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浅谈广西京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与当代价值——以京族群舞《阿乜啊,海》为例论文

浅谈广西京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与当代价值——以京族群舞《阿乜啊,海》为例论文

8

2024-08-23 11:23:18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从古至今,舞蹈都是人们乐于欣赏的艺术形式,在各种大型活动中从不缺席。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折射,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作,不断积累发展而来的,是通过整个民族在几百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的总结与提炼得出的,它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直接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表现着他们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与心声。京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少的一个民族,也是我国唯一一支以海为生的民族,其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与民族色彩。

  从古至今,舞蹈都是人们乐于欣赏的艺术形式,在各种大型活动中从不缺席。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折射,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作,不断积累发展而来的,是通过整个民族在几百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的总结与提炼得出的,它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直接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表现着他们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与心声。京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少的一个民族,也是我国唯一一支以海为生的民族,其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与民族色彩。根据文献记载和当地京族老人的描述,京族的先民是从越南一带迁徙而来的,并于1958年定名为京族。他们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聚居在东兴市江平镇的灌尾、山心、巫头三个海岛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京族人民伴随着大海的潮起潮落而生活,形成了别样的风俗习惯、民族风情,从而造就了京族舞蹈独特的舞蹈风格和审美特征。

  一、岁月沉淀显现独特舞蹈风格

  “民族性”和“地区性”体现着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地域特征,抒发着本民族广大群众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要求,由此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的舞蹈形态、风格和节奏特点。舞蹈风格的形成受地域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是在该民族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以及风俗习惯等条件下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色彩。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风格的舞蹈,从中所体现的独特风格可以折射出对应民族的历史文化,这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沉淀与积累,是我国民族发展中熠熠生辉的一页。京族舞蹈有数百年的历史,其中表现的动作、蕴含的情感是从京族人民劳作、生活、祭祀等一系列活动中演化而来的,展现了京族这个海洋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对生命的敬仰以及对神灵的敬畏。其舞蹈形式也是对海洋文明的阐释,此外,京族舞蹈演员也能从身体运动中展现出柔美性与含蓄性。京族海洋文化的丰富多彩源于京族人民伴随着潮起潮落的海洋进行的劳动和生产生活,他们通过心灵深处的体会、感受,表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大海的敬畏。这种情感也在舞蹈中流露出来,体现着海洋民俗文化的风貌。

image.png

  自16世纪初,京族从越南涂山一带陆续迁入中国,距今约有500年的历史。在这500年中,京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海边,依靠捕鱼为生,由于居住环境的特殊性,大海给京族人民带来了丰富的物产资源,也带给他们独特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形成了他们舞蹈中特有的审美特征,塑造了京族人民独特的表达美的方式。京族舞蹈风格多为圆润、柔和、细腻,与生活在辽阔草原的北方游牧民族呈现的舞蹈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京族舞蹈靠海而生的审美特征

  (一)指尖运动中呈现京族舞蹈之柔美性

  京族舞蹈之柔美,主要体现在京族女性的手指纤细并且十分灵活上。京族人民在日常劳作时“织网”“修网”“拉网”这些动作都要用手腕穿梭打结,如在拉网时由小指到食指依次抓紧网线,双手交替向回拉,同时身体后退。因此,长期的劳作生活形成了京族舞蹈“轮指绕花”“手腕翻花”等动作。同时,手部动作的“柔”“绵”“轻”又是对海洋的生动模仿,并且这些动作与“圆”的运动密切相关,表现着京族人民“人海和谐”的美好愿望。这些动作无不表现着京族人民对大海的依赖。

  在京族群舞《阿乜啊,海》中,编导充分运用了这些手部动作。如舞蹈演员身体朝向二点,伴随着膝盖的屈伸,向二点撒网、拉网的动作;舞蹈演员们在舞台中心集中成小方块,半蹲在地上,手心朝上,手腕从肩部向上延伸,在此过程中,小拇指向外慢慢轮动,后四根手指依次展开;手臂向下运动时,掌心朝内,小拇指慢慢向掌心方向轮动,后四个手指依次向内收拢。这些柔美且独特的手部动作,配合着节奏的起伏,将京族舞蹈的柔美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刻画出了柔美优雅的京族女性形象。

  (二)翩翩舞步中表现京族舞蹈之含蓄性

  靠海而生的京族的另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便是内敛含蓄。温柔细腻、纯真朴实、善解人意是京族女性的共性,这是由于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男耕女织是一大时代特点,并且男性的地位往往要高于女性,所以京族的许多大型民间活动基本都由男性来主持或参与,女性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因此,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京族女性自然而然地把精力投入到了家庭中,为家庭奉献自己的力量与智慧。

  另外,沿海生活的环境造就了京族舞蹈特有的舞步。由于海岸上多是沙子,行动不便,所以京族人民在走路时不能像在陆地上一样大步行走,其步伐更为细碎、快速,因此,出现了京族舞蹈当中常用的“圆场步”“沙滩步”。这种小巧快速的步伐使京族女性看起来更为含蓄内敛,同时这样的特征也被融入京族舞蹈中,使京族舞蹈中的动作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京族群舞《阿乜啊,海》中表现的含蓄性正是运用了这种紧凑的步伐,快速灵动的舞步既可以表现京族女性日常生活中的繁忙,也有助于舞蹈中各种队形的快速变换,使舞蹈队形更加丰富。《阿乜啊,海》中,一开始演员们站成两排,通过后排插空的方式,进行队形上的前后变化。演员们用圆场步前进,用小碎步倒退,脚下是灵活多变的,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直接感受,配合着幽蓝色的灯光,好似将大海搬上了舞台。例如,舞蹈中表现京族女性在海边劳作的场景时,演员们左手执帽,右手捡贝壳,配合上身的起伏,舞步灵活、快速,再以这样的舞步为基础来变换舞蹈队形,表现了海边劳作的忙碌与收获的喜悦。在这个舞蹈作品中,舞蹈演员的身体多是向前弯曲呈90度角,并时不时将帽子戴在头上,遮住双眼,这种不露脸的行为在舞蹈当中较为少见,因此加深了京族舞蹈的神秘性,从而使京族舞蹈显得更加内敛含蓄。

  (三)道具服饰呈现海洋意味

  作为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服饰与道具的选用,在舞蹈表演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服饰与道具的选用对于舞蹈表演中视觉效果的营造、民族文化的表现、舞台气氛的烘托、情感情绪的表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使整个舞蹈美上加美,且更真实、更具体、更具有艺术性。舞蹈服饰可以称为“舞蹈演员的第二皮肤”,反映着强烈的民族色彩,折射着民族光芒,使整个舞蹈充满有别于其他民族的地域特点。舞蹈道具的选用则能够有效交代舞蹈所处的相关环境或时代背景,起到扩大舞者的肢体语言、强化舞蹈感染力的作用。

  在京族群舞《阿乜啊,海》中,创作者选用了蓝色旗袍式服装与白色长裤作为舞蹈服饰,蓝白相间的颜色搭配加强了整个舞蹈的审美效果,并且起到了塑造角色的作用,令观众联想到波光粼粼的海面掀起层层浪花,也让观众看到了一群温柔细腻的京族女子在海边劳作的场景。带有民族色彩的蓝白色舞蹈服饰,伴随着舞蹈演员灵动的脚下步伐和灵活的肢体语言飘逸在舞台空间中,使海洋的韵味扑面而来,与海洋民族的特点相互呼应。

  此外,京族群舞《阿乜啊,海》在道具的选择上,加入了京族人民日常劳作时使用的竹编斗笠,使整个舞蹈体现艺术魅力的同时更加具有真实性,形成了京族舞蹈极具海洋韵味的表演风格。如在该舞中,舞蹈演员头戴斗笠,身体向前呈90度弯曲,右手捡海螺,放于左侧腰间,将劳作生活搬至舞台之上。又如,在该舞的尾声,舞蹈演员头戴斗笠,全体背对观众,在舞台中央呈一竖列排齐,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旋律,以从后至前的顺序向舞台两侧走去,美妙的身影给观众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能令观众联想到京族人民在海边劳作后伴随着夕阳归家的场景。

  三、京族舞蹈的当代价值

  (一)文化价值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舞蹈是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而存在的,是时间与空间并存的艺术形式。人体本身是舞蹈的物质载体,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艺术表现手段,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促进身心发展且具有广泛性的一种群众艺术。它起源于原始时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与诗歌、音乐等相结合,具有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是一种常见的娱乐形式。

  时至今日,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已走过数万个春秋,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它仍与人们生活的各方面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是精神世界与情感状态的有力展现,也是个人情感与社会情感的一种表达。它神形兼备,可以传情达意、叙事抒情,展现着人与生命、与万物的对话。正如苏珊朗格所说:“凡是用语言难以完成的那些任务——呈现感情和情绪活动的本质和结构的任务——都可以由艺术品来完成。”而舞蹈在情感方面表现出的真实、淳朴、直接,往往是其他艺术所不能及的。因此,一个民族独特的舞蹈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该民族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

  从文化视角来看,京族舞蹈中体现着京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劳动的景象,其动作、服饰、道具、音乐等方面都是对海洋文化的生动诠释,体现着海洋文化的美学价值。京族舞蹈向我们诉说着京族的漫长历史以及京族人民对美好和幸福生活的期盼,这些文化内涵构成了京族舞蹈的美之所在。

  京族舞蹈随着京族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变化,它既是这个民族与生俱来的,又是随着历史变迁与时俱进的。就其本质来说,京族舞蹈在根本上反映着京族人民的理想、习俗、愿望、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浓厚的历史性。京族人民渴望与大海和平共处,他们靠海而生,依海而行,对大海有着很深的依赖。当大海的神性色彩与舞蹈合二为一时,人们的思想就会散发出无比绚烂的光芒,这种光芒会随着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传递给观众。京族舞蹈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舞蹈意象,从根本上说体现了京族人民对生存的渴望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万物有灵”的真实写照,使京族舞蹈更具文化韵味。

image.png

  (二)艺术教育价值

  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形式,京族人民以独特的审美特征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京族舞蹈。在如今的民间舞蹈研究活动中,京族舞蹈已然成为民间舞蹈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它的教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随着如今各大院校越加重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带有强烈地方特色与代表性意义的京族舞蹈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现今,部分广西高校的舞蹈专业课堂上开设了京族舞蹈课程。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其将京族舞蹈纳入课程之中,体现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在舞蹈课堂中更加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更了解民间舞蹈艺术中所包含的民族智慧,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此外,广西艺术学院还编创了关于京族的舞蹈作品,如《阿乜啊,海》《海的女儿》,使京族舞蹈得到更多的关注,给舞蹈界注入了新的力量,使其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和谐共生,也使其独特魅力以更加直抒胸臆的方式呈现。

  京族舞蹈不仅是京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风格特征屹立在民族舞蹈之林。舞蹈中的动作虽然没有声音,但能够表达千思万绪,引起观众共鸣。观者在舞蹈演员的一颦一笑、一转身一回眸中,能够更真切地体会到舞蹈所传达的心声,由此搭建起编导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京族舞蹈面向广阔的自然,其中蕴含着自然、柔美、含蓄、质朴之美。京族舞蹈中人海和谐的愿望启发着现代人民要与自然建立起和谐共生的关系,体现着人与自然的永恒主题。京族舞蹈中所呈现的民族凝聚力与本民族文化精髓,形成了独具海洋特征的舞蹈形式和风格,对于丰富我国舞蹈内容、挖掘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