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角下北宋官瓷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

2024-06-28 11:55:44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宋代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期,给世人留下了众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浪漫深沉的宋词、意境深远的文人画、令人魂牵梦绕的宋代建筑以及细腻雅致的瓷器等。尤其是令人赞叹的北宋官瓷,虽几经挫折而流传至今,在我国陶瓷发展历史中占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宋代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期,给世人留下了众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浪漫深沉的宋词、意境深远的文人画、令人魂牵梦绕的宋代建筑以及细腻雅致的瓷器等。尤其是令人赞叹的北宋官瓷,虽几经挫折而流传至今,在我国陶瓷发展历史中占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北宋官瓷以神秘高贵的出身、温润如玉的釉色、妙不可言的开片、极简的造型、素雅天成的气质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彰显了宋人庄重自然、秀雅清丽的审美风尚,形成了震古烁今的中国皇家陶瓷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因至今未发现北宋官窑窑址,学界不少专家学者质疑其存在的真实性,又因与汝瓷有着密切的继承关系,让人产生“官汝不分”的错觉。然而,历史上大量关于官瓷的文献记载以及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官窑器物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该文探讨的前提事实。弘扬开封官瓷文化,有利于打造宋文化符号,塑造开封城市新形象。开封的北宋官瓷文化资源,可以给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取之不尽的创意源泉,笔者认为可以借助文创产品的开发推进开封北宋官瓷文化的发掘,推动北宋官瓷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其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彰显北宋官瓷产品的现代魅力,提升开封地域文化自信。然而如何在实践中复原官瓷烧制技术,进一步推动开封官瓷文化的发展,除了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和景区景点密集的优势,笔者认为还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官瓷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目前开封官瓷文化产品品种、器型设计相对单一化、传统化,器型设计上亦多是仿青铜、玉器,属于纯粹欣赏的陈设品,因此,对器型设计的突破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抓住传统文化资源和现代创意产业的结合点,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联合举办创意设计大赛和文博会吸引消费者。如依托开封博物馆和各大景区开展文创产品设计竞赛,开发开封官瓷文创产品,带动消费。因此,结合官瓷文创让皇室专属瓷器摆上普通百姓的桌案上,拉动经济的同时弘扬大宋文化,可谓一箭双雕。
二、加强人才培养,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与素质
2022年3—6月,笔者有幸参加了河南大学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宋代官窑制瓷技艺人才培养项目”,目前已顺利结项。该项目依托河南大学美术学院优质的办学资源,共招收15名学员,学员有开封北宋官瓷从业者,也有高校教师。培训邀请全国知名陶瓷(教育)专家集中讲授陶瓷相关理论知识,项目组还结合教学,组织学员到省内外知名窑厂、企业进行参观。学员自行创作的作品联合开封本地如郭氏官哥窑有限责任公司、宋煌官瓷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参与烧制,为助推开封官瓷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经过较为系统的学习,项目组成员还调研了开封规模不同的十几家“官窑”瓷器作坊以及生产企业,发现大多数作坊为家庭式,依据家族传承手艺,代代相传。这样的传承方式虽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官瓷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尊心,但是这也暴露出了诸多弊端,不利于满足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需求。如作坊技术人员分工不明确、创新意识不强,并不能满足现代化的生产需求,也不能很好地与时俱进,尤其缺乏专业创新人才和行业管理人才。
当然也有少数经验丰富的陶瓷师傅,但由于他们专业知识不系统,创作题材保守、传统,创新动力明显不足。行业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也不高,比如个别负责施釉和烧窑的师傅月入不超万元。大多数单打独斗,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很快会被同行兼并或者被行业淘汰。而一些中型企业又面临销售和管理等问题,以上种种原因极大地限制了开封官瓷的发展。因此,注重对人才的尊重、培养和激励,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与素质不容忽视。
三、建立战略联盟,实现人才共享机制
创新官瓷产业人才管理机制。目前市面上作坊企业大多“技不外传”,尤其是对于行业釉方、制釉人员更是讳莫如深,缺乏交流且容易故步自封,这种格局十分不利于行业良性交流与长远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国文化消费市场不太景气,更需要企业间联合起来,结成战略联盟,实现人才共享,强强联合,变弱势为优势,变优势为强势,形成稳固的产业合作链。充分发挥高校师生长于理论研究和创新思路,企业精于技术和营销管理的优势,如此,高校与企业强强联合开发项目,结合新时代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重塑官瓷文化创意体系,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开发官瓷系列文化衍生品。
四、文旅融合,重点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从来都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互补共赢的。企业要注重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的个性化的心理追求及时进行企业战略调整。他们从最初纯粹的走出家门的传统旅游到注重环境保护的生态旅游再到强调文化涵养的文化旅游,文旅文创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文旅融合的路子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以创新、转化为手段,让旅游更富有诗情画意,使文化从历史中走出来、活起来,让不同层次和年龄的人都感受官瓷文化的美。
一方面,生态游、文化游、乡村特色游等产业模式焕发出新的活力,文、旅、商三者融合所形成新的产业模式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封也正在积极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中,走创意性、沉浸式体验,引导年轻化群体进行理性文化消费。
针对像郑州、开封等具有厚重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城市或者古城,如郑州商城、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商丘古城、北宋东京城等,它们见证了中原文化的发展,可以创立实践观光教育基地、官瓷文化展览馆、博物馆,使人们直观、深刻地了解北宋官瓷文化的历史变迁,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感。
另一方面,便是文创产品的开发与创新问题。通过沉浸式的购物体验、文化体验,塑造高品质的文旅产品、数字文化产品,着力打造文化IP,可刺激人们经济消费的同时推动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五、政府搭台,实现合作共赢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支撑,如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文化资源的分配上充分发挥其保护、传承、资助、协调、管理等系列职能,从而确保文化市场有序健康发展,为文化传承保驾护航。如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首届“中国·开封宋文化非遗节”系列活动在开封府景区隆重开幕,此次活动旨在展示非遗系统性保护取得的成果。那么作为非遗项目中的“北宋官瓷”,自然也就成了“中国·开封宋文化非遗节”的主要角色,借此机会开封北宋官瓷艺术博物馆、陈连义官窑教研学基地等多个场馆也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展示、传习、研学活动,让更多的非遗爱好者能够近距离体验非遗的魅力。
另外,2023年10月18日,开封北宋官瓷复烧40周年成果文化展在中国(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盛大开幕。展览对开封北宋官瓷复烧40周年以来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示,体现了开封北宋官瓷40年来在研制、复烧、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树立了新时代开封北宋官瓷文化崛起的新形象,提高了开封北宋官瓷的文化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六、充分发挥新媒体文化的传播作用,实施营销创新
要想真正推动开封官瓷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扬其简淡厚重的美学特征之“长处”,而避其产品过于高端不食人间烟火的“短板”,通过媒体全方位的宣传,最终形成以开封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为催化剂,以传统文化艺术为核心,用好文化资源,助推开封市文化产业发展和开封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实现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融媒体时代,文化宣传手段越来越丰富、多元,可以更好地向大众传播北宋官瓷文化知识,如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微信推送,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宣传官瓷的历史、制作、审美等,打通全方位宣传渠道,将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增强受众沉浸式体验感,让广大受众切实感受到官瓷文化的魅力,使官瓷文化丢掉皇家文化的贵气标签,亲近消费者。
运用新媒体传播、开展网络课堂教育等是推动宋文化尤其是开封官瓷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要从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开始推广普及,使中原优秀的文化基因真正在孩子们心中得到传承。
七、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记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及其历史与现实的重大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强大的民族需要繁荣的文化进行支撑,否则很容易失去自我特色,被其他文化取代。而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代代传承下去,又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对于新文化的高层次需求,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群众喜闻乐见。
河南省位于中原文化中心地位,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多年来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随着河南省文化建设由“软实力”到“硬产业”的转变,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政策支撑方面,离不开政府和企业对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