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古典诗词文化融入中职思政教学的策略论文

古典诗词文化融入中职思政教学的策略论文

5

2025-02-28 11:57:12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在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中实施古典诗词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然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古典诗词文化的融入程度不高,亟待探讨有效的融入策略。

  在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中实施古典诗词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然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古典诗词文化的融入程度不高,亟待探讨有效的融入策略。

  古典诗词文化融入中职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诗词在演变中变革,在变革中传承。传承的恰恰是有价值的,需要有意识地在思政教学中加强古典诗词教育。

  一、有利于丰富中职思政课教学资源

  中国古典诗词文化蕴含着丰富资源,如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人文精神、人生哲学等,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融合,丰富中职思政课教学资源。例如《哲学与文化》谈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时,可引用宋朝司马光“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元朝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唐朝杜甫“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等,谈历史发展的规律,每个人都是历史前进的参与者、创造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立足专业,做一名有匠心、匠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道德与法律》谈到恪守职业道德,清朝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也要去做,爱国情怀、职业素养表现得淋漓尽致;《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在谈到价值观的意义时,可以谈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士子的价值观,从而深刻理解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作为新时代的中职生,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现有的大好机会,德技并修,成人成才。

  二、有利于提高中职思政课育人效果

  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的底子薄、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在课堂上不时地穿插中国优秀古典诗词,让学生体会思想政治课堂的独特魅力,激发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在学习《哲学与人生》这一课时,如何体现“世界是物质的”这一哲学观点,可以运用古典诗词“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的鉴赏作为课堂导入,文雅而有内涵,既体现了教者的职业素养,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学习。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既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古典诗词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又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提升学习效率。

  三、有利于增强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历史上的伟大诗人风格各异,他们用人格做底色,挥舞毫墨,创造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作品,留下了一段段历史佳话。当今时代,风云变幻,我国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在中职学生世界观和人生态度形成的关键时期,用我们的优秀文化来完善自己,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将中国古典诗词纳入各科课堂教学中来,作为对学生思想教育起主要作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尤其要如此”。

image.png

  古典诗词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古典诗词掌握不实

  中职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对古典诗词掌握不实,主要表现在一是知道内容较少,已有基础基本局限于小学、初中课本的内容,涉及课外阅读的经典名篇少之又少;二是理解不深刻,有些诗词即使会背了,但在内容理解、应用转移等方面存在不足。对于思政课融入诗词,同学们抱有期望,但同时也存在着疑虑,主要表现在一是中职思政课教学作为基础课,相对于专业课而言,不太受到重视;二是担心古典诗词融入思政课堂会加重自身的学习负担,在基础课上花费精力过多。

  二、教师方面:古典诗词融入重视不够

  思政教学是一个常教常新的活动,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把古典诗词有效融入思政教学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认识不足,认为古典诗词的学习是语文教师的任务,没有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结合起来,没有把古典诗词融入教学作为一个必修项目;二是素材积累不多,大部分教师的诗词储备还是学生学习阶段留下的,加上中职思政教材跨度较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职业生涯、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教师需要花费大力气学习古典诗词;三是融入方法不多,在教学中融入,很多情况下集中在课堂的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上,或者是课题的设计上,如何从课前、课中、课后有机融入,既能增加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又能真正实现思政教学的目标,尚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

image.png

  三、资源方面:古典诗词储备途径不多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将原来必修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和选修的《心理健康》调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门课程,内容多,领域广,学科教研组在研讨教学内容方面很少把古典诗词作为一个专题研究,思政课堂要有温度、有深度,教师需要补充很多课外的教学资源,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当前,没有结合课程建立相应的古典诗词素材库,导致在教学中增加了随意性。另外,职业学校专职的思想政治教师偏少,部分课程由专业课教师或者学校领导干部兼代,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古典诗词文化融入中职思政教学具体策略

  一、加强学习研究,提升思政教师诗词素养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古典诗词融入中职思政教学有利于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要引导思政教师加强学习研究,提升思政教师诗词素养尤为重要。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丰富自己的知识层次,厚植文化引领的素养,在思想启迪的征程上培养更多的爱国青年。

  我校邀请校内外的专家、语文教师开设了《唐诗宋词中的家国情怀》《诗词与思想教育》等讲座,组织诗词朗诵活动,让师生同台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研组组织了诗词知识竞赛,推动教师增加诗词知识储备,提高对诗词的鉴赏和运用能力,为思政教学通过古典诗词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可能性。

  二、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中职学生的理论基础较弱,讨厌说教式教学,学习上缺乏自信心,但他们兴趣广泛、富有创意、多才多艺、善于表现。新时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必须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当下国情与学生实际,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思政教学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

  教学中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入手,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以《哲学与人生》第十二课“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教学为例。课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搜集能够体现“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的诗词,并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现出来,进行评比。课中,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采用了绘画、朗诵、歌唱、情景剧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他们的天性得到充分地释放,充满着自信。在评比环节上,教师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同学间相互评比,引导学生深化对理念信念、意志责任的认识,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在搜集、展示、评比的过程中,学生既预习了本课的内容,体会了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理想信念”,感受了古人的“意志责任”,提升了思政教学的实效性。课后,思政教师与语文教师合作,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时代特征进行诗词创作,表达自己的理想信念。这不仅使学生的“理想信念”得以升华,还发挥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的作用,提升了育人效果,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重视资料整理,搭建信息化的学习平台

  社会生活与文化图景是诗词最基础的主题,诗词中的社会文化也可谓丰富多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有着鲜明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中国古典诗词虽博大精深,但并不是所有的诗词都适合思政教学。思政教师必须根据思政课程核心素养对古诗词进行分类整理,搭建方便高效的学习平台,才能将古诗词更好地融入思政教学中来。

  我校思政教师围绕“古典诗词文化进校园”这一主题,组织教师精心挑选了符合思政课程核心素养的古诗词,编写了《晨读晚诵读本》,为古诗词融入思政课堂教学做好了基础的准备工作。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我们不局限于文字形式的诗词,还根据中职生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学校信息化教学平台上设立了古诗词学习鉴赏专栏,创建了学校的古诗词。思政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传精心制作的微课,学生在微课的学习中不仅学习了古诗词知识,还接受了思政教育。在****上,师生可以发表或转发关于诗词鉴赏的文章、短视频,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诗词教学资源,保证了我校古诗词融入思政教学工作的稳步推进。

  四、开展课后实践,拓展思政课的教学空间

  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在精心设计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能深入体会、巩固课堂知识,还能拓展视野,培养更加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做好准备。

  每天早晚自习前十分钟,各班值日班干带领全班同学朗诵《晨读晚诵读本》。通过诵读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诗词储备,为诗词融入思政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思政教研组还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联合学校团委、政教处、语文教研组在全校组织了诗词朗诵比赛、诗词创作比赛、诗词文化讲座等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诗词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思政教师还和班主任一起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组织参观与诗词相关的景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词文化的历史背景。学生在接受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诗词文化,在学习诗词文化的过程中进行思政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古典诗词文化和思政教学的融合。

  五、完善评价机制,完善融入的科学合理性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建立标准健全、目标分层、多级评价、多元参与、学段完整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要发挥好古诗词润物无声的德育功能,提升思政课知识传授、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实效性,必须立足学生实际,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确保融入的科学性。

  在评价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思政课学业水平评价的导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在评价方式上坚持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为评价标准,进行多元主体评价。在评价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和开放性,发挥好学生、家长、社会等不同主体的评价作用,对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各阶段、各环节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推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不断优化,形成育人合力,将古诗词融入思政教学不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