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赫哲族村落人文景观发展探讨论文

赫哲族村落人文景观发展探讨论文

5

2025-01-24 16:20:26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人口数量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生产生活区域遍布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作为北方渔猎民族的代表,赫哲族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具地域特征的村落人文景观。文章通过探究、类比三大流域内赫哲族人文景观,总结其独特优势以及现存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人口数量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生产生活区域遍布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作为北方渔猎民族的代表,赫哲族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具地域特征的村落人文景观。文章通过探究、类比三大流域内赫哲族人文景观,总结其独特优势以及现存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赫哲族村落人文景观的形成原因

  人文景观,它是一种附着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意识形态的集中展现,是人类对自然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和历史延续。不同地域的人文景观具有自然和人文两个层次的特色,这也是赫哲族古村落区别于其他村落最根本的标志之一。

  赫哲族目前是我国唯一一个一年四季均以捕鱼为生的东北渔猎民族,其保留下来的村落人文景观,是从古至今赫哲族文化内涵的最直观体现。其居住场所和居住习俗,更是受到历史、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发展而不断延续至今。赫哲族的村落人文景观,蕴含丰富的文明、多样的习俗和复杂的组成环境,这些都分别承载于不同的文化载体之中。

  (一)自然原因

  关于赫哲族的源流一说,很多学者都有过论述,大多数学者确认了赫哲族的溯源在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族系等这些古代民族之中。“从赫哲族现在所居的地域上考察,隋唐的黑水靺鞨,当为赫哲族的远祖”,后来是“野人女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流域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演变,赫哲族族群在这里扎根并世代延续。河流遍布、物产富饶,独特的气候、水文、土壤等条件,孕育了赫哲族灿烂的传统文化。

  (二)社会原因

  由于整个民族生活在江河边,其住所也有着临江而建、较为临时的特点,再加上历史原因,赫哲族人经历了分散、迁移和聚集,人口流动性极高。并且随着战争、古代政府征兵、异族通婚等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人口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民族形态使然

  东北在漫长的冬季与严寒的气候条件下,赫哲族人与外界沟通往来的频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然而,得益于他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中自然资源的充沛以及水域种类的繁多,使得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生存生活条件。但是,由于赫哲族与外界交往较少,整个民族主要依靠自然资源来维持生活,以打鱼为主、采集业为辅来谋生,并且十分依赖大自然,日常生活中所需的食物、衣物、生活工具、居住场所等均来自所生活的自然环境。

  二、赫哲族村落居住形式的演进

  赫哲族作为北方渔猎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东北少数民族部落,由同根同源向适合该部落生存、生活的形式进行演变,其中包含了精神寄托、语言文字、建筑形式、居住场所等多个方面的核心内容。赫哲族在历史的延续中,逐渐发展成为两种较为古老的且不同类型的居住形式。一种是,以穴居为主的,较为固定的、且稳定的住所;另一种则是可以随时随地移动的、变化着的住所。

  (一)穴居

  在我国大部分的北方民族中,多是从穴居开始发展演变而来的。人们随着生活、生产方式的演进,从穴居慢慢转变为半穴居,再逐步建设地面建筑,根据对艺术及美感的追求,开始建造亭台楼阁等宏伟建筑。

  在我国的东北地域范围内,以黑龙江、松花江下游一带为主的少数民族群体,他们的穴居生活保留的时间是最长的,其成因一方面是因为受到地理环境限制,我国东北地区冬天严寒又漫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落后所导致。

image.png

  (二)可移动的临时性住所

  形成可移动的临时性住所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历史上的女真人为了躲避战乱,逃亡到地处偏僻的山林地区,开始了原始的生活、生产方式。人们以渔猎为主,居无定处,大多在江边建立可快速移动的房屋,便于随时迁移,而且其建筑材料非常简单,多以树皮和兽皮为主。

  三、赫哲族村落人文景观的存续方式

  (一)赫哲族的木马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中记载:“木马,即蹋板,长185厘米,宽13厘米,板之中段有圈,用以系足,手持杖以支地,行冰雪上,快及奔马。”

  木马,就是今天的滑雪板。这种交通工具是我国东北地区在古代产生的民族智慧的创作。虽然木马不是赫哲族的独创,但是在赫哲族的历史进程中广泛使用。

  (二)赫哲族的鱼楼

  鱼楼,是独具赫哲族特色的建筑,它是用原木搭建的木刻楞鱼楼子,一般都搭建在正房东侧,赫哲人叫它“塌古通”,赫哲族人会在里面晾着一行行挂起来的大鱼坯子、鱼干,地缸腌着鱼籽、鱼肉块,还有一罐罐的炒鱼毛(用怀头鱼炒制的鱼肉松)。这是赫哲族的婴儿孩子以及部落里的老人们常备的营养食品,这也是赫哲族人家独有的仓库。

  (三)赫哲族的服饰

  赫哲族人民的日常服装也是非常有特点的,他们夏天的衣物多用鱼皮制成,轻快且便捷,而冬天衣服为了御寒,则多以猛兽皮制作而成。其中,鲑鱼、遮鲈鱼的鱼皮都是制作衣物的主要原料;而狗鱼皮因其可以染色的特点,一般被用来制作衣服的装饰材料;鲟鱼皮因其韧性大,除了做衣料,也可以用来做皮条。赫哲族人们自古形成的独特审美习惯,让他们制作出来极具民族风格的衣服,其种类主要包括鱼皮衣、裤子、鞋子、口袋,以及狍皮帽、鹿皮大衣、鹿皮背心等。

image.png

  (四)赫哲族的伊玛堪

  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曲艺说书形式,伊玛堪的表演形式大体上以说为主,以唱为辅,没有乐器伴奏。赫哲族伊玛堪有“大唱”和“小唱”的区别。“大唱”是以说为主的表演形式,主要展现历史英雄和传奇故事的内容;“小唱”是指以唱为主的表演形式,擅长表现抒发情感的短小节目。赫哲族老人对赫哲族部落先祖的历史、部落的源头以及赫哲族民族古老传承的往事,会选择在月黑风高之夜与赫哲族孩子围坐在一起,用古老的伊玛堪说唱形式来述说往事、讲述历史、慰藉心灵。

  四、赫哲族村落存续的困境

  (一)传序面临断代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急剧改变,以致赫哲族也面临多元文化冲击的巨大挑战。受到岁月侵蚀、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多重影响,从事渔猎这项活动的人们在赫哲族群中逐年减少,现如今,赫哲族人民已不再将渔猎作为其主要的生活方式,这导致了诸多民族特色民俗的逐渐消亡,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的资源在不同程度上遭受破坏。

  (二)村落同一化

  社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村落把房屋建筑修得整整齐齐,千篇一律,同质化、低档次、缺乏特色的村落比比皆是,失去了传统村落的特色和风格,也随之失去了独特的民族性。乡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真实风貌正在流失。

  (三)宣传推广艰难

  对当下的社会文化,赫哲族村落缺少独有的文化IP,现存的赫哲族活态文化缺少延续性保护,要保留住其特有的地域特色、族群特色,无法做到持续性宣传推广。伴随人口过少、生活方式的不断现代化、年轻人外流严重等现象,活态文化的传承越发艰难。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新兴产业的不断崛起、传统文化遗存与新时代生活方式的巨大冲击,也让传统文化的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

  (四)文化创新力不足

  许多地域文化的传承,依托于神话传说,口口相传。但是在赫哲族,流传下来的故事数量非常有限,这也就导致在长期的历史脉络中,赫哲族的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

  生活在赫哲族村落的人们,对当地文化也无法一一讲述,而研究赫哲族文化的专家学者们,他们对赫哲族的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研究,撰写文章,让更多人了解赫哲族的故事,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是非常必要的。

  五、赫哲族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赫哲族是中国人口最为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悠久的历史演进长河中,赫哲族先民缔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且异常丰富的传统文化。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冲击,赫哲族的传统多元文化也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如何保护好赫哲族历史传续的优秀文化资源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了。

  (一)帮扶传承人

  首先,应当重点支持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如“伊玛堪”“说胡力”的讲述者,以及鱼皮类服饰、鱼骨类工艺品、桦树皮工艺品的制作人。对这些传承人,不仅要承认并肯定他们为传承工作所做出的努力和奉献,还应提供物质和资金上的援助。同时,更应激励他们将各自的独家技艺拿出来,传授给更多人,以确保民族传统技艺得以世代相传。

  (二)建立生态保护区域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全面传承和保护赫哲族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将赫哲族独特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新时代生产力,拉动经济稳步增长,从而激发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吸引更多人了解乃至参与到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扬中来。

  (三)多重角度宣传传统文化

  制作赫哲族传统文化相关的画册、纪念徽章、邮票等民族标识工艺品,与高端媒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与知名博主进行互动互联,推出多维度展现赫哲族文化的宣传片,以此提升网络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构建独家传统文化传播平台。

  六、结语

  从赫哲族的历史延续脉络看,它是对女真族风俗的继承,这些从赫哲族的衣、食、住、行、信仰等方面都可以发现相同之处。同时,从赫哲族现存的生活和居住方式来看,它并不是按照时代顺序一脉相承的,而是融合了多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后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赫哲族优势。赫哲族的居住场所也受到了社会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制约,所以决定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渔猎为主。

  赫哲族存续发展至今,证明了该民族是开放兼容的。在当今社会,赫哲族不仅要兼收并蓄,还要面临现代化的发展,这也考验其延续历史文化、增添新文化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