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吉·查鲁卡的水彩静物画浅析论文

2024-09-07 15:24:23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美国水彩画家佩吉·查鲁卡的水彩静物画以写实的面貌在世界水彩画领域获得好评。她的水彩静物画色彩丰富,光感强烈,塑造严谨却又不失画面的和谐,因此在国内外水彩竞赛中屡获殊荣。本文试分析佩吉·查鲁卡水彩静物画的特点,以期从中给读者带来欣赏或创作上的启发。
美国水彩画家佩吉·查鲁卡的水彩静物画以写实的面貌在世界水彩画领域获得好评。她的水彩静物画色彩丰富,光感强烈,塑造严谨却又不失画面的和谐,因此在国内外水彩竞赛中屡获殊荣。本文试分析佩吉·查鲁卡水彩静物画的特点,以期从中给读者带来欣赏或创作上的启发。
一、佩吉·查鲁卡简介
佩吉·查鲁卡1948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皮奥里亚市,现生活和工作在威斯康星州何烈山,于1972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州卫斯理大学,获得美术学士学位。出于对中国画的热爱,佩吉·查鲁卡于1992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并获结业证书。经过多年的学习与创作,佩吉·查鲁卡在多个国际性水彩画展览中获奖,其中主要的有美国水彩画协会的画廊奖(1987年)、美国中西部水彩画协会的西部水彩奖(1990年)、圣地亚哥国际展的阿玖威吉奖(1989年)等。由此,她也成为美国水彩画协会的署名会员,还曾担任威斯康星州视觉艺术家协会主席,为美国与中国、日本等国家的水彩画交流做出了贡献。
二、佩吉·查鲁卡的水彩静物画特点
(一)生活化的取材
佩吉·查鲁卡的水彩静物画创作多取材于她的日常生活。20世纪50年代的照相写实主义给佩吉·查鲁卡的水彩静物画创作带来了极大影响。正如照相写实主义大师查克·克罗斯利用照片的创作方法一样,现实生活中的佩吉·查鲁卡习惯随身携带相机,甚至认为自己首先是位摄影师,其次才是画家。在她的童年时期,她的父亲便给她提供了一整套摄影设备和暗室。在用绘画表现自己的想法之前,佩吉·查鲁卡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该如何用摄影表达自己的内心。在电脑普及之前,佩吉·查鲁卡就尝试利用各种手法来营造不同的摄影效果,利用摄影后期技术改变摄影的色调、明暗或整体的气氛。这些早期的摄影训练为她之后的水彩静物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佩吉·查鲁卡习惯于在一个时期内不断深挖同一个题材,例如她的铜锅系列,从第一幅至今,中间已跨越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如作品《铜锅的反光系列之八》,由于材质的特殊性,多个铜锅凑在一起,不仅能反射周围的环境,还会出现互相反射的现象。佩吉·查鲁卡不拘泥于现实中的铜锅色彩,会主观地提高画面色彩的纯度,夸张铜锅与周围环境的反射关系。现实中的复杂景象经她处理,画面立即显得喧闹嘈杂却又不失整体的和谐。
花卉题材也常常在佩吉·查鲁卡的水彩静物画中出现。这些画中的花朵无不来自她自己的花园,也正是与所画之物的朝夕相处才使她的水彩静物画显得更加可信。如作品《牡丹怒放》,画面仅聚焦于一朵盛开的粉色牡丹,仔细观察,画中牡丹的每一片花瓣都显现出丰富的色彩变化,这即是佩吉·查鲁卡对画面的主观处理。
佩吉·查鲁卡的水彩静物画中有一个系列格外引人注意,那就是以复杂印刷品作为衬托背景的静物。以作品《静物与红色康乃馨》(如图1)为例,画面的背景是一张色彩夸张的儿童漫画,复杂的形象与文字再加上纯度极高的印刷色彩,放在画面中一旦处理不当就极容易喧宾夺主。然而,在这幅水彩静物画中,佩吉·查鲁卡将画面的主次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造型的繁与简、色彩的纯与灰巧妙结合,这无疑为水彩静物画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
佩吉·查鲁卡很少画水彩人物画,因此她会将自己静物画中的某件物品当作“自画像”进行表现。如在作品《静物与红色康乃馨》中,佩吉·查鲁卡将画中的红色康乃馨看作自己的投射,因此在刻画上也显得更加用心。类似的题材还有作品《准备上路》,佩吉·查鲁卡应邀参加一个以“旅行”为主题的展览,这幅画中的墨镜就在主观上充当了她的“自画像”,因而也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
(二)严谨的造型要求
佩吉·查鲁卡的水彩静物画对造型的严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她的起稿方法有别于绝大多数画家。在创作水彩画时,佩吉·查鲁卡选择不画铅笔底稿,而是作画过程中一直将投影仪开着,图像直接投在纸面上,这样也使她的水彩静物画造型显得极为准确。
佩吉·查鲁卡的水彩静物画在光感表现上显得极为突出,这一方面有赖于她对画面明暗关系的严格把控,另一方面也源自她对色彩冷暖关系的主观加强。以作品《向日葵小夜曲》为例,画中描绘的是威斯康星州典型的野向日葵,画面的亮色区域直接利用了水彩纸的本白。阳光照耀下的花朵在白墙上映出清晰的投影,白色的纸张与蓝紫色的阴影在明度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画面的光感更加强烈。冷色调的阴影颜色与暧白色的纸张颜色对比也使画面的光感增添了阳光的味道。向日葵黄色花瓣的阴影大胆使用互补的紫灰色,这一方面加强了画面色彩的冷暖对比,另一方面也使画面局部的明度关系进一步增强,最终使画面光感跃然纸上。
(三)缤纷的用色习惯
佩吉·查鲁卡的水彩静物画虽是以照相写实的面貌被大众喜爱,但不同于真实的照片效果,她的水彩静物画蕴含着缤纷的色彩,这也得益于她对摄影的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照片大都削弱了物体的灰色层次,非黑即白的照片效果也简化了实物原本丰富的色彩。如果仅是对照片表面效果的抄袭,画面效果无疑会显得呆滞而缺乏生机。艺术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佩吉·查鲁卡偏爱在自己的水彩静物画创作中使用缤纷的色彩。她时常主观夸张照片的色彩,丰富画面物体的色彩层次。作品《铜锅的反光系列之八》的画面乍一看上去五颜六色,有黄铜的本色、反光中的蓝紫补色及黄绿色、倒影的深褐乃至黑色等,这些现实照片中并不突出的颜色被她大胆地表现出来,然而缤纷的用色并没有破坏画面的整体色调。可见,佩吉·查鲁卡极好地做到了丰富与和谐的统一。
作品《红与黑》描绘的是佩吉·查鲁卡家中的一个黑色水罐和一把红色茶壶,两件器物下方铺垫着广告宣传单,釉质的器物表面投射出丰富的形状与颜色。佩吉·查鲁卡习惯从画面的一个局部入手逐步向四周推进。在画到每一个局部区域时,她并不关心画的究竟是什么,而是专心于颜色的表现。所以她画面中的每一块局部看起来都像是一幅抽象画,然而整体看上去又不显得突兀和杂乱。
(四)深入的细节刻画
佩吉·查鲁卡水彩静物画耐人寻味的细节刻画吸引了无数观者,这也是她水彩静物画的一大特点。作品《钢管乐器与花束》综合了她热爱的一些素材:花卉、乐器、阳光、反光。这是一幅尺寸较大的画作,前景的玻璃瓶中插满了各式鲜花,中景则是放着黄铜质感的乐器。为了丰富背景,佩吉·查鲁卡将照片中的空白背景添入各式花卉,使整幅画面细节满满。这不禁使人想到拉斐尔前派画家米莱斯的画作《奥菲利亚》。画面主体人物周边的各种植物都被细细描绘,以致后人可以据此一一叫出它们的名字。在《钢管乐器与花束》画面中,黄铜乐器的反光显得极为复杂,各式物品反射其中,不同的形状与颜色加大了表现的难度,但佩吉·查鲁卡在此处体现出极大的耐心。与此相仿的情形还有玻璃花瓶的细节表现,繁杂的细节刻画显示了佩吉·查鲁卡精湛的水彩画技法以及她对水彩静物画创作的极大热情。
作品《准备上路》的画面构成并不复杂,一副太阳镜和两枚钥匙放在一张有折痕的地图上。简洁的画面内容丝毫没有减少画面的精彩程度。画面先是对钥匙细节的精心刻画。从色彩角度观察,钥匙的每一小块区域都体现出色彩的丰富性,中性金属灰色受环境的影响进而反射出五颜六色的色彩倾向。从明暗角度观察,钥匙上的每一个起伏都被准确表达。色彩的丰富加之明暗的准确,使画面中的钥匙显得无比精彩。作为“自画像”的太阳镜更是将镜片的反光表现得惟妙惟肖。最令人动容的部分还是画面背景有折痕的那张地图。佩吉·查鲁卡先用不同层次的灰色将地图的起伏关系画出,而后则是极富耐心地一一描画出地图上的每一处细节。每一条线路乃至每一处地名都纤毫毕见地还原在画面上,然而整体看来又不显琐碎。这不但体现了佩吉·查鲁卡的细节刻画能力,而且让我们看到了她出众的画面整体控制能力。
三、佩吉·查鲁卡水彩静物画《铜锅的反光系列之九》(如图2)创作过程解析
第一步:将拍摄的铜锅素材转换成幻灯片,而后直接将图片投在画纸上,不用起铅笔稿,但需要花费时间思考着手点,根据画面的具体情况而定。这幅画作则是由上及下依次进行。铜锅的质感决定了它的反光会非常强烈,大量的反光形成色彩的丰富性。为了确保画面色彩的多姿,需要分区域局部进行,当画到某一部分时,佩吉·查鲁卡会利用纸胶带将该区域周边的纸面覆盖,而后以湿画法大胆地进行局部刻画。
第二步:铜锅内壁画法。此处需要用到湿画法和干擦法。先用纸胶带将暂时不用画的区域遮盖,而后用清水均匀打湿要画的局部区域,用笔竖方向一笔一笔画出反光的颜色,让这些颜色自然融合渗透,以表现金属内壁的基本质感。待这层底色晾干后,再用硬毛扇形笔蘸取较多的颜料横向沿着内壁的边缘用笔,以描绘出金属表面拉丝的质感,待这层颜色干后,去除周边的纸胶带就可看到铜锅整齐的边缘。
第三步:在此环节,照片只是借鉴,需要在实物照片的基础上加强这一对比关系。在表现光滑的物体表面质感时,需要把物体的明暗交界线表现得更加突出,以避免物体表面深色与浅色的互相渗透。因此,具体操作时不要画得太湿,不然会影响物体质感的表现。这些铜锅的基础色是焦橙色,但仔细观察可以从中发现钴蓝色、紫罗兰色、黄色、红色等其他颜色。在画的过程中,要学会将局部的色彩抽离,不要过分关注物体的形,而是要多从色彩的角度观察,依照相片,但万万不可被照片牵着鼻子走,否则画面易显得呆滞和乏味。为了保持画面颜色的透明感,尽可能不用白色。对于画面最重的色彩,佩吉·查鲁卡会直接用黑色,或在稀释后的黑色中加入适量的蓝紫色。加重这幅画面最深颜色时尽可能少加水,否则画面最终效果会显得对比不足。
第四步:铜锅表层和柳钉细节的画法。处理这些地方不用覆盖胶带,只需运用小面积的湿画法。为了能使色彩自然流淌,佩吉·查鲁卡先将局部色块用水打湿,中间柳钉部分留出不打湿,而后将几种原色直接在纸上调和,橙色、紫色和青色会在水的引导下自由扩散融合,使局部区域的色彩既生动又丰富。这种随机的画面效果正是水彩画的魅力所在。等这一区域干透之后,用小笔细心勾出柳钉即可。
第五步:检查画面整体关系,查看画面明暗关系是否不足、画面的整体色调是否协调。在整幅画开始之前,佩吉·查鲁卡已决定画面的主色调以及用哪些颜色来表达。这样的一幅水彩静物画往往需要佩吉·查鲁卡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才能完成,对于作画的耐心也是成功完成一件作品不可或缺的品质。
佩吉·查鲁卡的水彩静物画有其独特的创作方法。佩吉·查鲁卡对造型准确度的严格要求、对画面色彩丰富性的大胆探索以及对画面细节的不懈追求都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