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空间中物质与非物质构成要素的转化论文

2025-03-28 11:01:35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展示设计以传达主题信息内容为主要目的,而针对展示空间中非物质构成要素与物质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转化的相关设计理论研究甚少。从无形的信息内容到有形的空间,在转译的过程中探讨展示空间体验设计方法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影响着展示空间设计能否深入人心。展示空间设计的过程即非物质要素的构建向物质要素转化的设计研究,关注空间的视觉传达,同时更关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以空间体验来召感受众,可以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
展示设计以传达主题信息内容为主要目的,而针对展示空间中非物质构成要素与物质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转化的相关设计理论研究甚少。从无形的信息内容到有形的空间,在转译的过程中探讨展示空间体验设计方法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影响着展示空间设计能否深入人心。展示空间设计的过程即非物质要素的构建向物质要素转化的设计研究,关注空间的视觉传达,同时更关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以空间体验来召感受众,可以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
一、物质构成要素与非物质构成要素
(一)物质构成要素
展示的根本要素包括物质要素与技术要素两个层面。物质要素包括形态、道具、构造、光影、声音、色彩等。物质载体是人为创造的“物”,其功能创造离不开技术层面的处理与表达,从对空间中“物”的塑造方法的角度出发,体现为空间中物质媒介所呈现的形式,因此我们可以把展示空间的物质构成要素归纳为形态、材料、构造、功能、声音、光线、色彩、气味、道具、图形、图像等。展示空间都以场所中的实物、物质的形式存在,而技术要素涉及展示空间对物质载体的技术问题的处理,包括道具陈列的密度、光影与色彩的调配、形态于空间中的尺度功能、构造的协调等。展示空间物质构成要素的作用体现在其自身的物理属性和社会属性上,呈现于空间物质媒介设计中(见表1)。
(二)非物质构成要素
物质与非物质之间互相影响和制约。人对非物质看不见,也摸不着。对非物质的研究需要从人的意识上下功夫。展示空间所要传达的信息内容是无形的,属于非物质的范畴,不同人的思维在不同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和接收信息的速度、方式、感受、心理反馈程度等。因此,为满足不同的人群,将展示信息内容进行提炼转译后转化于空间中更有利于信息的传递。提高空间的趣味性与加深受众的印象,需要对展示空间中的信息内容进行适宜的筛选、提炼,包括确立空间概念、选取题材、设立有目的的事件与情节、提供展示线索、设置场所悬念、利用叙事结构、空间编排等方法。展示空间中的主题分为两种:一是展示内容文本的主题,二是展示空间的概念主题。概念主题是文本主题的升华,文本主题是空间展示的信息的主要内容,概念主题的高度概括有助于空间形式的表达。围绕主题的空间题材可以打造难忘的空间体验。题材体现在空间中不同的情节塑造上,情节就是事件的变化与经过。像其他领域的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一样,空间情节需要生活中的主题与题材作基础,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形散而神不散。主题、题材、事件、情节、概念、线索、悬念、形式原理、叙事结构等都是无形的,隐含于空间的物质载体之中,因此可统称为展示空间的非物质构成要素。受众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二、物质与非物质构成要素的关系
构成展示空间的非物质要素与物质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间词话》中提到“有我之境”是以我观物,“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渗透与转化,由情和景上升到境界。设计师以亲身实践对展示信息进行重新整合与表达,可以丰富空间体验感,引发受众情感共鸣。“景”可以用来比喻展示空间中的场景、材料、色彩、灯光等物质要素构成的空间媒介;而“情”指受非物质要素、情节、事件等所传达的信息触动而产生的观众的情感体验,这是一个对人的思维意识引导上升至情感体验的境界的过程。物质构成要素与非物质构成要素相互作用(如图1),能有效把控人在空间中的思维意识,接收信息并作出体验后的反馈。
三、非物质构成要素向物质构成要素的转变
(一)转变的心理机制
感觉是知觉的原发点,感知的过程从对人的生理的影响开始而产生心理的转变(如图2),人在空间中通过感受而触发体验的兴趣。
展示空间中的空间体验设计研究即对非物质构成要素向物质构成要素的转化的思维与方法的研究。从人的感知心理机制研究可以看出,展示信息传播也是一个对人的心理感受产生刺激作用的过程。物质构成要素即展示空间中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影响的媒介,影响人在空间中接收、储存、加工信息所涉及的一切心理活动。从展示设计中最普遍存在的人机互动系统设计可归纳出人通过信息媒介感知接收信息的过程(如图3)。
(二)转变的原理
非物质要素如何向物质要素转变?下文将从心理学的学科成果出发展开对其转变过程原理的研究。格式塔心理学中提及心理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形”,是指经由知觉活动而组织成的经验中的整体,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和建构的结果或功能。格式塔的定义说明了“形”本身可以表达意义,它可以代表一个整体,也可以代表整体中的一个部分。一个句子、一个剧本、一个动作、一种颜色都可被视为格式塔,它作为对人的意识、思维、感受、心理等的刺激物而存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体验主体是受众,作为刺激物的客体就是空间中的物质媒介。受众是以接收信息为目的并在空间中展开活动的,这也是经过知觉组织构建的行为活动。
在梅洛·庞蒂的现象学中讲到知觉和体验的获得是通过身体与身体在空间环境中的运动进行的,身体是感知、体验和知觉的接收器。知觉的特征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等。受众产生知觉体验感受的物质构成要素所能诱发的心理与行为的可能性是方法论研究的关键。找到这些刺激物(即空间载体)与人的心理、行为反应相联结的性质特点,找到将其组织为简洁完美结构的原则,定向地译解信息,能让受众更好地接收信息。
从知觉的整体性、恒常性出发,空间主题、题材要选择按照既定的形态规律与原则进行转译。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都具有恒常性,约定俗成的形态特征能够成为受众判断对象类型的依据。这与人的视知觉判断联系较为紧密。视觉感受规律具有倾向性,如绿色代表生机希望;也具有相对性,如黄色代表了中国皇室的庄严;还具有抽象性与联想性,人们视觉感受中经久不变的因素会概念化,借助旧的形象能够引发对形象的联想。受众会将对象的结构特征信息进行归纳处理,其主要特征会作为一个整体被知觉,受众依据自身经验积累对信息迅速做出判断与处理。展示设计师能透过主题概念控制空间的形式变化,从而定向地转译空间信息内容。
知觉的选择性有助于主题信息在空间中的编排与叙事结构的调整。人们按照某种需求目的主动地、有意识地选择其中的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因此空间中的信息处理应有先后之分,应在对信息内容提炼过后进行适当编排。例如,对象与背景之间差别越大,越能把对象凸显出来;人的兴趣、情绪、目的等主观因素不同,选择的知觉对象也不同。将不同而相关联的主题信息穿插叙述增强事件发展的感染力,并转译于知觉媒介,呈现空间事件发展的前后关系,也能够选择性影响信息传递的主次先后。
从受众的直接经验、知觉的理解性出发,展示空间的事件、情节、线索、悬念等透过空间场景与道具、材质、色彩、光影等相结合。受众会用已有的经验去理解对象,如接触到陈旧材料构造会唤起受众旧时的记忆。物质构成要素自身的社会属性可树立空间事件本身的文化环境与背景。
知觉心理学中通感的应用在塑造多元信息的空间体验手法中体现了出来。展示空间中除了大小、形状、距离等还有听觉、嗅觉、味觉上的应用,通过空间的色彩、光影、气味等物质构成要素,将主题内容转译于空间中。温暖的色彩能刺激人的味觉,黑暗的环境会让人压抑,光影密集的环境会让人感觉喧闹等,人们鉴于自身经验接收到媒介传达的信息并进行处理,从而作出关联事物的联想、判断,或者作出情绪反应。
(三)转变的作用
无论是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还是理解性,都是针对展示空间设计过程中非物质要素向物质要素转化的原理依据,这些知觉特征体现在人们亲身体验空间时主动或被动做出的行为方式。我们使用空间的方式不是机械性的,而是通过人在空间中的姿态进行交流。处理好人在空间中的角色与关系,选择适当的空间语言呈现不同的空间形式,是人与空间交流的前提。展示空间中从无形到有形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转化贯穿着展示设计的过程,融入知觉体验设计的方法让展示信息的传达过程更有趣且能令人印象深刻。
展示空间设计以传达信息为目的,从无形的非物质要素向有形的物质要素转化的过程也是空间体验塑造的过程。通过各种媒介结合体验方式设计引导人在空间中的行为方式,可以带给人多维度的空间感受、记忆与情感,塑造针对不同角色的人所需的展示空间。信息的传递为人而存在,人也为体验的存在而活跃,这也是展示空间体验设计方法探究的意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