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论音乐元素在导演构思和角色塑造中的运用——以《严峻的考验》的“鼓声”为例论文

论音乐元素在导演构思和角色塑造中的运用——以《严峻的考验》的“鼓声”为例论文

6

2025-01-23 13:54:43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本文以阿瑟·米勒的经典剧作《严峻的考验》为例,探讨音乐元素在戏剧导演构思中的重要性,分析音乐如何帮助演员更深刻地理解角色,提升表演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摘要:本文以阿瑟·米勒的经典剧作《严峻的考验》为例,探讨音乐元素在戏剧导演构思中的重要性,分析音乐如何帮助演员更深刻地理解角色,提升表演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文章首先概述了音乐在戏剧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探讨了音乐与导演构思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并详细分析了音乐元素,特别是鼓声在剧目中的运用及其对演员表演创作的影响,进而讨论了音乐元素在导演构思中的实践方法,展示了音乐元素的融入如何丰富戏剧表演的内涵和外延,强化角色情感,推动戏剧节奏发展,力图为导演构思的方式方法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音乐元素;戏剧表演;排演应用;鼓声;角色塑造

  在东西方戏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音乐与戏剧的紧密联系始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从古希腊的悲剧中音乐及歌队到中国古典戏曲中的多样化的音乐形式,音乐不仅是戏剧表演的伴奏,更是塑造角色、传递情感、增强戏剧张力的重要手段。随着当代戏剧的多元发展,导演构思中融合音乐元素,已经成为启发演员创造鲜活角色、释放身体自由的重要途径。正如梅耶荷德呼吁:

  所有的演员都乐于把音乐当作“渲染感情”的手段,但远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音乐是演出中的时间的优秀组织者。演员的表演,用形象的语言来说,这是他和时间的搏斗。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是他的好助手。音乐可以完全不出声,但应该感觉到它。我幻想着这样一个戏,它的排演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而到了演出时就没有音乐伴奏。表面上没有音乐,但实际上还是有音乐,因为演出及其节奏还将是按照音乐的规律组织起来的,而且每一个演员心中都有音乐的存在。①

  本文旨在围绕阿瑟·米勒的经典剧作《严峻的考验》,深入探索音乐在导演构思中的应用,尤其是鼓声等音乐元素的运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演员更深刻地理解角色,提升表演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通过对阿瑟·米勒剧作中音乐元素的深入实践,本文期望能够为导演构思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为戏剧表演的创新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音乐与戏剧的结合不仅丰富了表演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为演员的培养和角色的塑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们应进一步认识到音乐在当代戏剧导演构思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在激发演员创造力、提升表演艺术创造性方面的巨大潜力。

image.png

  一、音乐与戏剧的密切关系

  《乐记》的全文开篇之言写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此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②揭示了音乐的起源与人的情感、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音乐的产生源于人的内心情感,当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触动时,情感得以激发,进而通过声音表达出来。

image.png

  从艺术起源的角度来看,音乐与戏剧都是人类情感与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戏剧通过演员的表演、对白、歌舞等形式,将人的内心世界以及社会现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与音乐一样,都是人心对外界的感应和表达。

  著名戏曲理论家王骥德曾言:“曲之为言,乐也,咏其事以道其志者也。”他强调戏曲音乐在叙述故事、表达情感上的重要性,认为音乐是戏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音乐在戏剧中起到了烘托和营造氛围的作用。当剧情需要展现欢乐、悲伤、紧张或神秘等情感氛围时,音乐能够迅速地为观众营造出相应的情感背景。

  此外,王骥德还强调了音乐与情感的关联:“曲情者,曲中之情也。才由笔发,而曲折微至者,情也。”揭示了戏剧和音乐在表现人生和情感方面的互补性,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艺术表达形式。戏剧通过生动的表演和情节,展示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音乐则通过旋律和节奏,深入触动人的内心情感,让人产生共鸣。这种结合不仅增强了戏剧的艺术效果,也丰富了观众的感官体验。

  二、音乐在东西方戏剧里的运用传统

  (一)中国戏曲的音乐运用传统

  中国戏曲音乐的运用传统丰富而深厚,其历史可追溯到古代的傩舞、百戏等表演形式,逐渐发展为今天丰富多彩的戏曲音乐艺术。

  在戏曲的舞台上,无论是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还是模仿角色的外在行为,都依赖于音乐伴奏下的歌舞来呈现。这些歌舞动作在音乐的配合下,创造出独特的节奏性运动,与观众的感官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在想象中构建出富有诗意的情境。

  如在京剧《春闺梦》中,张氏追赶丈夫王恢,张氏问王恢:“官人你往哪里去呀?”此时,在锣鼓节奏配合中,演员完成了追求丈夫的“圆场”动作,在两人一冲、一推的舞台行动中,锣鼓伴奏使得演员的心理节奏逐渐攀升,同时推动着歌舞动作的节奏和张力,渲染张氏的梦境——陡然间战鼓惊天,乱兵杂沓,满地血肉骷的舞台意象。

  中国戏曲以歌舞表达剧情,通过特定的音乐旋律和节奏,辅以演员的动作,描绘出场景、塑造角色、推动剧情发展。这种叙事性使戏曲音乐成为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此外,通过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音色的转换,戏曲音乐能够细腻地描绘出人物的情感变化,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增强戏曲的感染力。如在《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至真爱情通过音乐的抒情性得到了细腻地描绘。另一方面,戏曲音乐还常常运用特定的唱腔和板式来抒情。不同的唱腔和板式具有不同的情感色彩和表现力,能够精确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二)西方戏剧的音乐运用传统

  音乐的运用,贯穿了西方戏剧的发展历史,从古希腊悲剧合唱队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作品,再到现代戏剧的多样化探索,音乐一直是戏剧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起源于宗教仪式和酒神颂歌的古希腊戏剧,其奠定的戏剧形式和结构,为后世戏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酒神颂歌,作为古希腊为重大仪式写作的诗歌,其本身就融合了音乐与诗歌。影响了古希腊戏剧的表现形式。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详细阐述了音乐在古希腊戏剧中的重要性。他写道:“在悲剧中,音乐应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诗和表演共同协作,以实现情感的表达和情节的发展。”③强调了音乐在悲剧中的不可或缺性,并指出音乐应当与戏剧的其他元素相互配合,共同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效果。

  在古希腊戏剧中,音乐不仅仅是背景,而是与剧情、角色和情感紧密相连的重要元素。演员在表演时,会伴随着音乐进行对话和舞蹈,这种音乐与表演的结合,极大增强了戏剧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此外,合唱队的表演也充分展示了戏剧与音乐的紧密联系。合唱队通过歌唱和舞蹈,为剧情增添了层次和深度,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理解和感受戏剧的另一种方式。它既是演员表演的一部分,也是与观众沟通的重要桥梁。

  音乐在戏剧中的作用是多维度的,现代戏剧家也认识到了音乐在戏剧中的独特价值。彼得·布鲁克曾表示:“音乐是戏剧的灵魂,它能够赋予戏剧以生命和活力。”这句话强调了音乐在戏剧创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提升戏剧艺术效果的积极作用。

  音乐不仅能够渲染情绪、构建角色,还能深化观众的体验。如在尤金·奥尼尔的《琼斯皇》中,用了音乐元素鼓声,鼓声不单是情绪的渲染,还构成了角色,与琼斯进行了心理的交锋。

  琼斯在第一场遭遇中,得知英国商人史密瑟斯传来的消息,土著人已经集结于山下,意图发起进攻。这时鼓声起:“鼓声低沉、颤抖、开始时鼓点如正常的脉搏——每分钟72次——而后逐渐加快,直到落幕,从不间断”。鼓声的响起,使得琼斯明白这是土著人即将发动叛乱的信号。节奏的由慢转快,并伴随整幕戏也意味着他的自信逐渐崩溃,被恐惧的情绪笼罩,开始了他的逃亡之路。在这漫长的逃亡过程中,他不断遭遇各种幻象,与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压力进行着激烈的抗争。每当鼓声响起,琼斯都会感受到土著人在逐渐逼近,这无疑加剧了他内心的恐惧和绝望,最终,他在丛林中迷失了方向。

  鼓声不仅是一种情绪渲染的工具,而且深刻地影响着角色的建构、戏剧的发展、观众体验的深化,以及演员情感体验的激发。

  鼓声能够直接与观众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渲染情绪的作用。在《琼斯皇》中,鼓声的激烈和节奏变化与琼斯的紧张和恐惧情绪相呼应,使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心理状态。这种情绪的外化不仅增强了戏剧的表现力,而且帮助演员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实现更有层次的表演。鼓声超越了单纯的音效,成为角色心理交锋的一部分,成为演员情感投入的支点,帮助演员与角色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剧作家选择鼓声作为主导音响,外化了琼斯的心跳,加深了观众的沉浸感,形成了一种鲜活且紧密的观演关系。

  由此可见,在西方戏剧发展进程中,音乐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为戏剧增添了艺术魅力,更在情感表达、氛围营造以及角色塑造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导演构思中如何示范阐释音乐元素的作用

  剧作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激烈的情感冲突,为演员提供了提升表演专业技能的机会,同时也锻炼演员对角色深层次心理活动的理解和表现能力。人物经历了极端的情感波动,从恐惧、愤怒到绝望和勇气,给演员挖掘角色情感深度提供空间,这有助于提升演员表达复杂情感的能力。情境的集中与丰富,又能提升演员对舞台节奏的敏感度和掌控能力。

  《严峻的考验》原作标题为《The Crucible》,直译为“熔炉”,该剧讲述的是17世纪发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的一场“猎巫”审判。经典的剧作经得起时间的筛洗,超越政治与文化,折射出人类共同的困境,关注的是人类永恒的困境,这也让阿瑟·米勒的这部剧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当代性。

  (一)用音乐释放演员的表现力

  按现实主义题材照搬排演此剧,无法释放演员身体与情感的能量,容易沦为满台站着讲话的“人偶”,也就无法传达残酷道德拷问之下人性的摇摆。

  导演构思中首先要解决如何实现演员创作的身心合一,解除演员创作的枷锁,实现真实行动的表达。融入音乐,释放身心自由,可以去除演员思维的评判。音乐自身的叙事性与抒情性,给了演员极大的创造空间。

  笔者认为,音乐是打破演员理性的有力手段,音乐具备天然的感染力,不必真正去学习,就能了解它,并有所反映。就像幼童听到音乐的韵律,就会自然摆动身体,他不需要懂得这是什么节奏与旋律,他会天然地感知并相应跟着音乐而进行反应。释放演员全然的身体感知,解放身心的捆绑,是创作该剧首要的工作。

  在《严峻的考验》剧目中,将鼓声贯穿全剧,可以较好地启发演员的创造。

  李渔曾言:“戏场锣鼓,筋节所关”。鼓声可以增强剧中的紧张和恐慌气氛,尤其是在审判和指控的情节中。鼓声可以作为一种集体心理的象征,表现出小镇居民的恐惧和不安。鼓声的节奏变化可以用来标志剧情的转折点,如新的指控、审判的结果、角色之间的冲突升级。鼓声强化反映主要角色如约翰·普罗克特的内心冲突,尤其是他在道德和现实之间的挣扎,帮助外化角色的情感状态,如愤怒、绝望、背叛或勇气,尤其是在戏剧的高潮部分。

  此外,加深象征与隐喻:在塞勒姆的女巫审判中,鼓声可象征着不公正的审判过程和对个体的压迫。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反映了无论个体如何努力,都无法逃避社会和历史的力量。

  (二)用音乐营造情境氛围

  在舞台上,有时候单凭剧本所描绘的场景往往难以充分营造出所需的紧张气氛。例如,当角色即将踏入一个可能存在危险的空间时,演员可以采取更强有力的选择,即表现得就像是赤手空拳地步入角斗场。这种方法不仅增强了演员对危险的感知,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从而能够创造出独特的、非凡的节奏和行为模式。

  音乐还可进而有效地用于表示一个行动的意义,对一个高潮或结尾增添印象或强调某一要点。④德国导演约翰·盖斯纳认为音乐能给语言和情景增添附加的领域,让单调的台词变得丰富,让呆滞的情境变得鲜活。

  由音乐所渲染的气氛会激发演员内在的创作感觉。身处的特殊情境,就会激发相应的情绪与情感。在剧目中,清教徒所面临的压抑,以及人人自危的处境,让每个角色处于独特的节奏中。有些行为动作看似平静,内则强烈。先用强烈的鼓声启发演员,让演员伴随着鼓声进行行动与交流,然后再重复一遍,这遍停止鼓声,但要求演员保留鼓声的意象,在鼓声意象的推动下,揣摩属于角色行动的节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鼓声恰好可以外化和加以渲染,持续推动演员心理发展。剧中有大量的“拷问”,呼应着角色窒息感与恐惧感:

  第一幕中,牧师赫尔、巴里斯等人拷问蒂图芭这场戏:

  巴里斯你能看见魔鬼,怎么会看不见那个女人呢?

  蒂图芭嗯,他们总在说话,老是跑来跑去,老在——

  巴里斯你是说他们从萨勒姆出来的吗?萨勒姆的巫婆吗?

  赫尔(仁慈地)谁跟魔鬼一块儿来找你?两个?三个?四个?到底有几个人?

  (蒂图芭喘着气,身子前俯后仰,两眼呆视前方)

  鼓声作为一种心理外化的手段,可以将蒂图芭的内心世界具象化,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她的心理状态,也渲染了她的心理崩溃的全过程。

  (三)用音乐强化角色情感

  在剧作的第四幕,阿瑟·米勒这样写道:

  【外面响起一阵咚咚的擂鼓声,打破沉寂。巴里斯大吃一惊。伊丽莎白猛地转身朝着窗口。

  巴里斯去找他吧!(他冲出牢门,好像要保住普洛克托的性命似的)普洛克托!普洛克托!

  【又是一阵短暂的擂鼓声。

  ……

  伊丽莎白(紧紧抓住窗户的铁栏杆免得瘫倒,高声喊道)他现在保全他那正直的美德啦。主不容许我剥夺他这种美德呵!

  【行刑前最后一轮播鼓声聚起,接着震天价响起来。赫尔狂乱地祈祷啜泣;晨曦透进来洒在伊丽莎白脸上;鼓声在黎明阵阵清风中宛如骨节那样咔咔作响。

  阿瑟·米勒用鼓声渲染生死之间的挣扎,强化角色心理的情感变化。

  鼓声的加入加剧了在场角色的紧张与恐惧,推动戏剧高潮迭起,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强烈的动力和节奏感。鼓声的运用暗示“绞刑”的流血与牺牲,使角色的心理活动得以可视化。这种具象化的表达不仅加深了观众对角色的理解,而且为演员提供了情感投入的线索,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与角色融合。

  (四)用音乐推动戏剧节奏的发展

  戏剧家谭霈生认为,戏剧中的音乐成分:声音、节奏、旋律、和声等艺术手段除了为戏剧演出烘托气氛以外,人类天生的音乐感还为戏剧带来了对时间维度本能把握—延展、停顿、倒错、隐没、重叠等等。这是音乐的天然属性。⑤

  节奏是戏的生命。不同速度的节奏会改变行动的质感。例如用不同的速度执行“挥手”这一行动,会引发不同的含义。这意味着演员可以运用不同节奏的内外行动来拓展舞台表现力,鼓声正起到了节奏的起承转合的作用。

  在戏中特定的情境下,每个角色都有最真实微妙的内心节奏。性格塑造从行为动作上来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在每个情境的转折中,节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第三幕,法官丹佛斯拷问伊丽莎白:

  丹佛斯为什么辞掉她?(稍停。伊丽莎白想瞧一眼普洛克托)只准看着我,别看你丈夫!答案就在你的脑子里,你不需要别人帮你想起来。你为什么要辞掉她?

  伊丽莎白(不知说什么好,觉出情况不妙,润湿嘴唇以拖延时间)她——她叫我不满意。(停顿)也叫我丈夫不满意。

  丹佛斯她怎么让你不满意?

  伊丽莎白她——(她瞥视普洛克托寻求暗示)

  丹佛斯太太,瞧着我!(伊丽莎白照办)

  “凡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以板。故工曲者,必先明以板。曲之板眼,名色虽异,要其合则为节,节则拍所由生也。”王骥德详细解释了音乐节奏在戏曲中的关键作用,即音乐与节奏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戏曲表演的基础。

  利用鼓声的节奏从慢到快,模拟伊丽莎白心跳的加速,可反映伊丽莎白情绪的紧张和恐惧的增长。并在法官丹佛斯追问伊丽莎白时逐渐加强,起到节奏变化的作用。鼓声通过不同的打击方式和节奏结合演员的舞台行动可传达不同的情感,如紧张、恐惧、绝望、愤怒等。可以帮助演员把角色的心理活动鲜明地传达出来,并推动戏剧向前的发展。

  结语

  在《严峻的考验》的排演实践中,音乐元素的运用帮助演员更深刻地理解角色,提升表演的真实性和感染力。鼓声不仅加强与烘托了戏剧气氛,而且通过其节奏变化,强化了角色的情感,推动了戏剧节奏的发展。

  音乐成为演员与角色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也是演员情感投入的线索,帮助他们更真实、更有层次地表现角色。尤其是鼓声在塑造角色、传递情感、增强戏剧张力以及推动剧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音乐元素的融入不仅为演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戏剧表演的内涵和外延。

  综上所述,音乐在当代戏剧导演构思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它不仅激发了演员的创造力,提升了表演艺术的创造性,而且为演员的培养和角色的塑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注释:

  ①董道明.梅耶荷德谈话录[M].商务印书馆,2019:35.

  ②吉联抗.乐记·乐本篇[M].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

  ③亚里士多德。诗学[M].商务印书馆,1996.

  ④杜定宇.西方名导演论导演与表演[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384.

  ⑤谭霈生.戏剧鉴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参考文献

  [1]阿瑟·米勒著,聂振雄译.严峻的考验[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3.

  [2]王骥德著,陈多,叶长海注释.王骥德曲律[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3]罗念生.论古希腊戏剧[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4]Eugene O'Neill,The Emperor Jones[M].Vintage,1995.

  [5]弗尔南德·丰坦尼.音乐节奏之运用[M].中央音乐学院,1990.

  [6]夏野.戏曲音乐研究[M].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

  [7]武俊达.戏曲音乐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8]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里斯卡,余志刚译.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9]保罗·格里菲斯著,周郁蓓,王珉译.西方音乐简史[M].上海三联书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