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让儿童音乐可视化—儿童音乐自拍视频教学的创新策略论文

让儿童音乐可视化—儿童音乐自拍视频教学的创新策略论文

2

2024-06-14 10:42:29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文章通过对儿童音乐自拍视频教学进行探究,旨在让儿童与音乐学习之间建立起密不可分和相互交融的关联。音乐可以影响儿童的学习、情感、价值、生活甚至理想追求,自拍式的教学探究可以让儿童与音乐的距离更亲近,让儿童从小意识到音乐不是遥远的、遥不可及的,而是他们身边自然的、亲密的、友好的,快乐的生活元素,作为音乐教师,要努力让音乐成为儿童成长中的玩伴,让音乐成为儿童表达情感的输出窗口。

  摘要:文章通过对儿童音乐自拍视频教学进行探究,旨在让儿童与音乐学习之间建立起密不可分和相互交融的关联。音乐可以影响儿童的学习、情感、价值、生活甚至理想追求,自拍式的教学探究可以让儿童与音乐的距离更亲近,让儿童从小意识到音乐不是遥远的、遥不可及的,而是他们身边自然的、亲密的、友好的,快乐的生活元素,作为音乐教师,要努力让音乐成为儿童成长中的玩伴,让音乐成为儿童表达情感的输出窗口。

  关键词:儿童音乐可视化;自拍;创新策略;链接情感

  一、让音乐的元素镶入儿童学习

  信息技术是时代的馈赠,也是教育革新的良伴。在当今时代,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增添音乐艺术学习的乐趣,也能够促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体会更为多样的艺术活动,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1]。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播放音乐作品,并借此为学生营造美妙的音乐审美氛围,强化学生审美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用丰富资源展示课本以外的奇妙世界;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丰富音乐艺术展示形式,引领学生在多平台上展示日益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在教师的积极设计和信息技术的巧妙应用下,学生将顺利完成音乐知识的掌握、实现音乐艺术素养的逐步完善。

  (一)音乐视频教学:丰富教学方式,建立审美意识

  在小学音乐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使用录音机等设备播放磁带,引领学生欣赏音乐作品。这种扁平化的艺术展示形式往往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还有可能降低学生在音乐艺术审美过程中获得美感的效果。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借助视频教学,将音乐动画、音乐MV、音乐电影等多种音乐视频呈现给学生,利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激发与享受,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将原本单一化的听觉震撼变得立体和具象,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艺术欣赏感受,促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参与中品味音乐艺术作品的魅力和美感,进而有效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image.png

  例如,在学习《白鸽》这首乐曲的时候,教师为了给予学生丰富的艺术欣赏感受,就借助事先准备好的信息技术资源进行课堂展示。在多媒体大屏幕上,伴随着趣味化的动画视频,学生聆听到了乐曲《白鸽》的优美旋律。教师看到,因为视频中精彩的内容以及悠扬的乐音,每一位学生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观看,还有的学生甚至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自发进行肢体律动演绎,大家都沉浸在《白鸽》动画影音与音乐艺术传递出的美感中。在信息技术资源欣赏完毕之后,教师询问学生有怎样的欣赏感受?学生在短暂思考后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表示当自己看到视频中白鸽飞扬的场面时感到非常感动;有的学生表示这首乐曲很好听,其中有三个童声轮流演唱,感觉很有新意;还有的学生则表示这种动画伴随着音乐作品进行的艺术欣赏过程让自己觉得很开心、很有趣。教师赞同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且发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凭借信息技术资源的认真欣赏建立音乐课堂参与兴趣,积极投入到后续的《白鸽》乐曲学习中。同时,这种凭借信息技术加以丰富的视听影音资源,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具象表达,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方位的艺术欣赏氛围,促使学生在欣赏音乐艺术作品的同时观看画面内容,将画面与音乐内容进行巧妙结合,在丰富学生的审美形式、拓展学生的审美眼界的同时使得学生对于“白鸽”这一动物产生更为细化的认知以及其代表意象的深入感悟。

  (二)音乐视频教学:融合艺术表达拓展知识眼界

  音乐的“表达”不仅仅存在与音乐本身的乐曲之中,舞蹈、音乐剧、童话剧、课本剧、交响乐、晚会、大型活动、演唱会、演讲、诗歌朗诵等多种艺术形态中,“音乐”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教师可以搜集大量与音乐相关的优秀电影电视作品、音乐MV、音乐剧、交响乐演奏等视频教学资源与素材,让儿童的音乐学习更加广泛。

  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接触音乐知识的途径相对来说较窄,因此,学校里的音乐教学就显得更为宝贵。为了保护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音乐教师需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实施教学,通过拓展性与丰富性的艺术表达形式,延伸学生的音乐知识,通过网络资源的拓展性查找为学生找到远超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而在课堂上加以展示,或者通过校园内的各项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拓宽学生的知识眼界、为学生营造精彩纷呈的音乐环境与氛围[2]。持续化的信息技术资源利用能够使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独特魅力,精彩纷呈的音乐活动可以融合丰富多元的艺术形式,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收获音乐学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例如,在学习《我们美丽的祖国》这首乐曲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询问学生是否热爱我们的祖国?学生均给予肯定答案。教师继续追问学生对我们的祖国有哪些了解?有的学生表示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有的学生表示我们的祖国的国土面积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还的学生则表示我们的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教师赞赏的学生对于祖国的了解,并表示可以以信息技术资源引领大家现场游览我国的山川湖海——学生纷纷欢呼,兴致十足。在裸眼3D效果的视频展示中,学生先后跟随视频内容游览了哈尔滨的冰城、秦岭的分界景观、海南的海风椰林……学生纷纷沉浸在“哇……”的惊呼中,也在趣味化信息技术的观察和欣赏中感受到我国非凡的魅力和美感。信息技术视频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学生营造了不一样的音乐学习氛围,使学生将对于祖国的刻板化认知变得全面、详细,能够与视频中的内容巧妙结合,也能促使学生在进行音乐知识学习的同时了解祖国的更多知识,有效拓展个人知识眼界。

  另外,学校的六一晚会、演讲比赛、课桌操、啦啦操、课本剧等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处处都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和利用,教师通过丰富多元的校园活动打开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引领学生将音乐知识运用到其他艺术形式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对音乐更深层次的感悟。

  二、让音乐的元素植入儿童生活

  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既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信息技术赋能音乐教学,培养全面发展、胸怀家国的时代新人;又要顺应时势变化,以智慧与创新变革音乐教学方式,通过热诚饱满的激情与昂扬向上的风貌感化新时代的少年儿童,用音符荡涤彷徨与焦虑,激发儿童与艺同行、向阳而生。让音乐进入儿童的日常生活,陪伴儿童健康成长。

  (一)音乐视频自拍: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对儿童而言,教师的作用在于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积极引导。儿童学习音乐,不应该只局限于单向的教师输出,而是儿童与教师之间通过音乐建立有效沟通的双向奔赴。音乐视频自拍就是“双向奔赴”的有效途径之一,儿童的音乐学习能够在获得与反思中,更进一步地进行自我探究和表达,儿童通过自己的音乐视频短片像老师反馈学习成果,是在音乐基础学习上更进一步的“主动”,这种“主动”是一种音乐学习的宝贵态度,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成果。在儿童日常生活中,儿童信手拈来的童谣、诗歌、热门大众歌曲、音乐伴奏等都是儿童热爱的音乐素材,例如近期传唱度极高的歌曲“孤勇者”成为一首火遍校园的专属儿歌,其中传达出儿童的生活中是非常需要音乐元素的,音乐教师若对“孤勇者”进行进一步创新探究,利用这首音乐进行音乐视频的教学,鼓励儿童进行音乐视频的拍摄,一定会收到热烈的反响与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音乐视频自拍:从平淡的生活走向趣味的生活
        音乐是有生命力的,音乐是有色彩的,音乐是有温度的,音乐也是有情感的、有形状的以及有力量的。让音乐的元素植入儿童的生活,可以让儿童的生活发生变化,将儿童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释放出来,从平淡的生活中走向丰富的、趣味的、多元的儿童生活世界。当儿童从音乐课堂中学习到一些基本的音乐方法,他们可以继续将音乐学习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让音乐的元素融入儿童血液

  让音乐的元素融入儿童的血液,成为儿童身体里不可或缺的独家记忆,在手机短视频、视频剪辑软件、视频传播软件的支持下,利用可视化资源将音乐审美、音乐文化、音乐知识等更直观地呈现给当代的学生,使学习者更为有效的学习,也将音乐元素成为儿童身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助力儿童健康成长,构建积极健康的音乐世界。

  (一)音乐可视化:提升理解能力输出具象表达

  音乐的学习不仅仅是抽象的和单一的,教师的正确引导也可以促使学生进行音乐想象力的具象表达。比如,一段旋律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所听到的音乐像什么?音乐本身是有情绪的、有温度的、有色彩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想象力,表述出一段旋律的情绪是喜悦还是悲伤,一段音乐的旋律是热烈还是悲凉,一段音乐的旋律是明亮还是灰暗……一段旋律像潺潺的流水、像欢快的鸟鸣、像春日的温暖、夏日的清新、秋日的萧索、冬日的悲壮……通过听觉的想象力向视觉的想象力进行转化,使得音乐学习从抽象转化为具象,从单一走向多元,促使学生更为直观与深切地感受到音乐的深层次内涵,继而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悟,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力与音乐鉴赏的水平。

image.png

  (二)音乐可视化:展示学习成果传递儿童情感

  在教师引领学生完成了音乐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凭借信息技术利用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展示活动。比如教师可以使用录像设备,将学生的音乐展示过程进行录制,并将其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放置在网络上,供各位家长以及其他学生欣赏。其次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音乐展示过程上传在班级公共平台上,使得学生也能够反复观看了解自己在音乐展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将建立艺术表现自信且能够在信息技术资源的观察中提升表现能力和艺术素养。

  例如,在学完《蜗牛与黄鹂鸟》这首乐曲之后,教师首先使用视频录制设备为学生进行音乐作品录制,并将其上传到班级公共平台上,以供全校师生与家长随时欣赏。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教师使用多媒体大屏幕为学生展示了视频下方各位家长以及学校其他师生的留言:有的家长留言表示大家演唱得太好了,而且伴随着肢体律动,显得整个乐曲显得十分活泼;学校中的王老师点评表示大家的合唱十分整齐、所有空拍都把握得很准确;本班学生小王点赞,并表示大家以后会演唱的更好。在看完所有人的留言后,学生纷纷欢呼,并表示希望教师在以后的音乐学习完成后也可以将大家的作品录制上传。教师肯定了大家的看法,表示不仅可以将大家的音乐作品展示在本班和学校的公共平台上,也可以将其上传在抖音、快手等网络公共平台上,让更多的人看到大家的风采——经此一事,在后来的音乐学习中学生更加认真努力,且在每次音乐展示的过程中都希望表现出自己的最好状态,也确实借此建立起音乐展示自信、强化音乐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本作者希望通过音乐可视化创新音乐学习者的学习方式,革新音乐教学方法,改善音乐教育现状,促使校园的音乐教育与艺术教育顺应时代潮流,展现时代风采。现状下,小学音乐教师为了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武装原有的音乐课堂,引领学生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进行体验和感受、有效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顺利完成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践中,教师发现信息技术手段多样、可以应用在音乐课堂上的形式也颇为丰富,因而教师就可以结合小学生喜好和成长需要进行合理选取,保证每一项信息技术都能够发挥应有的教育力量。在教师的合理安排和学生的认真配合下,学生能够被音乐课堂上的不同信息技术资源所吸引,积极跟随其中内容观察、了解、实践,并取得良好的艺术活动参与效果。最终,教师能够借信息技术引领学生在精彩纷呈的音乐课堂上建立音乐参与兴趣、完成音乐知识掌握、提升音乐表现能力、健全音乐艺术素养、建立音乐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夏素素.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浅析[J].读写算,2022(01):204-206.

  [2]段吉峰.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J].学周刊,2022(02):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