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类培养背景下班主任思想教育引领创新实例研究论文

2025-06-07 16:01:2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以西北工业大学首届“航空航天”大类学生专业确认为例,从班主任角度开展针对性的创新实例研究,重塑班级凝聚力三部曲,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激发学生心理内驱力,梳理学习思路,规划学习路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摘要: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变革推动高校实施大类人才培养。在高校大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在肯定大类培养带来的学生强基础,宽口径优势的同时,不能回避由于学科分类不平衡引起的学生在选择大类弱势专业过程中迭代的心理状态、学习能力、社会认知等诸多未解决问题进入新学院的弊端。文章以西北工业大学首届“航空航天”大类学生专业确认为例,从班主任角度开展针对性的创新实例研究,重塑班级凝聚力三部曲,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激发学生心理内驱力,梳理学习思路,规划学习路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人才大类培养;大类人才培养中弊端;党建引领
一、高校实施与推行大类招生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高校大类培养在促进专业结构及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显现出积极效果,特别是双向选择机制同时调动院系、教师、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在人才培养方面迈出可喜的成果[1]。2019年西北工业大学启动实施大类招生,学校在推行首届大类培养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本科生大类培养方案的制定,强化特色培养,聚集优势,为落实学校确定的“培养领军人才”目标强势助力[2]。
二、探索高校大类人才培养学生专业分流过程中出现的痛点
我们在探索高校合专业适合的培养模式下,会涌现出大类涵盖下“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不可避免地产生结构性矛盾,以及专业方向细分时学院按成绩选择的门槛值设定,导致大类培养方案中传统优势学科选择学生扎堆,好学生集中涌向“热门”专业,“剩下”的学生由于前两年学习成绩差强人意,并不是心甘情愿的选择,而是顺势流向相对“冷门”的弱势学科[3]。大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弱势学科分流学生的没选择以及弱势学科学院接收专业的被选择带来的痛点,是高校在大类人才培养专业确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的新问题。那么这一群在大学入学前两年由于个人心理状态不能及时调整、个人学习能力受限、社会交往能力局限的同学,在高校当下竞争激烈的大类培养模式下带着原来没有解决好的各种问题再次被动的“卷”入一个重新组合的新的学院、新班级和一群新同学如何平稳地度过大学的后半程学习生活;新学院的学工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如何调整提升新学生在新学院、新班级的心理、学习、生活、认知等方面的状态;以及新班级建设如何面对专业确认后带来的班级凝聚力下降、班级工作延续性较差的劣势;如何解决对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问题;如何构建新班级良性引导机制;如何共塑良好班风和学习氛围、如何贯通专业培养模式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成为落在高校改革发展下的重建新班级的“新”班主任所面临的“新”课题[4][5]。
三、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重塑班级凝聚力三部曲
以民航2019级首届航空航天大类确认班级CH1903班为例,针对建班之初(大三建班)有157门次不及格(全班平均GPA2.2)的特殊班级,探索高校大类人才培养学生专业分流过程中出现的痛点,逐一摸排班上每位同学经历的各种不顺利的大学前两年生活情况后,面对首届来自航空航天大类分数靠后学生“集合”班带来的心理上、生活上、认知上导致学习上显现的严重问题,两年中,重建班级以重塑班级凝聚力、战斗力、学习力为举措,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从而激发学生心理内驱力。开展重塑班级三部曲的主题班会,具体工作思路如下图:
1.“劳动最光荣”主题活动,同学们从认得彼此走向认识彼此
学校推行的完全学分制使得学生们课程选课不同,加之学生住宿不在一起,造成大三开建班学两个月来,新班级的新同学们“虽同在一班,相见不相识”的现状,让大家相互认识创建团结共融的班级氛围是首要解决问题的办法。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和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6]。班级以学校图书馆图书整理“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策划组织主题班会,在“劳动最美丽”价值观引领下,在并肩劳动中拉近班级同学的距离,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在体会劳动快乐和融入集体的氛围中,让同学们从认得彼此走向认识彼此[7]。首先结合学校的“五育并举”劳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同学们在劳动中合作中体会有付出就有收获的价值输入。其二图书馆整书是个梳理的过程,与此同时渗透人的思路清楚了,干啥都有条理的思维模式。活动成效从大家在相互认识的基础上从“我”到“我们”,虽然我们是个“半路”组班,等大家毕业了,回忆起丰富的大学生活,不仅仅是“我”,还有“他”;不只是成绩,还有班上的人情味。活动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场活动来的正及时,班级凝聚力建立起来了。其三班集体就是校园里的家,班主任就是这个大家庭最重要的参与者,必须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心理在校园里有了家,青春漂浮的心有了安放,尤其是大类确认到民航学院的学生,很多学生身上背负了很多的不及格课程,这些课程就是压力,背负在如今竞争超卷的不那么容易的校园生活中,家有了,班主任作为大家长,带领学生去除身上的负担,让学生轻松上阵,在大家渐渐熟知的基础上,再来谈学习。
2.“我的大学前半程”班会开启,相互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
我们知道学习是讲氛围的,因为人的定力有限。在大家相互熟知之后,作为班主任想把大家拢到一起谈谈“我的大学前半程”学习生活,让班上的同学们聚拢大一起来聊聊,造成当下这种学习困境的原因是什么,充分总结大学本科学习“前半程”经验得失,更好开启大学本科“后半程”的征程。那么如何让学生敞开心扉,咋样引导学生把心门打开,是重要的问题。
我们关注到党史在土改过程中“诉苦”是一种民众动员技术的办法,是有效的乡村情感动员方式。“诉苦”中土改中通过积极分子的“以苦引苦”,便可有效地“打通落后分子”;诉苦必须在民众聚集的场合公开进行,所以开会是最基本的诉苦形式;开会的形式有家庭会、小组会、贫农会、中农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乃至乡(区)农民大会,可以使人们从人数上产生一种安全感”,而且“一个人的话可以启发另一个人”。对于谨慎而从众的个体农民来说,人数上的安全感和优越感足以消除他们的种种顾虑,促使其“走向行动”。在诉苦算账中及诉苦算账后,农民的情绪大大的高涨通过集体开会和典型示范,削弱了农民群众的种种顾虑,这是组织的力量[8]。
心理学曾给出论证,相似性一直是人类关系建立最重要的链接。大学生处在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期。那么回到这个班的学生,要想快速地让别人对你敞开心扉,抓住共同点,引起共鸣是连接班级同学重要的纽带。针对班上同学们成绩普遍差的情况,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幸或烦恼的人,会有一种向他人倾诉的愿望。同时,学生在入学来的生活学习上的不适应,在原来学院一个人承受,原学院的班主任或者同学没有人关注,长期自卑压抑,得不到缓解,有的同学找心理医生个性化一对一聊天,效果并不明显,学生老觉得是自己的问题。那么在乡村情感动员方式的启发下,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组织“我的大学前半程”班会,大家都上来诉诉苦,自卑焦虑的情绪得到共鸣,原来别人也有这样的问题,能使得长期的压抑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在“我的大学前半程”主题班会上,14名同学竞相站上讲台,诉说自己的困惑,总结自己的问题,为开启有规划的“大学后半程”互相鼓励,群情激奋,共同进步。
3.“步步为营”谋规划,落实落细每一步学习计划
我们说乡村情感动员中的“诉苦”是在组织的力量引导下,“一个人的话可以启发另一个人”,而且班会中人数上的安全感和优越感足以消除同学们的种种顾虑,促使同学们“走向行动”。那么走向行动是怎么做呢?同学们诉诸情感之后,表达自己真实观感调动起来了下一步怎么做呢,我又策划了“步步为营”主题班会,给同学们画了时间倒逼数轴,轴上涵盖到本科毕业前的补考、六级、考研、课程结业考试、本科毕业设计,以及本科毕业资格审查、毕业设计答辩时间、离校时间节点。这样每个同学在时间轴上填上自己的时间规划表,把每一步学习任务做实做细的规划好,步步为营[9]。
至此,班级同学情绪调动与氛围营造已经到位,分散性个性培育需要做大量工作。引导专业确认后的每位同学从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人选择,提供具体指导,帮助同学平稳度过最忙碌和焦虑的一段时期。
四、注重将思想教育引领工作融入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
1.实施“咖啡思政”活动,课外育人互动走心
在“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之外积极探索、课堂之外进行“对话式分享,提出并开展“咖啡思政”,打造师生交流平台,拉近师生距离,在温馨轻松的品咖啡氛围中让师生交朋友,谈话内容从专业的发展到了近期的时政热点话题,让师生在对话中共融、共建、共成长,实现了与第一课堂的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让思政成为“心灵咖啡”,入脑、入心,思政和育人、育才深度融合。
2.打通“最后一公里”,缩短为师生“零距离”接触
党建引领工作中进行情感交流与思想引领。在开展了“咖啡思政”的同时,在班级不定期举行了“午餐会”“下午茶”“进宿舍、教室”“乡村振兴”等活动。经常和班里学生谈心聊天,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增进与学生的交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学生排忧解难,在思想心理上作积极引导,并提出具体的指导。
3.互联网共建朋友圈,家校合作共育人
在西工大“航空航天”大类专业确认中民航学院接收专业学生中有不少学生前两年带着很多不及格课程,每个学生带着家庭的烙印,尤其针对这一类学生,家校合作共同育人是切实帮助学生的重要环节。好的班主任是把这类孩子拉上正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建立困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班上建立多个家校生独立小群,班主任和家长直面学生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效果良好。
五、研究成果与实效
本人曾在2023年当选西北工业大学“十佳”班主任,在15年的班主任工作探索中,深深体会“班主任处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第一线,首先要明晰职责,明确定位,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分群体、分层次、分阶段的个性化心理沟通和教育辅导。采取学生更易接受的模式,打通心灵沟通的渠道,投入感情、创新方式、塑造价值。”[10]
在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大类首届专业确认中,在加强立德树人和价值塑造、筑牢学业基础和能力素养、共塑良好班风和学习氛围等三方面开展了大量“穿针引线”的具体工作,让班主任育人全链条过程活起来,目前这个班级已有14名同学继续深造为研究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带班经验全校推广。
参考文献:
[1]姜友文.AMO视角下高校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大学教育,2018(4).
[2]王伟廉.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9(8):24-26.
[3]赵菊梅.传统与变革:我国本科院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与分类体系[J].现代教育管理,2020(8):4.3-52.
[4]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
[5]赵长山,何付丽,樊东.专业分流:高校按类招生瓶颈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5).
[6]新华社.中共*央国*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院公报,2020(10).
[7]冯建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理据与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
[8]刘齐,张睦楚.中国共*党与中国高等教育的百年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2021,9(1):12-24.
[9]董庆.服务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体系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8):88-90.
[10]师素珍,王辉.大学班主任面临的关键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7,(25):230-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