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互动装置创作研究—以ChatGPT为例论文

2024-07-29 11:23:01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使互动装置的表达形式和媒介载体有了更多选择性。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互动装置艺术带来全新思路,为创作者降低门槛,提升效率。另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了创新工具和手段,为互动装置艺术带来个性化、智能化的艺术体验。本文结合实例,展示基于ChatGPT的互动装置作品在人机协同创作、拓宽艺术边界、提升艺术体验等方面的优势,致力于推动互动装置艺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拓展互动装置的创作可能性。
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使互动装置的表达形式和媒介载体有了更多选择性。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互动装置艺术带来全新思路,为创作者降低门槛,提升效率。另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了创新工具和手段,为互动装置艺术带来个性化、智能化的艺术体验。本文结合实例,展示基于ChatGPT的互动装置作品在人机协同创作、拓宽艺术边界、提升艺术体验等方面的优势,致力于推动互动装置艺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拓展互动装置的创作可能性。
一、互动装置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综述
(一)新媒体技术推动下的装置创作演进
早期装置艺术的创作语言就是艺术家对现成品的拼贴合并,主要方式包括雕塑式的造型手法,现成品挪用、人为的装配购置是装置艺术显现的两种基本特质。早期的装置艺术在对现成品的意义重新建构并增加审美价值的同时,赋予了艺术品以新的呈现面貌。
新媒体互动装置在装置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新技术的介入导致媒介有所不同。随着后现代的递进,作品的意义和观念也呈现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其运用的媒介包含日常生活中的天然材料以及新媒体技术。艺术家能够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材料,配合装置中的互动程序以实现作品和观众互动的效果,并且让互动结果在观众面前有可视、可听、可感等多觉的呈现。基于此,互动装置的创作首先需要明确装置概念,给予空间轮廓和场景意向。其次,定义草图及制作效果图,列出互动装置的主体功能和大致的空间布置。再次,制作互动流程图,以此预设用户在场景中发生的空间互动行为及浏览动线。从次,进行技术调研,包括硬件、代码等。最后,进行成品制作,即材料调试、场地布置、软硬件结合的过程,将艺术创意与美学设计从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互动装置作品。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与特征
随着大数据和计算机处理能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开始期望计算机能够像人一样创造内容和产生创新想法。这推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计算机开始模仿人类的创造力,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60年代,人们开始使用概率论和信息论来建立语言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将输入的文本数据转换成概率分布,然后基于这些概率分布生成新的文本。20世纪90年代,随着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进入新阶段。神经网络可以通过训练来自动学习文本数据的潜在结构和模式,并用这些模式来生成新的文本。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出现了不少著名的模型,包括生成对抗网络(GAN)、变分自编码器(VAE)、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s)和转换器模型(Transformer)等。这些模型可以生成高质量的图像、视频、音频和自然语言文本,GPT系列是其中的代表。这些模型通过大规模语料库的预训练,展现了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这使得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展现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ChatGPT赋能互动装置创作模式转变
(一)ChatGPT启发新时代创意生成
ChatGPT的卓越表现得益于其背后多项核心算法的支持和配合,包括作为实现基础的Transformer语言模型、激发出其蕴含知识的提示学习和指令精调Prompt/Instruction Tuning算法、其涌现出的思维链能力,以及确保其与人类意图对齐的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算法(RLHF)。媒介工具正在经历一场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变革。其中,ChatGPT正成为创意生成的重要工具之一。ChatGPT通过学习大量的语言数据和上下文信息,能够模拟人类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理解并回应用户的输入,产生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对话内容。这种自然、流畅的对话体验不仅开拓了人机交流的新方式,也为装置创作的创意生成提供了崭新的思维空间。艺术家和创作者可以通过与ChatGPT进行交互,探索不同的主题和概念。此外,ChatGPT能够分析大规模数据,洞察受众趋势和喜好,还拥有预先绘制图像的能力。这种生成式的创意启发不仅能够帮助创作者突破思维的局限,还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创意来源。
(二)ChatGPT引领创作方式变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ChatGPT以其卓越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推动艺术创作方式的革新。传统的创作方式常常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和策划,以及大量的实践和反复修改。但在ChatGPT介入后,创作者能够更快速地产生出大量的想法和概念。作品《AI利玛窦的记忆宫殿》旨在运用人工智能再造视觉景观澳门。在创作过程中,由ChatGPT及Auto GPT处理文字信息,形成一套能基于数据编织的问答神经网络系统,并根据该系统来重写游历数据澳门的文字剧本,最后重构视觉图像剧本,极大地加速了创作的过程。
2023年,ChatGPT迭代为GPT-4,彻底开放多模态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文生图模型DALL·E3、具有视觉输入能力的GPT-4 Trubo以及新的声音合成模型都进入API,开始具备处理多种形式信息的能力。而彻底开放此类接口表明该技术已具备应用于各类场景的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多创新的可能性,更有助于实现不同领域技术的整合。2024年,OpenAI最新发布的文生视频智能大模型Sora再次增加了人工智能作用的全新维度。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ChatGPT将继续为创作者提供更多创新的可能性,推动创作方式的不断演进。
三、ChatGPT与互动装置创作融合的实践路径
(一)技术壁垒弱化
在媒介技术深入推进的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其超模拟、类人化等优势不断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全方位渗透,建构了技术奇观想象,为提升生产力带来很大空间。ChatGPT能够根据创作者的需求和想法,提供关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技术实现等方面的建议和指导。此外,ChatGPT还可以帮助大众快速了解互动装置的创作方式和背后的技术原理,其优越的信息再序能力使人们无需再从耗时的调研工作起步。并且,当面临编写代码这一技术挑战时。ChatGPT能够提供编程示例、代码片段和解决方案和自动化编码任务的支持。除此之外,当代码中出现错误或难以理解时,ChatGPT可以快速定位问题所在,并提供修复建议。执行烦琐的编码任务常常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ChatGPT可以成为自动化此项任务的有力工具,帮助创作者提高效率。因此,技术进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创作的普及化,人工智能让每个人拥有成为艺术创作者的契机。
(二)视觉创意探索
生成式人工智能使视觉创意不再依赖传统的呈现方式和技巧。不仅能生成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还能协助艺术家探索全新的创作方式,重塑图像创作的过程和结果。建筑师、计算设计师玛纳斯·巴蒂亚早已将ChatGPT用作帮手。在提供原创设计概念及特定元素后,运用ChatGPT创造叙事,通过结合关键词进行多次迭代,获得超乎预期的效果。他认为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将他们的想法快速转化为视觉表现形式,并允许对设计概念进行更高效的更迭和实验,带来更具创意和功能性的设计,以及更精简流畅的设计流程。
而在OpenAI将DALL·E3和ChatGPT集成后,只需要提示词,ChatGPT便可自动对词语进行拓展,极大地弱化了提示工程的约束,生成图像细节更多、描述更精准,让用户轻松地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精确的图像。基于ChatGPT的模型,还可以训练用于图像转换和风格迁移的算法,从而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影像装置《每日神话》运用ChatGPT生成图像,作品从智能机器的视角,将每天头条热搜榜转化为具有神话色彩的可视化事件。通过ChatGPT生成的视觉图像展现了别出心裁的实验性风格,诠释着智能机器对人类社会的解读。
(三)互动体验优化
将ChatGPT应用于创建互动艺术作品有独特优势,其强大的算法能够实时与用户对话或根据用户的输入调整作品。在此情境下,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即时演算的能力,无论用户执行何种动作,人工智能算法都能实时响应。这种即时性可以为作品带来新颖的视觉效果和参与体验。在首届OpenAI开发者大会上,OpenAI发布了GPTs。这是集成了多种GPT模型的平台,用户可以在其中选择合适的模型来完成各种任务。无论是文本生成、情感分析,还是图像识别、语音识别,GPTs都能为用户提供强大而灵活的支持。基于此,通过GPTs,艺术家可以灵活调整作品的形式,实现更具创新性和多样性的互动体验。
Inforg1.0是一个人工智能有机体装置,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提供了人工智能算法如何收集、处理、上传和使用数据的视觉物理表示。通过人工智能实时捕捉观众的图像,呈现数据收集的过程,再由人工智能生成影像。该装置还能够模仿人工智能提问,鼓励观众超越观看行为进行思考。借助人工智能和即时演算技术,互动装置的创作过程和体验过程得以实现融合,互动装置的互动体验得以进一步优化,拥有了对用户即兴创作灵感做出实时响应的可交互元素。
四、结语
ChatGPT提升了人类知识生产的效率,既使人的思考力和创造力通过机器实现突破,也使艺术家和创作者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基于ChatGPT的互动装置创作不仅为创作者降低门槛,提升效率,还能够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艺术体验质量,也为创作者探索更具先锋性的艺术风格提供了可能。在快速迭代的机器创造力面前,以人为主导的创意与判断将更加重要,在人机协作的基础上,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装置艺术领域的应用将为艺术创作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