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地方高校多元智能观下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地方高校多元智能观下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7

2025-02-22 14:08:54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多元智能理念最开始源自于美国学者的说法,智能是每个人身上都具有的素养,由于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种的智能,因此智能本身便是多元化的。在我国教育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对地方高校的教学课程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高校需要逐渐完善新的教育体系,推动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地方高校语言类专业主要的教学课程之一,对其进行探究与改革,已经成为本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所谓智能是指个体在某种社会与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用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或生产所需产品的能力。多元智能是以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元智能观下对于儿童

  摘要:多元智能理念最开始源自于美国学者的说法,智能是每个人身上都具有的素养,由于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种的智能,因此智能本身便是多元化的。在我国教育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对地方高校的教学课程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高校需要逐渐完善新的教育体系,推动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地方高校语言类专业主要的教学课程之一,对其进行探究与改革,已经成为本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所谓智能是指个体在某种社会与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用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或生产所需产品的能力。多元智能是以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元智能观下对于儿童文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基于此情况,此篇文章将对于多元智能观下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究,并给出相应的改革对策,希望能够给广大地方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多元智能观;儿童文学;教学改革

  在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人才的主要输出地之一,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文学课程认识程度也在逐步地提升,通过积极地进行教学课堂的创新与改革,以此来拓展大学生的课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平台,这对于大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道路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从目前阶段来看,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儿童文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通常将大部分的精力着力于基础以及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于实践活动的设计,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1]。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并没有为预留及设计学生思考的空间,形成了较为单调的教学课堂,抑制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探索,无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这样的教学课堂是相对枯燥的,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在多元智能观下对于儿童文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具有必要性的,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的关注[2]。

  一、多元智能观下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技术与科技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毫无疑问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较大的方便,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在将多元智能观念贯彻落实到地方高校的教学工作中时,不能只是将技术生硬地照抄照搬到课堂中,而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发出,结合教学内容对于教学课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此来实现多元智能观下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3]。并且,在地方高校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进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长,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基于此情况,地方高校的教师在开展儿童文学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将多元智能观运用到教学工作中,调动学生不同的智能类型,有助于转变教师落后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image.png

  二、目前地方高校多元智能观下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活动设置较少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课堂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此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但是从目前阶段来看,在地方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育工作人员只是将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没有为学生设置知识实践运用的环节,使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降低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质量[4]。与此同时,地方高校没有认识到开展多元化教学课堂的重要性,对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使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兴趣较低,严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儿童文学课程教师的教学课堂效率较差。

  2.教学方式较为落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大部分的地方高校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依然习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将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课堂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较低,教学氛围较为枯燥,降低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欲望[5]。尤其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先进的科技设备接受度较高,喜爱对于新型的技术进行探索,在现在的地方高校校园中“低头族”随处可见,可见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性。在此情况下,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课堂兴趣度较低,教师的传统教学形式较为落后,对于现代学生的整体发展不能起到积极的影响,从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增强。与此同时,在大多数地方高校在教学课堂上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形式,只是教师简单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照抄照搬制作成ppt课件,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课堂起到的促进效果较小。除此之外,在地方高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对于儿童文学教学课程的设置内容较少,对于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学生很难进行良好的学习,取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成果。

  3.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缺少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的生源相比较于其他的本科院校,学生的基础能力较为薄弱,没有较为扎实的文化课基础。在此情况下,地方高校的教师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儿童文学教学课程内容,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课堂上有所收获[6]。同时,在地方高校开展儿童文学教学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多为学生设置一些实践的教学活动,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但是从目前阶段来看,在地方高校的教师开展儿童文学教学课程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只是采取惯用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展开教学活动,使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容易使学生产生抗拒学习知识的情绪,甚至是放弃学习此课程的心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多元智能观下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措施

  1.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地方高校开展儿童文学教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将多元智能观运用到教学设计中,能够为教学课堂提供最佳的改革路径之一。地方高校的教师可以从多元智能观的理念下,对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充分的掌握,发掘学生较为优秀的智能类型,引导学生将其进行提升,让优秀的智能类型发挥作用[7]。例如,有学生的写作智能较为优秀,有的学生体育智能较为优秀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辩证的角度对自身智能进行认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让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专业特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市场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学生未来有较好的职业发展。与此同时,地方高校的教师在开展儿童文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关注学生考试成绩,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多元智能观念下,教师需要多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有助于语言类专业的学生未来能够快速地融入工作岗位上。除此之外,在地方高校的教师开展儿童文学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专业职业意识进行激发,让学生意识到儿童文学此门课程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于此课程知识的深度探索与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与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水平。

  2.多元化教学手段,提升实践活动参与度

  在地方高校教师开展儿童文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课堂上引用恰当的教学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赏析,让学生体会到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感受作品中的语言魅力,加强学生对于儿童文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掌握,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养[8]。地方高校的教师在对儿童文学课程中的作品进行选择时,需要从多种角度出发,运用多元化的理念为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适合的作品,这样学生就可以发展到不同类型的智能。此外教师积极地开展文学作品鉴赏活动,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索,相互交流作品的观后感,互相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思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在地方高校教师开展儿童文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元智能的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在学生对于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于文学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例如模仿、续写、改编等等,有助于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在多元智能观念的背景下,地方高校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实践训练基地,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融入实践活动中,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课堂上。

image.png

  例如,首先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文学作品以此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赏析,让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体会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熏陶,增强学生的作品赏析能力。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如参与到文学作品交流会,让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赏析,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借鉴好的鉴赏技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学素养。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文学作品进行续写和改编,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行大胆的创作,并其采用多元化的形式进行展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教学课堂的兴趣度,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3.采用多元智能观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良好的教学评价是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的前提,也能够帮助学生对于自我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同时更是教师对教学课堂进行反思的依据。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地方高校教师在对于学生在儿童文学课程的表现进行评价时,教师通常都会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从而使学生得到的评价是较为片面的,缺乏客观性的,如此的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多元智能观念的影响下,地方高校的教师在对于儿童文学课程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例如,知识、能力、素养等等角度,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与完善。

  教学课堂的评价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浮动的,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考试成绩等等因素出发,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实际的课堂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自信心,推动学生专业技能的良好发展。在教师对于儿童文学课程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为导向,对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的整体过程进行观察、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良性的评价,让学生对自我专业能力有明确的认知,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增强学生专业能力。与此同时,地方高校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得到反馈,有助于学生全面型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此篇文章是以多元智能的概念为基础,对于地方高校的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和分析。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将多元智能观念融入教学课堂中,能够使地方高校教师的教学课堂设计更加丰富多彩,能更好地打破枯燥的教学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课堂中,从而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与此同时,地方高校的教学需要运用多元智能观念对于学生的智能类型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的独特性,建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热情和信心。并且在多元智能概念的应用下,是从多元化的视角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1]欧阳钦.师范认证背景下高职高专儿童文学课程改革的思考和实践—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广西教育,2023(09):128-132.

  [2]梁波.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第八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第八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122-124.

  [3]儿童文学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暨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2022年年会发言摘登[N].文艺报,2022-12-09(005).

  [4]吴军芳.多元智能理论下中职幼师生儿童文学教学课堂组织策略探讨[J].文教资料,2015(30):31-32.

  [5]马国玉,郝艳萍.论多元智能观下的高职学前英语人才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7):154-156.

  [6]徐玉芳.细磨发展利剑,为学生保驾护航—基于多元智能观照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探析[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3,2(19):80-81+91.

  [7]徐玉芳.细磨发展利剑,为学生保驾护航—基于多元智能观照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探析[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3,2(19):80-81+91.

  [8]이시은,최선영.An Effect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Specific Observation Strategy on Observation Skills,Achievement and Scientific Attitude in Elementary Science Class[J].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013,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