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透视下历史默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2025-03-22 15:42:5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 历史默写作为高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检测手段,因长期缺乏心理学理论的科学指引,出现了“默写滥用”“默写方式机械”“默写载体单一”“默写评价呆板”几大问题,给师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困扰。
历史默写作为高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检测手段,因长期缺乏心理学理论的科学指引,出现了“默写滥用”“默写方式机械”“默写载体单一”“默写评价呆板”几大问题,给师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困扰。只有以心理学为理论指引,通过“降低默写频次”“优化默写方式”“丰富默写载体”“改善默写评价方式”,才可以提高默写效果,减轻师生的心理压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默写主要适用于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一种即时性、直接性的检测手段,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然而,由于老师们长期忽视了心理学的科学指导,导致历史默写被滥用和误用,不仅降低了默写的效果,还给师生们带来了心理困扰,少数学生还由此产生了强迫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为了科学有效地运用好历史默写策略,将历史默写建立在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正本清源:默写的本义和由来
根据辞海释义,“默写”是指凭记忆把读过的文字写出来或把观摹过的图画绘出来。默写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名臣、江苏常州人蒋乂(音同义)的一个历史典故。蒋乂自幼博览群书,记忆力超群。一次,唐德宗登上凌烟阁,看见一面墙上题写的文字已经出现大量残缺,于是让人抄录下来问问宰相,然而自幼熟读经史的宰相们没有一人知道。唐德宗派人宣召来蒋乂,他看了后指出是圣历年间的《侍臣图赞》,紧接着就在唐德宗面前背诵补充,没有漏掉一个字。唐德宗感叹地赞道:“虽虞世南默写《列女传》,不是过”。虞世南默写《列女传》则是出自唐初的另一个历史典故。李世民在登基前,有一次让虞世南把《列女传》写在屏风上。当时没有可资参照的底本,虞世南竟然可以一字不差地默写出来。以后,李世民外出就喜欢带着虞世南,因为他是“流动的书库”。以上两则典故,夸赞了蒋乂和虞世南博览群书、博闻强记。由此可以看出,诵读和默写植根于中华传统历史文化,深受读书人的重视;诵读和默写是文人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直接体现。这样的文化传统一直赓续到当下,绵延不绝。
乱象丛生:历史默写存在的问题
默写本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策略,体现学生学习能力重要的途径,然而,由于众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注重心理学的理论指引,默写不科学,导致学生的心理抵触和吐槽,降低了默写的实际效能,破坏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归结起来,历史默写存在以下四大问题:
一是默写滥用。从高一到高三,往往一到下课时间,办公室里总是人头攒动。原因无他,很多学生课间来办公室默写。有的是课堂默写不过关,下课过来订正;有的是前一天默写没通过,课间过来重默;有的是老师重点“照顾”的学生,课间“开小灶”默写提分提能……学生因默写总不过关,被老师喊到办公室谈话交流者有之、罚抄者有之、训斥者有之。默写的科目繁多,除了历史默写外,其他科目也一门不落。结果,学生疲于应付,苦不堪言,毫无乐趣。高中是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漫无边际的默写令学生感到高中学习方式跟初中并无多大不同,无法获得对高中生角色的认同。有的学生长得人高马大,但心智的发展完全跟外形匹配不上,令老师们很困惑和无奈,其实这就是同一性扩散了的表现。
二是默写方式机械。一节历史课短则40分钟,长则45分钟,每节课都有默写任务。以往为保证教学时间,老师们会布置学生课后背,下节课初当堂默写,结果发现学生们往往消极应对。后来很多老师改为当堂背诵,采用默写纸,或者使用默写本来默写,虽然牺牲了教学时间,但默写效果得到提高。问题是使用默写纸或者默写本默写均属于简单的机械记忆,利用了条件反射原理。背诵认真的学生看到提示或者问题快速写出答案,并没有真正理解消化知识,无法在考试过程中形成正迁移,这就导致很多学生默写默得很好却不会答题,反而伤了背诵认真的同学的心,与当前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历史教学背道而驰。
三是默写载体单一。作为传统的默写载体——纸笔,优点明显:一是方便教师进行当堂检测和学生课后订正;二是可以作为复习资料多次利用;三是符合当下高考的答题形式要求,江苏省高考历史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48分,即52分的材料题需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答题纸上写出来的。由此,纸笔默写深受教师们的喜爱,被广泛使用而经久不衰。其弊病同样明显:一是一种载体用多了用久了,学生难免产生了心理倦怠;二是在严格时间限定条件下的纸笔默写,学生的紧张感不可避免,既容易造成学生书写的潦草、凌乱,也让学生产生了一次次的心理消耗;三是整齐划一的纸笔默写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难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而这正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历史的重要条件。
另外一种默写载体——黑板,也是教师们常用的传统默写载体。黑板默写能让师生们看到上台同学的默写全过程,既有助于教师抽样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有助于熟悉知识点的同学肯定自我,或是有助于不熟悉知识点的同学查找自身不足。缺陷在于容易造成上台同学的紧张感和压迫感,特别是让部分社恐的同学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四是默写评价呆板。由于历史老师备课与教学任务繁重,作业批改往往追求简单高效,实在改不过来会让学生在课堂上互批。无论是老师亲自批阅还是学生互批,往往是简单的“对的打钩、错的画叉”,然后发给学生订正。老师们私下戏称“打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画叉培养学生的挫折感”。现实却是,无论是打钩还是画叉,学生普遍无感!在心理学上有两个重要概念: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给予奖励来增强某种行为的趋势,负强化则是通过惩罚来增强某种行为的趋势。老师给学生默写对的打钩、错的画叉,都是为了激励学生认真背诵以提高正确率。可是,当学生对打钩或者画叉毫无反应时,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拨乱反正:解决历史默写问题的对策
由于存在着大量的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毫无疑问,在历史教学中采用默写是十分必要的,关键是需要采用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科学性默写。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点:
一是降低默写频次。默写通常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不牢固往往是因为遗忘。因此,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时复习,就可以减少大量默写。遗忘通常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进程并不均衡,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减慢。比如在历史课上,老师可以将1课时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教学环节,每环节的教学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在环节之间要有当堂复习的时间,两三分钟即可。课尾留5分钟用于知识梳理和课堂小结。在课后作业中,可以布置填空类作业,帮助学生回忆默写。平时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将学过的内容适当地穿插讲述,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每周结束或下周初进行课堂默写,大考前再默写。这样默写的时间间隔虽然被大大拉长,但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反而会不降反升。
二是优化默写方式。“默写”是指凭记忆把读过的文字写出来或把观摹过的图画绘出来,默写方式的制定应该从其定义出发,首先要符合记忆的规律,其次包含写和画两种形式。记忆是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环节。默写是出于识记的目的,符合识记规律的默写方式才有效。
根据识记是否有目的,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而自然而然发生的识记;有意识记则是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的识记效果明显优于无意识记。因此,默写之前应该明确告知学生默写的范围和程度,投影、板书、口头传达等都可以。
根据识记时对材料是否理解,可以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理解识记)。机械识记是指材料本身无内在联系、不理解其意义,通过机械重复的方式而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是指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材料的内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的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其关键是理解,符合当下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历史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主要的识记方式。历史默写应少些默写纸填空式默写,多一些情境化默写。如默写抗战胜利的原因,可以这样设问:“在重庆谈判期间,毛*东主席应邀参加一个酒会。席间一名国民党方面的记者出了道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一人名’。毛*东主席猜出了五个人: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请结合所学知识,简单说明一下谜底的缘由,你还能再猜一猜看吗?”这样的默写避免了死记硬背的弊端,开放式的设问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主动记忆,记忆效果自然不同。
传统的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组织、精细加工和支持。除了文字默写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默写思维导图、单元提纲、时间坐标轴等,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识记效果。
三是丰富默写载体。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应以积极的心态激发自己内在的力量,并借助这些力量挖掘自己的潜力,促进自身的发展。喜闻乐见、丰富多样的默写载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深入掌握历史知识点,形成历史学习的良性循环进而提升自身历史学习素养。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为默写载体的不断丰富提供了更多现实的可能。如利用磁力的相互作用原理制成的磁力写字板,触屏写字板、液晶手写板、平板电脑等电子手写设备都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新式默写载体。触屏式交互一体机既可以提供给学生用于“花式默写”,其自带的字体模式还免除了学生因担心字写得不好看而当众出丑的苦恼。另外,借助于“希沃白板”“欧帝白板”等软件,通过教师的手机投屏功能,还可以随时将学生的默写在班级分享。
传统的默写载体借助心理学理念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效能。积极心理学注重个人自身价值,强调在教学期间为学生营造良好心理环境,提升学生心理品质。在运用纸笔默写时,可以引导学生“以背为桌”,互相在同学的后背上用纸默写,不留姓名,默好后一起欣赏。既复习了历史知识,又平添了趣味,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四是改善默写评价方式。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获得的潜力。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意志品质、思维能力并不相同,即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不一致,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学生显然是不科学的,这跟孔子强调因材施教的道理也是相通的。有学生默对10个并没有付出更多努力,有人默对6个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因此,在评价默写的成绩时可以采用差异化的方式,按进步值评等级。具体做法是:假设默写10道题,每个学生根据默写范围或者默写题目,结合复习情况评估自己可以默对的题数;默写批改后计算默对的题数,进一步计算出与评估数的差值;老师根据差值评定等级,可以是分数,可以是优良差,也可以是ABCD。老师还可以附上简单的评语,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另外,对于默写完成出色或者进步大的同学,可以当堂表扬并将默写本在班级传递、投影、上墙展示,方便更多的同学学习,这有助于发挥朋辈效应的积极影响,既增加了受表扬同学的自豪感,又促进了其他同学积极效仿,大家的自我效能感大幅提升。
总之,唯有运用好建立在心理学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历史默写,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好默写的实际效能,让默写成为师生们历史学习的重要助力,而不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