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创新美育落实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以“昆虫艺术标本”为例论文

2024-09-18 14:10:27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美育旨在培养人们理解美、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的能力,也被称为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是一种有助于人们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形式,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旨在培养人们理解美、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的能力,也被称为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是一种有助于人们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形式,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这样描述:“完备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教育之事亦为三部分:智育、德育、美育是也”。美育在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意识、人文素养和创造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高职院校要抓好美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在高职阶段,审美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将“美”融入专业教学和教育的全过程,协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从而使学生提高审美素养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高职教育不仅注重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使他们成为有良好品德的人;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体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懂得欣赏美、创造美;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改进现有美育工作方式,将专业技能培养与艺术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确保美育工作符合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从而做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中,除艺术类专业开设了与美育相关的课程外,大部分专业均未开设美育课程,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当对美育工作保持高度重视,探索多元化的美育工作路径。
昆虫艺术标本是各类新型昆虫标本形式的总称,包括机械昆虫标本、滴胶昆虫标本、蝶翅画、生态造景标本等,充分利用这些标本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德、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为高职林业类院校的学生提供新的就业机遇。林业技术专业课程“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涉及昆虫标本制作的内容,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昆虫艺术标本有别于传统缺乏艺术创作过程的针插标本和浸渍标本,它更侧重于标本的美育功能和审美价值,是传统昆虫标本形式的升华和延伸。高职院校教师可以从昆虫艺术标本中的象征性、形态美和色彩美等方面来构建美育活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将审美思想贯穿于学生学习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制作昆虫艺术标本,确保作品的选题和立意具有正确的思想导向。教师在引导学生制作昆虫艺术标本时,应要求作品制作的各个细节都经过学生细心打磨,使作品达到美观的状态,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创造力,提升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
一、昆虫艺术标本的美育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昆虫的形态多样,有的奇特古怪,有的优雅匀称,这些形态之美可以通过昆虫艺术标本的形式得以展现,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和多样。例如,豆娘标本颜色鲜艳、形状细长、线条流畅、体态优美,能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昆虫的色彩丰富,有的鲜艳夺目,有的柔和素雅。这些色彩之美可以通过艺术标本的细腻表现得以还原,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绚烂和生机。例如,大蓝闪蝶蓝色的翅膀上有美丽的金属光泽,当光线照射到其翅膀上时便会产生如彩虹般的绚丽色彩,犹如一件艺术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因此,昆虫艺术标本制作是一种美育形式,它能够引导和教育学生发现潜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美,进而陶冶情操,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提高审美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文化符号为昆虫赋予了寓意,许多艺术工作者也将昆虫的形象运用在作品里,如蝴蝶形态美丽,它们常常被视为爱情和美好的象征;蚂蚁不断地工作,不畏艰辛,为整个群体的利益而努力,它们常常被视为勤劳和团结的象征;蜜蜂不断地采集花粉制作蜂蜜,为整个群体提供养料,它们常常被视为勤劳和智慧的象征。昆虫的各种形象和寓意在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绘画和雕刻等方面。昆虫艺术标本制作就是以昆虫为载体,在传统的昆虫标本制作基础上,结合文化寓意,选用机械零件、植物素材、滴胶材料等,合理搭配并发挥想象力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昆虫的形态及其多样的文化寓意使昆虫艺术作品形式多样,也给昆虫艺术标本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增添了趣味性。因此,学生在制作昆虫艺术标本过程中,能够发现美、享受美,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从而在制作精美艺术品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昆虫艺术标本可以结合多种主题的实践项目进行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以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昆虫艺术标本制作活动,不仅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了解文化艺术知识,还能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身心舒畅,缓解学生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昆虫艺术标本结合多种主题的实践项目还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既发展个性,又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进而活跃学生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又如,以德育为主题开展昆虫艺术标本制作活动,通过渗透昆虫的文化寓意,使德育内容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引导和教育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理念,客观看待各种社会现象,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职院校应用昆虫艺术标本的路径
高职院校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美学价值。昆虫艺术标本具有象征性、趣味性等特征,具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昆虫艺术标本的美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进行课程融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将昆虫艺术标本的美育价值融入现有的课程设置中,如“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这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昆虫艺术标本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的课程学习中,要先为学生奠定昆虫生物学及标本制作基础,以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作美的能力。在后续课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昆虫的美学特点,理解昆虫符号的寓意,欣赏昆虫所蕴含的寓意美和多样美,进而创作昆虫艺术标本,提升审美素养。
在创作昆虫艺术标本的过程中,以滴胶昆虫标本为例。学生需先通过“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的学习,掌握各类昆虫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性,运用捕虫网等合适工具,采用网捕法等合适方法采集昆虫或直接网络购买昆虫。然后,深入理解昆虫的寓意美和多样美,比如美丽的蝴蝶可展现悲剧美,平凡的蠼螋亦能展示母爱美。接着,学生根据所要表达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昆虫进行整姿和造景。一般而言,整姿要求昆虫左右对称,前足向前,中足向两侧,后足向后展开。若昆虫死亡已久,肢体变硬,还需用回软器或热开水进行回软后再整姿展翅,以达到美观且立意明确的要求。随后,对昆虫进行干燥并配制水晶滴胶。按照A胶∶B胶=3∶1的重量配比,将水晶滴胶搅拌均匀,直至透明无絮状物。将配制好的水晶滴胶缓慢注入干净的模具中,静置24小时等待完全固化。最后,对固化好的滴胶标本进行脱模、打磨和修饰,完成滴胶昆虫标本的创作。通过昆虫的采集与选用、整姿与造景、干燥与调胶、包埋与固化、脱模与修饰等环节,学生最终呈现出一件精美的昆虫艺术标本。此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昆虫独特之美,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昆虫艺术标本,从而提升审美能力。
(二)运用“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创造力
昆虫艺术标本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增加学生操作的时间,培养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职教云”等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辅导,因材施教,查缺补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翻转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昆虫艺术标本的制作,师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技能的运用。课前,学生可以在“职教云”的课前预习环节中看到制作昆虫标本的视频、优秀昆虫艺术标本作品案例等。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能够自主学习昆虫艺术标本制作的基础知识,并在讨论区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交流互动,及时纠错,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后,教师可以设置学生作品展示区和师生交流区。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昆虫艺术标本上传到“职教云”平台展示区,让教师和学生进行打分点评。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困惑发布在交流区中,以便及时解答。通过一次次的点评改进,学生可以提升昆虫艺术标本的制作水平,不同想法之间的碰撞也可以帮助其提高创造力。
(三)开发美育主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属地资源开发美育主题,并通过多种主题的实践项目进行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做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例如,教师以昆虫艺术标本为载体,以“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为生态环保主题开展项目活动。通过美育基地教学,让学生自觉接受生态理念教育,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树立环保意识,自觉承担环保责任,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又如,教师以昆虫艺术标本为载体,以“创新创业,团队合作”为主题开展活动,利用学校森林生态馆等资源,通过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辅助,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创立自然科普工作室。该活动涉及昆虫、植物、绿色防治等领域的自然科普教育,以及研学旅行、机械昆虫、生态标本、植物画、昆虫画、昆虫饲养、昆虫美食等多个方面。学生可与行业内较为成熟的公司合作,学习其完善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优秀的制作工艺,以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共同完成昆虫艺术标本制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完善美育效果评价机制
为了准确测评创新美育的实践效果以及昆虫艺术标本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目标是否达成,应该完善美育效果评价机制,搭建综合性、系统性的框架,通过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美育效果以及教师的美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观察法、作品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自我评价法等多种评价方法,结合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多方评价主体,能实现对学生美育学习效果的全面评价。评价结果将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用于指导教学改进、激励学生进步,并持续跟踪监测学生的学习,以确保美育教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育人任务日益重要。本文在探究了昆虫艺术标本美育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融合、翻转课堂、主题结合、完善评价等四条路径,探索职业院校创新美育的落实机制,让学生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高职院校发展美育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