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红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叙事策略论文

红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叙事策略论文

3

2025-05-10 14:20:3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从红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叙事策略进行探讨,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红色故事叙事策略的研究,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红色故事是传承革命精神、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宝贵财富。如何更好地实现红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当今的一个重大课题。从红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叙事策略进行探讨,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红色故事叙事策略的研究,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红色故事是中国故事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改革与建设实践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反映着中国人民奋勇奋斗的理想信念与道德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意义。讲述红色故事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有利于传承红色文化、传播革命精神。思政课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大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主阵地。将红色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红色故事如何更好地融入思政课,如何用有效的叙事方式对红色故事进行讲述和构建,是个值得思考的命题。围绕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红色故事“谁来叙”“叙什么”“怎么叙”三个方面探讨红色故事融入思政课的叙事策略。


  叙事主体多元化


  多元发挥叙事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在叙事中的关键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叙事主体的参与度,发挥先进人物的引领作用。

3092c5d915a548f538e40a0391f5187.png

  充分发挥教师关键作用。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所在。作为“关键中的关键”,思政课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作用不可替代。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应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一方面,教师应该强化问题意识,对红色故事与教学内容契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探讨与交流,直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回避问题,适时进行课堂互动,把问题掰开揉碎,在双向互动中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语言艺术,思政课说理性较强,教师在讲红色故事时,应在宏观叙事基础上,对故事进行分解,善用语言艺术生动地讲述故事,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教师职业素养的几个方面,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要自觉遵循“八个相统一”原则。红色故事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缩影,既是一部“英雄”史,更是一部“群众”史。讲好“红色故事”,教师发挥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在选取合适的红色故事,选择适合的叙事媒介,营造恰当的叙事环境,找寻合适的故事讲解者等方面,红色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教师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思政课叙述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许多学者将学生看作叙事教学的客体,其实不然,学生在思政课教学发挥着主体作用,在红色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作为红色故事演绎的实践者。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思维灵活、视野开阔、创新意识较强,在讲解红色故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让学生挖掘家乡的红色资源,讲解家乡的红色故事;采取室内、室外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在课堂上讲解,也鼓励到相关陈列馆或社区进行演绎。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深入学习红色资源背后的故事,深入学习调研,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将红色故事所体现的精神灵活体现,需要反复学习、反复练习,最后呈现给观众。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己能够切身感受到故事背后的力量,另外,通过别具一格的形式,与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方式相比,学生更能形成共鸣,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充分发挥社会典型的引领作用。我们党在革命年间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先进人物,有保家卫国的故事,有舍生取义的故事,有舍己为人的故事等,这些故事是红色故事很好的题材和体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到典型人物亲自讲解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可以邀请典型人物的子女通过演讲的方式呈现,说服力和震撼力不言而喻。典型人物的经历不仅仅是个人的经历,更是属于那一辈人的时代印记,也是属于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当代青年学生应该了解知晓,通过有温度的红色故事,激发青年一代的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叙事内容清晰化


  要实现高校思政课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是基础和前提。在思政课堂中融入红色故事,要解决故事叙事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问题,使叙事内容清晰化。


  要准确把握红色故事的内容。充分考量讲故事的效果以及故事中蕴含的思政道理,避免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抬头率”,简单利用视频、音乐、图片等素材而讲故事,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故事内容与教学目标没有契合度,则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精确把握红色故事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精选故事,选择与教学知识点相关的最优故事,不能用多个红色故事来讲解阐述一个教学知识点,会导致学生不知所云,抓不住重点和关键,更多停留在听故事上,而对知识点把握不清晰,教师的教学事倍功半。


  要细化故事内容设计。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会对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使一、二课堂相融合,比如,鼓励学生采取拍摄短视频、参观纪念馆、音乐表演、美术作品等形式,但缺乏对学生的精细指导,形式上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但内容和效果上有待考量。有的教师会带领学生到红色景点进行现场教学,由于没有细化故事内容,未能精心挖掘故事资源,学生的体会也就不深刻。

51aa0e890b04d62fa925a98350677a1.png

  叙事方式多样化


  讲好“红色故事”,通过叙述故事来传授知识和价值观,要善于选择故事、善用教学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坚持宏观微观相结合,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


  叙事方式细节化。“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其中有极具教育性的红色故事,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有革命历史的重大事件等,都可以成为讲红色故事的素材资料。目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存在着大、泛、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而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的关注点往往在细节中,疑问也往往在细节中出现。为学生答疑解惑,不回避细节问题,这正是思政课要解决的问题。


  善于利用新技术。信息时代下,传统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教学要求,教育领域已经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利用新的教育技术方式,使课堂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达到叙事方式由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互动式”,真正地让红色故事“活”起来,红色人物“动”起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传统的叙事与现代多媒体融合的技术同时运用,实现叙事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更新教学方法。全面把握新时代的新要求,创新教学形式,选好故事主题,用好网络方式,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坚持启发式教学,课上课下相结合,探索“一堂一故事”、一故事到底模式,不断增强本领,在故事中增强趣味性,在趣味中坚持价值导向,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中学通悟透,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红色故事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红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叙事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并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深入研究和实践这种方法,能够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