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中学课本音乐剧创编与实践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论文

中学课本音乐剧创编与实践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论文

7

2025-03-28 11:59:42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音乐剧创编与实践课程是中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一种有效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音乐作品中,既可以丰富音乐的文化内涵,又可以在艺术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所以探究中学课本音乐剧编创与实践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音乐剧创编与实践课程是中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一种有效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音乐作品中,既可以丰富音乐的文化内涵,又可以在艺术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所以探究中学课本音乐剧编创与实践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课本音乐剧;创编与实践;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音乐剧的创编与实践课程因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的表达内容等特点,在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如何在保持艺术教育专业性的前提下,把课程思政思想有效地融入音乐剧的创编和实践教学中,使其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导向性,是目前中学美术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中学课本音乐剧创编与实践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念

  音乐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元素结合在一起,能将社会现象、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通过对音乐剧剧目的创编和表演,学生既能对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有深刻的认识,又能在实践中对这些价值观进行体验和内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在创作音乐剧时,要对剧本的主题思想进行挖掘,对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的把握,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判断与价值分析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与讨论下,学生们能对真、善、假恶丑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同时,作为一种群体活动,音乐剧表演强调团队合作、共同目标,这对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音乐剧的剧目常常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学生们在创编与演出这些剧目时,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精华,从而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增强,既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又能促使他们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image.png

  (二)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

  将课程思政融入中学音乐剧创编与实践课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国家认同感。音乐剧是一门国际性的艺术,其传播力与影响力都很大。学生可通过创编及演出具有中国特色与民族特色的音乐剧,使学生能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观念,彰显中国文化独有的魅力与时代价值[1]。此外,学生在创作音乐剧时,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挖掘,并把它融入剧本创作、音乐编排和舞蹈编排等各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更能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自豪。同时,学生亦可通过音乐剧的演出,向广大观众展现中华文化之魅力,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另外,通过创编和表演这些剧目,学生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精华以及民族精神,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这种国家认同感的增强,既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又能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提升团队协作与社交能力

  在中学教科书中,音乐剧的创编和练习课程多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在创作音乐剧时,学生需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剧本的编写、音乐的编排和舞蹈的编排。这一合作过程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精神,尊重别人的观点,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此外,通过音乐剧的创编及实践课程,学生们将学习到如何在团体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别人的短处,协调小组内的矛盾与冲突,建立人际关系。这些团体合作及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日后的学业、工作都有重大意义。同时,作为一项大众艺术,音乐表演需要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与社交礼仪,并能在观众面前自信地展示自我。这样的表演经历,对于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以及自信心,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促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在创作音乐剧时,要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大胆尝试新的创作技巧与表达方式,才能创作出独具魅力与魅力的音乐剧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重要意义[2]。通过音乐剧的创作及练习,可以让学生们学会多角度思考,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并将创意变成现实。这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应对各种挑战,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意与想象,为其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音乐表演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要求学生具有唱歌、跳舞、表演等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学生在音乐表演实践中,能全面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与综合素质,为日后走上艺术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学课本音乐剧创编与实践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课程思政目标,与音乐剧创编实践紧密结合

  在中学音乐剧创编和实践过程中,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把它与音乐剧创编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把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音乐剧创作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参与音乐剧的创编和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明确具体的课程思政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通过音乐剧的创作和演出,引导学生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同时,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让他们能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完成音乐剧的创作。此外,在设计音乐剧的创编和实践过程中,要把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剧本的创作、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中去[3]。以剧本创作为例,教师可指导学生选取爱国、环保意识、社会公正等具有教育意义的题材,使学生在创作时对这些题材的内涵与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如在创作一部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环保问题,并用角色塑造、情节展开等方式来表达对环保的关注与呼唤,这样既有观赏价值,又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人物塑造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思政元素融入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举止之中。如在塑造具有很强社会责任感的角色时,教师可以用角色的话语与行为来表现出他对社会的关怀与奉献,以此来引导学生认识并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同时,通过角色的成长与转变,展现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与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同时,在音乐剧创作过程中,情节的展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教师可设计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情节,如解决矛盾、战胜困难等,表现出正直、勇敢、坚毅等优良品质。如在音乐剧中设计人物面对困难与挑战,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能让学生体会到坚持与努力的价值。同时,以情节发展为主线,展现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二)深入挖掘教材与音乐剧中的思政元素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不能只注重知识本身,还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如历史教科书中有关中国近代史的章节,不但内容丰富,人物丰富,而且还渗透着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可选取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建设故事为素材,为音乐剧的创作提供素材。深入挖掘这些故事,从中提炼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等思政元素,为音乐剧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使其具有更深的主题内涵[4]。此外,在剧本创作阶段,鼓应励学生把提炼出来的思政元素融入剧情中,这对于实现课程思政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思政”主题设计剧本,用生动的情节展示正能量;如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设计一系列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展示军民团结一心,携手抗敌的情景。在戏剧中,能塑造出英勇无畏的抗日英雄形象,用他们的英雄事迹、感人话语来唤起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还能表现出普通老百姓在战争中的顽强和牺牲精神,突出集体主义、献身精神。这样的剧情设计,既能让音乐剧更具感染力,又能让学生对思政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将其内化。

image.png

  同时,也可指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加强学生的思政元素表达能力。如在音乐的选择与编排上,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情绪氛围,让观众对剧中人物情感的变化以及思想政治主题的内涵有更深的体会;通过舞蹈与舞台布景的设计,展现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与人物性格,加强历史与代入感。这些艺术技巧的应用,既能提高音乐剧的艺术价值,又能潜移默化地将思政元素传递与接受。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在中学教科书音乐剧剧创编与实践课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运用情境模拟、合作探究等创新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与认同。而情景模拟是一种参与度很高的教学方式,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认知深度[5]。在创编音乐剧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与目的,设计一系列与历史情景、社会热点事件相关联的情景。如在创作“改革开放”这一主题音乐作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模拟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情景,让同学们分别扮演企业家、农民、工人等不同角色,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亲身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体会到国家建设的艰辛和成就,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情境模拟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情绪变化,从而在创编音乐剧时对角色的性格、情节发展有更准确的把握,提高艺术创作的真实感与感染力。而合作探究是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又一有效途径,在音乐剧的创作实践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剧本的编写、角色的指派和音乐的编排。这样的合作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感。如在编排一出以“环保”为主题的音乐剧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负责一种特定的情景。为使整出戏具有鲜明的主题和连贯的情节,小组成员需要互相配合。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常交流,协商,妥协,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团队精神。同时,学生还可以在一起讨论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创造力。

  (四)建立多维度评价机制,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是保证课程思政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该机制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在音乐剧创编和实践中的艺术表现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更注重学生的思政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性评估是多元评估机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贯穿音乐剧创作和实践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合作性和创造性思维[6]。如在剧本创作阶段,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时的发言、初稿的质量及参与度,来评估学生的参与度与创造性思维。在合作态度方面,教师可从小组分工、合作效率和冲突解决三个维度来评估。通过定期的小组讨论、个人交流等方式,及时地给予学生反馈与指导,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方向,提高自己的能力。如当某一组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瓶颈时,教师可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鼓励他们互相启发,一起找出解决办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成果展示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音乐表演、剧本展示等形式,可以让学生们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艺术化地展示出来,并将自己对思政方面的理解与感悟表现出来。在此阶段,学校可邀请专家、老师和家长到现场观摩,以更全面更专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如音乐剧演出结束后,可组织家长点评学生的演出,从艺术表演、情节设计、角色塑造等方面给予肯定与建议。同时,也鼓励家长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感想,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与社会认同度,这种全方位的展示与评估,既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又能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另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多维评估机制的核心内容。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学生在课程思政工作中的收获与感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为优化教学策略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如在课程结束之后,学校可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对课程思政目标的理解,剧本创作与演出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感受,以及个人思政素养的提高。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教师能够清楚地看到学生在课程思政学习中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做深入访谈,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与感受做进一步的了解,以便更准确地掌握他们的思政需要和学习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优化课程设计,保证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课程思政教学融入中学课本的音乐剧创编与实践课程中,既能丰富美术教育的内涵,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艺术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重大。展望未来,要不断深入地探索和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拓展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和音乐剧创编能力,为培养更多有艺术情怀和时代担当的青年人才做出贡献。让音乐剧成为弘扬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推动中学教育走好立德树人之路。

  [1]孙昆.高中《音乐与戏剧》教材特点分析[J].中国音乐教育,2022,(03):30-34.

  [2]鲍洪涛.基于个性化美育需求的初中艺术课程建设措施与成效[J].现代教育,2021,(10):14-17.

  [3]易振法.中学音乐教育如何“声入人心”[J].戏剧之家,2021,(13):120-121.

  [4]张年华.地方中学音乐课堂中实行舞台式教育模式的实践路径研究[J].北方音乐,2020,(24):158-160.

  [5]祝海燕.校园音乐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温州某中学音乐剧课程为例[J].当代音乐,2020,(02):66-67.

  [6]顾媛媛.关于中学音乐教学期末测试方法的探索[J].当代音乐,2019,(0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