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石棉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论文

石棉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论文

16

2024-12-12 11:36:54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石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需要根据现代经济形式和营销观念来相互嫁接,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在文化资源方面,应通过景观化模式来实现经济价值,塑造品牌;并应结合基础性和深度性开发特色文化资源,更好实现对石棉的文化产业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石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需要根据现代经济形式和营销观念来相互嫁接,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在文化资源方面,应通过景观化模式来实现经济价值,塑造品牌;并应结合基础性和深度性开发特色文化资源,更好实现对石棉的文化产业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image.png

  一、石棉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雅安市石棉县,因为盛产石棉矿而得名,其也是中国唯一一座与矿产同名的城市。区域内有大渡河、南桠河、田湾河、松林河,水资源丰富。

  20世纪90年代的石棉县城,因为采矿、运矿和位于交通要道,总是给人一种灰蒙蒙又燥热的感觉。如今,大渡河、松林河两河从远处的雪山流来,在城中汇合,附近还有不少旅游景点。比如,红色旅游精品景点之一的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尔苏木雅藏族文化、石儿山太平天国翼王亭、省级风景名胜区田湾河风光为主的自然景观、栗子坪孟获城高山草甸和公益海森林公园。

  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做出贡献。具体到石棉县,这一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背景涉及地方特色、历史传承、民族分布、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例如,石棉县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都需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传承。同时,石棉县也面临着一些地方性的发展问题,需要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

image.png

  2.研究意义

  石棉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增强石棉县各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协作,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激发石棉县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丰富当地的文化内涵。

  最后,有助于促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石棉县在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进行创新和提升,推动当地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人民群众。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在保护方面,石棉县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积极开展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该县已认定并保护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包括不可移动文物、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非遗项目等。例如,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已于2006年6月被国*院正式公布为国家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当地还积极抢救性保护川矿相关遗址,并对其进行征集和整理。

  在学术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对石棉县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展开了深入研究。不仅关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还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模式与路径。同时,也关注当地民众对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尽管石棉县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城市化进程对文化遗产的破坏、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问题依然存在。

  2.文献评述

  石棉县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检索情况显示,该县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并尝试将文化遗产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结合,以实现可持续的文化发展。石棉县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注重深入挖掘和整理本土的特色文化。通过进行文物资源的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摸底调查以及传统村落调查等基础工作,石棉县成功建立了一系列文化遗产名录,涵盖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多个级别。这不仅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续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文化遗产的开发方面,石棉县积极探索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途径。通过“非遗+民宿”“非遗+旅游”“非遗+节庆”等形式,石棉县成功打造了一系列非遗特色品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的旅游产业相结合,实现了文化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这种创新性的开发模式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提升了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通过文化资源实现开发利用,发挥经济价值

  (一)文化资源可以通过景观化模式来实现经济价值

  安顺场为红色旅游胜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生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建筑的角度看,它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走过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战役获得胜利的革命纪念地。

  石棉县安顺场景区,作为一处享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殊荣的胜地,亦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景区不仅荣列全国首批百个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更是2005年制定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所着重打造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及100个红色旅游精品景区之一。此外,石棉县安顺场景区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誉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文化魅力。

  结合红军长征的辉煌历史与富有民族特色的新建筑,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集历史传承、旅游观光、餐饮体验、休闲娱乐及住宅生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都市旅游景点。该景点将充分展现红色历史文化风貌,为游客提供一个深入了解长征精神、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场所。

  (二)故事力量活化文化资源来实现经济价值

  通过巧妙运用故事力量来激发文化资源的活力,并结合艺术表现形式的深化以增强其吸引力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提出的第二种开发策略,无疑是一种充满创新且切实可行的途径。

  我国民间传说和民俗风情资源丰富,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制作安顺场的特定IP形象,在当地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随后通过多种形式走向全国,既拓展了市场空间,也通过文化的传播增强了地方文化的影响力。

  (三)根据自身文化特色策划项目

  石棉县文化市场发展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坚持一手抓文化市场繁荣发展,一手抓经营单位规范管理,倡导经营企业走产业规模化、档次化发展道路。

  在文化市场经营方面,始终致力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走进科普公园的建设现场,一栋栋黄墙青瓦的建筑映入眼帘。这些建筑不仅展现了独特的川西建筑风格,还巧妙地运用了大量弧形设计,对建筑棱角进行柔化处理,凸显了大熊猫的萌趣特质,令人耳目一新。凭借绝妙的创意和精细的策划,该项目成功吸引了大量投资和社会捐赠,为石棉县的文化旅游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运用三大观念构建石棉县文化遗产发展的新局面

  石棉县文化产业应树立整合观、品牌观和体验观三大观念。

  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应从安顺场红色景区入手,由政府牵头,带动社会、企业和百姓等各方利益主体,共同打造发展的新方向。将红色文化串点成线,以“红军长征在石棉”为主题,展现红军长征在四川历程。以无名英雄、血火洗礼、伟大转折、砥砺征途、胜利丰碑以及新时代新长征六个篇章组成,层层递进,用多重叙事角度再现长征的伟大史诗。让人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那段峥嵘岁月,体会长征精神,以一种新兴的科技美学来呈现那段长征历史,沉浸式走进长征时代,见证信仰的力量,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与坚韧。仿真场景有助于人们更加真实地感受翻雪山过草地的艰险,感受中华儿女不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

  (一)融合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实施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虚拟和现实的呈现方式各有优缺点,唯有两者结合才能带来更好的体验。具体而言,现实场景保留了真实性,虚拟效果又延伸了肢体和感官,使体验更为饱满立体,真正做到身在其中、感同身受。呈现中华文明的沉浸式文化精品,让国人深悟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创作时,应增加更多语种的旁白,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了解中国故事,真正领悟中国之路、中国之治和中国之理。

  (二)开发基础性与深度性的石棉县特色文化资源

  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分为基础性开发和深度性开发。其中石棉县的基础性开发应以传统型、资源型文化产业为载体推广石棉县当地的旅游产业。通过完善石棉县的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打造石棉县特色主题公园,增加节庆会展的次数,吸引外地游客,弘扬本土文化。

  可以以红军在石棉县的历史线索进行排布,运用历史时间线的形式,让外地游客对红军在石棉县的具体路线和事件有一个清晰了解,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石棉县特色文化的基础性开发应基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文化场馆等基础设施。同时,还需要加强文化网络的构建,通过数字化手段将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石棉县的独特魅力。

  文化资源的深度性开发模式是一种创新型开发,以内容型文化产业和生态型文化产业为发展模式。可以通过设计特色旅游线路、开发旅游产品、举办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当地的文化魅力。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跨区域的旅游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可以推动石棉县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还应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增强现实技术(AR)、虚拟现实技术(VR)等,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性开发,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同时,还可以鼓励和支持当地的文化企业、艺术家等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四、结语

  通过对石棉县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和保护措施的探讨,发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石棉县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石棉县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涵盖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领域。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石棉县历史文化的见证,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石棉县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反映了当地社会的变迁与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石棉县的文化遗产面临诸多挑战和威胁。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技艺、传统习俗等也因传承人的减少面临失传的风险。

  因此,加强对石棉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相关方面应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承方式,让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广大民众共同努力。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订相关政策措施,加强监督和管理;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提供支持和帮助;广大民众则应树立保护意识,自觉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