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宝安区文化馆“1+10+N”总分馆制的实施途径与创新意义论文

2025-03-08 13:44:04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要求,宝安区在学习借鉴全国各地及深圳市兄弟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宝安区实际,积极打造上下贯通、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总分馆制联建格局,形成以宝安区文化馆总馆为龙头、全区10个街道党建服务中心(文体中心)为骨干分馆、各街道辖区内社区党群服务平台和民营文艺社团为特色网点,并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社会力量为补充延伸的多维共建共享的“1+10+N”总分馆制模式。
摘要: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要求,宝安区在学习借鉴全国各地及深圳市兄弟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宝安区实际,积极打造上下贯通、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总分馆制联建格局,形成以宝安区文化馆总馆为龙头、全区10个街道党建服务中心(文体中心)为骨干分馆、各街道辖区内社区党群服务平台和民营文艺社团为特色网点,并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社会力量为补充延伸的多维共建共享的“1+10+N”总分馆制模式。
关键词:文化馆总分馆制;“1+10+N”模式;实施途径;创新意义
公共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公共文化体系化、功能化、集团化建设的完善,是我国精神文明层次提升的重要举措,因此实现公共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而进行公共文化总分馆制的创建,就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一项创新途径和重要内容。公共文化总分馆制建设作为公益性事业,是对全民艺术普及的一种探索,所以需要广大公共文化工作者有清晰的头脑和明确的理解,大力促进和推动公共文化总分馆制的转型,不断引入新的技术、新的思维、新的方法,从而实现公共文化共享,释放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质生产力。
一、宝安区文化馆“1+10+N”总分馆制模式建设概况
深圳市宝安区文化总分馆的建设在学习借鉴全国各地及深圳市兄弟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突破陈规,立足宝安区实际,眼光不仅仅局限于各街道公办分馆,而是将视野放大,积极探索“紧密中分散、分散中紧密”的新型公共文化总分馆服务模式,广泛发掘辖区文化资源,盘活队伍资源,锁定宝安区辖区内各民间艺术团、各特色民间机构,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公共文化共建共享,积极打造上下贯通、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总分馆制联建格局。
自2018年深圳市宝安区启动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以来,宝安区制定了详细的《宝安区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宝安区文化馆总分馆已经构建了一整套完备、协作、赋能、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1+10+N”网络,由1家总馆、10家街道分馆、125个社区服务点、4家社会特色主题馆、5个民间社团组成。2019年8月27日,宝安区文化馆总馆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新闻发布厅举行了宝安区文化馆社会特色主题馆和文艺社团授牌仪式,王惠君馆长亲自为宝安电子环保展馆、麦轩文化馆、宝艺京剧社、红山茶客家山歌剧团、乡音粤剧团、百灵鸟文艺社等纳入宝安区文化馆总分馆体系的专业艺术社团分馆进行了授牌。
宝安区文化馆总分馆的成立和授牌,实现了强强联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打造更为丰富、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延伸至基层、居民家门口,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1]群众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又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宝安区文化馆总分馆制是新时代对接群众多元化、差异化、常态化文化需求的创新举措,通过广泛发掘辖区内的文化资源,盘活队伍资源,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实现公共文化总分馆制的四联:活动联办、培训联做、品牌联创、场地联用。
二、联动打造宝安区文化馆总分馆特别品牌:“宝安区文化馆之夜”系列活动
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如何组织一支强有力的总分馆队伍,一直是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在认真思考的问题。
为此,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多次召开班子会议,集思广益,大胆创新,以举办每年一届的“宝安区文化馆之夜暨国庆文化周系列活动”为契机,打响“全体联动、全员出动、全域参与”的总分馆协同作战行动,并以此检验总分馆队伍建设的含金量和成效。
一是成立活动专门筹备小组。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首先成立了“2020年宝安区文化馆之夜暨国庆文化周系列活动”筹备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各街道分馆馆长、各特色主题分馆和艺术社团负责人,筹备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办公室下设资金组、节目组、外联组、宣传组、义工组等,负责活动的具体推进和项目细化工作。
二是统一标识,打造特定品牌识别机制。宝安区文化馆总分馆各成员单位经过共同磋商、多轮讨论,并报请上级部门核准,创新性地推出了“宝安区文化馆之夜”的统一logo以及特定品牌识别字体,为此项活动的持续性开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色和活动基础,完善了可持续发展机制。
三是充分发挥“数字化+”的信息化管理效能。在“2020年宝安区文化馆之夜暨国庆文化周系列活动”筹备工作中,各总分馆成员之间通过微信群、QQ群、腾讯会议、钉钉等,充分发挥“数字化+”的信息化管理效能,会议召开、节目报送、节目审查、背景展板、灯光效果、嘉宾邀请、新闻通稿、媒体对接等各个方面,大部分在线上完成,大大节约了时间、空间和人力成本,既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又无形中加强了总分馆数字化建设。
四是成立绩效考核小组。通过此次活动的联办,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总馆与各个街道文化分馆、特色文化分馆之间加强了馆际合作,进一步形成了扁平化、平行性的网状管理架构,实现了“一站式、集成式、全覆盖”的宝安特色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同时,为更好地开展活动和强化管理,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总馆和各分馆成立绩效考核联合小组,对活动的开展、日常管理进行绩效量化考核。
宝安区文化馆总馆作表率,开展首场演出活动。演出于2020年9月27日晚在西乡街道西湾公园固戍码头举行。演出节目丰富多彩,有快板、舞蹈、老歌新唱、电声演奏、合唱等。此次活动启动仪式和首场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到人民中去”的志愿服务精神,受到群众高度好评,他们纷纷表示,希望能经常看到这样接地气的亲民演出。
本次活动运用了动态演出和静态创作同步开展的形式,并在各大直播平台实时直播,实现云端在线观看。据后台统计,总观看人数6万多人,其中,爱奇艺观看人数为32098人,哔哩哔哩观看人数为20539人,企鹅直播观看人数为8791人。云端在线直播拓展了服务方式和服务范围,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文化创新活力和文化品格。
各分馆和特色主题馆也接替举办活动:新安分馆在新安湖社区舞台举办了“2020年宝安区文化馆之夜暨国庆文化周系列活动—国庆七十一周年文艺演出”,受到社区居民一致好评;航城分馆举行了“紫砂文化·全民传承”陶艺制作活动;福永分馆举办了“睇(看)福永、讲福永、品福永”文化系列活动,有“鼓舞雄狮”专场演出、“杂技专场”演出、传统美食制作等;燕罗分馆在山门社区举办了“粤圆迎秋”粤剧表演活动,让居民观看了精彩的粤剧粤曲节目。此次联动举办“宝安区文化馆之夜”系列活动,是对宝安区文化馆总分馆队伍建设的一次沙场点兵和全面检阅,活动初步实现了“多方联动、统一规划、集中部署、多点开花”的公共文化服务效果。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宝安区文化馆之夜暨国庆文化周系列活动”期间,全区共举办大小活动40多场次,服务30万人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按照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文化馆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大家提供免费和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宝安区文化馆总分馆“宝安区文化馆之夜”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了五届,演出包含相声、木偶戏、器乐演奏、魔术、小品、歌舞等,累计服务200多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