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的适老化趋势与设计策略论文

2024-06-26 13:56:30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我国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对工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老年人身心特征的探讨,根据“ERG”理论得出了老年人对适老化产品的属性需求,并分析了现有的一些适老化相关设计准则、方法以及新颁布的适老标准,提出相应的家电适老化设计策略。
我国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对工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老年人身心特征的探讨,根据“ERG”理论得出了老年人对适老化产品的属性需求,并分析了现有的一些适老化相关设计准则、方法以及新颁布的适老标准,提出相应的家电适老化设计策略。
一、我国老龄化现状
(一)我国老龄化情况与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60至65岁通常被划定为老年人的年龄门槛,而中国将这一界限定为60岁。根据联合国定义,一个社会被认为进入老龄化阶段是当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7%。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老年人口达2.6亿,占总人口的18.7%,较2010年翻倍,凸显了中国日趋快速的老龄化进程。尽管近些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总体水平尚需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仍需完善。面对着日益增长的老龄化挑战,中国的老年产业也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老年人身心特征
1.老年人生理特征
在生理上,随着人体进入老年阶段,各个生理系统的衰退不可避免。
具体来看,在体态上,老年人体态逐渐改变,出现毛发稀疏变白,牙龈萎缩而牙齿松动脱落,脊柱逐渐弯曲导致驼背,皮下脂肪减少而皮肤松弛等;在感知上,老年人感知能力下降,导致对环境和事物的感知出现迟钝、疏忽的现象,例如老花眼影响图像识别,外耳鼓膜弹性减弱和中耳听骨变硬导致对声音辨别不清等;在肌肉骨骼上,老年人肌肉力量下降,骨骼钙流失,导致活动能力下降,行动迟缓无力,易摔倒;脑功能和神经功能的衰退导致反应慢、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下降,消化吸收减弱、血液循环不畅等;在免疫系统上,老年人免疫系统衰弱,导致感染疾病后难以迅速恢复。
2.老年人心理特征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在不同人群中较为多样,有积极面偏多的,亦有消极面偏多的,但普遍来说,老年人生理上不可避免的衰退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也导致了心理承压,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自理能力降低,对新事物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下降,经常需要他人帮助,自我评价降低,容易产生沮丧感、挫败感等负面情绪;第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家庭”逐步解体为“小家庭”,子女婚后大多独立居住,亲情缺失使得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第三,老年人退休后失去经济性产出,社会地位降低,生活节奏放缓,社交活动减少,难以适应从关怀者转变为被关怀者的角色,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怀旧情绪。
二、适老设计属性需求与现有方法
适老化设计的概念最早在建筑设计领域提出,注重在住宅或商场、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中,针对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及行动特点,做出适应性设计,包括无障碍设计、引入急救系统等。这一概念随后扩展到产品设计,旨在思索如何使产品更好地适应老年用户的需求。
在中国,老龄化的情况较为复杂,因为老年人在年龄分布、健康状况、收入和文化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满足这一群体的多样化和多层次需求,许多研究者倾向于采用“ERG理论”。这一理论由克雷顿·奥尔德弗(ClaytonAlderfer)提出,相比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ERG理论更为灵活,关注三类核心需求:生存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
使用“ERG理论”可将老年人的需求归纳为:①生存需求。主要是能够安全、舒适、稳定地生活。例如,看清文字和物体的需求,安全行走防止摔倒的需求等。②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主要为社交需求、自我价值认同和情感满足等。例如子女陪伴的需求,社会交往、参与社会活动的需求,以及发挥自身优势,为家庭和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需求等。
对于这些需求,适老化产品应当具备一些应有的属性。
(一)易用性和可靠性
适老产品应简化操作,降低学习难度,减少记忆负担,并提供清晰的使用反馈和错误更正机制。设计上应考虑老年人辨识能力,如使用清晰的标识、合适的颜色和形态等,以增强产品的认知友好度。
(二)安全性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较弱,不易应对紧急情况或意外。因此,适老产品需要优先考虑安全性,减少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并为意外情况提供明确的应对指引和安全保障。
(三)舒适性和社交功能
老年人的消费趋势也在逐步变化,他们期望的不仅仅是功能性,还有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因此,适老产品应在确保实用性的基础上,追求简洁而高品质的设计,提供舒适的使用体验。此外,鼓励产品集成社交功能,以满足老年人的社交和情感需求,增强其与外界的联系。
三、家电产品的适老化趋势与设计策略
(一)家电产品的适老化发展趋势
家电,如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等,已成为现代中国家庭的标配,极大地简化了家务并提升了生活品质。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性能、技术和便捷性的期待升高,家电行业转向智能化,推出性能更优、体验更佳的产品。智能家电融合了微处理器、网络和传感技术,不仅方便使用还能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成为行业新的发展趋势。
目前,尽管智能家电相比传统家电功能有所提升,如具备简单的自动调节和识别等,但其智能化程度有限,远未达到完全自动化。此外,智能家电常需特定的操作方式,如遥控器或特有的操作面板,随着功能增加,操作变得更加复杂,增加了用户的学习成本和记忆负担,对老年人来说情况更为棘手。同时,市场对高品质智能家电的需求促使制造商集中于智能产品,简单功能的低端家电逐渐被边缘化。而年轻一代的“孝心消费”,会更偏好选择智能产品,这样的趋势加剧了老年用户在使用高技术产品时的困难。近些年,家电业界与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一情况,致力推动家电的适老化发展。业界的适老化努力主要集中在以下方向。
1.家电产品适老标准规范化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自2018年起,与业界大厂深入沟通、密切合作,先后制定并颁布多项家电适老化国家标准,分别为《面向老年人的家用电器设计导则》(GB/T 36934-2018)、《面向老年人的家用电器用户界面设计规范》(GB/T 36947-2018)、《适用于老年人的家用电器通用技术要求》(GB/T 40443-2021)和《用于老年人生活辅助的智能家电系统架构模型》(GB/T 40439-2021)。这些标准的出台,比较全面地归纳并说明了设计家电时需要考虑的老年人需求,从操作、安全性、易用性、开发模型等各个方面给出了建议,以推动家电的适老化进程。
2.通过智能化进行适老化
《用于老年人生活辅助的智能家电系统架构模型》(GB/T 40439-2021)体现了智能家电系统助力老年人生活的框架,并提出三个案例:智能冰箱的药品提醒、智能热水器的跌倒告警、智能电视的语音辅助。这反映政府和行业致力于通过智能化解决老年人的生活挑战,并鼓励开发更适合老年人的技术。安全、易用、可靠和舒适是适老化设计的核心要求,传统家电很难满足这些需求。例如,非智能电视无法满足老年人的视频通话和点播电视剧等社交和娱乐需求。目前的智能家电尚不能完全胜任这些适老化的需求,因此发展适老化设计策略对于改善现状至关重要。
(二)家电产品的适老化设计策略
通常,产品的学习方式分为原理性认识和经验性认识。原理性认识涉及系统学习产品的设计意图、操作逻辑和内部结构,虽学习成本高,但能深入理解产品,实现有效使用。经验性认识则是通过试错和他人经验,逐步掌握操作,易于上手但可能缺乏对产品原理的理解,导致使用不当或危险。
在家电使用上,人们往往结合这两种方式,通过说明书和网络资料学习基础知识,同时结合使用经验调整操作。但家电快速迭代形成的学习鸿沟对老年人尤为明显。适老化设计的目标是简化操作,使老年人能恰当、方便地使用家电,然后基于此理解产品逻辑和功能。
家电设计也可采用简化和分工策略,例如模块化功能或智能辅助,以降低操作难度和学习成本,使产品更适应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以此为启发对产品复杂的学习及使用操作进行解构分层,总结为以下几点设计策略。
1.引入中介,进行代操作
一是可以引入智能终端作为使用中介。近年来,智能家电有着操作入口集中化的趋势。人们将不同家电通过蓝牙、WiFi、ZigBee等方式建立数据连接,在手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等智能终端统一操作。从目前市场实践及相关研究来看,相较于操作界面复杂的手机App和智能电视,智能音箱可以提供智能语音交互的功能,间接操作家电。老年人可以类似与人交流一样,与智能音箱交流,说明家电的使用愿望并下达操作命令,或者跟随语音指导进行操作,使用难度与门槛极大降低。目前智能语音交互已较为成熟,是一种适合老年人的交互方式,也是一种可以快速部署且成本低廉的适老化策略。
二是可以通过远程操作,将子代作为中介。智能家电有远端操作化的发展趋势,家电接入互联网,可由手机App进行远端操作。老年人自行学习、使用有困难的情况下,将熟悉家电功能及操作的子代作为使用中介,可以很好地降低家电使用门槛。目前老年人普遍具备使用手机进行电话交流的能力,通过老年人与子代更为顺畅的沟通及远程操作,可以更加准确地达到功能预期。
通过引入上述中介,相较于独自面对产品,老年人与中介沟通后,间接操作的交互及使用体验将得到提升。
2.使用操作的自主预设及分层
有研究指出,产品设定默认操作可以方便老年人使用。但对于我国人口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多样化的需求,仅靠设定默认操作或许不能很好地适应。在智能家电产品使用中引入子代后,添加预设操作的功能是更为方便的做法。自编辑预设思想在许多电子产品上已有体现,如鼠标的宏按键等,一键按下即可实现一系列预设操作,方便计算机的使用。将其应用在家电上,可通过子代与老年人的沟通了解,将智能家电的丰富功能进行组合预设,老年人只需记忆数个按键的不同预设,操作时只需“一键启动”,家电自动按预设操作实现功能。或者通过智能音箱唤起,都可以很好地降低操作难度,更好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使用需求。
当然,预设的功能在面临一些偶然的特殊需求时不能很好地应对。在引入中介后,进行使用操作的分层亦是很好的策略。简单的日常需求由预设的功能满足,特殊需求交由子代远程操作满足,可以避免复杂的操作给老年人带来记忆压力。
3.学习的间接化、阶梯化和影音化
有研究已注意到老年人在学习产品使用方法时存在困难,并建议优化说明书,减少文字增加图例。这是家电适老化的一个有用策略。但对于逐步智能化的家电来讲,其功能和使用流程如此复杂,还涉及了连接网络、适配App等操作,其使用说明书即便图例化,也会使老年人学习起来十分困难。
因此,家电产品适老化应采取学习的间接化、阶梯化和影音化策略。第一,间接式学习。同上文所述,将家电产品的学习过程引入中介降低交互难度,在与智能音箱或子代更为顺畅的沟通中,听取说明,跟随即时的指导,学习如何使用产品。第二,阶梯式学习。在说明书或教学材料中,将产品的功能进行分类分层,把那些能够简单操作即可实现的优先教学,梯次升级学习难度,渐进式学习。以方便老年人上手操作,并建立使用自信,让他们逐步习得使用方法。第三,影音化教学。相较于说明书,使用视频进行教学,可以更清晰地演示产品操作流程,对老年人来说更好接受。可以在老年人子代的设置下,通过智能音箱或远程操作唤起教学视频,方便地在电视中放映。
4.即时、准确并恰当的反馈机制以及一键恢复功能
正确或误操作后,通常家电通过显示屏、灯光或是蜂鸣器进行提醒,对老年人而言迅速获知其含义有些困难。通过借助智能音箱,增加语音交互,可以更好地让老年人理解在使用家电时的操作含义,如当前进行的步骤是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误操作如何撤回等。当然,结合放大显示图标文字、增强灯光及提高蜂鸣器音量等措施,简洁恰当地从多方面向老年人传达信息,建立即时、准确并恰当的反馈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老年人操作时对判断当前情况的信息需求。
此外,老年人在使用家电时常出现误操作、误设置的现象,并且在产生错误后不能察觉原因,无法进行修正。因此,应学习互联网行业的中“回滚”的做法,即添加恢复上次设置的功能,在家电的操作面板上添加醒目的恢复按钮,一键恢复至上次开机设置,或者通过智能音箱及远程操作下达恢复命令。这不仅能快速纠正错误,也能够降低老年人自行操作家电时的心理压力。
5.收集使用数据,针对使用习惯进行优化
互联网领域中,在符合法规且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收集使用数据,针对使用习惯进行优化,并根据数据快速迭代产品的做法已十分普遍。在智能化后,家电的使用数据也可参考互联网的做法,进行恰当地收集。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说,目前的市场研究及设计调研浅尝辄止,无法长时间深入探究老年人使用习惯。由于老年人对家电的了解并不深入,其对需求的描述也十分模糊,且存在巨大的人群及地区使用习惯的差异,令企业难以准确判断。同时,年轻人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地向企业传达使用反馈,但老年人无法做到。因此,智能家电应当做到对用户数据的脱敏反馈,建立大数据库,以便于企业进行分析,针对老年人使用习惯进行优化。建立老年人家电大数据库,有信息信度和效度高、用户信息的连续性强、更善于发掘老年用户的潜在需求的优势,这可以加快家电适老化的速度,加速提高家电适老化水平。
四、结语
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生育率断崖式走低,老龄化形势已十分严峻。在此情况下,家电作为老年人最常接触和使用的产品,加快其适老化进程、提高适老化水平迫在眉睫。而提高老年人生活效率和生活质量,可以减少社会矛盾,降低社会负担,也应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一部分,应当得到设计者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