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对传统手工艺文化价值的重塑与传承论文

2024-12-14 12:01:16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传统手工艺作品凭借精湛的技术,深受当下人们的喜爱。数字媒体的发展,对传统手工艺文化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信息时代下,大众对精神文明的需求在提升,如何重塑和传承传统手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是当下应该思考的重点。数字媒体在传统手工艺领域中的应用,让大众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参与者、组织者。应打造立体、交互式的传播体系,借助数字媒体,实现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和重塑的目标。
传统手工艺作品凭借精湛的技术,深受当下人们的喜爱。数字媒体的发展,对传统手工艺文化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信息时代下,大众对精神文明的需求在提升,如何重塑和传承传统手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是当下应该思考的重点。数字媒体在传统手工艺领域中的应用,让大众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参与者、组织者。应打造立体、交互式的传播体系,借助数字媒体,实现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和重塑的目标。
一、数字媒体在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首先,传统手工文化和数字媒体的结合,便于手工艺人搜集手工艺素材,构建数字图案资源库。技术在创新,应坚持文化传承根源,展现传统手工艺作品的价值,帮助人们树立文化自信。
其次,凭借现代化的设计思维,在手工艺作品中提取图案元素,赋予其全新的含义,以及在新的思维体系下,可使传统手工艺作品焕发新生,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更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需求。
(二)挑战
传统手工艺产品和数字媒体的结合,仍面临一些挑战。数字媒体本身的发展速度快,这就要求传统手工艺机构、相关人员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跟上数字媒体发展的步伐。同时,数字媒体的应用,容易导致手工艺呈现工业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失去内在的文化特质。所以,数字媒体在应用中,要注意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探究全新的产业发展体系,为传统手工艺的重塑、发展、传承提供更多契机。
二、数字媒体在传统手工艺文化价值中的传承特征
(一)全民化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主体多是手工艺人,传承的方式比较固定,一般是在空间较小的工作坊。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传承主体有了专业团队引导,具有权威性、核心性的特点。而在信息时代下,以短视频为主的数字媒介,凭借高效、快速、直观的特点,让全民参与其中,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手工艺人、手工艺爱好者、自媒体人等,这也表示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承具有全民化的特征。
(二)视觉化
相较于单一的文本传输,以短视频、动态图片为主的数字媒体,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满足受众在信息接收和叙事方面的需要,成为数字媒体时代下更为普遍的信息传达方式。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渗透于人们内心深处,数字媒体时代下被作为文本的方式呈现,其内在的风格特点,和大众的审美有一定差异,所以要想和数字媒体时代的审美特征有效结合,传承的方式应朝视觉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媒体凭借自身的传播特点,以及“互联网+”的方式,让传统手工艺在视觉呈现上更为多样化,通过沉浸式的体验,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让人们对传统手工艺文化产生共鸣。
(三)交互性
数字媒体的推广和应用,使得传统手工艺文化所面对的受众更为广泛,媒介和大众之间呈现双向沟通。数字媒体时代下,通过交互式沟通,做好关键信息反馈工作,这种反馈成为现代传播学的一部分,并在高效互动的过程中,完成信息整合,有助于提高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播效率,形成“主体—渠道—展示—受众—主体”的循环模式。
三、数字媒体背景下传统手工艺文化价值的传承策略
(一)打造融合数字新媒体,吸引大众的关注
数字媒体衍生出的自媒体新行业,为大众提供了就业机会,降低了文化传播的成本,人们借助智能手机即可完成手工艺文化的分享、传播,让手工艺文化在互联网xx变得“触手可及”。数字媒体视域下手工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始终坚持内容为主,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所以,手工艺的现代化发展和传承,应关注数字内容的生产和创新,主动挖掘手工艺文化和数字媒体融合的衔接点,保证文化传承的深度、广度,赋予其时代内涵,彰显手工艺文化的旺盛的生命力。传承人则应利用新媒体xx,以直播、短视频等形式进行文化拓展,依靠多元化的数字媒介,展示手工艺的内容,通过和观众的在线互动,传递更多文化知识,并在互动中帮助观众答疑解惑,围绕观众比较感兴趣的部分进行系统介绍,并创作出全新的新媒体内容,让传统手工艺文化迸发新的生机。
例如,“乔家手工皮艺”代表性传承人乔雪毕业后,选择回到手工艺的传承的位置,借助抖音xx进行销售,不仅有助于大众了解手工皮雕的独特之处,而且有助于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又如,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临川篾编工艺传承人徐建元,在视频社交xx上展示了他的竹编技艺和作品,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记录制作的过程,并在B站、小红书、xx等xx发布,让大众对传统手工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在数字媒体时代下,任何人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即可记录、传播,短时间内呈现传统手工艺品真实、迷人的一面。此外,还可以对手工艺作品进行模块化加工,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群众的参与感,并在工艺设计的时候,采用化繁为简的形式,试着省略复杂部分,提炼核心部分,让更多的人能动手操作,这样让人们会有更强的参与感,从而达到文化传承和普及的目的。
(二)传播主体数字化,实现良性互动
在互联网时代下,人机传播呈现常态化,智能设备逐渐成为非常重要的交流媒介。通过自然语言所形成的数字媒介,成为传播手工艺文化的“虚拟传承者”。数字媒介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短期内能掌握大量关键的信息数据,通过非结构化的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将关键信息有效结合,按照外部环境的发展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完成已有的知识输出。随着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其中也包含了图像、视频和语音等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和算法调整,进行自主操作。数字媒介背景下,传承人逐渐成为弱势群体,这就要求相关方面加强对传统手工艺传承者的激励,更好地应对数字媒体所带来的挑战。为达到良性互动的目的,还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相关部门应制定对应的帮扶政策。手工艺文化传承者可以和企业、高校合作,开展手工艺数字化公益项目,加强手工艺传承人对数字内容创作的系统认知,激发他们内在的传承动力。随着公益活动的组织,传承人应用数字技术分类收集了各样民间手工艺素材,还搭建了艺术大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对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进行保护和挖掘。
第二,鼓励传统手工艺项目进行跨界合作。体现传承人主体地位,积极和相关的文化单位合作,促使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的顺利整合。例如,采用双轨制的管理模式,让团队的管理者负责做好传统手工艺项目的包装、传播,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完成对项目的传承。这样能确保传承人积极参与到品牌的建设中,让传承人和经纪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促进手工艺的发展。
第三,充分尊重和认可手工艺文化的解释权。数字时代下,逐渐形成多元主体的参与模式,应基于不同传承主体的特性,按照传承人的思想意识、重塑行为,确保传统手工艺作品的文化特性,完成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打造以传承人为主导的数字媒介传承生态网络,确保其主体权得到保障。
(三)拓宽数字媒体传播渠道,打造完善的数据资源库
数字媒体是基于移动网络的信息xx,包含了自媒体、社交网站等,数字媒体的出现为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助力,也让文化的传承方式更为多元化。例如,对工艺流程的创新设计,媒介融合背景下,失传的工艺作品以短视频的方式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认知视野。数字媒体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播,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xx。传统手工艺作品操作流程比较复杂,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尤其是在现代化工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这些手工艺产品面临困境。因此,需要拓展数字媒体的传播渠道,打造完善的数据资源库,完成对手工艺产品的采集、储存和传播,为文化传承和重塑提供良好契机。
相关部门和传承主体应利用信息化的方式进行信息检索,加强对手工艺素材的管理,成立专业的数据资源库,为信息储存、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将和手工艺作品相关的图像、文本等录入大数据系统,由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加工、转换,从而完善数据资源库。如蜀锦、手绘团扇等民俗手作,将传承人的个人风格、历史信息等进行加工,结合现代情境进行数据化处理,方便后续的传承人继续学习和借鉴。此外,当地的文化部门应搭设大数据xx,发挥传承人的主体优势,完成信息整合,主动解决各地区存在的信息偏差问题,实现资源共享。
四、结语
数字媒体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扩大了我国手工艺的市场空间,促进了手工艺文化价值传承的现代化发展。此外,手工艺传承人还需要积极应对数字媒体对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的挑战,重塑传统手工艺,推动传统手工艺在信息时代下的持续发展,彰显我国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