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数字媒体技术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论文

数字媒体技术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论文

30

2024-11-02 14:33:3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 在艺术发展史上,技术层面的演进一直是艺术发生和进化的重要驱动之一。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不仅满足了设计师天马行空的创作需求,而且促使艺术家不断创新,创作出更具有丰富艺术语言的公共艺术作品。因此,将数字媒体技术有机融入公共艺术中,提高公共艺术的表现力,展现时代风貌,是值得当代公共艺术探讨的主题。

    在艺术发展史上,技术层面的演进一直是艺术发生和进化的重要驱动之一。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不仅满足了设计师天马行空的创作需求,而且促使艺术家不断创新,创作出更具有丰富艺术语言的公共艺术作品。因此,将数字媒体技术有机融入公共艺术中,提高公共艺术的表现力,展现时代风貌,是值得当代公共艺术探讨的主题。

  一、数字媒体公共艺术的特点

  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城市公共艺术正慢慢地从传统的艺术形式转向由新技术形式代表的新艺术形式。

  首先,数字媒体技术能够集成文字、图像、视频等不同形式的媒体元素和各种交互功能,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的呈现方式,使得公共艺术作品能够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其次,数字媒体技术能够支持用户和内容之间的双向交互,这意味着观众可以通过屏幕触摸、动作识别等多种控制方式与作品进行艺术互动,实现观众与艺术家共同参与的艺术表现。同时,数字媒体技术能实时地捕捉、处理和传输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数据,并即时对用户的输入做出反应,使公共艺术作品能够灵活变通,更加贴切、生动地展示给观众,这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极大丰富了公共艺术设计的发展渠道,设计形式的多元化使公共艺术作品更具新意,并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进一步突显了设计的价值。

  二、数字媒体技术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

  (一)数字化辅助技术

  在公共艺术领域的发展中,数字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已经被纳入艺术创作的范畴。这一创新代表了文化艺术在表达方面的进步,有助于提升艺术作品的价值。三维编辑系统有非常多的不同材质可供设计师设计,足以应对不同场景制作中的不同需求。三维模型能将最终造型效果真实的表现出来,同时计算机设计还能把握形态创造过程中所产生的随机偶然性结果,拓展了设计师的设计思维。

  计算机化和材料的真实虚拟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经济高效,并且更加容易保持设计的质量。这两方面的结合意味着设计的材质、色彩可不必迁就生产成本,而可以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来找到最佳的材质和色彩组合,从而创造更具创新性和实验性的公共艺术作品。

  数字化辅助技术具有一些传统技术所不具备的显著优势。首先,数字化辅助技术使得公共艺术作品能够在虚拟环境中以最接近真实的方式呈现。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可以虚拟空间环境,包括景观、天气、光照等元素,考虑到公共艺术的特点是与公众互动和环境关联的,特别是在大规模室外公共艺术展示中,传统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而数字化模式可以降低手工制作的需求,从而以更高效和便捷的方式呈现公共艺术作品,在提升受众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更加优化的模型展出。其次,数字媒体辅助的技术可以实现科学化的评估。使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设计时,可以使设计师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加详细,同时,还可以进行技术加工和审美再创作处理,以及对材质作适当的夸张和渲染,增强感染力,使之既忠于本来材料,又超越材质完美表现的期待,更好地满足人们认可心理的要求,使图像的色彩等方面都符合真实材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获得舒展愉悦的视觉效果。最后,计算机辅助技术还可以表现四维空间,以视频的方式从多个角度模拟人们在真实空间中观赏作品或与作品进行互动的情景,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总之,数字化辅助技术丰富了设计的形式,为公共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广泛的表现材料选择、更多彩的形式表达和文化的多样性,数字化表达手段的使用使公共艺术内容更加富有新意。

  (二)数字控制灯光技术

  传统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受制于环境和光线问题,通常只能用静态的表达方式呈现,然而在夜晚,这种表现方式会遇到更大的限制。随着数字照明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的融入速度也日益加快。在当下的公共艺术中,复杂多样的灯光变化正运用着越来越独特的表达方式,技术的重要性也在逐渐增强。冷暖交替的灯光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映衬出了作品主题的复杂多样性。多种光源的组合表达创造了一种超越作品的氛围,成为城市傍晚一道靓丽的风景。

  荷兰艺术家罗斯加德善于将尖端科学与社会、艺术结合在一起。他的作品《生长》呈现的是一个发光的梦境,红色和蓝色的光像波浪一样冲刷着被黑暗包围的巨大田野,将一片两万平方米的韭菜田变成了一个未来感十足的景观。这一公共艺术作品是由光照的艺术装置呈现,它垂直地照射在植物上,让参观者仿佛穿越一片广袤的农田,感受到灯光舞动的奇妙。据罗斯加德介绍,光是诗意的,《生长》的艺术灵感来自一个科学探索:“光照的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力和恢复力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说:“小时候我从不待在家里,总是去大自然中玩耍,还有建造树屋,我非常习惯于以创造性的方式去改变我周围的世界。我想要在艺术中保留下这种天真但美丽的想法,为世界增添一些美好的事物。”

  这一灯光装置不仅具有优美和充满诗意的视觉效果,光照艺术装置中的蓝色光源、红色光源以及紫外线的照射还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它通过光照可以帮助农业种植中减少高达50%的农药使用量,旨在体现农业、农民以及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艺术家并不是去构建一个乌托邦,而是通过艺术与科学相集合后,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改造我们周围的世界。

  (三)全息投影技术

  全息影像技术,也被称为虚拟成像技术,它是通过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将物体的真实三维图像捕捉并再现的一种技术。全息影像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控制光的折射,逐步增加折射率以形成光栅,同时再现从物体发出的光线,以达到全息图的真实的视觉效果。根据全息投影技术成像介质的不同,大致分为全息柜、纱幕投影、全息膜、雾幕投影、全息扇五种,其中大部分无须使用外部设备即可观看。

  相比于传统媒体技术,全息图技术在展示事物信息时采用了独特的方式,特别突出了其立体的视觉效果与创新理念。全息投影技术的原理单纯来说是应用了光学原理,使影像浮现在空中,呈现逼真的三维效果。

  这项技术突破了声音、光线和电力的传统限制,为我们带来了生动的彩色空间图像,拥有出色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并且给人强烈的空间透视感。在公共场所,全息图技术能够将虚拟和现实的元素融合在投影中,从而创造出具有强大氛围的体验。例如,在舞台上的演出中,它不仅可以制造出立体的空中幻景,同时也能与表演者互动,一同完成表演,营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演出效果。三维虚拟展示已经替代了传统的静态物理展示,使现实和虚拟之间实现了无缝融合,呈现独特的“虚幻”效果,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视觉审美感知和互动体验。与此同时,公共装置艺术能够借助各种传统的视觉创作手法,并将这些方法与代表高科技视觉的全息图技术相融合,为双方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Wave”这一视觉盛宴,是由韩国设计公司d’strict为SM城外墙量身定制的公共视觉艺术项目,它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只在SM城大楼外墙的超大屏幕上显示。这个设计利用了类似于平面3D绘画的错视效果,在这面巨大又清晰的曲面屏上模拟了海浪在建筑内翻涌的形态,再加上海浪拍溅的立体声响,仿佛将要冲破玻璃框架冲向街道,让走在屏幕下方的行人有一种真的要被巨浪吞噬之感,逼真程度令人虚实难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屏幕本身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自动调整亮度,以减少行人与驾驶员眼睛的不适感。

image.png


  (四)增强现实技术(AR)

  在未来,虚拟世界将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比,没有地域限制,可以无限叠加,这将为艺术创作者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而增强现实技术是打造虚拟世界常用的一种技术,它可以在现实环境中叠加生成3D内容,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这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实时计算和多传感器融合,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信息相结合的技术。该技术通过对人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进行模拟和再输出,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信息上,从而提供超越真实世界的体验。这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并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成了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后窗狸——森林精灵的苏醒》又名Uramado AR展览,是一场以增强现实技术呈现的寻宝游戏之旅。体验者只需下载一个名为“后窗狸”的免费应用程序,即可开始这场奇妙的寻宝之旅。作品里在书店的动物和精灵们会瞬间热闹起来,并和体验者进行身临其境的互动。此次展览的设计是由法国艺术家朱莉·斯蒂芬·陈完成的,她认为在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建设中,人类的过度城市化侵占了大量的森林资源,而让动物们失去了家园。当原本应该出现在森林之中的动物精灵出现在水泥和高楼的墙面时,将引导人们思考过度城市化和开采自然资源所带来的后果,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城市和森林的关系。艺术家希望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艺术互动形式,唤醒人们保护动物和自然的意识。

image.png


  三、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技术在艺术发展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同时也存在诸多挑战。这就要求行业专家、设计师加强沟通交流,积极探索创新,将新媒体技术更好地运用在公共艺术中。艺术作品要想真正打动人心,视觉效果背后的文化内涵始终是核心要素,公共艺术的设计应顺应时代变迁,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