙手中的物品还有一串铜钱作为挂坠。整体色调以红黄蓝三色为基础,寓意着吉祥好运的同时又暗含着神秘色彩。该作品传达出民间对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文化,悬壶济世的医家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教思想的认同,同时也是借此祈求苏仙的保佑,趋吉避祸。蟠桃的存在也传达出人们希望福上加福的愿望。
五、结语
大布江拼布绣作为流传于湘南地区的民间刺绣工艺品,其色彩艳丽,纹饰多元、针法多样、形制生动,具有强烈的视觉表现效果。其深耕于湘南地区悠久的农耕文化,借助一针一线、一丝一缕表达了对新生幼儿的祝福、美好爱情婚姻的期许、子孙福泽的祝愿、生命的无比珍爱、先祖的无限敬畏。在世世代代指尖的针线穿梭中传递着独特的地域民俗记忆。人们借此与这片古老的土地对话,听见图腾中鸟兽草木的喃喃低语,窥见流传千古的图案背后深厚的民俗文化。
参考文献:
[1]孔鲋.孔丛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9:71.
[2]闻一多.神话与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111.
[3]江畲经.历代小说笔记选·汉魏六朝[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3.
[4]葛洪.抱朴子[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47.
[5]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十五国风·郑风·风雨[M].北京:中华书局,1991:251.
[6]李昉、李穆、徐铉.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2000:309.
[7]宗懔.荆楚岁时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8:15.
[8]郭杰.白居易诗歌精解[M].北京:中华书局,2021:803.
[9]周敦颐.周敦颐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