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教学探析论文

2025-02-28 13:46:52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其以优秀的中华文化为基础,以古诗词为意境,以声传情,融合了古典文学与音乐的双重美感。通过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可以为现代音乐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此,文章探讨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与演唱技巧,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与演唱技巧,更好地传承与发扬这一艺术形式。
摘要: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其以优秀的中华文化为基础,以古诗词为意境,以声传情,融合了古典文学与音乐的双重美感。通过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可以为现代音乐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此,文章探讨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与演唱技巧,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与演唱技巧,更好地传承与发扬这一艺术形式。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艺术特点;演唱技巧;歌曲意境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艺术歌曲有相同也有差异。相同之处在于两者体裁一致,都是使用了诗词的方式来表现音乐、抒发创作者的情感。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诗词相比西方艺术歌曲的韵律性更强,因此,也就带上了更加浓郁的音乐意味。因此,中国声乐受到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深刻影响,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情感表达方式,都给声乐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契机。如今,很多音乐家基于古诗词创作的艺术歌曲依然活跃在声乐舞台上[1]。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
艺术歌曲属于抒情歌曲当中的一种,是使用歌曲的形式将一些著名的诗歌演唱出来,以更好的抒发人们的内心情感。和其他歌曲相比,艺术歌曲有着其鲜明的特征。一是作曲和演唱十分复杂,曲调创作难度高、要求多,二是歌词选取严格,有着极高的品质要求。这也因此造就了艺术歌曲在歌曲当中的极高地位。艺术歌曲最早流行于欧洲,后来逐渐在世界各地流传开来。由于文化、风俗的差异,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艺术歌曲的定义各不相同。我国的艺术歌曲源于20世纪初期,当西方的音乐文化传入中国的时候,音乐家们将其与传统中国文化进行了结合和交融,从而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比如表达抗战精神、民族危亡的《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歌曲也吸收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古诗词融入艺术歌曲,就是艺术歌曲的一种进步和发展。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其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音乐性,与艺术歌曲的融合,不但增强了艺术歌曲的文化价值,对于古诗词在大众中的传播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比如,《春江花月夜》《月满西楼》《越人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就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品。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具有歌曲意境深远、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传统现代融合等特点。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简要探讨一下这几个艺术特点。
(一)歌曲意境深远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是古典诗词,其语言精练,但意境深远,且常常会通过一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观作为意象来传达细腻的情感,本身就传达出了浓郁的东方美学意境。加之作曲者在创作过程中选用贴合歌词的旋律,通过节奏和和声的运用促进了音乐与诗意融合,又进一步增强了古诗词的情感表达,从而使听众产生共鸣和深思,因此可以说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点之一便是意境深远。
(二)民族特色鲜明
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旋律创作中通常会采用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这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音符,正是因为五声音阶的使用使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
第二,古诗词艺术歌曲常常使用民族乐器来凸显歌曲的意境,比如,经常使用的传统乐器有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等,这些乐器能够凸显古诗词艺术歌曲独特的民族色彩。
第三,由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源自古诗词,古诗词艺术歌曲常常会在节奏和韵律上遵循古诗词的格律和韵脚,随着歌词的平仄和抑扬顿挫而变化,加之借鉴传统戏曲和吟诵的激发,使得古诗词艺术歌曲颇具民族特色。
(三)文化内涵丰富
古诗词艺术歌曲融合了古典诗词和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审美思想,不仅具有较高的诗词文学价值,也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
(四)传统现代融合
古诗词艺术歌曲将古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以音乐的形式表达了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这种新型的音乐形式不仅保留了古诗词的独特韵味,也赋予了现代音乐新的表现形式和内涵[2]。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
为了更好地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们需要深入解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文本和曲谱,在演唱中灵活运用气息改变音色,演唱中注重每个字的咬字与吐字,用声音向听众传递歌曲的艺术情感。下面,笔者结合一些古诗词艺术歌曲,从自己的体会入手,详细谈一谈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
(一)深入解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文本和曲谱
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之前,演唱者首先必须对歌词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也是经历了时间的检验,积淀下来的[3]。古诗词不但带有强烈的文化艺术性,并且还蕴含着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其所在的时代的文化属性。因此,演唱者对于文本要十分熟悉,这种熟悉不能局限于记忆和背诵,而应当是要对古诗词中所要传达的故事、意境、人生等都要有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去把握其中的情感,以及其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了解文本内容之后,演唱者其次还要去对谱面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寻其中的情感逻辑和结构。古诗词一般都是运用极为精练的语言去表达宽广的意境。作曲家会基于这个巨大的空间,去进行有机的创作,将诗词留白的部分填满情感。所以,演唱者必须善于抓取作曲家扩充的这些情感点,把握其情绪结构,以便在演唱的过程中更准确地传达给听众[4]。
(二)在演唱中灵活运用气息改变音色
要准确地表达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气息的运用十分关键。气息的强弱、力度、节奏、变化等对于演绎艺术歌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演唱者必须学会把握气息,在呼吸、支撑、变化等各个方面去准确地进行调节,让气息成为演绎歌曲的动力。比如,《长相思·其一》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诗词是由李白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寂寞的相思之苦。演唱者在演唱时,要不断进行气息调整,以传递出其中的情感变化。比如,第一句的“长相思,在长安”,作曲缓慢深沉,以表达静夜的安静和思绪的悠长。演唱者在吸气的时候,要感受到肋骨的扩张,硬腭要有凉风吹过的感觉。然后,在进行呼气的时候,要均匀的送出气息,并且由于整句较长,吸一定要饱满,避免换气,以保持整句演唱时的舒缓和统一。在歌词的六个字当中,“在”字一定要稳稳地落在胸腔支点上,这样才能让演唱时整句的声音不会发虚,有坚实感。再如,《长相知》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表达了爱情的忠贞,是一首带有誓言性质的爱情歌曲。演唱者在进行演唱时,气息要深沉,吸气、呼气要转换灵活。如第一句词“上邪”,只有两个字,但气息转换圆润,其中蕴含着女主人公在宣誓时的庄重以及热烈的情感。所以,演唱者需要灵活的运用气息,去变换音色,传达对爱情的矢志不渝的强烈情感。所以,演唱者必须对古诗词创作的背景、表达的情感、蕴含的文化内容有着深入的理解,这样在演唱的过程当中才能科学、合理的运用气息,把这些情感传递给听众,从而达成有效的艺术创作[5]。
(三)演唱中注重每个字的咬字与吐字
古诗词强调声调,以声调的变化形成独具特色的韵律感[6]。所以,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演唱者必须对每一个字的咬字、吐字都要准确把握,让作品整体不失韵味。所以,在进行正式的演唱之前,演唱者要不断地去吟诵诗词,要对每个字发声的不同部位都要准确地掌握,在演唱中,要保留诗词的发声形式,以更好的传递歌曲的古韵。例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明月别枝惊鹊”中“明”字,在发声时,要咬准字头,准确发出字腹,归韵后,再发声“月”。整首歌曲都要进行这样的咬字、吐字。咬完字头,最后要归韵到韵母上。在这个过程当中,气息要灵活变换,根据咬字、吐字去或松或紧。需要注意的是,整句诗词的闭口音都要开口唱,让每一个字都能清晰的传递给听众,如此才能让听众去感受到诗词独特的韵味[7]。
(四)用声音向听众传递歌曲的艺术情感
演唱者要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过程中,准确地向听众传达出诗词当中所蕴含的情感,将诗词创作者的形象特征通过音乐传递出来,让听众感受到创作者在创作出诗词时所处的环境、其背景故事,以及人物本身的情感特质。
第一,演唱者要把握好角色。
古诗词在创作时,或以第一人称直抒胸臆,或以第三人称旁观。不同的角色,传达出的情感也是截然不同的。演唱者在进行演绎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
《越人歌》亦称《越人拥楫歌》,源自《说苑·善说篇》,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间歌曲,也是中国最早的翻译作品。《越人歌》与楚国众多民间诗歌共同描摹了那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古诗词艺术歌曲《越人歌》是一首由作曲家刘青根据先秦诗歌填词谱曲而成的新型创作歌曲,作曲家将古老的诗歌与现代的音乐创作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又保留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特有的风格与韵味,尽显中国文化的含蓄、内敛之美[8]。演唱者首先要对文本的内容了解透彻,明白这首诗词中,表达的是“越人”对于王子的情感。演唱者也可以站在越人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的感受去进行演唱,同时,也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以第三人称的感受去进行演唱。不同的人称情况下,突出的情感是不同的。第一人称所要表达的是与王子对话时“越人”本身的感受。但在第三人称视角之下,则是一种叙述性的感觉去进行表达。无论哪一种表达方式,演唱者都是运用情感去带动自己的声音,让声音成为情感传递的重要手段。
第二,演唱者要学会场景建立。
古诗词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用精练的语言描绘景色,建立鲜明的场景,并借助场景抒发情感。演唱者在进行歌曲演绎的时候,就要学会这种场景建立,让歌曲更具有层次感[9]。比如,古诗词艺术歌曲《乌夜啼》,作曲家在创作曲调的时候,根据诗词的内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使用的两字一休止的方式,将诗词主人公深夜独自登楼的惆怅感表现了出来。但在“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一句中,则不再使用休止符,这表现了诗词主人公情绪的不断高涨,将原本的怅惘之情变化为无边的离愁。演唱者在演绎这首歌曲的时候,就要关注这种场景感。
第三,演唱者要学会以感情带动声音。
艺术歌曲是通过演唱者的声音传递情感给听众,演唱者在表演时,也要代入自我的情感,让声音成为情感抒发的媒介[10]。以古诗词艺术歌曲《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为例。这首作品是苏东坡为结发之妻所作的悼亡词,由当代著名作曲家敖昌群作曲。词为“千古第一悼亡词”,曲也为词平添了旷古悠远的神韵。吟来感慨无限,唱来魂牵梦萦,肝肠寸断,整首歌曲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在歌曲的开始部分“十年生死两茫茫”,演唱时,要控制住音量,抒发出一种缓慢的讲述过往的感情。但在第二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时,在情感上则要有进一步的强化,表达出天人永隔的无奈,和第一句的舒缓是完全不同的。到“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结尾时,情感则到了高潮,充分的表达出生离死别的痛苦和哀伤。演唱者在此时,要传达出作者大悲大痛,以及那种无法言说的痛苦。
四、结语
在本文中,笔者从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入手,分析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探讨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还推动了古诗词的传承与创新,提升了公众的审美水平,并凝聚了民族精神。近年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许多优秀的古诗词被发掘并配以新曲,赢得了越来越多演唱者的青睐。在演绎这些作品时,前期的深入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演唱者需仔细研究乐谱,精准理解并传达出诗人、词人及作曲家所意图表达的深层意境,借鉴和模仿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音色,注重每个字词的咬字与吐字,更好地掌握这类音乐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声音向听众传递歌曲的艺术情感与审美意蕴。
[1]何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意与情[J].大众文艺,2024,(16):47-49.
[2]乔孟齐.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唱特点—以《如梦令》为例[J].名家名作,2024,(23):39-41.
[3]郭敬.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作品分析与审美特征[J].参花,2024,(22):83-85.
[4]孙丽娟.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与传承[J].戏剧之家,2024,(20):100-102.
[5]覃俐婷.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润腔技巧的运用原则及重要性分析[J].艺术品鉴,2024,(20):163-166.
[6]李静,冀怡锦.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方法研究[J].黄河之声,2024,(13):171-173.
[7]刘艺.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唱特点—以《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青玉案·元夕》《诀别书》为例[D].长江大学,2024.
[8]马艺芯.古诗词艺术歌曲《越人歌》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J].文学艺术周刊,2024,(10):16-19.
[9]王卓.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意蕴与文化价值探索[J].时代报告(奔流),2024,(06):41-43.
[10]刘楠.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内涵与演唱特征分析—以《秋风词》为例[J].牡丹,2024,(10):3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