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尔瓦·阿尔托作品中感受独到的人文主义设计论文

2025-04-30 11:19:06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1898年出生于芬兰,他的祖父是森林管理员,父亲是地形测量工程师。在家庭氛围的潜移默化影响下,他对自然充满了好奇与敬畏,也因为帮助父亲完成图纸绘制工作,对自然界中的环境与地形地貌有了理解,形成了初步概念。芬兰森林覆盖率为80%,他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居设计作品中都使用过木制材料,这种地方材料再加上阿尔瓦·阿尔托的民族主义情节,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创立了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他的作品将现代主义中的理性,与芬兰历史文脉、民族特质相结合,更具有人情味,能更清晰感受到人文主义情怀的温情之处。
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1898年出生于芬兰,他的祖父是森林管理员,父亲是地形测量工程师。在家庭氛围的潜移默化影响下,他对自然充满了好奇与敬畏,也因为帮助父亲完成图纸绘制工作,对自然界中的环境与地形地貌有了理解,形成了初步概念。芬兰森林覆盖率为80%,他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居设计作品中都使用过木制材料,这种地方材料再加上阿尔瓦·阿尔托的民族主义情节,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创立了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他的作品将现代主义中的理性,与芬兰历史文脉、民族特质相结合,更具有人情味,能更清晰感受到人文主义情怀的温情之处。
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经典名筑
想了解学习阿尔瓦·阿尔托,帕米欧肺病疗养院是逃不掉的建筑。年轻的阿尔瓦·阿尔托因为帕米欧肺病疗养院而在设计界名望大增。该疗养院建于20世纪30年代,距今已有90年,但仍然有值得学习借鉴的设计之处,依旧被称为设计师的朝圣地。这座疗养院的设计细节处处都体现了阿尔瓦·阿尔托的“暖男”特质。
用颜色表达温情。在设计疗养院之初,阿尔瓦·阿尔托就与医生和心理学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结合了自己在医院居住的经历,从室内外空间、色彩等方面充分考虑了患者的使用感受。阿尔瓦·阿尔托曾提到过,病房必须与普通房间不同,这一区别可以解释为普通房间是为站立的人设计的,病房则是为躺着的人设计的。疗养院建在山丘中,四周都是茂密的树木,这对身患肺病的病人正是治疗的好方法。病人每天都需要在室外阳台上呼吸新鲜空气。绿色代表生命、活力、积极向上,而这正是对受病痛折磨的肺病患者莫大的安慰。病房中的颜色大都为黄色、蓝色和白色。床头边的柜子和病房门为淡蓝色,隐藏在墙体中的立式衣柜是浅黄色,天花板也是浅浅的绿色,再加上四面洁白纯洁的墙,窗外温暖柔和的阳光倾洒而出,营造出病房内平静祥和、放松舒适的氛围(见图1)。帕米欧肺病疗养院的公共空间部分,也都是以暖色调为主。病人楼外侧是橙色蓝绿色交替排列的阳台挡板,在主色都是白色的疗养院中,跳脱又活跃,整个空间瞬间亮了起来。内部空间也是由阿尔托精心设计的。走廊中的地面是暖黄色的地胶,给人归属感。在楼梯部分,楼梯台阶也是黄色的,楼梯扶手后的墙面上是灰色的,既考虑到了与黄色的搭配,又有耐脏的实用性。而在天花板上,他大胆使用蓝橙补色,用橙色灯罩将灯泡包裹,旁边就是蓝色的装饰板,空间活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内部细节表达人文情怀。病房内细节设计方面现在看来仍然实用。首先在病房内,病人需要保持卫生,于是在病房内设置了洗手池。阿尔托创造性设计了斜面的洗手池(见图2),离水流落下近的一面是带有弧度的,为倾斜面,这样水流出时不会产生声音,不会打扰同房间的病人休息养病。其次病房内的窗户也是精心设计过的,为了保证建筑内部通风顺畅,阿尔托设计了多种类型的窗户:考虑到避免直吹患者,将餐厅窗户开启位置设置在顶部,而下部的窗户内旋开启是为了给植物浇水;病房窗户为双层,且内窗为下悬窗、外窗为上悬窗,这样冷风经过过渡进入室内,可有效避免直吹患者,随后通过在走廊侧的高窗导出,使室内空气循环流通。
1927年阿尔瓦·阿尔托通过招标获得维保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权,直到1935年彻底建成,但在随后芬兰与苏联的战争中,有10年时间处于被弃用状态,直到1992年进行重新修缮。真正的转机是在2010年,按照之前阿尔托的图纸维保图书馆被一丝不苟地重新修缮,其中包括立面墙体的粉刷和70年前阿尔托的各种设计细节。
不得不说,阿尔瓦·阿尔托是设计光的大师。维保图书馆中阅读区顶棚中有圆形天窗,稍微带着锥形的窗,上窄下宽,这是为了反射更多的光线到阅读区。这样阳光不会直射进室内,原本强烈的光线都变得柔和了许多,也减少了阴影的产生。在图书馆的报告厅中,棚顶采用的是曲线造型,曲线首先有装饰方面的作用,可以联想到阿尔托花瓶,有异曲同工之妙。
棚顶由连续的木质固定,这也更好地将声音传导,可以让报告厅中每个位置的人都听到声音。可以想象在没有扩音器的年代,这项设计有多巧妙。
如果说阿尔托的帕米欧肺病疗养院是温情化设计的典范,那么玛丽亚别墅就是他浪漫民族主义与理性主义碰撞的产物。1936年,古利申夫妇委托阿尔瓦·阿尔托建造夏季别墅。古利申夫妇并不是普通的客户,古利申是位工业家,而他的夫人玛丽亚是一所木材厂的继承人,他们相信并且坚定认为用艺术与科技做基础,可以创造出理想的乌托邦社会。她告诉阿尔托完全可以当做创新实验来设计。她需要一个自然且特别的住宅。在这种条件与情况下建成的玛丽亚别墅,可以说到今天依旧闻名于世,是与赖特的流水别墅、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相提并论的20世纪伟大建筑作品。
巧妙使用地方材料。在芬兰,人们大都对森林充满憧憬。从天空俯视玛利亚别墅,可以看到总平面图是由一个L形建筑和一个肾形游泳池组合而成,而森林,就成了围合平面的第四堵墙。在室内,阿尔瓦·阿尔托将这座森林中最基本的符号“竖线”抽象出来运用到建筑上,在进门时,门厅对面的矮墙加上几根圆木不但起到了指引方向的作用,更是与后面楼梯侧边一整面的木材相呼应,顺着楼梯通往二楼,上方棚顶传递出的光仿佛在指引走向森林深处。入口的门厅,挑檐是巨大不规则的深色木板,而下方支撑挑檐的柱子用芬兰当地的圆形木杆包裹做装饰。从远处看门厅好像隐藏在森林之中,真正做到了“师从自然”(见图3),将室外的景观风景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室内设计中。
阿尔托在面向院子的一侧墙做了红砖排布实验,用不同大小、不同规格的砖,用不同形式排列出来,每块砖都有不同的排列方式,他不要求砖的颜色一致,也不要求红砖砌筑的外墙面绝对平整。在不同形状砖缝中生长出来的植物规模也不尽相同,带来别样的生机。芬兰的铜产量居于欧洲首位。阿尔瓦·阿尔托的作品中也到处可见对铜的使用。玛丽亚别墅就用黄铜做门把手。
他没有采用可以大批量生产的钢筋、混凝土这些现代材料,而是反复多次使用树木、红砖和铜,这正表达了他对芬兰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深厚感情。
流动空间。阿尔托发现,建筑中的入口和门厅有联接室内外空间的作用,这恰恰是现代建筑设计中常常被忽略的部分。玛利亚别墅的整个门厅空间分而不挡,视线隔而不断。进门处迎面而来是一面矮墙,下部分是实墙,上部分用圆木排列围合(见图4),与此同时,书房、会客厅、餐厅三种空间用不同的地面材质铺装,区分出不同的空间功能、空间属性。没有墙体的具体分割,整个空间有很强的通透性,而且两种不同颜色的木质地板也使得这个空间富于变化,不单调。这也与现代主义建筑中的流动空间的概念不谋而合。
独特的光线氛围。芬兰地处北欧,较为偏远,冬季漫长而寒冷,日出晚而日落早,日照时间短。深冬时节,日照只有四个小时,所以芬兰抑郁指数很高。阿尔托针对于此,开创性地设计出独特的开窗方式,营造出独特的光线氛围。在玛利亚别墅一层,会客厅与内庭院之间是巨大的玻璃移门,不仅可以使光线透进来,增强室内室外的联系,还可以更大程度上感受自然。在二楼主卧室四个三角形窗户,是有角度地突出在外墙上,这样可以增大受光面积,并且光线在经过折射后会产生不同的光影效果。二层东南侧的私人露台,联通主卧客卧与画室,进一步加强了室内与景观的联系。
玛利亚别墅被称为“把20世纪理性构成主义与民族浪漫运动传统联系起来的构思纽带”,也是阿尔托用自己的设计手法诠释了一种不同的现代主义建筑。
珊纳特赛罗市政厅位于芬兰中部的于韦斯屈莱市,这个城市生态环境优越,树木众多、空气清新。在此之前,阿尔瓦·阿尔托为整个城市做过市区规划。这次他凭借设计方案上的优势通过竞赛获得市政厅的设计权,他对场地区域内建筑体块,建筑内外材料,室外动线,室内空间流动都做了详尽规划。
在建筑设计中,阿尔托将整体院落抬高,这样可以增强其独立性。而院落的设计形式,也致敬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庭院建筑。这样可以促进人群交流,不再让市政厅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与民众交流对话。从大厅进门,转身向楼梯方向,有一条通往会议室的走廊。在面向庭院的一侧,高出有条长长的横向短窗,阳光从窗进入室内。在走廊的另一侧顶部,暗藏着人工照明。可以说,早在70年前,阿尔瓦·阿尔托就开始尝试见光不见灯的设计方法了。作为市政厅的关键部分—会议室,被设计在整个院落最高处。在会议室内部空间中,举架很高,四周墙壁都是阿尔托善用的红砖材料。再加上侧边的方形窗,窗内侧有一层木百叶。室内还有一条来自外面走廊高处横向短窗的光,经过棚顶部反射后,光线更加朦胧。这样就自然而然形成一种独特的肃穆感,阿尔托很会用尺度和材料渲染空间氛围。
在面向内院的走廊中,阿尔托另辟蹊径,没有按照常规做法让灯光向内,而是灯光朝向室外,灯光照在玻璃上,又反射回到室内。首先灯光在灯罩内不会直接进入人眼,减少刺激。其次反射在玻璃窗上的光又可以在室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营造出一种太阳未下山的氛围。
阿尔瓦·阿尔托深深根植于芬兰本土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不做千篇一律的设计,充分考虑当地特点,将环境中的光线、季节特点都作为参考因素运用到设计中,采用芬兰本土的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坚持“少就是多”的密斯;倡导“机器美学”的柯布西耶;阿道夫·卢斯“装饰及罪恶”提出的一系列观点时,阿尔瓦·阿尔托却有些格格不入,他的所有作品都充满了温情与人文关怀,他的建筑与自然共生,真正融入环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