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新雅乐表达形式的新实践——以“哈辉新雅乐”为例的思考论文

新雅乐表达形式的新实践——以“哈辉新雅乐”为例的思考论文

8

2025-01-16 11:28:56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2010年8月7日,“北京·孔庙国子监哈辉新雅乐启程仪典”的首演获得圆满成功,这是辟雍国子监上演的我国最近几十年第一场古典音乐会。内涵高雅,大家云集,不仅在传统礼仪上尤为考究,同时也极具创新性。

  摘要:2010年8月7日,“北京·孔庙国子监哈辉新雅乐启程仪典”的首演获得圆满成功,这是辟雍国子监上演的我国最近几十年第一场古典音乐会。内涵高雅,大家云集,不仅在传统礼仪上尤为考究,同时也极具创新性。这次演出的视频点击量高达500万,在海内外华人华侨及海外观众中引起极大关注,观众们称哈辉的作品为“真正的中国音乐”。哈辉对民族音乐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在哈辉为雅乐正名的这几年,使得越来越多的听众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国的民族艺术以及值得流传的古典音乐。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哈辉新雅乐的现状、变更和历史进行分析,讨论它的内涵,进而提出关于传统音乐出路的个人意见,以期能为学者们带来借鉴。

  关键词:雅乐;传统音乐;传承;哈辉

  在新媒体和大数据时代,本已落寞的中国传统音乐又再一次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了世人的眼前。由于流行音乐传播性强,但流传性差,导致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走中国风路线,古风歌曲盛行。在这种情况下,“新雅乐”再次被音乐界认可。哈辉所创作的新雅乐用其庄重肃穆与朴实无华的双重特性让听众们能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它包含的历史性变革会使其内在的音乐精神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可。在当代理论界,有关中国雅乐文化的研究与考述已取得丰富的进展,雅乐文化的兴起,也构建起了一套庞大的古代音乐文化历史图卷,本文通过对传统雅乐的内涵、“哈辉新雅乐”的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了阐述,以此加强对新雅乐的研究。

image.png

  一、中国古代音乐中雅乐的内涵

  雅乐体系在西周建立,与法律、礼仪一同被称为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是东亚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一)雅乐之含义

  雅,正也。雅乐,即典雅纯正的音乐,是一种古代汉族的传统宫廷音乐,指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乐。与之对应俗乐指代的是流传于民间的音乐总称,而雅乐是指古时祭祀大典上演奏的乐舞。比较著名的有琴曲丝竹曲《春江花月夜》、琵琶曲《霓裳曲》等。另外还有大量的寺院音乐,各地各种乐曲。其中不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宝。古代宫廷宴会中所用的俗乐,称为“燕乐”。唯美古风、轻音乐、伤感乐等这都是我们现在在音乐乐单上经常看到的分类;钢琴、古筝、架子鼓等这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乐器,可以说我们的生活与音乐息息相关,但这也只是我国音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古乐除了出土的编钟之外,各地还都有很多古乐器和乐曲流传,比如佛乐。在我们这里的潮乐中,萧弦琵琶筝,大小锣鼓,特别那枝二弦子,声音高亢、悠场,一曲潮曲演奏也让人听得如痴如醉,迴音绕绕。

image.png

  (二)雅乐之功用

  雅乐这种形式的艺术最早出现在周代。在西周政权建立开始,周王为了巩固政权、维系社会稳定而制礼作乐,此称历史上的“周公制礼”[3]。在周朝之前,商朝实施占卜议政的形式,而在每次占卜之时,伴随着巫师的咒语,台下会有相对应的配乐,而商朝的祭祀活动的音乐也是雅乐最初的性质,只不过当时所使用的音乐并未有正式的名称。当周武王推翻商朝后,对全国进行制度、礼仪、文化的整合,这个阶段的雅乐真正有了实质性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当时的人们习惯用“雅”来指称王室所在地,故称为“雅乐”,取“典雅纯正的音乐”之意。

  周代的雅乐十分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主张音乐的道德熏陶和养成平和中正的人格,目的是强调音乐的政治教化作用,从而加强贵族王权统治,因此周代的礼乐制度颇为严格。不仅在音乐的规模上,就连乐器的使用、乐曲的选择上也有着严格的制度。比如:雅乐只能用于国家的祭祀活动,乐舞的规模也要按照天子、诸侯、士大夫、士的等级严格排列。例如《论语·八佾篇》中的“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对于季氏的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由此可以看出周代的礼乐制度已经内化到了个人的心理。

  随着春秋战国诸侯鼎立,战国七雄时代,每个国家都发掘了独属于自己的音乐,如秦乐、楚乐等,等到嬴政统一中国,秦乐普及,成为新的雅乐,流行于皇室之间。后来随着时代的更迭,雅乐也随着统治环境不断地完善,到了今天虽然被主流音乐所掩盖,但大有复苏之势。

  (三)雅乐之历史嬗变

  周代建立初期,周王为了巩固王权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在政治上建立了分封制,在文化方面建立了严格的礼乐制度。周公将之前的祭祀乐舞加以整理、规范、加工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就是雅乐体系[4]。在周代无论是祭祀活动、大型宴飨、军事活动等,都要用到雅乐。作为宫廷音乐,雅乐的使用有着严格的制度,各阶层不得僭越和违反,这也就使得西周雅乐往往与“礼”联系在一起。到了周代末年,周王朝衰败,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雅乐的使用不再规范,这就是外界所称的“礼崩乐坏”。

  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繁盛的时代之一,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府兵制、均田制,手工业、矿冶业、造船业也蓬勃发展,丝绸之路的通畅使得全世界各地的商贾汇聚于此,使得唐朝与周边的国家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因此,唐朝的雅乐也更完善,唐代帝王重视音乐的政治作用,大力支持音乐发展,不仅建立了“梨园”“教坊”音乐机构,并且还投身到了音乐创作中。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秦王破阵乐》,是唐朝最著名的歌舞大曲之一,讲述的是李世民打败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政权。《秦王破阵乐》的曲调中融入了龟兹调,高昂又具有号召力,并且配有大型宫廷乐队伴奏,鼓声震天响,气势非凡,将大唐盛世表现得淋漓尽致。

  宋朝世民音乐兴起,但宫廷音乐的发展并没有因此止步,由于五代以来的社会动荡,乐制体系废坏,因此宋代帝王多次进行雅乐改制,但也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到了南宋,朝廷甚至大大缩减了宫廷音乐机构的规模。

  元朝也十分看重礼乐制度的建立,例如元太祖成吉思汗就以西夏旧乐作为礼乐。但由于蒙古贵族不懂音律,也不懂汉族的礼乐制度,便命汉燕士子协助制定礼乐[1]。元朝的雅乐融合了蒙古族以及其他民族的音乐特点,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融合。元朝的礼乐机构也与其他朝代不同,乐工们平常都散居在外,只有举行活动或仪式的时候才汇集朝廷,这也就使得雅乐又与民间音乐有所融合。

  明清时期的雅乐记载较少,雅乐也较汉、唐时期大大衰微,市民音乐盛行。明代初期,宫廷雅乐主要由太常寺、教坊司和钟鼓司掌管,到了明代中后期主要由钟鼓司掌管,雅乐自此开始走向衰落。清代的雅乐更是融合在了戏曲音乐中,通过歌舞的形式表现出来。

  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觉醒,现当代的雅乐有了崛起之势,被称之为新雅乐。新雅乐在功能方面与传统雅乐有所不同,主要是唤醒国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目前新雅乐的发展还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二、“哈辉新雅乐”的实践

  雅乐已然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宫廷雅乐逐渐发展为拥有新的思想和新的形式的“新雅乐”。其创始人哈辉旨在出品“高雅、纯正、后古典”的艺术作品。

  (一)“哈辉新雅乐”的表达形式

  哈辉,字尔雅,新雅乐代表人物。哈辉从小就有着古风梦,在李谷一、杨丽萍等艺术家的影响下,哈辉开始开创属于自己的风格。由于哈辉从小受到国学的熏陶,科班出身的她自然对民族艺术情有独钟,当她发现经典雅乐步步落幕时,心里不免产生忧伤。于是,哈辉一方面凭借自己专业知识对民族文化进行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对雅乐中深沉、静谧等元素的提炼,开始作词、谱曲,在一众业内音乐艺术家的支持下,哈辉开始了她对新雅乐的理解,并开始为新雅乐的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2008年,哈辉的个人艺术演唱风格正式由“民歌”转型为“跨界古典”演唱风格,其代表作《礼》《孔子曰》《关雎》《春晓》等,其艺术风格特点为中国古典音乐与世界音乐的结合。哈辉所创造的“新雅乐”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宫廷祭祀音乐,而是把抽象的古典艺术元素融入音乐中,以古代“诗、词、曲、赋”为文体,以“诗、乐、吟、舞”为艺术表现形式,以“德礼”为价值准绳,具有形式美和思想美两种文化层面的艺术特征,是古雅、中正之乐。

  1、在伴奏乐器方面,传统雅乐主要由编钟和编磬组成,两者上下两层悬挂,不同大小的钟和磬可以奏出不同的音高。而哈辉将现代的钢琴、电钢琴、电吉他等与中国的传统乐器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视听效果。例如在《青玉案》中,哈辉在中国传统乐器的基础上加入了电吉他、电钢琴以及架子鼓等西洋乐器,使得整首歌曲呈现出了一种摇滚的感觉。

  2、在演唱方式上面,哈辉自小学习中国民族唱法,其嗓音流畅舒展、缠绵柔和,具有“圆、润、糯”三大特点,这一唱腔被称为“吟弦腔”[5]。这使得她在古典新唱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在《关雎》中,哈辉将她的嗓音发挥得淋漓尽致,甜美通透的声音、通畅的高位置,让演唱更具感染力,也更符合现代大众的音乐审美。或许是之前演唱民歌作品的缘故,使她转型“跨界古典”之后,为新雅乐增添了不少色彩。

  3、在表演形式上,新雅乐的表演形式丰富,观赏性极高。在哈辉的音乐会中,以独唱为主,加入了书法、茶道、古琴独奏、吟诵、童声合唱等多种表演形式。打破了人们印象中的雅乐表演形式,给人眼前一亮。

  (二)“哈辉新雅乐”实践的意义

  《诗经》是我国文化的起源之一,很多艺术形式均起源于《诗经》之中,它记录的文章质朴清新,体现了例如诚信、坚强、和谐等美德,例如《诗经》中的《子衿》《关雎》等,哈辉都有演绎。另外,国学教育一直是近年来时髦的话题,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单纯地学习国学难免枯燥,如果用音乐的形式,则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例如哈辉在2013年9月监制并亮相的儿童经典蒙学作品《声律启蒙·一东》就是为古诗文配乐,并与儿童一起演唱,以此培养儿童的古诗文功底,扎根中华传统文化[6]。这首作品受到了全国各地小学的青睐。因此,雅乐中的国学元素可以很好地的渗透到各个领域,也给不同阶层的听众们带来耳目一新的震撼和享受。

  雅乐高举弘扬传统文化的大旗,收割了一大波粉丝。但碰上商业化的快车,雅乐既要满足“小众”特质,又要满足批量的作品生产,实现利益最大化,难免力不从心。所幸,随着多年来国内多个雅乐团队的组建和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加入,再加上国家和行业对版权问题的重视,雅乐的作曲开始独立化、团队化,更加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优秀原创作品开始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例如当今社会流行的古风歌曲《琵琶行》《虞兮叹》等,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当代的年轻人很难沉淀下来去欣赏古诗词,所以新雅乐的诞生有助于他们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当然,作品总要先创作出来,再去沉淀或升华。古风的确存在不少乱象。但是古风圈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圈子。

  (三)与传统雅乐表达形式的差异

  新雅乐在宋代以后出现了一些新的品种,例如诸宫调和鼓子词等,乐器也得到了新的整合,进化出全新的演奏形式,且宋朝音乐发展特点更偏向民间艺术和追求商业价值,出现了“勾栏”“瓦肆”等作品。可以说那时期出现的音乐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史。当然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史远不止这些,一部音乐发展史它是几千年时间积累而成的。在此我们只是大致地了解它的发展大概。音乐文化源于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地位,逐渐发展为普通大众享乐和抒发情感的工具。这种由皇权到民间演变规律不仅体现出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特征,也是整个古代历史文明的缩影。而中国得以屹立世界强者之林也可借鉴我国古代音乐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精神。

  “新雅乐”是在古代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内容更加中正平和,圆润自然又不失高雅,给人以无穷想象和神游天外之感。其宗旨是“以礼修身,以乐感人”,是整合诗歌、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新雅乐提炼了古代“雅乐”的精华,又加入了东方音乐、西方音乐、古典和流行音乐的元素,并使它们和谐地共存。其“新”表现在古代音乐的基础上新增了时代精神。此外,将演唱方式、配乐的形式、舞台效果和演出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和革新。总体来讲,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两点。一是思想方面,“新雅乐”将我国提倡的“礼”和“乐”相融合,传承了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思想和理念。二是形式上,将多种元素有效结合,增加了艺术表现力。

  三、“哈辉新雅乐”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新雅乐的表现形式不像传统雅乐一样形式单一,而是更趋向于音乐剧、歌剧一样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其中对于舞台、服装、道具的要求甚高,甚至融入了古代文学、茶道、吟诵等中华传统礼仪,这也就使得新雅乐的实践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新雅乐实践有待加强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古代雅乐到底有没有传承下来。因为中国的古代雅乐没有传承下来早已绝迹。这样的回答可能让人有些懊丧与悲哀。但事实就是这样!反观日本的雅乐由唐朝传入,其在此燕乐的基础上,植入了一些自己的东西后,反而传承保持至今,这也是事实。虽有点让国人悲催,但事实就是如此。再看韩国的雅乐,虽历经长久已变形,但总算还留下一点点陈迹,这也是事实。

  第二个问题是新雅乐在表演时,是否真的能做到作品与服装、道具等吻合。新雅乐是选择传统雅乐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编、润色,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演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不同朝代的服装、妆面、礼仪了如指掌。如何根据人物的身份背景去选择服装道具,如何根据作品表达的情感去选择配器、调整声音。这都是新雅乐在今后的实践中需要研究的东西。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将新雅乐有效地传播出去。自2008年起,哈辉开始了她的新雅乐之路,一直到今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从网络上新雅乐作品的点击量和观看量来说,还有待提高。目前国内对于新雅乐的传播,走的还是较为高端的路线,所以传播的途径有限。这就要求创作者要创作出不同阶层人们所喜爱的表演形式,真正地做到雅俗共赏。

  (二)雅乐表达中继承与创新的理解

  作为一门艺术,自身对审美观的独到见解和追求,是其不断发展并在全社会范围内辐射延续的基础。“新雅乐”亦是如此。“新雅乐”起于“雅”但不限于“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收获无数文化精髓,得到了沉淀和升华。

  其一,“新雅乐”秉承古训,以“清雅”为律。同时,“新雅乐”不断以“雅”自律,保持着与“俗”之间的泾渭分明,避免受到流行文化的过度沾染,做到纯粹的极致感。新雅乐在某种层面上并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做最正宗的古典乐,尽可能将雅乐的原始形态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很容易从新雅乐的韵律中品出纯真的意境。

  其二,“新雅乐”注重“美善合一”,中国向来被称为“礼乐之邦”,礼节和音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很大的分量。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但并不是所有的声音就是音乐,中国的音乐指的是由人们的声道直接发出的声乐和借助外在的物体发出的声乐。前者被称为“民族声乐”,后者被称为“中国器乐”,两种最基本的音乐表现形式共同构成了我国音乐的体系。所以在目前哈辉新雅乐的音乐会上,我们能看到的绝不只是演唱这么单一的表演形式,还有道具、舞蹈、器乐的加持,包括舞蹈的动作、走路的形态都与中国的传统礼仪相关,例如哈辉在演绎《茶香》这一作品的时候,就将茶道融入其中,边做茶边吟唱。这也符合我国“礼乐之邦”的称号。

  “新雅乐”在当代能够逆流而上,说明传统音乐并非濒临衰亡,而是没有找到触动当代大众审美觉醒的关键点。“新雅乐”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随着时间的变化一直在音乐界稳步前进着,而哈辉也注定在新雅乐的历史上永久留名。

  (三)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考虑传播、大众接受度的问题

  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作品的形式多样性、蕴含的思想内容以及大众的接受度都是衡量其价值的不可忽略的方面。在作品的形式多样性方面,“哈辉新雅乐”主要是集中在线上视频、音频上,所以人们通过屏幕去观赏艺术,往往达不到最好的效果,若有机会最好亲临现场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蕴含的思想内容方面,新雅乐旨在“以礼修身,以乐感人”,主张音乐必须与礼结合,才能达到它真正的功能与意义。在大众接受度方面,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雅乐感兴趣,所以要尽量创造出多的艺术形式,采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表演、传播。

  结语

  我国的传统音乐,多数都没有西洋乐那样的乐谱流传,而是为了记忆方便使用一些不系统的符号表示,或者使用师承、家传这样的方式传承。本文通过对雅乐的历史发展、哈辉新雅乐的实践,以及新雅乐实践中的问题进行阐述,对新雅乐的目前的发展做出了总结。值得欣赏的雅乐一般要从歌词、曲调、意境、情怀等方面进行鉴赏,歌词要古朴醇厚,字字珠玑,耐人寻味;曲调要有雅趣,婉转悠扬,余音绕梁;意境或高远辽阔或雄浑壮丽或空寂优美或清新明快;情怀要有家国天下,要光明磊落,要脱离低级趣味,要传播正能量。就要求从小培养这方面的兴趣。新雅乐的传承与发展符合当今国家对于文化自信思想树立的理念,再加上各地方政府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保存、继承与发展。哈辉新雅乐的风靡对其他领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引领作用。随着近年来国学进校园,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传统文化,了解到了雅乐,并开始学习、实践新雅乐,相信以中国人的凝聚精神,中国文化一定会更好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朱建明.元代的礼乐制度与戏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02):150.

  [2]https://baike.baidu.com/item/雅乐/341885?fr=ge_ ala.

  [3]杨子群.中国古代宫廷雅乐的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22,(01):62.

  [4]http://wgl.ly.gov.cn/news/newsDetail/297ed34a7f2 9bcc5017f2ea83f7e199e.html.

  [5]吴海清.探究哈辉-新雅乐的演唱技法与文化意义[J].音乐创作,2012(09):147.

  [6]https://b aike.baidu.com/link?url=UCpGIQGNskfSfm_VIf3QzfMyEtPqj02l5-DNaoawi2OXh 5ew6TqEIkC2e8FaDYhKEgAkGYjoNqM8RXEQYznl0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