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基于儿童行为特征的“儿童友好”口袋公园设计论文

基于儿童行为特征的“儿童友好”口袋公园设计论文

37

2024-07-29 11:32:54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城市中的口袋公园作为儿童重要的户外活动空间之一,是促进儿童身心成长的重要场所,具有科普教育、促进儿童交流交往的作用,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但目前国内口袋公园中儿童活动空间数量较少,活动设施形式单一,导致儿童的户外活动环境缺少趣味,公园中的设计规范和指标也大多是从成年人角度出发,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服务设施也不够完善。因此,有必要从儿童行为心理学角度探讨儿童友好口袋公园的设计,以满足儿童的活动需求和服务。

  一、设计背景

  城市中的口袋公园作为儿童重要的户外活动空间之一,是促进儿童身心成长的重要场所,具有科普教育、促进儿童交流交往的作用,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但目前国内口袋公园中儿童活动空间数量较少,活动设施形式单一,导致儿童的户外活动环境缺少趣味,公园中的设计规范和指标也大多是从成年人角度出发,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服务设施也不够完善。因此,有必要从儿童行为心理学角度探讨儿童友好口袋公园的设计,以满足儿童的活动需求和服务。

  二、儿童行为活动特征

  (一)儿童心理及行为特征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认知的积累,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发展与行为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特征,依据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有关儿童年龄分类的文献,将儿童活动行为发展分为4个年龄阶段,分别是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对4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应的分析其游戏行为特征和活动需求,得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诉求和游戏行为模式是不同的。(表1)

  (二)儿童主要活动类型

  游戏活动是儿童自我发现和认知的方式,是“儿童友好型”口袋公园设计的切入点。从儿童活动的角度出发,探索如何提供更符合儿童实际活动情况的景观环境空间。日本学者仙田满将儿童游戏空间主要活动类型分为:身体性、社会性、感性、创造性、挑战性。德国学者谭玛丽认为从儿童生理学家来看有4种玩耍形式:运动型、交流和社会型、创造型、感官型。中国学者韩涵等人将儿童在公园中进行趣味活动的类型分为:运动型、感知型、社交型三类。综上来看,各学者的分类基本相似,并结合上文中关于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游戏行为特征情况,在此将儿童活动类型归纳为5种,分别是运动型活动、社交型活动、创造型活动、探索型活动、感知型活动。

image.png

  1.运动型活动

  对于孩童来说,通过运动能够增强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有利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运动型活动主要表现为简单的肌肉活动,从而达到锻炼儿童身体机能的作用。活动类型有攀爬、荡秋千、儿童游乐器械等。

  2.社交型活动

  社交型活动主要存在于年龄稍大的同龄儿童之间的互动,活动表现为大于2人以上的游戏协作或互动。社交型活动类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以激发身体机能活动为主,侧重训练身体的协调和灵敏性,如传声筒、跷跷板等;另一种以激发脑力的智力活动为主,侧重于锻炼思维能力,如下棋、猜谜等。

  3.创造型活动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不再仅仅满足于游乐玩耍需要,而是逐渐趋向于能够动手操作类的创造型活动。公园的良好环境能够带动和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进行各种创造性活动。如在空间中提供涂鸦墙,供儿童肆意绘出心中梦想的乐园,也可提供可塑性游戏材料,让孩子成为假想设计师,创造出有趣的形态。

  4.探索型活动

  在儿童成长到少年阶段,身体逐渐发育成熟,行为活动更倾向于具有冒险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探索型活动正好能够满足这一时期孩子的游戏需求。探索型活动可锻炼儿童的意志力、体力、脑力、勇敢精神等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在“儿童友好型”口袋公园满足安全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场地的自然环境、设施与装备、标识与引导营造舒适的儿童探险空间。

  5.感知型活动

  感知型活动是指通过调动儿童触觉、视觉、嗅觉、听觉、味觉的行为活动。这些感知型体验常常作为儿童早期发育中学习探索和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方式,是进行抽象思维的基础。感知型活动包括自然环境感知和人工环境感知两类,如水、石、植物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风铃、灯光、音乐等人工环境要素。

  三、设计原则

  (一)安全性

  儿童作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其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较弱,在户外活动中容易受到伤害。作为儿童的活动场所,口袋公园首要充分保障儿童的安全。儿童友好型口袋公园的安全性主要包括游乐设施安全、铺装材质安全、植物种植安全、照明与监控安全等4个方面。公园内的设施,如游乐设备、座椅等,应采用圆角、软边的安全设计,减少儿童在玩耍时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地面采用防滑、耐磨、易清洁的材料且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防止儿童在奔跑或玩耍时摔倒受伤,如EPDM橡胶地垫。植物品种选择时,应注意避免有毒、有刺、有絮的植物。此外,还应确保有良好的照明系统,为儿童提供足够的照明,防止因视线不清而导致意外。同时,公园内应安装监控设备,以便管理人员能够实时监控安全状况。

  (二)可达性

  儿童友好型口袋公园的可达性对于儿童及其家长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了儿童是否能够方便、安全地到达并使用公园。口袋公园的可达性主要包括场地选址、无障碍设计、导视设计等3个方面。口袋公园应位于儿童和居民容易到达的地方,如居住区附近、学校周边或公共交通站点附近。这样能确保儿童在步行或骑行的距离内就能到达公园,方便日常的活动和娱乐。此外,公园的选址应尽量远离城市主干道和车流量较大的城市道路,避免人流较大、繁杂的区域,保障儿童出行安全。公园入口应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有特殊需求的儿童使用。例如,设置坡道、扶手和轮椅可通行的设施,确保所有儿童都能平等地享受公园的资源。公园周围应设置明显的导向标识,这些标识可以是地图、指示牌和路标等,帮助儿童和家长快速找到公园的入口和各个功能区,方便通行。

  (三)全园性

  儿童友好型口袋公园的设计与传统儿童公园或者其他口袋公园不同之处在于,儿童友好型口袋公园将公园的整个区域作为儿童活动的范围,儿童可在公园内任意空间活动时没有阻碍和限制,从而摆脱传统公园对于儿童活动区形成的固有分区模式。

  (四)自然性

  儿童对自然具有天生的亲近感,自然环境能促进其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等感知觉的发展。因此,在口袋公园的设计中,适当增加自然元素来模拟自然环境,如利用泥土、植物、水流等自然元素,满足儿童亲近自然的需求,激发儿童探索和认知自然世界。相关研究证明,在自然环境中成长的儿童能够一定程度降低患各种精神障碍的风险。

  (五)趣味性

  儿童口袋公园可以从游乐设施、互动元素、教育意义、色彩与造型等4个方面丰富其趣味性,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充满乐趣和创意的儿童活动空间。口袋公园内的游乐设施多样且富有创意,如滑梯、攀爬架、沙坑等。这些设施设计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供了丰富的游戏体验。公园内可设置各种互动元素,如音乐装置、水景互动、互动投影等,这些元素鼓励孩子与环境进行互动,增加游玩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儿童口袋公园不仅要注重娱乐性,还应融入教育元素。

  四、设计策略

  (一)儿童参与共同营造

  儿童友好型口袋公园旨在从儿童的角度了解其真正诉求,保障儿童的参与权在城市建设中的话语权。因此,在设计前首先要了解儿童的想法和需求,如兴趣爱好、活动习惯等。通过调研和问卷等方式,收集家长和儿童对公园功能的期望和需求,并将他们的需求体现在设计中。

  (二)引入场地趣味主题

  儿童友好型口袋公园基于儿童视角出发,设计方案应具有明确的主题定位,如动物世界、自然探索、童话乐园等,这些主题设计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他们在游玩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乐趣。空间主题定位可依据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来确定设计主题。如果公园位于历史文化丰富的地区,可以考虑融入历史文化元素;如果周围是自然景观,那么自然生态主题可能更为贴切。

  (三)合理划分空间布局

  儿童友好型口袋公园的使用人群具有全面性,因此,在功能空间布局时应考虑各年龄层的使用需求。具体而言,口袋公园的整体空间布局应依托场地的基础条件,在划分功能分区时需考虑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需求的活动空间,同时,还需满足成年人看护、社交、运动等需求的一般性功能分区,如林下休憩区、互动休闲区、科普教育区等,这些一般性功能分区内部也可以布置满足儿童活动需求的活动场地。

  (四)多元儿童活动空间

  由前文可知,基于儿童行为特征将儿童活动空间划分为5种类型。这些多元化的空间类型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供丰富的玩耍选择,有利于儿童在景观空间自主开展各类活动。在儿童友好型口袋公园设计时,可以根据场地空间规模、环境条件等合理设计活动空间类型,满足公园的多元化使用需求。

  五、结语

  儿童友好型口袋公园作为国家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战略的一部分,需要从儿童视角出发考虑,避免填鸭式设计。本文从儿童行为特征为切入点,为儿童友好型口袋公园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探索视角,希望为儿童友好型口袋公园的设计应用提供一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