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艺术疗愈导向下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艺术疗愈导向下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8

2025-05-19 13:48:12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绿色空间日益稀缺,而口袋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微小、便捷、多元化的特点,在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艺术疗愈导向下的口袋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如何通过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植物设计与水景搭配、艺术元素融入及互动体验设计等手段,实现口袋公园的疗愈功能。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揭示了口袋公园在缓解城市压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和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绿色空间日益稀缺,而口袋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微小、便捷、多元化的特点,在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艺术疗愈导向下的口袋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如何通过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植物设计与水景搭配、艺术元素融入及互动体验设计等手段,实现口袋公园的疗愈功能。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揭示了口袋公园在缓解城市压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和价值。

  一、公园与心理疗愈的关系

  “公园20分钟效应”的研究揭示了自然环境对人类幸福感和压力减轻的积极影响。这种效应表明,即使简短地在自然环境中逗留,如公园里度过20分钟,即使在不进行体育运动的情况下,也能有效降低人们的压力水平,增进幸福感。城市居民面临日常生活的忙碌和噪声等问题,而城市中的口袋公园提供了能够迅速接触到的绿色空间。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表达了城市中存在宁静场所的观点。公园作为城市的一块自然绿洲,扮演了现代生活中连接自然与日常繁忙生活的桥梁,其功能相当于一个令人心情转换的过渡地带。花费仅20分钟的时间在公园沐浴阳光,就足以让人找回内心的平衡和节奏,有效释放压力。

  二、艺术的心理疗愈机制

  (一)艺术疗愈与口袋公园的作用

  艺术疗愈是一种通过艺术手段促进个体心理、情感和社会功能恢复与发展的方法。在口袋公园景观设计中融入艺术疗愈理念,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情感,缓解压力,提升幸福感。

  1.帮助自我认知

  艺术创作是一个结合个人思维与体验的过程。创作者通过挑选和创新的方式,整合零星的想法和生活中微妙的部分,建立起一个新的知识框架。这个过程有助于创作者与观众更深入地认识自己,促进自我理解。艺术具有特殊的价值,它不仅能促进创作者进行自我发现,而且为观众提供了理解自我和获得心灵安慰的机会。

  2.情绪的平衡

  艺术的力量在于其深刻的自省与情感表达功能。通过创作或欣赏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探索自己内在的世界,识别与理解个人性格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艺术提供了一种安全的途径来面对和调节情绪,它允许个体表达那些可能难以用言语直接表达的复杂感受。

  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居民日常休闲的重要场所,其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艺术疗愈的需求,营造舒适、和谐、具有疗愈功能的空间环境。

image.png

  3.环境促进身心健康

  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的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放松心情的避风港。这种环境有助于降低人们的心理压力,绿化植物还可以净化空气、降低噪声污染,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艺术疗愈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口袋公园通过提供自然美景和艺术氛围,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放松身心,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效果。

  4.促进社交互动

  口袋公园不仅是个人放松的场所,也是社区居民之间交流和互动的平台。通过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如音乐会、画展、手工艺市集等,口袋公园可以吸引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形成和谐的社区氛围。

  (二)艺术疗愈案例分析

  草间弥生自幼对圆点图案感兴趣,因神经性视听障碍常看到斑点状的世界,这成为她艺术创作的灵感。其作品透过镜子、圆点花纹等重复元素呈现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圆点不单是她作品中的重要视觉符号,亦是艺术家理解和表达生命基本元素及信息的桥梁。通过这些斑点的使用,艺术家挑战了传统的形式感,并通过无尽的视觉连续性激发观众对现实和幻象二者之间关系的思考。

  三、艺术疗愈导向下的口袋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一)以人为本

  设计需考虑使用者需求和感受,创造适龄休闲空间。《城市设计》强调人性化设计精髓为“以人为本”,依据人的习惯、构造、身心及思维,满足基本需求后优化美观性和合理性,实现良好效果。

  要深入了解目标人群的特点和需求。例如,对于老年人群体,应考虑到他们的行动不便和视力以及听力下降等生理特点,设置无障碍通道、防滑地面,以及醒目的标识系统,营造安全舒适的休闲环境;对于年轻人和儿童,应更加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设置多样化的娱乐设施,如游乐设施、互动装置等,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

  设计休闲空间时,应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使用者的需求和感受出发,注重细节和品质,以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休闲空间。

  (二)艺术性与功能性相结合

  景观设计需艺术美感与功能需求并存,考虑空间布局与动线规划,确保使用者体验舒适便捷。公园设计,如座椅布局与遮阳设施,要促进休息与交流。色彩、材质、光影应融合自然与人工美,提升景观品质。

  (三)生态性原则

  在设计中注重生态保护,尽量选择本土植物,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口袋公园的生态效益。疗愈景观设计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既对环境友好又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空间。设计过程中要重视可持续性,注重保护自然生态,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减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疗愈景观的打造必须注重其对环境的影响并尽量减小可能带来的负担。选择环保材料不仅减少了对自然界的侵扰,而且有助于实现材料的可再生使用和降解,从而降低景观对地球资源的长期消耗。例如,可降解材料用于园林制作植物容器、花盆等,环保无污染。

  (四)疗愈性原则

  营造疗愈空间,用音乐喷泉、雕塑、互动装置等艺术手段激发积极情感。设计不仅赋予人们视觉享受,还通过声音、触觉提升人们心理感受。音乐喷泉旋律悠扬,流水变幻,带来宁静放松;雕塑独特深刻,引导思考生命宇宙;互动装置的鼓励性参与,拉近了人与空间的距离。

  四、艺术疗愈导向下的口袋公园景观设计方法

  (一)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口袋公园的空间布局,第一,设置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和私密空间,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第二,利用地形、植被等自然元素进行空间划分,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第三,在规划口袋公园的空间布局时,还需注重功能区域的划分,如设置儿童游乐区、休息区等,确保每个区域都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价值。第四,应考虑到无障碍设计,确保园内道路畅通无阻,便于各类人群通行;同时,合理设置座椅、垃圾桶等公共设施,提升公园的整体服务水平。第五,结合地形起伏和植被搭配,营造多样景观。例如,小山丘成视觉焦点,吸引人们的目光。多植物搭配,色彩斑斓,层次分明,增加活力,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和功能。

image.png

  (二)植物设计与水景搭配

  1.植物设计

  微群落构建通过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复合配置,旨在打造近似自然的植物群落。这种方法通常被应用于生态园林设计,增强景观的观赏价值,并致力于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维护。生态园林中经常采用的人工植物群落,应注重本土植物的选择。

  设计中通过搭配,实现四季景观。春用迎春、玉兰等;夏选色叶树种;秋点果树;冬添蜡梅。污染区建耐污植物群落,以乡土树种为主,改善环境。并选具疗愈功能的植物,如芳香植物、色彩花卉,让人们通过多感官体验自然生命力。

  2.水体景观

  水体景观对于人们的疗愈功效较其他景观类型更为显著。水景的波光粼粼和潺潺流水声能够唤起人们的宁静感,降低压力。

  例如,贵州省盘州市人民医院中心康复花园项目特别注重疗愈环境的打造,其中中心互动水景成为景观设计的亮点。水景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在康复治疗方面发挥了作用,提升了整体的康养体验。

  水景设计在景观布局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它是整体景观的支柱。设计时必须综合考量实施的可能性、观赏的效果与人们接近水景的便利性,从而充分发挥其带给人们的愈合作用。水景设计分流、落、滞、喷四种形态,不同环境表现不同性格。口袋公园水景设计受限,需充分考虑尺寸,避免不协调的问题。现常用“雾化自然”景观,喷雾降温增湿,提高舒适度。

  (三)艺术元素融入

  在口袋公园中设置艺术雕塑、壁画、互动装置等艺术元素,增加空间的艺术感和趣味性。同时,利用这些艺术元素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激发人们的积极情感。

  (四)互动体验设计

  互动装置或区域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提供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来促进人们的社交互动和身心健康。这类设计主张在城市空间内构建自然景观,创造出一种交流与疗愈的氛围,有助于人们调节心理状态,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具体设计需综合考虑环境条件、选用的自然元素,以及可能应用的技术手段,以便营造出具有创新性的公园体验。

  五、结语

  艺术疗愈导向下的口袋公园景观设计是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合理规划空间布局、选择具有疗愈功能的植物、融入艺术元素和互动体验设计等手段,可以创造具有疗愈功能的口袋公园空间。未来,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艺术疗愈导向下的口袋公园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进一步得到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