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意境与提升思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论文

2024-10-05 20:03:24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中国风”流行音乐是我国文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深受影响、获得机遇,又以自身的特殊力量参与和推动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大众化文艺实践形式,其在精神内核上既要承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典底蕴,还需主动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提升,以此在文艺观念层面不断丰富和提升其文化意涵、艺术意境和价值意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并指引优秀“中国风”流行音乐的精神内核,后者可在内在精神、丰富内涵、历史文脉等层面与前者形质互补、协同共进,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艺现代化发展。
摘要:“中国风”流行音乐是我国文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深受影响、获得机遇,又以自身的特殊力量参与和推动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大众化文艺实践形式,其在精神内核上既要承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典底蕴,还需主动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提升,以此在文艺观念层面不断丰富和提升其文化意涵、艺术意境和价值意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并指引优秀“中国风”流行音乐的精神内核,后者可在内在精神、丰富内涵、历史文脉等层面与前者形质互补、协同共进,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艺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中国风”;流行音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性
“中国风”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形式,长期以来受到我国人民的普遍喜爱,近年来也在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中愈加风靡,日益彰显出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辐射力。“中国风”流行音乐作为包含明显中国元素的音乐类型,不仅提高了人们对音乐的兴趣,而且激发出他们探索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潜能。通过探析“中国风”流行音乐蕴含的独特功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思考。
一、优秀“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内涵与特点
“中国风”法语为“Chinoiserie”,最早被解释为中国风格,产生于欧洲的跨文化领域,最开始在建筑设计领域后来发展到服饰设计领域,“中国风”的影响力延续至今,广泛应用于音乐、服饰、电影、广告等领域,已不容小觑。“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概念就是对于“Chinoiserie”的借鉴与化用,包含了传统与新潮、东方与西方、现代与古典、大众娱乐与高雅文化等诸多元素的混合与通融。”一般认为“中国风”流行音乐起源于二十世纪80年代的两股音乐风潮,“西北风”如《黄土高坡》《信天游》等,以及我国东南沿海的“岭南风”和台港澳地区的一众流行音乐带动了“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发展。这种音乐风潮是本土流行音乐寻找自己个性化的一种尝试,开始摆脱被动的模仿模式找寻自己的民族声音。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样的音乐风潮很快就衰落了。二十世纪90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融合了Hip-Hop、R&B等元素的流行音乐成为主流风格,也推动了流行音乐创作者将目光转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周杰伦的《东风破》就是结合了中国古风的曲调和西方的R&B曲风的作品。随着网络的发展,音乐创作门槛降低,中国风的创作队伍逐渐壮大,如许嵩的《庐州月》《半城烟沙》、后弦的《西厢》、林俊杰的《曹操》等中国风作品,丰富了“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内涵。随着“中国风”使用上的全球化,其文化属性与现代性价值显得愈发重要。
关于“中国风”的内涵学术界并没有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崔柯认为定义“中国风”的恰恰是一些非中国的元素。黄晓亮在《中国风音乐史》中将“中国风”定义为“三古三新”相结合的独特乐种:即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相结合。李娜娜从音乐学角度认为“中国风”流行音乐在题材选择与歌词写作、调式选用与旋律写作、配器和演唱上民族化,对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潘存奎基于“中国风”音乐的题材、编曲以及主题三个方面的特点,认为“中国风”音乐扮演了传承与传播传统音乐和民族文化的角色。目前,较多学者对于“中国风”比较赞同的说法是黄晓亮提出的“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研究多集中于对‘中国风’的特征分析,或是从文艺审美、传播学、语言学等角度对‘中国风’的分析,但从文化现代化历史进程、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进行的理解仍不多。基于此,本文将优秀的‘中国风’流行音乐理解为将现代艺术形式和民族元素有机结合,能正确反映和有力承载主流价值观念、为大众提供文化滋养与精神关照,具有丰富的历史禀赋、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的中国气派、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类型。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其构筑了无比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创作源泉。由此,优秀的‘中国风’流行音乐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民族性与现代性。就歌词而言,“中国风”流行音乐在歌词中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是民族特色,歌词意境深远,有中华文化独特的语言之美。就配乐编曲而言,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像琵琶、二胡、葫芦丝等,或是结合地方戏曲的唱法和唱腔,充分体现出“民族风”,更加贴近本土化与民族化的发展。“中国风”流行音乐不仅在歌词、旋律、曲调上传承中华文化经典,同时加入现代流行音乐的特色,以《囍》为例,它既运用了中国传统乐器唢呐、琵琶、二胡又采用了钢琴与电音合成器,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与冲击,整首歌曲传递出一种“矛盾”感,这种有机融合能够让整首音乐在传播上的张力更强,表达的层次感更加丰富。
第二,意境美与文化感。“中国风”流行音乐传承了中国文化重视意境美的特点,歌词的创作注重表达意象之美。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中国风”流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常常蕴于含蓄的意象中,意象就是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形成融情于景、回味无穷的意境。相较于一般的平铺直叙式的流行歌曲,“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歌词常常借用古典诗词的意象,给听众无穷无尽的留白与想象,得此意而忘象,进入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意境美和文化感不仅通过歌词来塑造,从编曲到唱法都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意境美和文化感。如周杰伦的《青花瓷》中“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描绘出一幅江南烟雨朦胧的山水画。《本草纲目》中“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还有莲子……”的歌词含有16种古老的药材名,歌名取自医书《本草纲目》,让听众了解中国传统中药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除此之外像鲜克乐队的《朝天子·辛弃疾》,易烊千玺的《离骚》,伯爵Johnny的《伯虎说》等“中国风”流行歌曲,歌词创作中融入了曲破、昆曲、楚辞、数来宝等传统元素,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文化意境。
第三,传承性与创新性。古往今来,欲成事者,不外乎将术、道、势三者相统一。“术”指的是方式方法,“道”指的是其中内在蕴含的规律,“势”指的是当前的客观条件和形式。“中国风”流行音乐在创作与传播过程中做到了“优术”“明道”“审势”。“优术”,即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技艺器物,做到了音乐审美的回归,在“审丑”文化浸染中成为一股清流。“明道”,即“中国风”流行音乐在歌词、编曲、传播等过程中包含了对真善美的中华文明的解读与践行。“审势”,即“中国风”音乐的流行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xxx的稳步实现,彰显出我们对文化底蕴的卓然自信。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中国风”流行音乐在旋律、编曲上使用布鲁斯、摇滚、说唱等流行曲风;在歌词的创作中借用唐诗、宋词、元曲等元素;在乐器上使用琵琶、唢呐、二胡等,既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又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融合了现代元素的创新,弘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赋予了中华文化符合现代精神的内核,展现出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创新样态。
二、优秀“中国风”流行音乐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可能?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风”流行音乐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理性思考,反映着中华民族的美好理想,其蕴含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精神存在着高度契合,既彰显我们对于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又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实践。
(一)“中国风”流行音乐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精神
流行音乐发展到现代,尤其是结合了中国特色的“中国风”,其功能更加凸显。xxx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智慧结晶……同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社会、国家层面提出的目标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引导个人成为时代新人、塑造和谐社会、建设美丽国家。音乐在传播过程中也内在地蕴含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目标:潜移默化地传递出真善美的价值取向。“中国风”流行音乐以各种方式描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传递出的一些家国一体、家庭和美等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相契合。“中国风”流行音乐因其具有文化传承的特质,延续民族的精神家园,在个人层面上链接人们的精神家园,让个人在精神上具有依托。其次,社会层面上“中国风”流行音乐中传递的社会秩序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达到的目标相一致。最后,在国家层面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一致性。通过聆听“中国风”流行音乐,听众能够感受到音乐强大的感染力,能够在音乐旋律中获得力量,以日常生活化的形式于无形之中接受着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二)“中国风”流行音乐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仔细观察一些优秀的“中国风”流行音乐,可以发现,“中国风”流行音乐抒发的思想、情感和志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是相契合的。如《滚烫》《山河图》《为龙》等这些具有鲜明中国风的曲子,感情指向清晰,能够激起听众无限的热情与斗志,也折射出“富强”“爱国”的核心价值观。周杰伦的《千山万水》《双刀》《龙拳》等许多“中国风”歌曲里传递出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富强”也是相契合的,能够激发听众的爱国主义情感。胡彦斌的《月光》将传统五声调式和西洋流行音乐结合;或者是周杰伦的众多歌曲中将“嘻哈”“RAP”和R&B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音乐品味,这未尝不体现出一种音乐和谐。周杰伦《梯田》这首歌中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讽刺人们破坏环境的丑恶行为,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要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周杰伦《爷爷泡的茶》中用歌词来传递家庭之间的温暖,从个人层面呼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了伦理和谐。“中国风”流行音乐中蕴含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内容,由此才能借助“中国风”流行音乐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使命。
(三)“中国风”流行音乐折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文脉
“中国风”流行音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来源相一致,并传递着整个民族的价值理念,表达出相应的价值准则。首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看,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2014年,xxxxxx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社会实践做到“实事求是”“格物致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相契合;对待人民群众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以人民为中心”的路线取向相一致;在人生态度上要求个人“奋发有为”“披荆斩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相符合,“中国风”流行音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其次,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为“中国风”流行音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充分的养料。例如风格豪迈的“西北风”流行音乐《一无所有》《走西口》,再比如婉转含蓄的“岭南风”音乐《涛声依旧》《我不想说》等融入了地域性、民族音乐的元素,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格。最后,“中国风”流行音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结合时代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无论是革命时期流行的革命文化还是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下所流行的社会文化,这为“中国风”流行音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供了创作源泉,如《映山红》《南泥湾》《我的中国心》等,这些都传递出对真善美的追求,也为“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创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提供了思想源泉。
三、优秀“中国风”流行音乐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优化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通过音乐等艺术形式得以呈现,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完善和发展音乐的艺术形式、艺术内涵,更好地通过音乐艺术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不断推进创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动力支撑
xxxxxx强调,“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创新是“中国风”流行音乐永葆生机活力、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加快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保障。“中国风”流行音乐至少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创新:其一,强化创新思维。流行音乐虽然受到商品音乐的影响具有商业性,但音乐创造者不应该完全抱着功利主义的思想,而应以创作出好作品作为目标,认真学习优秀作品,不断推陈出新。其二,推进内容创新。流行音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软性载体,创作者的价值观念和创作水平决定着作品的层次。流行音乐创作者必须始终秉持着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基于“中国风”这一特定内涵弘扬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音乐。xxxxxx指出“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8]其三,注重方法创新。将音乐与科学技术融合。现代科技和流行音乐的融合更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以此增加音乐的吸引力和传播度。如重视虚拟现实、元宇宙等途径加强场景化、沉浸化传播,以灵活多变的方式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加强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智力支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地提高,但是也存在部分文化从业者道德缺失,文化行业存在不正之风的现象。因此,想要建立一支德艺双馨的文艺创作者队伍,首先就是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文化修养,引导整个行业工作者都能够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其思想水平是合格的。除此之外,文艺工作者应该自觉遵守文艺行业的职业道德,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文艺理论和政策方针,保证自己无论是在思想还是行为上都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完善和优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机制。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手段,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手段,培养出一批受人民喜爱的真正有技术有内涵的优秀文艺工作者。最后,加强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扶持。“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创作因其深刻的内涵,更需要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了解的人才,给予创作过程中出现困难的优秀创作者予以各方面支持,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为加快传播“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创造宽松的环境。
(三)加强监管规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构建良好生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歌曲创作逐渐大众化,然而部分网络音乐平台、网络音视频网站、短视频平台涉嫌提供违规网络音乐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占优秀“中国风”流行歌曲的传播空间。这类违规的网络音乐或涉嫌抄袭,陷入版权纠纷或内容低俗,缺少内涵或逐利资本,因此要想借助“中国风”流行音乐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必须加强监管规制。“中国风”流行音乐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借助资本助力其推广,但在此过程中应避免被资本驾驭,使“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发展遵从民本逻辑。首先,加强监管规制。目前,对于网络空间中的流行歌曲作品的监管,主要依据就是《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可以出台对音乐出版更加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音乐的监督。其次,加大执法力度。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强大功能及时进行干预,对于主要音乐平台、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开展定期的网络音乐产品自查清理工作,开展内容联动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清理,将不符合要求的音乐作品进行集中下架处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最后,强化事后责任追究,对于音乐传播过程中扰乱市场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置。由此才能以“中国风”流行音乐为载体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为社会主义价值观构建良好生态。
参考文献:
[1]陈大炜.文化视域中的流行音乐“中国风”现象[J].文艺争鸣,2018,(08):188-191.
[2]崔柯.定义“中国风”的是一些非中国的元素[J].红旗文稿,2013,(06):16.
[3]黄晓亮:给“中国风音乐”下一个定义,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5bfba010006z7.html.
[4]李娜娜.“流行歌坛中国风”歌曲的民族化研究[J].艺术百家,2010,(S1):342-344+338.
[5]潘存奎.“中国风”——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相遇[J].人民音乐,2010,(06):80-81.
[6]xxx.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xxx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22.
[7][8]xxx.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