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外语类数字阅读推广的实践研究论文

2025-02-28 11:26:55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随着当代大学生数字化阅读和电子化学习趋势的显著上升,以外语学科为突破口,探索数字阅读推广与学科教育相融合,既顺应了阅读推广的发展趋势,也符合高校图书馆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辅助定位。文章以推动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阅读推广服务质量提升为出发点,选取了《中国图书馆网络影响力评价报告(2023-2024)》中排名前30的本科院校图书馆,对其近五年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和Bilibili(B站)平台所开展的外语阅读推广实践进行分析,发现普遍存在平台建设不均、技术应用浅层、学科融入形式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一系列策略性建议。
摘要:随着当代大学生数字化阅读和电子化学习趋势的显著上升,以外语学科为突破口,探索数字阅读推广与学科教育相融合,既顺应了阅读推广的发展趋势,也符合高校图书馆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辅助定位。文章以推动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阅读推广服务质量提升为出发点,选取了《中国图书馆网络影响力评价报告(2023-2024)》中排名前30的本科院校图书馆,对其近五年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和Bilibili(B站)平台所开展的外语阅读推广实践进行分析,发现普遍存在平台建设不均、技术应用浅层、学科融入形式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一系列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阅读推广;外语;数字时代;新媒体
根据2024年4月23日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1]显示,2023年,数字化阅读深入成年国民生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80.3%,较2022年增长了0.2个百分点。当前,读者的阅读选择和阅读方式空前提升,对传统阅读推广服务忠诚度下降[2],高校图书馆进行服务转型以满足已师生读者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需求已迫在眉睫。同时,随着图书馆届数字馆藏比例正逐步升高,图书馆充分利用其数字资源开展阅读推广更是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3]。目前,图书馆届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关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与高校科研教学的协同联动,旨在推动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辅助作用。因此,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应探索阅读推广与学科教育融合,服务于高等教育。
外语学科的特殊性使之成为学科教育与阅读推广融合的突破口。外语阅读与外语学习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阅读外语书籍、参与外语文化活动都是外语学习的实践。根据2019年网易有道与中国日报英语点津联合发布的《当代国人英语学习调研报告》[4]显示,英语学习人群中,学生组占比56.31%,且41.37%的人更喜欢在线上app中进行英语学习。如今,随着“多邻国”等众多外语线上学习app的风靡,大学生外语学习的电子化趋势只增不减。此外,在外语学习中,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评价、同辈课堂竞争等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外语学习焦虑,影响学生外语学习成效[5-6],而图书馆所开展的外语类阅读推广活动规避了外语学习中的课堂竞争因素和教师评价因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提高学生外语学习自我效能感。
一、高校图书馆外语类数字阅读推广现状分析1.样本选择
2023年6月24日,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专业委员会联合研发了《中国图书馆网络影响力评价报告(2023-2024)》,从网站影响力、新媒体影响力、网络社会影响力、网络学术影响力四个方面构建系统的中国图书馆网络影响力评价体系[7]。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多是基于各种新媒体平台与技术,其活动效力高低与否,一定程度上能反应在其网络影响力中。因此,笔者选取了《报告》内中国本科院校图书馆网络影响力排行榜前30名的高校图书馆为调研样本。
笔者通过网络检索和内容分析,对30所高校图书馆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号以及Bilibili(B站)官方号3个平台中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的外语类阅读推广活动数据进行搜集,以“外语”“外文”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对相关内容进行分类整理。
2.实践现状
(1)活动平台
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B站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是目前主要的线上宣传和活动平台。此类平台的特点在于互动性强、个性化推送精准,有效提升了内容传播的效率与精准度。在30所样本高校中,微信公众号、微博、B站的开通比例分别为100%、83%和37%。其中,仅9所高校在上述三个平台中均有官方账号,27所高校在上述两个平台中有官方账号,3所高校仅在一个平台中有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功能丰富,具备微信读书、电子数据库嵌入等功能,满足了数字阅读推广的多样化需求,已成为数字阅读推广的主要阵地,在粉丝数量和活动频次上的数据均远超微博和B站。
(2)活动内容
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30所高校图书馆在上述3个平台中发布外语类活动共589场次。其中微信公众号上开展外语类活动456场次,微博102场次,B站31场次。从活动类型看,外语数字资源推介活动次数多达311场,占比为54%,其余依次为阅读类活动,占比17%,线下书展,占比9%,相关比赛、科普讲座、艺术赏析,分别占比为8%、7%和5%。
从活动的数字化程度来看,超过一半的活动为外语数字资源推介,其余活动大多是在线下举办活动的同时,通过短视频、录播、直播等多种形式,将活动信息、活动内容迅速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这既充分发挥了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又保留了线下活动的体验优势,两者相互补充,提升了活动效果。
从活动的外语学科融入性来看,活动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方面:外语学习资源的获取、外语实践应用、外国文化的鉴赏以及外语应试技能的提升。在语种方面,活动以英语为主,涵盖法语、日语、德语等。外语数字资源推介活动举办频率虽然居于首位,然而此类活动的关注量却普遍较低。以西南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为例,外语数字资源推介类活动平均阅读量低于200;而读书交流会、书展、影片推荐等外国文化鉴赏类活动的平均阅读量则超过了400;外语实践类的赛事活动平均阅读量也维持在300左右。由此可见,在同样的宣传途径下,活动融入外语学科性的同时,内容趣味性丰富或是带有激励性质的活动更受师生欢迎。
(3)活动设置
活动设置具有零散性,大多以数据库商策划、提供内容和技术支持,图书馆进行宣传推广的形式合作开展。部分图书馆正在积极打造系列品牌活动,以形成长效影响力,如电子科技大学所推出的“大学外语工作坊”系列讲座,该系列由电子科大图书馆和外国语学院主办。
此外,还有部分图书馆发挥地域集群优势,形成文化辐射圈,联合邻近高校图书馆共同举办活动,以增强活动品牌效应,扩大宣传口径。如在广州和上海两地举办的“中华经典翻译马拉松”;着眼西南地区,也有“川渝地区图书馆杯英语口语大赛”,旨在展现川渝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价值。各地图书馆正不断尝试在阅读推广中融入外语特色,让活动兼具文化性和专业性,这样既能丰富读者体验,又能提升得这外语技能和文化素养。
二、高校图书馆外语类数字阅读推广现状1.活动平台建设不均
30所样本高校中,微信公众号、微博、B站的开通率分别为100%、83%、37%;内容更新频率方面,微信公众号的更新周期普遍为周更,而尽管微博和B站都已具备成熟的社交功能,但在阅读推广中,这两类新媒体平台的利用率却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深挖已有新媒体平台的同时,利用已有平台为其他平台“开荒”而非一味地依赖,进行平台间的协同联动和功能互补,是提升数字阅读推广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
2.数字技术应用浅层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正不断加强对数字阅读技术和数字资源的投入和宣传,以期符合读者的数字资源阅读习惯、提升其数字阅读认知。然而,通过对30所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进行分析,大部分图书馆所开展的外语类数字阅读推广活动主要以外语数据库线上讲座类的外语数字资源推介活动为主。该类活动大多只发挥了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功能,但缺乏深层次的互动和参与,并未能实现活动与读者的双向互动。同时,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数字推广策略,活动宣传也难以精准触达目标群体,可能出现信息传递效果不佳的情况。长此以往,这种将造成活动数量多,但形式单一、参与度低下的困境。如何深度利用已有平台的功能,探索挖掘新兴形式、技术,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深化数字技术支持,为读者提供更加沉浸式和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是高校数字阅读推广工作中应思考的问题。
3.学科融入形式单一
外语阅读的出发点既有基于专业学习、提升应试能力的“工具性阅读”,以扩宽专业知识为目的,又有以基于个人兴趣的文学欣赏,一览异域文化,体验他乡风土人情。然而,以高校图书馆常规性的荐书活动为例,普遍出现了“重人文艺术,轻科研教学”的倾向,推荐书籍多以“文化”为主题词,缺少学科性、专业性书籍的推荐。因此,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如何恰当地融入外语学科特性,扩展外语学科知识面,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是目前高校图书馆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图书馆外语类数字阅读推广应对措施
1.深挖已有平台,拓荒新兴形式
数字阅读与新媒体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在于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和高度集中的流量,其呈现信息的方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这不仅促进了信息的即时传播,还增强了用户间的互动和内容分享[8],利用新媒体平台助力高校阅读推广的发展,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转型的重要基础。以已有平台为例,微博平台功能齐全,可以发布长文、视频直播、评论转发、话题发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文化交流互动网络社区;同样,B站的直播互动功能非常全面,很多的学术大咖均开通了个人B站账号,并定时在B站上传内容,甚至直接进行课程直播。无论选择哪个平台,都能有效节约学生的时间成本和图书馆举办活动的经济成本。
除了传统的新媒体平台,数字技术的发展为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2022年,随着ChaGPT的推出,AIGC(AI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也为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了创新途径。在阅读推广场景中,AIGC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在阅读资源方面,AIGC技术可以进行个性化书单推荐;在阅读形式方面,可引入虚拟数字人对读者进行阅读指引、与读者进行个性化互动[9]。以常规性的荐书活动为例,在AIGC技术的支持下,图书馆可以从文字、图片荐书的传统方式转变为虚拟数字人视频荐书的形式,为师生读者们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此前,上海市图书馆东馆开幕式上出现的虚拟阅读推广大使洛天依在开幕式现场表演了诗歌吟诵,引得众多媒体报道。
2.深化联动交流,共研多元形式
在策划与执行外语阅读推广活动中,组织者需要具有较为流利的外语沟通能力和国际背景知识,然而高校图书馆员普遍缺少外语专业背景,这可能导致活动策划与实施过程中出现外语专业知识缺乏、人力资源短缺的难题[10]。为提升活动质量,图书馆需多方协作,形成联动机制。在校内,图书馆可与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等联合,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场地优势和学院专业优势。在此基础上,图书馆还可以结合本校专业特色、优势学科、时事热点,探索“阅读推广+外语+数字技术+”的活动模式,以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教育性。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打开校门办活动,形成地区性集群效应。例如,川渝地区高校图书馆可以积极与四川外国语大学图书馆联合,基于重庆城市文化,共同举办活动,发挥各校优势,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外语阅读推广品牌活动。
3.把握学生需求,进行价值引导
为初步了解大学生对外语阅读和外语活动的需求,笔者以30所样本高校之一的西南大学为例,对西南大学在校学生发布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29份,样本包括西南大学29个学院中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的学生。从问卷结果来看,86.05%的学生认为阅读外语原著对学习外语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仅有42%的学生会主动阅读,这反映出学生在阅读行为与阅读认知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的现象。进一步的问卷问题说明了主要原因:阅读时间不足、外语阅读能力限制、缺乏教师指导与同伴交流,难以获取合适的阅读文本。由此可见,尽管大学生普遍认识到了外语阅读对于专业发展和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性,但他们往往难以将这种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高校数字资源丰富、类目繁多,这同时也让读者陷入了难以甄别的困境,图书馆应结合学生的学术需求和文化感知,帮助学生进行书籍的初步筛选,联合各级学院建立权威的荐书机制,为学生筛选出适合他们阅读、符合主流价值的书籍供他们选择[11],通过新媒体平台定期进行个性化推送;针对外语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图书馆应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开展阅读培训和主题活动,以提升其阅读能力和兴趣,为学生深入探索专业领域、开阔国际视野提供语言基础。
四、结语
在数字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在外语阅读推广方面的现状、问题,并尝试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高校图书馆应继续探索外语类数字阅读推广的新模式,利用新媒体和AI技术,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加强联动协同。目前,由于外语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且本文选取样本数量有限,研究结果不够深入。未来研究中,希望能基于成熟的外语阅读推广理论基础和广泛的样本数据,以促进数字时代外语学科与阅读推广的深度融合为目标,实现图书馆事业与高校教育的协同发展。
[1]第2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EB/OL].(2024-04-23)[2024-04-21].
[2]茆意宏.数字阅读推广的概念、机制与模式[J].图书情报知识,2020(02):51-59.
[3]杨格格,朱荀,徐双培.数据素养视角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图书馆,2023(01):82-87.
[4]当代国人英语学习调研报告[EB/OL].(2019-04-23)[2024-05-03].
[5]夏洋,徐忆.英语专业课堂环境因素对学生消极学业情绪的影响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03):65-76+144-145.
[6]郭燕,徐锦芬.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多维度研究[J].外语界,2014(04):2-11.
[7]中国图书馆网络影响力评价报告(2023-2024)[R/OL].(2023-06-29)[2024-04-29].
[8]吴凤玲.基于媒介融合的数字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21(12):68-71.
[9]李鹏,宋西贵.AIGC技术赋能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创新应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3(12):84-93.
[10]李以超,焦长红.高校图书馆利用第二语言开展阅读推广的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8(03):64-69.
[11]范并思.从阅读到全民阅读: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逻辑[J].图书馆建设,2022(06):4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