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中职古诗词项目教学的探行 ——以《怀抱祖国》群诗词教学为例论文

中职古诗词项目教学的探行 ——以《怀抱祖国》群诗词教学为例论文

5

2025-04-25 16:28:3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 本文以中职语文高教版课文《怀抱祖国》群诗词教学为例,依相关要求对中职古诗词项目教学进行探行,引导学生经由“镜头设计”,掌握深阅读策略,透过意象意境意图听出诗人“大我”之唤、画出诗人“望国”之态、说出诗人爱国之情,立下阅读指导“‘中国梦’……从小我到大我”的爱国情怀。

  本文以中职语文高教版课文《怀抱祖国》群诗词教学为例,依相关要求对中职古诗词项目教学进行探行,引导学生经由“镜头设计”,掌握深阅读策略,透过意象意境意图听出诗人“大我”之唤、画出诗人“望国”之态、说出诗人爱国之情,立下阅读指导“‘中国梦’……从小我到大我”的爱国情怀,并用所学动画镜头语言将爱国火种广泛传递,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设计依据:


  基于课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指出,古诗词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揣摩其深刻内涵,体悟作品的意味和作家的情思;借助诗歌的语言,运用联想与想象,走进诗歌营造的艺术境界,唤起自己的审美经验,与作家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于学情。本项目教学对象为影视动画专业中高职贯通班(简称“影动”)职一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能对照注释理解诗词单个意象的含义,但在同首诗词多意象组合和不同诗词同意象、同主题的解读上,时而出现意象同质化、意境浅薄化、意图单一化等问题。


  该专业对口动画、游戏公司及政府宣传机构的动画片制作、漫画与插画设计等岗位,尤其需要通过深阅读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在工作中能清晰表述动画设计创作思路、能运用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将文字转化为合适合情的动画镜头语言等。


  基于课文。本项目所选《怀抱祖国》集结了《离骚(节选)》《登高》《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等从春秋战国至现代的经典古诗词篇目,是具有群阅读性质的课文。


  文中诗词所呈“镜头”,有的气势恢宏,有的凄苦悲凉,有的豪情万丈……教学运用“镜头设计法”即“借鉴影视制作的手法,将文学文本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视听形象,用镜头语言重新构建文学文本”,从单篇解读到同(类)意象的小群组合再到课中对诗词主旨情怀的大群整合,引导学生在从一个镜头到一组镜头的设计、绘画、解读中提升阅读层级,在求同比异的“群”阅读、深阅读中把握意象意境意图间的异质与个性;用动画专业的镜头语言对诗词进行创作、呈现,透过诗词“情深,万象皆深”的镜头表达,触摸作者脉动,体悟作者心境,在激发与诗人灵犀相通中以达阅读指导“‘中国梦’……从小我到大我”。

       设计思路:


  确定教学目标。整合课标所涉古诗词教学的核心知识、学情特点和课文群阅读特质后确定教学目标。


  一是掌握深阅读方法,理解诗词中意象含义,领悟诗词主旨,感悟作者情怀。(语言建构与运用)


  二是运用“镜头设计法”,借助联想与想象设计诗词的动画镜头并作阐释,在“群”的求同比异中把握意象意境意图的关系,感受不同诗词各具的特色。(审美发现与创造)


  三是在感受不同时代诗人的爱国深情中,激发胸怀大我之志,用所学动画语言的视听形式广泛传递爱国火种,为中华民族振兴献力。(文化理解与传承)


  设置教学情境。鉴于项目教学要求“从真实世界的问题与真实世界相关的学科问题出发,让学生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运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借助多种资源探索解决一系列有关问题,并将探究结果用项目成果的形式呈现给合作团队或社会”,设置情境:


  嘉定区重点文化项目《中国古诗词动漫》动画短片推出第一季六集,反响热烈。团队现筹备第二季《怀抱祖国》群诗词的制作,请作为镜头设计师的你和组内伙伴完成文中任一首诗词的镜头设计和缘由解读,以备候选。


  以上情境用真实短片和紧贴未来岗位的角色扮演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激起其创生兴趣和动力,利于后续运用所学创作所选诗词的镜头语言,掌握诗词深阅读的策略。


  搭建框架问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升核心素养,教学重视设计框架问题,帮助学生扮演问题解决者和成果创造者角色,在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科或跨学科知识的应用培养高阶思维、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具体搭建:


  基本问题(项目大概念):如何养成对文本的深阅读能力?


  驱动问题:如何设计动画镜头展现诗词的“情深,万象皆深”?


  支架问题:


  ①若要将所选诗词设计成镜头,阅读内容是什么,怎么读?


  ②观看《中国古诗词动漫》第一季动画《游子吟》,讨论交流:哪个镜头让你印象深刻?它对应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镜头如何处理的?你能为拍摄团队写诗词阅读小贴士吗?


  ③从老师为《离骚(节选)》下水设计的镜头中,你习得了哪些阅读策略?


  ④每两组从《登高》《江城子·密州出猎》《病起书怀》中选同一首诗词,分别完成“镜头”演化“阅读”的设计。针对意象同质化、意境浅薄化、意图单一化等问题,你有怎样的修改建议?


  ⑤联读、比读三首诗词的镜头设计,你能悟出诗词动人心弦之因吗?


  规划教学双线。结合以上,为让学生更清晰整个项目教学,笔者绘制教学双线图,如图1所示。

  双线图依“由始为终,逆向设计”的理念,明确活动形式、阅读任务、学习成果和评价方式,以利项目教学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以利释放学生内驱力,引导其在“学习策略、运用策略、培养能力”的螺旋交叉式过程中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展示成果。


  启动阶段:一是老师示范诗词思维导图的绘制后,引导学生参照完成所选的初阅读和绘图。二是分成六组(5人一组)对照所绘,各自围读。


  围读一利缓解阅读能力弱的学生面对群诗词“量”的焦虑和老师囿于课时难以面面俱到;二利同组不同诗词的学生在互读互讲中互助互知互长;三利学生在已知“自己”的基础上,初知其他同主题诗词,从宏观把握群诗词的主旨基调,以达共同提升;四利通过思维导图可视化的呈现,初步树立“镜头”意识。


  此中老师提出如“若要将所选诗词设计成镜头,阅读内容是什么,怎么读”,引导学生思考,为下节课在熟知、深知后的镜头设计做准备。


  实施阶段:项目说明。


  1.老师通过项目情境向学生明确《怀抱祖国》群诗词的学习任务和“镜头设计师”的身份,下发入项日记。


  2.请六组围绕上节问题各作“阅读”汇报。


  3.请学生观看《中国古诗词动漫》第一季动画《游子吟》后交流:


  ①哪个镜头让你印象深刻?


  ②它对应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镜头如何处理的?


  ③你能为拍摄团队写诗词阅读小贴士吗?


  4.课终,老师告知下节将以群诗之一的《离骚(节选)》作下水示范,请学生预习。


  教学从学生已知诗作入手,引导其生动展现“镜头”,阅读“突破”字面,深入了解作者生平境遇,读出诗词氛围,感悟人物心境等。小贴士的撰写意在反向推动学生思考如何设计所选,为掌握深阅读的策略,提升深阅读能力铺垫。


  深化阶段:老师下水用“镜头”展示阅读。


  在学生明了《离骚(节选)》译文的基础上,老师先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句为例,示范“镜头”。


  (全景)屈原眼前出现大批衣不蔽体、头发散乱、瘦骨嶙峋的百姓,有的在讨要饭食,有的在逃亡他乡。


  (特写)面对百姓,屈原眼中满含泪水,脸上挂着一道道泪痕,嘴巴微张,嘴唇颤抖,不时抬手,以袖拭泪。


  接着,解析设计镜头的深阅读之策。


  ①还原诗句诗境,落实字句含义。“掩涕”等动作本身即可视;“哀”等心理本属隐秘的,可借由动作、表情等将其外显。集文人、贵族、官员等多重身份的屈原,肢体动作或不会太激烈,更多可用脸部和手部的动作特写表现内心的强烈悲愤。


  ②通过联想想象再现真实历史,增加画面表现力。“民生之多艰”是对社会现状的抽象概述,可采用全景式、具象化的群像呈现当时百姓的惨状,助观者深切体悟楚国已“四面楚歌”,朝廷上下却仍醉生梦死、不顾百姓,由此增强“无声胜有声”的震撼。


  ③知人论世,思考景别色彩与造型布局。全诗自叙个人不幸遭遇,整体可设计为黑白色调,用简洁的白描线条让观众视线更聚集于百姓与屈原;用对角放置和二者人数多少的比照让观者感受心灵的同频共振;用屈原或背对或不忍直视的脸部正面特写,让“一艰一哀”里饱含身体与精神双重痛苦的对冲互衬更为强烈,也符合诗句直抒胸臆的写法。


  ④造型上注重人物身份与处境。基于屈原为楚国贵族之后且曾为楚王最信任的重臣,衣着应正式体面或较为华贵,所以峨冠博带即古代士大夫高帽子、阔衣带的儒雅装束更为贴合。


  ⑤镜头语言用第三人称的口吻描述。


  各组选择“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等句,模仿老师示范,填表所选句的“镜头设计、景别、阅读之策”等内容。


  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镜头设计的深阅读策略:落实字句含义;借助联想等将省略、含蓄、抽象的意象……具象化;用景别色彩与造型布局等还原诗句意境;在知人论世中呈现意脉、意图。由此初步拟定镜头设计评价量表。


  每两组从《登高》《江城子·密州出猎》《病起书怀》中选同一首诗词,分别完成“镜头”演化“阅读”的设计。


  老师在提供动画片《游子吟》的镜头设计法、《离骚》阅读之策等学习支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完成“演化”,并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以激发学生深入诗词展开创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六个小组展示、解读、互评各自所画镜头。


  一是请各组讨论交流“演化”的思维过程,解释设计理由、阅读探究过程等。


  二是引导学生发现将这三首诗词组群联读、深读及设计之因:它们之间各有同(类)意象、相同或近似意境,以及相同主题下的不同意图表达;引发学生反思镜头设计,进而通过“针对各诗词镜头里的意象同质化、意境浅薄化、意图单一化等问题,你如何进行再修改?”助推学生向阅读深处漫溯。


  成果展示:各组展示所选诗词的镜头设计定稿并阐述设计缘由。


  再次交流后,老师引导学生在对“酒/鬓、台/江干”的镜头再解读,对由一句一联扩大到整首添加色彩和营造氛围的比读、深读中,掌握三首诗词“镜头”里的意象组合之效、意境营造之因,习得并运用“准确解读意象的含义、充分补充意象的留白、求同比异中品准氛围基调”等深阅读策略。


  各组联读三首作品,交流镜头背后诗词动人心弦之因。


  ①交流为所选诗词作者设计的怀抱祖国的镜头并辨析所含深情。


  ②汇总所述,完成表1。

  ③运用量表为彼此“镜头”打分。


  老师引导学生对各自“望”姿进行“群”的求同比异,通过群诗联读、以文解文、以言传言的方式,引生说出、悟出不同诗词各具的语言特色和爱国主题的表达之别,达到循文会心之效,完成“求同比异中深谙大我情怀”的深阅读学习之策,增强用动画技能传播颂扬怀抱祖国之志。


  项目复盘:引导学生复盘项目学习全过程,交流所得并发放最佳镜头设计奖等。


  此活动着意帮助学生在提升深阅读能力中增强想象、联想等思维品质,使之懂得语文学习和专业知识融通的重要性,强化项目学习和学生生活与将来就业岗位、立足社会的联结性,促进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习惯养成。


  主要收效方面:


  围绕课标。以“悟”提升双素养。本项目围绕中职语文新课标和核心素养的培育展开,引导学生在单篇纵向解读融入群文横向建构中完成古诗词核心内容——意象、意境、意图——的学习;于语文、人才培养方案、美育、思政等多维融通中,从一篇迁移一类再走向对学科大概念的理解,提升语文、专业双素养。


  设计问题,以“镜”助推深阅读。本项目将“读、说、画”诗词镜头融合,引导学生在观看动画、分析设计之策、提出个性化设计方案并付诸创造性实施等问题导引下,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以“镜头设计法”解决问题,习得、掌握古诗词深阅读策略。


  培养思维,以“德”引领厚基础。本项目以活动为抓手,围绕古诗词所蕴之德,为学生创设多维度与同伴、老师互动探讨的机会,让其在体悟深阅读方能汲取中华古诗词知识的价值与意义中,提升“归属感、使命感”等思维品质,为今后更好前行增厚基础。


  有待改进方面:过程性评价量表还不尽完善,评价内容等还需在合理设定上多摸索;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成效性评定还需在科学性、准确性上多探行。


  以《怀抱祖国》群诗词教学为例的中职古诗词项目教学的探行,在引导学生学习项目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中,使之切身感受只有深阅读才能深理解,只有深理解才能深吸收;只有深吸收才能提升思维品质,才能从文本蕴含的大我中受到感染感动,在言行举止中恰如其当、在字词表达中恰如其分、在镜头创设中恰如其意地展现家国情怀。


  新时期,作为语文老师更须依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田园里不断作深耕细耘、拓宽拉长的创新,激励学生今后在为人处世上堂堂正正,在家国情怀中追逐梦想,成为具备智能时代素养的职教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