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浅析大提琴左手技巧论文

浅析大提琴左手技巧论文

8

2025-02-08 13:53:34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与其他乐器相比,大提琴音色浑厚丰满,善于演奏抒情、深沉而复杂的旋律,被誉为“音乐贵妇”。同时,大提琴还是组成交响乐团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并在不同风格、情绪的音乐作品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本文将从持琴基本姿势入手,论述固定把位、双音、抬下指、换把、揉弦等影响音量和音色质量的左手技巧。

  与其他乐器相比,大提琴音色浑厚丰满,善于演奏抒情、深沉而复杂的旋律,被誉为“音乐贵妇”。同时,大提琴还是组成交响乐团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并在不同风格、情绪的音乐作品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本文将从持琴基本姿势入手,论述固定把位、双音、抬下指、换把、揉弦等影响音量和音色质量的左手技巧。只有熟练地掌握左手运指、换把,并与右手技巧协调配合,才能准确表达出多种复杂的乐曲,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提琴的音乐效果。

  一、左手的基本姿势与基础技巧

  (一)左手的基本姿势

  对于左手的手型,初学者常会出错。为防止养成错误的习惯导致后期难以改正,初学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右手握拳,左手轻轻地搭在右手的上方,然后移走右手,左手保持此手型移到一把位(即固定把位)上;接下来将大拇指与中指对齐,手握成一个空心圈的形状;手指按下琴弦时,指尖与直板应保持垂直。手型是大提琴演奏的基础和关键,决定着大提琴演奏的质量。

  另外,大提琴的演奏和小提琴、钢琴类似,手越放松,演奏得越流畅、轻松,反之则不然。拉琴者左手的指尖可以像脚走路一样,在演奏中从这个手指变至下一个手指时进行力量的迁移,这样通过良好的配合,可以使所有的手指都得到适当的放松,从而为演奏复杂多变的华彩片段作好铺垫。

  (二)固定把位

  初学者在刚接触大提琴时容易出现一些错误,如左手的四根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可能会整体偏高或偏低。这是因为耳朵对音的高低不够敏感。因此,固定把位的训练尤为重要。这不仅能训练演奏者的基础手型音准,还能训练其听音能力以及耳朵对于音的高低的敏感程度。笔者建议从一开始就重视固定把位的训练,将手放到正确的把位上后,就不再反复更改,换弦时要进行水平的移动。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达到固定把位的训练效果。

  (三)双音

  双音演奏是比较容易暴露问题且难以改正的部分。其中,三、六、八度的双音是练习重点。

  第一,在练习三度的双音时,应注意手指把位的变化,因为大三度和小三度之间存在全音和半音的区别,这会影响指间距的大小,从而导致手型需要随之进行伸展和固定的手型反复变化。在演奏时,特别要注重触弦点,保持良好的手型和把位对提升双音的演奏质量至关重要。第二,六度双音也一样,因为演奏中有全音和半音之别,指间距要进行调整,因此演奏者要熟知大六度和小六度的关系,并据此及时进行修改,这样才能演奏出和谐的音程。第三,在弹奏八度时,经常要用到拇指和无名指,偶尔也会用到食指和中指,把位的高低变化使指距随之更改。笔者认为双音中的八度练习是锻炼听觉对音高敏感度的有效方法,因此建议听觉不够敏感的演奏者可以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针对以上三点,初学者可以练习一些双音的旋律,如《圣桑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中的双音华彩片段(如图1)。

image.png

  (四)抬下指

  在演奏中,左手抬下指的手法十分重要。抬下指可以分为歌唱性抬下指和颗粒性抬下指两种。歌唱性抬下指,顾名思义就是更充满歌唱性。这要求演奏者用较小而柔和的手部和手指动作,力量控制需平缓一些,以呈现出自然、连贯的演奏效果。因此,歌唱性的抬下指比较适合演奏旋律较为优美的、富有歌唱性的作品。颗粒性抬下指的演奏方法需要把每个音都演奏出颗粒感。这要求左手手指动作幅度要比较大,手指需先抬高,随后增加指尖触弦力进行下落。这一过程的练习极具挑战性,尤其是无名指和小指因力量相对较弱而更显困难。演奏者应通过由慢至快的渐进式练习来确保每次抬指与落指都伴随着手掌的充分放松,通过反复训练来增强各手指的力量均衡性与灵活性。此外,在提升抬下指技巧的过程中,勾弦练习是增强手指力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这样的训练,演奏者能够在面对技巧性较强的作品时做到游刃有余,清晰、准确地演奏出乐曲的颗粒感,从而更好地展现作品的情感渲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二、换把

  (一)换把的要点

  大提琴换把时,左手要保持好一个固定的手型,然后进行下滑或上滑,从而在直板上进行流畅的换把。这一操作需要很多基础的技巧训练才能让人体、手掌、手指和琴合一,才能进行一个稳、准的换把。通过学习和对自身演奏情况的总结,笔者认为低把换把训练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手和手臂的稳定性;(2)通过呼吸和人体进行同步的移动;(3)换把时始终保持指尖与直板的垂直关系;(4)换把全程四个手指保持放松不要僵硬。

  (二)对拇指的训练

  在换把演奏中,作为轴心的拇指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换把对拇指的训练必不可少,具体可参照以下步骤:(1)保持住固定把位的手型,拇指在中指的正后方握一个圆形;(2)手掌下滑,在此练习时拇指需时刻保持放松;(3)把位下滑至高把位时,拇指需横到直板上与琴弦呈垂直关系,随着把位的升高,拇指也需要紧紧地随之升高,与食指始终保持一个音的距离。

  (三)换把的时机

  随着对换把技巧的掌握与练习的不断深入,初学者应学会识别何时进行换把最为恰当,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换把时机来提升演奏质量。换把就像人在唱歌时的换气一样,演奏者应在练习时进行分析,找到换把的最佳时间,进行高质量的换把演奏。换把,顾名思义就是从一个把位换到另一个把位的运动,具体是指手指贴到琴弦上通过上下滑动来进行换把,在此过程中手指不可以离开直板。一般情况下,换把要尽可能自然连贯,不要出现抹弦或很强烈的滑音情况,技术上要做得让人听不出变化才能演奏出高质量的作品。不过,有的作品需要滑音的存在,会在谱面上标注进行滑音技巧,这种情况下在换把的同时右手需要做一个渐强的配合,从而达到具有感染力的演奏效果。例如,在《梁祝》这一作品中,大提琴独奏部分需做出明显的滑音来体现乐曲的情感和风格(如图2)。

image.png

  (四)换把的练习方法

  换把在大提琴左手技术部分占据重要地位。左手的技术水平可以体现演奏的成熟度和完整性,也可以看出一个演奏者的技术水平。反复的音阶和琶音训练可以有效增加换把的熟练度,降低换把难度(如图3和图4)。

image.png

  对于换把的练习方法,笔者在学习和演奏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左手在换把时需保持一个放松的状态,紧张会导致换音时产生断音,从而影响演奏质量。为避免这一问题,演奏者在换把时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要突然下滑或上滑。在练习时可以进行音阶长音练习,如1、2、3预备,然后进行换把,这样的练习会使演奏者对换把有一个心理节奏,不会导致过于匆忙。

  第二,在换指以及换把时力量分布要平均。人的五根手指长短粗细各不相同,所以操作过程中的力度也有区别。无名指、小拇指力量相对较弱,因此需要加强抬下指练习。

  大提琴协奏曲《圣桑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如图5)中充分体现了换把技巧的重要性。在这首乐曲的练习中,固定把位的训练中显得尤为重要,它能使初学者形成音与音之间的初步概念。笔者认为,演奏者应在练习过程中学会用耳朵去找音,而不是用眼睛找手,遇到不准的音要进行反复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image.png

  三、揉弦

  (一)揉弦的基本要求

  第一,揉弦要求手肘到指尖进行一定程度的运动,其中指尖为演奏揉弦的爆发点,手臂的上半部分应保持放松,并随着音乐轻轻摆动。很多初学者常过分依赖手腕的旋转来进行揉弦,导致演奏缺乏层次感和真实感。正确的演奏方法是整个手放松地搭在琴颈上,在确定音准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半音范围内的画圈运动。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揉弦不是忽快忽慢的,而是有节奏、有旋律的。

  第二,揉弦时不是所有的手指都要在固定把位上按弦,只需将需要揉弦的手指按住,其他手指轻轻抬起,就可以让揉弦的音进行充分的震动。但那些未参与直接揉弦的手指并非完全处于放松状态,它们应贴近揉弦的手指,给予其力量。

  第三,换指换把问题在揉弦中也有体现,当遇到需要持续揉弦并同时换音的情况时,演奏者应巧妙利用余音进行过渡,避免生硬的逐一换音。此外,在乐句渐强时,揉弦也要自然地加快,紧张度也应逐渐加大,当乐句渐弱时,通过之前累积的张力与情感铺垫,即使完全不用揉弦还是会有非常强烈的效果。

  (二)揉弦的练习方法

  揉弦训练的核心在于通过节拍器的辅助,实现从缓慢到逐渐加速的渐进式练习。初学者在平时练习时可以试着采用不同的节奏,如将节拍器调为60进行音阶练习,每拍揉一下、两下、三下……由此递增。这一过程不仅是提升揉弦技能的关键,还是精准诠释音乐作品风格的重要手段。

  揉弦是一种自由的演奏状态,其本身就充满了变化与不规则,因此不应被局限于固定的框架内。每位演奏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演奏方式,他们需根据所演绎的作品的风格、情感以及个人理解,灵活地调整和运用揉弦技巧,以达到最佳的音乐表现效果。

  总之,左手的基础技巧在大提琴演奏中十分重要。具体而言,手型、把位、固定把位换指及换把的流畅性和准确性,都是决定音准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强调,演奏者在大提琴学习中应格外重视对左手基础技巧的训练。通过系统性的练习,结合不同弓法与指法的应用,演奏者能逐步增强左手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从而在快速、高强度的演奏中也能保持音准无误。同时,这种全面而深入的训练方式,也将促进演奏者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使其在演奏音乐作品时能更加游刃有余,充分展现出大提琴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