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美术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传承及创新论文

美术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传承及创新论文

15

2024-08-07 11:02:53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剪纸作为我国古代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距今已有千年的发展历史。最早发现的剪纸艺术作品可以追溯到北朝时期的团花剪纸,既表现出当时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展现出其应用于宗教与祭祀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剪纸在现代的用途更加广泛,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日常生活,都能够看到剪纸所展现出的主题性的作品,剪纸作品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剪纸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四种用途。其一作为美化家居的装饰品,包括窗花、墙花以及门采等。其二用作节日习俗,包括各类节日庆典等。其三为装饰性的工艺美术作品,如花扇、走马灯。其四为民

  剪纸作为我国古代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距今已有千年的发展历史。最早发现的剪纸艺术作品可以追溯到北朝时期的团花剪纸,既表现出当时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展现出其应用于宗教与祭祀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剪纸在现代的用途更加广泛,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日常生活,都能够看到剪纸所展现出的主题性的作品,剪纸作品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剪纸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四种用途。其一作为美化家居的装饰品,包括窗花、墙花以及门采等。其二用作节日习俗,包括各类节日庆典等。其三为装饰性的工艺美术作品,如花扇、走马灯。其四为民间生活中各类用途的剪纸,如应用于刺绣中、蜡染工艺中等。因此,剪纸艺术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较强的传承与发展意义。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及民间艺术,也能够丰富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创作力,继而促进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

  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美术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传承及创新,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能够为美术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以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005XpTbZly1hi309y0ds5j30j60j5wfq.jpg

  美术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传承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小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索欲,将剪纸艺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文化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剪纸艺术层面的审美能力获得有效提升。我国剪纸作品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色彩、构图等艺术精品,且具有深远的寓意,所要传达的不仅仅是浅层的形状美,也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小学生对剪纸作品的赏析,能够提升自身审美能力及美术素养,培养创作力,帮助其通过美术艺术来表达自身的情感。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美术课堂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可以通过剪纸艺术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及创作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为其提供多样化的表现及实践机会,促使学生可以通过美术手法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剪纸艺术融入进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发展历程、风格样式等,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素养与创新素养。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对大量剪纸艺术进行赏析,也能够帮助艺术拓展视野,促使学生对民俗文化艺术形式等有更深的了解,不断提升美术素养。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小学阶段美术教学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作理念进行解读,深入挖掘作品的精神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生在美术方面的艺术修养,并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及审美观。我国传统剪纸艺术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文化价值,凝结了艺术精神与民族精神,具有精神与物质双重作用,也渗透于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国劳动人民审美思想的完美体现。通过剪纸艺术,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不断向其渗透剪纸艺术的精神内涵,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艺术潜力及其剪纸的兴趣,帮助其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自信感及认同感,继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术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传承及创新现状

  一、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融入相对较少

  将剪纸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中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学校对剪纸艺术融入小学美术的支持不够,教学措施不够完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尤其是涉及剪纸艺术的美术工具及书籍资料等,使得剪纸艺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教师对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融入积极性不高,融合内容相对肤浅,也只是带领学生学习剪纸作品等,未深入探讨剪纸艺术的价值及意义。

  二、美术教师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美术教师作为剪纸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需要对剪纸艺术及美术教学的融合契机及协调性进行分析,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剪纸艺术融入进美术课堂教学之中。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美术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思想动态掌握不足,忽视学生想要学习体验的需求,也导致学生对剪纸艺术课堂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其次,部分教师对于剪纸艺术的了解不足,现有的知识也是经过学校的统一培训了解一二,未深入学习美术剪纸艺术的发展历程、历史价值等,导致在授课过程中也掌握不准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继而影响美术剪纸艺术的教学效果。

  三、美术剪纸教学的环境氛围不足

  剪纸艺术作为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就需要在科学的环境与氛围中展开。但是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未充分意识到剪纸艺术的教学意义,过多地重视对学生美术基础理论或者剪纸理论知识的传输。加上部分家长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视不足,使得学生学习美术剪纸艺术的积极性不高,进一步影响了美术剪纸艺术在美术课堂中的传播,继而导致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

  四、美术剪纸艺术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现阶段,部分小学虽然已经将美术剪纸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相融合。但是一方面,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融合作为校本课程的方式,对其重视度不高,在教学实践中完全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缺乏创新性,也导致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美术剪纸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数重视理论知识的传输,或者单纯教授学生剪出常见的作品样式,对其文化内涵的解读不足,这也导致美术剪纸艺术教学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意义不大。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剪纸知识,缺乏自主思考与想象力,对美术剪纸艺术的传承兴趣不高,更不利于创新发展意识的培育。

  美术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传承及创新策略

  一、提升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融合意识

  剪纸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中,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对其形成重视,了解剪纸艺术的价值及教学意义。一方面,需要学校为剪纸艺术走进小学美术教学做好资源与教学规划的支持,完善剪纸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课程安排,制定完善的课程实施方案。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剪纸艺术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也要认真对待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融合教学策略,将其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提升剪纸艺术的应用价值。除此之外,也应当向学生宣传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及审美价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剪纸艺术对于提升自身审美水平与鉴赏水平的重要作用,从而重视小学美术课堂中剪纸艺术内容的学习。

  二、重视教师剪纸艺术的修养提升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对剪纸艺术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要强化教师的综合素养。首先,教师应当充分认识与了解民间剪纸艺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民间剪纸艺术,对剪纸艺术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教师应当掌握正确的剪纸基本技法,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进行讲解与演示,科学地进行引导,以此展现出剪纸艺术的美。其次,教师应当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剪纸艺术的教学目标应当围绕着周期性的实践为主要方向,重点挖掘剪纸艺术的魅力。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折纸、纸上画,然后剪出形状的方式完成作品。为了保障安全性,也可以通过撕纸艺术,剪刀辅助的形式来形成对称的剪纸图案。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主创作的想法,也可以尝试对学生进行剪纸细节的讲述,并教授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剪刀,继而剪出艺术作品。最后,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剪纸艺术的培训,邀请民间艺术家对教师进行辅导,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及教学意义。或者采用网课等方式,组织教师赏析各地名家的作品,以此了解不同地域剪纸艺术的应用情况,为美术教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等。

  三、营造良好的剪纸文化教学氛围

  想要提升剪纸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教学质量,学生的主动参与也是十分关键的。但是就实际而言,多数小学生在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感及体验性不足,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剪纸文化教学氛围营造不足。因此,教师应当尝试营造剪纸文化氛围,以此来激活学生对剪纸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在剪纸教学之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剪纸的教学视频,学生的剪纸积极性被激活,可以创作出更多生动形象的剪纸作品。教师也可以将学生所创作的剪纸作品张贴在教室内或者美术展示区,以此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剪纸风格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按照剪纸纹样可以将剪纸划分为装饰类、俗信类、造型类以及设计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剪窗花的过程中体会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将剪纸艺术融入教学的过程时应当充分利用课堂的开放性,营造良好的剪纸文化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剪纸兴趣。除此之外,剪纸艺术融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获得家长与社会的支持,学校可以组织创办民间艺术的主题日,组织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到剪纸游戏中,通过宣传剪纸艺术,提升家长对剪纸艺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支持。社会层面,则可以带领学生到非遗传承人或者民间艺术博物馆等参观,在诸多名家名作的围绕下,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艺术审美水平,继而达成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教学目标。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四、利用民间剪纸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首先,要引入民间剪纸资源,促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具丰富性。民间剪纸资源指的是民间剪纸艺术为主的资源形式,包括窗花作品、扇面剪纸等。科学运用民间剪纸资源有助于增强学生与剪纸课堂的亲密度,不断提升剪纸课堂的教学质量。如,邀请民间艺术家为学生进行授课,讲解剪纸艺术的技巧,与学生合作创作剪纸作品等。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参与到剪纸的实践之中,感受剪纸技艺的感染力及影响力,充分展现剪纸艺术的魅力。剪纸艺术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民间剪纸资源的融入,可以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模式的革新,也可以拓展课外实践活动,促使课堂教学实践效果更优。其次,要突出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积极地推动教学形式的创新发展。一方面是传统课堂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也应当充分结合剪纸艺术的基本特点,创编歌谣的形式,促使小学美术教学方式更具创新性。也可以在日常节日时引导学生通过剪纸作品来装扮教室、校园等,如在儿童节剪灯笼花、剪装饰画等,促使小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内容理解更加全面,可以通过剪纸艺术来欣赏传统艺术的美,也可以结合节日来显现出剪纸的内在美。

  综上所述,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传承及创新,既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又能够学习传统民族文化,建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但是在剪纸艺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影响了教学的效率。本文基于现有的问题,从提升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融合意识、重视教师剪纸艺术的修养提升、营造良好的剪纸文化教学氛围、利用民间剪纸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传承及创新路径,以期能够为剪纸艺术的发展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