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与民族文化传承结合的建设论文

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与民族文化传承结合的建设论文

2

2025-04-30 11:41:32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通过参与与民族文化相关的校园活动,大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主要分析大学生校园民族文化活动的现状,并提出增加校园文化活动和民族文化传承结合的频率,做好本地民族文化收集,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加民族文化氛围,创新活动设计方式等结合路径,进而让大学生校园活动可以更好地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弘扬优良民族文化。

  通过参与与民族文化相关的校园活动,大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主要分析大学生校园民族文化活动的现状,并提出增加校园文化活动和民族文化传承结合的频率,做好本地民族文化收集,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加民族文化氛围,创新活动设计方式等结合路径,进而让大学生校园活动可以更好地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弘扬优良民族文化。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参与校园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的活动,可以将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下去,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品位,提高整体文化素质。在开展大学生校园民族文化活动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文化选择,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文化学习,增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大学生校园民族文化活动现状

  目前,大学生校园民族文化活动数量较少,由于民族文化活动属于校园非正式活动,校方在组织和支持上投入不足,对其重视度也不够。缺乏民族文化传承人,一些少数民族文化需要长期传承,但校内相关民族学生人数较少,所以开展校园民族文化活动的数量比较少。学生参与意愿不高,部分学生对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学习兴趣不强。活动资金支持不足,开展高质量活动需要一定经费支持,但校方投入有限,导致活动开展不顺畅。

  大学生校园民族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不重视本地民族文化收集,主要是因为校方过于偏重国家级民族文化,忽略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缺乏对本地民族文化资源的调研与整理工作,难以了解本地文化特色。而且本地民族文化传承人少,难以获得第一手文化资料与传承知识,学生对本地民族文化认知不深,难以形成主动收集与传承的动力。从大学教育方面来看,相关学科设置与本地民族文化脱节,教学与实践难以结合。在活动开展的时候,主要是重在表演,忽略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也缺乏与地方文化管理部门的交流合作机制。

  缺乏校园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的氛围。在大部分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和民族文化活动设置独立,缺乏整合设计,而且校园文化强调现代化与国际化,忽略民族文化特色的体现。在活动宣传中,也分开进行,学生难以形成文化活动是统一体的认知。活动资源也独立配置,缺乏校园文化活动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共享机制,不利于构建整体文化氛围。缺乏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和日常管理的思路,教学管理部门协调不足,难以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的文化体系。

image.png

  校园文化活动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方式较传统,活动组织者对民族文化认识不够,停留在表面的刻板印象。一些活动形式单一,大多沿用传统的展示、展览、讲座等方式,民族文化与青年文化结合不够,未能贴近大学生兴趣和生活方式。而且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资源整合利用不足,民族文化元素的选择以传统节日或民间工艺为主,缺乏时代性。这样的问题就会导致校园文化活动和民族文化传承结合的效果较差,无法实现文化活动创新。

  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的路径

  增加校园文化活动和民族文化传承结合的频率。为了能够让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结合更紧密,就要增强其结合的频率。

  第一,要将民族文化内容纳入更多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如学术报告会、专题讨论会等,而不仅限于舞蹈、音乐等表演类活动。例如,每学期举办一个“探索民族文化”系列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传承人讲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每周三举办一次“民族手工体验课”,学习各民族民间手工技艺,如刺绣、烧饼制作等。

  第二,每学期要举办一到两场大型主题活动,以“民族文化日”或“民族文化周”的形式展开。例如,可以在大学每月一次的民族文化日,各民族学生社团轮流举办展示活动,介绍食物、音乐、舞蹈等文化项目。每月定期举办小规模民族文化讲座或手工体验班等活动。

  第三,利用校园公共空间,如展厅、广场等地方设置民族文化主题装置或展览,如在校园操场等公共区域等设置长期性民族文化产品展览,展示各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第四,在校园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加入民族文化内容,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等活动中融入民族文化内容。可以在每年校庆活动中设置“多彩民族文化区”,各民族学生共同布展介绍民族文化项目。

  第五,鼓励学生社团在日常活动中融入民族文化项目,如开展社团联谊会、竞赛等。也可以与民族博物馆合作,每学期安排一次学生参观,并举办相关讨论或创意竞赛活动。

  第六,将民族文化内容纳入校园宣传平台,活动宣传上使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参与度。如在校报校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民族文化传承类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让人们更了解校园民族文化活动。

  第七,寻找校外合作机构共同举办,如与民族博物馆合作的讲座、实习等,讲座或实习等活动可以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在这类活动中充分了解民族文化。此外,制定年度民族文化活动计划表,明确每个月的主题和内容安排,保证民族文化融入到各个校园活动中。

  做好本地民族文化收集。如果想要保证校园文化活动和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那么就要立足本地民族文化,增强本地民族文化在学校文化活动中的占比,将其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覆盖范围,组织学生进行调研与文物收集,建立本地民族文化资源库。引导学生参与文化创新实践,促进本地文化的可持续传承,与地方文化部门携手合作,共同弘扬本地优秀文化,这样才能促进校园民族文化活动更好的开展,而且也更重视本地民族文化的收集与传承。在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的路径中,做好本地民族文化的收集工作非常重要。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调研,收集本区域内各个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如分布、人口、语言、文字等。然后寻找本地民族文化传承人,收集他们关于风俗、习惯、工艺技艺等第一手资料,也要收集本区域内各民族的文物资料,如服饰、工艺品、文献资料等,建立数据库。可以与地方文化部门合作,获取更全面系统的本地民族文化资源信息。高校可以鼓励各个学生社团积极主动参与收集,采访民间故事、记录民间音乐等,保证学生更重视本地民族文化。建立校内民族文化展示馆或数字化资源库,展示收集来的第一手资料,定期更新收集内容,与社会和时代发展保持同步。在收集本地民族文化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保护民族文化意识,促进本地民族文化长期可持续传承,在校园活动中也能广泛的设计,同时将收集成果运用于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丰富活动内容。在高校中,只有全面和系统地开展本地民族文化的收集工作,才能让民族文化传承和校园文化活动更充分地结合起来。

  为了保证校园文化活动中民族文化的气氛更浓厚,可以让校园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将民族文化元素应用在校园设施环境与活动设计中,共同推出大型校园文化项目,弘扬民族文化特色。也要优化两个文化活动之间的连接点,形成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增强各部门协作,共同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并且要引导全校师生参与,共同体验文化的魅力,有效营造校园文化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环境。增加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民族文化氛围,可以实现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结合。

  首先,在校园公共空间设置民族文化主题装置,如民族服饰、工艺品等展示,将民族元素融入校园环境设计,用民族建筑风格设计校园亭榭等,同时也可以开设民族文化相关的课程和讲座,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其次,在校园重要场所播放各民族音乐,使用民族语言进行广播提示,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来宣传民族文化知识,播放民族音乐。将民族文化知识点融入校园宣传推广中,如使用民族元素设计校园活动的海报,举办不同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加民族文化氛围。

image.png

  再次,也要引导学生社团将民族文化项目纳入日常校园活动,如在联谊会上进行民族歌舞表演,或者举办民族文化知识竞赛、民族文化艺术展览等活动,学校餐厅内也可以增加民族风味小吃供应,丰富校园餐饮文化。也要组织民族文化体验活动,如手工制作、烹饪等,在这些活动中增加校园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互动感知。制定年度民族文化主题,在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贯穿与体现,如在端午节,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就要包含划龙舟、比赛包粽子等传统习俗,保证学生可以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更好地感知民族文化氛围。

  最后,要与地方文化机构合作举办大型民族文化展,营造浓郁氛围,在校园内增设民族文化景观,如民族图腾雕塑等,鼓励学生社团开展校园民族文化环境美化活动。利用校园新媒体平台宣传民族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集中展示民族文化成果。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加民族文化氛围,不仅可以让校园文化活动和民族文化传承更紧密结合,也能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心和多元文化意识,尊重各民族文化。适当增加民族文化氛围,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校园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良性互动。

  为了实现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与民族文化传承更好的结合,那么在活动设计方式上就可以进行创新。第一,组织形式创新,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如民族音乐会、非遗技艺展示等,让民族文化传承融入各个校园文化活动中。第二,内容形式创新,将民族元素融入舞蹈、戏剧、音乐等校园文艺活动中,组织学生社团开展民族音乐、舞蹈、服饰、饮食等主题活动。第三,活动载体创新,利用校园网站、社交媒体等作为宣传民族文化的新平台,邀请民族地区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发挥主体作用。第四,开放合作创新,与民族文化研究机构合作,提高活动的专业性。理念更新创新,弘扬民族文化多样性,反对民族优越感。第五,手段形式创新,运用数字技术手段,提高活动趣味性和互动性,如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开发民族文化主题的网络游戏、虚拟展览等,提高互动性和趣味性。并且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构建民族文化VR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民族文化。第六,进行资源整合创新,校内外资源整合,降低活动成本,实现功能拓展创新,发挥活动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影响力。第七,进行机制保障创新,建立健全活动机制,确保创新成果转化。这些创新手段,可以有效丰富校园民族文化活动的形式,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增强活动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不同民族学生的交流互动,加深对各民族文化的理解。

  对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和民族文化传承的结合路径进行探析,可以使两种文化的结合更顺畅,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在结合的时候,主要是从文化活动结合频率、文化收集、文化氛围、活动设计等方面入手,让校园文化活动和民族文化传承更好地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