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编创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开展策略探究论文

2025-03-14 10:47:00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当代少儿舞蹈是少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儿童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少儿舞蹈的编创也是非常关键的,其能够承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群众文化的参与度,提升文化软实力,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为了更好地开展少儿舞蹈编创工作,应该积极整合资源,使少儿舞蹈编创工作更具成效;结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进行少儿舞蹈编创;遵循启发式与探索式创作理念对舞蹈编创进行创新;编创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注重融合时代热点赋予少儿舞蹈时代性。
摘要:当代少儿舞蹈是少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儿童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少儿舞蹈的编创也是非常关键的,其能够承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群众文化的参与度,提升文化软实力,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为了更好地开展少儿舞蹈编创工作,应该积极整合资源,使少儿舞蹈编创工作更具成效;结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进行少儿舞蹈编创;遵循启发式与探索式创作理念对舞蹈编创进行创新;编创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注重融合时代热点赋予少儿舞蹈时代性。
关键词:舞蹈编创;群众文化;少儿舞蹈
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艺术,通过肢体变化呈现特定的美感,使得人们身心愉悦。众多类型的舞蹈中,少儿舞蹈价值十分突显,为了促进少儿身心健康成长,教育部门将少儿舞蹈编创融入素质教育内容中,旨在从教育方面入手,推动少儿舞蹈的发展[1]。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少儿舞蹈编创过程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为此,本文将从少儿舞蹈编创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入手,探讨少儿舞蹈编创的开展策略,以供参考。
一、少儿舞蹈编创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少儿舞蹈编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承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方面,少儿舞蹈编创过程中,常常会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借鉴古典舞、民族民间舞中的一些动作元素、手势元素、音乐元素等,使少儿在学习和表演舞蹈的过程中通过了解这些独特的元素,来理解其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而对其加以传承。比如,一些少儿舞蹈编创的过程中,会加入一些蒙古族舞蹈里的抖肩、马步等动作,来表现出草原民族的豪放与洒脱,学员在学习这类舞蹈动作的时候,能直观地感受到蒙古族的文化特色。又如,一些少儿舞蹈编创过程中,会使用古筝、二胡等民族乐器来演奏配乐,这能够使学员更好地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2]。
另一方面,少儿舞蹈编创过程中,编创人员会结合时代特点,对传统的舞蹈文化进行大胆创新,使传统舞蹈文化有更新的演绎方式和传承载体,赋予了传统舞蹈文化新时代的文化内涵。
通过少儿舞蹈编创这种形式,不断地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得群众文化能与时俱进,保持生机与活力,在一代又一代的少儿群体以及更广泛的群众中不断发展和传播开来。
(二)能够提升群众文化的参与度
一方面,少儿舞蹈编创工作能够增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通过生动有趣的舞蹈编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这种吸引力不仅提高了文化活动的参与度,还增强了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另一方面,少儿舞蹈编创工作还能够扩大文化活动的覆盖面。通过组织各种规模的舞蹈表演和比赛,可以将文化活动的影响力扩展到更广泛的群众群体。无论是社区、学校还是公共场所,少儿舞蹈编创都能成为吸引群众参与的重要手段[3]。
(三)能够提升文化软实力
一方面,少儿舞蹈编创工作能够展示地方文化魅力,提升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地方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少儿舞蹈编创通过对舞蹈的编创与表演,能够提升当地地方文化品牌价值,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还能为地方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可见,少儿舞蹈编创不仅能够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群众文化参与度,还能促进社会和谐与团结,提升文化软实力。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群众文化得以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二、少儿舞蹈编创的开展策略探究
为了更好地开展少儿舞蹈编创工作,我们应该积极整合资源,使少儿舞蹈编创工作更具成效,结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进行少儿舞蹈编创,遵循启发式与探索式创作理念对舞蹈编创进行创新,编创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注重融合时代热点赋予少儿舞蹈时代性。
(一)积极整合资源,使少儿舞蹈编创工作更具成效
文化馆工作人员在编创少儿舞蹈的过程之中,应当善于对不同的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如此方才能够确保所编创的舞蹈真正契合少儿的身心特点。具体而言,文化馆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对馆内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利用,这些资源包括师资、场馆以及社会文化资源等内容。
第一,优秀的师资是确保优秀少儿舞蹈作品得以诞生的关键,为此,文化馆应当组织优秀的编舞教师组成编导队伍进行少儿舞蹈的编创,通过优秀师资的参与,将确保舞蹈的技巧动作能够为少儿所接受和娴熟掌握,并且能够依托优秀师资在编创过程之中融入的创新编排思想,让舞蹈的内涵得到升华。同时,文化馆亦应当聘请优秀的舞蹈家来馆开设专题讲座,或者现场指导少儿的舞蹈动作,由此让少儿舞蹈编创工作更具成效。
第二,文化馆应当确保少儿舞蹈排练与表演的场馆条件。通过先进的音响、一应俱全的舞台设施以及宽敞的教室,能够为少儿舞蹈的排练与表演提供充足的硬件条件。同时,文化馆应当积极寻求同所在地学校以及社区的合作,以此来实现场馆资源共享,这样将会实现对少儿舞蹈表演活动的覆盖面扩容。
第三,各地文化馆在组织编导人员进行少儿舞蹈编创的过程之中,应当邀请编导人员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以此来通过舞蹈的编创、排练与表演,让参与其中的儿童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真正实现文化认同。此外,文化馆亦可以责成专人带领少儿去实地感受传统文化,从而以此来激发其艺术表现力。
(二)结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进行少儿舞蹈编创
少儿身心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有序性,无论是身体机能、心理素质、道德品格还是大脑智慧,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长、慢慢成熟,其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且无法被打乱的。比如,儿童的身体机能在少儿时期会比较弱,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配合以适度的锻炼,其身体机能就会逐渐变得强壮,身体协调能力以及体能各方面都会得到适度提升,但这种提升是循序渐进而非一蹴而就的[4]。为此,在少儿舞蹈编创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主体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要结合少儿特点选择舞蹈体裁,设计舞蹈动作。
1.结合少儿特点选择舞蹈体裁
在进行舞蹈编创的过程之中,编导人员首先应当遴选契合少儿身心特点的舞蹈题材,这就要求编创人员必须先行实现对少儿这一群体身心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具体而言,少儿舞蹈是源自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在艺术内涵层面需要高于生活,举例而言,为了展现少儿课间活动的欢快情感,编导人员应当从少儿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之中提炼艺术表现素材,如果采取直接照搬少儿场景的方式,则将导致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以及感染力大打折扣[5]。同时,编导人员应当注重避免少儿舞蹈的成人化倾向,这所以做出这样的论断是因为,部分编创人员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为了追求舞蹈作品获奖或者取得一个理想的名次,而对一些成人舞蹈作品的内容进行借鉴或照搬,尽管这样一来能够让其所追求的获奖目的易于实现,但作品呈现出的意境却缺失了少儿最为宝贵的特质—童真,而且亦会让参与表演的少儿在其孩童时期便会形成功利主义思想,从而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全发育。
2.结合少儿特点设计舞蹈动作
作为少儿这一群体而言,其对于外部世界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模仿生活中的人是其学习进入社会化角色的途径[6]。为此,编创人员应当在对舞蹈作品进行设计打磨的过程之中,确保作品的形式和内涵能够真正地展现出少儿天真无邪的性格特点以及模仿力强的行为特点,如在少儿舞蹈作品《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部作品当中,编导人员在设计“小姑娘”背竹篓、采蘑菇等动作时,应当尽可能实现对少儿自然神态的表现,减少人工雕琢成分,以此来让作品中的“小姑娘”这一角色显得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同时,编创人员亦充分考虑到了少儿的心理活动,为此,通过设计“小姑娘”在采蘑菇这一举动同时,加入其还不忘采弄路边鲜艳的花花草草等一系列动作,让观众很自然的从中感受到少儿的无忧无虑。此外,编导人员亦应当考虑到少儿在身处大自然时,往往会因看到雄浑奇特的自然景观而表现得欢呼雀跃,为此,编导人员应当设计舞蹈布局时,呈现出少儿藏身处大自然得标签变化,由此将会让舞蹈作品变得更为生动和传神[7]。
(三)遵循启发式与探索式创作理念对舞蹈编创进行创新
之所以传统舞蹈教学活动难以唤起少儿的学习兴致,主要便在于授课教师采取口传身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一板一眼,处于此种学习情境之中,极易导致少儿丧失学习热情,也让舞蹈课堂的教学效果较为有限。为此,在对少儿舞蹈进行编创的过程之中,编导人员应当不断创新舞蹈编创理念与技巧,比如可以将生活之中观察到的少儿的日常动作设计为舞蹈动作,增强少儿学习舞蹈动作的趣味性。同时,编导人员亦应当遵循启发式与探索式两种编创理念实现舞蹈编创的创新[8]。
启发式编创要求编导人员在进行编创之前,共同开展头脑风暴,每一名编导人员结合自身的日常观察来阐述少儿的日常动作(如少儿在家里的卧室中会做出哪些举动,在和同伴玩耍时如何表现出对同伴的亲昵等),通过这样的方式,编导人员之间集思广益,运用集体智慧共同遴选出适宜进行舞蹈动作编创的少儿日常动作,可以说,采取此种编创模式,将确保少儿舞蹈作品能够真正实现对少儿的吸引,并且这些源自少儿现实生活场景设计而来的舞蹈动作更易于少儿所接受和习得。
探索式编创要求编导人员在编创少儿舞蹈作品的过程之中,应当敢于走出舒适区,也就是说,其不应当满足于以往的编创经验完成编创活动,而是应当在充分认识到不同时代的少儿群体的行为共性与特性的差异性基础之上进行编创,如此方才可以确保所编创的作品能够真正展现少儿的时代风貌,如优秀少儿舞蹈作品《哈哈,龟兔赛跑》之所以大获赞誉,原因便在于编导人员没有简单的移植童话内容,而是对童话内容进行了创新,以此来提升了作品的立意和高度。
(四)编创过程中注重民族民间文化的融入
在少儿舞蹈编创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宛如一座蕴藏无尽珍宝的富矿,亟待我们深挖细掘,赋予古老艺术以崭新活力,使之在少儿群体中焕发生机。民族民间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鲜活结晶,承载着先辈们的生活印记与情感密码,是编创环节中无可替代的灵感源泉[9]。为此,在少儿舞蹈编创过程中要注重民族民间文化的融入,以民族民间文化元素提高少儿的文化素养,使其更好地感受民族民间文化的魅力。比如,可以将东北秧歌的元素融入少儿舞蹈编创过程中,尤其是手绢花动作,那种俏皮与灵动展现了东北民俗文化的炽热与生动。又如,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傣族舞蹈具有含蓄、刚柔相济等特点,其动作特征是“三道弯”: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在少儿舞蹈编创过程中,可以将傣族舞蹈的特点和特征应用到舞蹈编创中,提高少儿舞蹈的柔韧感。
(五)注重融合时代热点赋予少儿舞蹈时代性
少儿舞蹈的编创过程中,不仅要融入传统文化,还要关注舞蹈的时代性体现。为此,应该结合当下的时代热点,赋予少儿舞蹈时代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关注多领域动态
如今,社会发展变化迅速,热点内容纷繁复杂,可以作为少儿舞蹈编创素材的内容有很多,可能蕴含在新闻资讯、热门影视剧、社会话题中,因此舞蹈编创人员要积极拓宽视野,关注多领域动态,将舞蹈编创与时代热点结合起来,使舞蹈更富有时代性[10]。
2.调研少儿兴趣所向
为了编创出更符合少年儿童兴趣爱好的舞蹈作品,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与少儿及其家长交流等方式,确切地掌握当下少儿群体普遍感兴趣的热点事物。比如,在学校发放问卷,询问孩子们最近最喜欢的游戏、卡通形象是什么,发现某个超级英雄形象在孩子们中间人气极高,那在舞蹈编创工作中,便可以将这个形象融入舞蹈角色设定中,使舞蹈更贴合少儿的喜好,从而更具吸引力。
3.创新舞蹈表现形式
如今,很多现代科技手段层出不穷,可以将其应用到舞蹈编创中,为舞蹈营造出独特的情景。比如,我们可以借助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多媒体投影等现代科技,来创新舞蹈的表演形式。
三、结语
以上,我们对少儿舞蹈编创的作用以及策略展开了探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专业的人才队伍,应该在少儿舞蹈编创过程中下足功夫,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少儿舞蹈作品的水平,为少年儿童群体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
[1]刘媛媛.少儿舞蹈编创的重要性研究[J].艺术评鉴,2022,(13):89-92.
[2]龚雪芳.少儿舞蹈编创中民族元素的融合与创新[J].嘉应文学,2024,(07):119-121.
[3]艾琦.当代少儿舞蹈编创的实践路径探究[J].尚舞,2023,(10):87-89.
[4]李毅源.基于少儿身心特点的儿童舞蹈编创研究[J].尚舞,2023,(10):132-134.
[5]石梦琪.浅析少儿舞蹈编创中的生活动作开发及运用[J].明日风尚,2022,(13):29-32.
[6]何宗玲.传统民俗语境下少儿舞蹈编创中的艺术研究[J].尚舞,2022,(10):65-67.
[7]于馥尔.少儿舞蹈编创中创新思维的有效性运用方法探讨[J].戏剧之家,2022,(08):112-114.
[8]赵琼琳.少儿舞蹈编创如何减少“成人化”问题[J].尚舞,2021,(22):114-115.
[9]郭丽萍.美学视域下少儿舞蹈编创中的艺术原则[J].山西青年,2021,(14):97-98.
[10]于馥尔.少儿舞蹈编创中题材选择与动作编排的研究[J].戏剧之家,2021,(01):12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