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浅议汉唐古典舞的发展论文

浅议汉唐古典舞的发展论文

16

2024-06-27 11:45:05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汉唐古典舞是中国古典舞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当前多元风格舞蹈并存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引向舞蹈创作与表演的过程中,如何使汉唐古典舞顺应时代的发展,拓展其创作、表演、传播的空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中国古典舞艺术的发展,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一个重要契机。本文基于汉唐古典舞类型与特点,以及现阶段在艺术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实践的角度提出汉唐古典舞现代化发展的策略与建议,希望能够引起业内同仁的高度重视。

  汉唐古典舞是中国古典舞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当前多元风格舞蹈并存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引向舞蹈创作与表演的过程中,如何使汉唐古典舞顺应时代的发展,拓展其创作、表演、传播的空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中国古典舞艺术的发展,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一个重要契机。本文基于汉唐古典舞类型与特点,以及现阶段在艺术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实践的角度提出汉唐古典舞现代化发展的策略与建议,希望能够引起业内同仁的高度重视。

  一、当代汉唐古典舞类型与特点

  从汉唐古典舞形成、发展过程以及表演特征看,虽然以汉、唐两个时代的宫廷乐舞为蓝本,但是又参考、借鉴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宫廷舞蹈的特征和民间舞蹈的技巧,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舞蹈艺术的融合性。从汉唐古典舞40余年的发展历程看,目前已形成了传统身韵派、汉唐派和敦煌派三大类型,每一种类型均有不同的风格与技术特点。

  一是传统身韵派。其具备中国古典舞最为基本的身韵美特征,动作特征源于传统戏曲中的身段和中华传统武术。传统神韵派的舞蹈实践理念主要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即以形象的塑造为基础,在动作的追求上体现以线条美为表征的韵律内涵,强调以人的身体作为物质承载层面,以身体的线性动作作为外化表现,从而精确地传达以韵、意为追求的精神内容和情感内涵。

浅议汉唐古典舞的发展论文

  二是汉唐派。其以中国历史上汉、唐两大朝代中宫廷乐舞为参考,同时又在其中杂糅了明、清以来的戏曲舞蹈表现形式,舞蹈动作流畅自然,充满雍容华贵的韵味,体现了古代舞蹈的庄重与典雅。汉唐派古典舞由于与宫廷舞蹈、戏曲舞蹈有着深刻的渊源,从某种程度看,也可以称为角色派或者程式派,特别是在对戏曲舞蹈表演动作的借鉴上,十分注重从角色塑造的角度把握形象的性格、外貌、心理变化和情感表达,从而在身段、面部表情、舞步等动作的设计和美学追求上有着十分严格的规范。如在身段方面,通常以解构的方式对头部、上身、下身的表现提出很高的训练和表现要求。其中,头部动作要体现曲线感,达到“以线成韵”;对上身动作的要求是以典雅、平稳为审美标准,其是控制舞蹈节奏呼吸的关键部位;对下身动作的要求是以膝关节为轴心,以合理化地分配把握力量重心与支撑之间的关系,实现下身动作的轻巧、灵活、多变。

  三是敦煌派。其在舞蹈创作和表演上借鉴了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情感特点和舞蹈动作,以展现汉代丝绸之路文化和唐代西域文化为主,因此在风格上兼具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特征。敦煌派古典舞具有人文历史的内定性和地域性特点,其主要原因在于无论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动作的表现均源于敦煌壁画,同时敦煌派古典舞也是汉唐古典舞体系中传承和创新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舞蹈类型。其传承的一方面在于对敦煌壁画舞蹈形象和动作的模仿和再现,实现了当代与历史的“交流与对话”,有着跨越时空的前后接续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在当代敦煌派古典舞的艺术实践上,基于壁画舞蹈形象和动作,给予了当代舞者创新的灵感,尤其是在汉族舞蹈与少数民族舞蹈的结合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性。

浅议汉唐古典舞的发展论文

  二、汉唐古典舞的发展现状

  虽然数十年来在汉唐古典舞艺术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艺术审美观念的变化,无论从实践理念的角度还是从观众接受的角度,都能够体现当代汉唐古典舞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汉唐古典舞在实践中过于追求对历史的复原,缺乏与时代生活的结合。不可否认,复原历史面貌、展现人文精神是汉唐古典舞的重要任务和艺术追求目标,也创作了诸多经典之作。但是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过度追求对历史的复原和再现,往往成为舞蹈艺术现代化发展的“紧箍咒”,会限制实践者的艺术创新思维。因此,在汉唐古典舞的创作和表演实践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坚持好两个方向:一是回溯历史;二是展望时代。即从历史复原的角度体现舞蹈的模仿性,从展望时代的角度体现舞蹈的创造性,而实现创造性的基础就是要与时代生活相结合。

  二是缺乏利用现代技术进行舞蹈艺术传播的动力。任何一种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广泛地传播与交流。从一定程度看,中国古典舞是一种中、西舞蹈文化结合紧密的舞蹈艺术形式,甚至可以说是舞蹈艺术“交流”的结果。在现代技术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时代,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对汉唐古典舞艺术的传播,提高其影响力,实现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对接,为汉唐古典舞艺术的发展奠定实践基础。然而,从汉唐古典舞对外传播的情况看,还未与现代技术形成完美地结合,因此,在这一方面还需要进行弥补、建构和完善。

  三是汉唐古典舞人才储备不足,培养后劲不足。汉唐古典舞是一种蕴含深厚人文思想和拥有丰富艺术表现力技巧的舞蹈形式。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建立在长期的人文训练、技术训练和参与表演实践的基础上。然而,从当前汉唐古典舞人才的拥有量和培养情况看,并不能够满足现阶段汉唐古典舞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汉唐古典舞是一种小众化舞蹈,接受群体较少,难以激活和发展其艺术市场的潜力,因而造成了舞蹈后备力量的流失;另一方面,在汉唐古典舞史学、美学、技术、教学等方面还缺少系统的研究,致使人才培养的后劲不足。

  三、汉唐古典舞现代化发展策略

  针对汉唐古典舞发展的现状,现提出以下策略。

  一是实现时代主题与品牌建设的结合。汉唐古典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呈现,并不是追求一味地复古和仿照历史,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时代发展的主题而拓展创演思维。如当代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实际上就是与2000多年前中国汉代丝绸之路的跨时空对话,因此在舞蹈创演上可以结合“一带*路”主题,探索更加符合社会时代发展和当代人们审美追求的作品。汉唐古典舞与时代主题结合实践的目的,就是要形成自己的品牌。以西方芭蕾舞为例,其源于17世纪前后的一种法国宫廷舞蹈,然而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芭蕾舞则成为遍及欧美地区的重要舞蹈类型,至今已经形成了广为人知且有各自特色的学派体系,如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俄罗斯学派、丹麦学派等,因此,芭蕾舞“学派品牌”的建设并没有使此种舞蹈类型割裂和消沉,至今仍以强劲的动力而发展。这主要是因为芭蕾舞艺术既尊崇历史,又结合了社会生活。所以,汉唐古典舞的发展可以以芭蕾舞为参考,从中获得发展的经验,走“主题式”品牌建设的道路,实现汉唐古典舞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多元价值联动发展模式。

  二是实现科技推广与国际传播的结合。当前互联网、5G、区块链技术高速发展并应用于各种艺术形式发展的背景,为汉唐古典舞的传播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不仅实现了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扩大了汉唐古典舞的传播空间。从这一角度看,对于汉唐古典舞的从业者而言,应着重把握这一时代机遇,充分发挥利用科技手段的思维和培养以科技传播为动力的能力,以此而为汉唐古典舞的对外交流提供便利性条件。在具体的实践方式上,可以通过制作高质量的视频、开设在线课程和进行网络直播等方式,扩大汉唐古典舞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在扩大汉唐古典舞接受群体的同时,还应当注重汉唐古典舞的国际传播,即通过参赛、交流表演等方式在国际推广汉唐古典舞,提高其知名度,让世界人民认识、关注、喜爱汉唐古典舞,这对于中国舞蹈艺术家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一种激励。

浅议汉唐古典舞的发展论文

  三是实现舞蹈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结合。从汉唐古典舞形成与发展的角度看,在创演实践过程中,主要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元素,然后运用原创思维加工、编创而成。要完成这一工作,就必须依赖舞蹈艺术人才的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舞蹈技能,还需要对汉唐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以及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针对人才培养问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思考:第一是要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出发逐层、逐级、逐步地进行理论研究,建构起完善的汉唐古典舞理论研究体系,为专业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第二,在专业课程建设和艺术实践方面,深度把握汉唐古典舞的学科特点,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为人才培养提供空间和搭建平台。

  四、结语

  综上所述,汉唐古典舞展现了中国舞蹈艺术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针对汉唐古典舞发展方面出现的问题,从现代化发展的角度看,应当在现有艺术成就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注重将时代主题与品牌建设相结合、科技推广与国际传播相结合、舞蹈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使汉唐古典舞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