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域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主题班会策略探析论文

2024-05-29 13:33:28 来源: 作者:liangnanxi
摘要: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载体,当前00后学生成了高职学生的主力军,时代赋予了这一代万宠于一身,有时也成了“娇生惯养”“温室花朵”“游戏一代”的代名词。文章以00后的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为分析对象,借助当前高度重视的美育教育,在学生拔节孕穗的关键期探析多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的思想教育更好地入心入脑。
摘要: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载体,当前00后学生成了高职学生的主力军,时代赋予了这一代万宠于一身,有时也成了“娇生惯养”“温室花朵”“游戏一代”的代名词。文章以00后的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为分析对象,借助当前高度重视的美育教育,在学生拔节孕穗的关键期探析多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的思想教育更好地入心入脑。
关键词:美育现状;高职;艺术设计类;主题班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00后大学生集千宠于一身,成为家中的焦点。当今学生耐挫折能力弱,心理忧郁等数量比例提升,沉迷网络游戏现象严重,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差等现象凸显,主题班会作为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主要阵地,如何来设计一堂堂立足艺术特色的易被学生接受的主题班会显得尤其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了五育并举,美育作为五育之一,美能使人心灵愉悦,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美是无限丰富的,自然美、事物美、人物美、艺术美、情感美……,结合高职艺术设计类的特色,在美育视域下来如何设计沉浸式[1]、角色转换式、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课堂成了高职院校班主任的关注点。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现状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主要有: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游戏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美容美体艺术、工艺美术品设计、美容美体艺术、家具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人物形象设计、雕刻艺术设计、皮具艺术设计、包装艺术设计、刺绣设计与工艺、雕塑设计等,高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精神气质、形象情态、行为方式都会显示出鲜明的专业个性和学生特点。了解高职艺术类学生的现状与特点就能更好地设计出一堂堂美育视域下的主题班会,从而激发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学习氛围并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1.文化基础薄弱,自控能力相对偏弱
高职艺术设计类的学生高中时在素描、色彩、设计等艺术课程上占据了一定的上课时间,在文化课程方面投入少,相对文化底子薄弱,结合高职院校艺术教学的特色,学生在艺术创新创意上有一定的优势,但主动学习文化理论不够,尤其是一些英语四六级等考试,高职艺术设计类的学生通过率不高,虽然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全力以赴大三的专转本考试,但一些文化课程的不足在转本通过率中表现明显。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我约束力相对弱一点,当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艺术生平时沉迷游戏,在游戏上投入了一定的时间,在专业学习氛围等方面不够浓厚,从而一定程度影响了学业。
2.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相对偏弱
00后一代的学生宿舍之间班级之间及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交流比较少,相对而言艺术的学生集体观念缺乏,团队意识淡薄,认为个性差异化才是艺术的特色。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同学之间三五成群形成小团队,在平时学生管理中会明显感受到学生宿舍内部经常发生一些矛盾问题,宿舍成员有时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团队协作能力不够、缺少一定的宽容度,在人际关系处理,心理调适能力处理方面还存在不足。
3.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信心相对不足
高职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在高中明确美术方向后,一般都是围着美术的本科目标,在提前自主招生时高职艺术设计类的学生一般录取的数据都不会很高,学生主要是通过高考去实现本科梦想,但来到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专业达到本科分数,但文化分数不够,通过数据调研显示入学初一般一个班级有近半数以上的同学都是想要在大三通过转本模式来继续为本科梦想而努力,高考的失利也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当前高职艺术教学模式一般为“2+1”或“2.5+0.5”模式,一般大一时学生学习氛围比较浓厚,但大三到企业实习后,学生不能较好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个别学生自信心不够,到大三专转本时报考人数就会降低,同时高职艺术类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时纪律观念也会差一些,个别学生自律意识不够。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传统主题班会的现状
当前主题班会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每学期的必修课程,主题班会作为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其作用的发挥呈现参差不齐。
1.主题班会形式单一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班主任与学生均为主题班会的重要设计者,但很多场合主题班会形式单一,主要通过班主任满堂填鸭式教育或直接命令式地布置任务,有时也会由班长利用课间或班会课等直接传达相关的任务,主题班会显得单一性、随意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排斥心理与逆反心理,无法体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
2.主题班会参与面窄
结合近几年的主题班会的数据,可以发现主题班会内容一般由学校与二级学院提供,一般会设置一些统一的PPT,因面向全校,考虑艺术专业自身背景的主题班会元素偏少,主题班会主要集中在少数人,参与面窄,开设的主题班会满足完成指定任务,学生层面主动参与与设计主题班会的比例较少,主题班会流于形式,德育、美育教育功能发挥不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主题班会中不明显。
3.主题班会内容说教型
当前主题班会从内容来看有其固定模式,如安全教育、心理教育、诚信教育、爱国教育、集体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主题班会每学期内容千篇一律,内容偏于说教型较多,学生对这类主题班会的兴趣与积极性不高,即使有时也会用一些案例数据、视频等辅助,但很多时候还是班主任一味在说或主要几个班干部参与,学生还没有真正融入属于他们自己的课堂,主题班会的课堂还是体现着浓浓的一件事务的说教味道,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从而降低育人的成效。00后学生的主题班会其内容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不能结合学生需求就会失去思想教育的最佳效果。
4.主题班会无艺术特色
作为艺术设计类的高职学生,主题班会没有充分运用美育、专业的丰富资源,内容枯燥乏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00后的高职艺术学生,他们不仅仅是互联网的一代,也是具有较强艺术实践能力的一批学生。主题班会的设计要因人因时因地而改变,一堂平淡无艺术味的班会课就不能发挥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就达不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2],就如一杯白水只有加入色彩、加入设计元素才能冲击视觉,碰撞心灵深处。
三、美育视域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主题班会的策略
当前高校都高度重视美育教育,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开展系列艺术实践活动来发挥美育的育人功能,主题班会课是育人的重要平台,班主任是主题班会的总策划师,面对高职艺术设计类的学生,艺术类的班主任一定要立足艺术生特色来开展相应的策划工作达到教育目的。当前艺术类主要是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动漫设计等居多。面对高职艺术设计类的学生,主题班会一定要发挥美育的功能,借助美育平台,让艺术可感,育人无形,让艺术走入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式可以不拘一格,通过沉浸式体验达到育人目的,班主任也要青年化、艺术化,走入学生中去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心中所想才能设计出一堂堂优质的走入学生心中的主题班会。
1.艺术味的主题班会
艺术设计类的主题班会一定要不断渗透艺术背景的故事,如视频中的家乡美、摄影中的党史、收藏品中的红色故事,海报里的革命人物,如清明上河图动画作品中体会北宋时期的家具创作,如乡村中景观设计改造的艺术作品里体会艺术美感,如围绕阳山桃子包装设计作品去谈乡村振兴建设,如收集艺术名人素材通过艺术青年说等形式展示,通过名艺术家一生的追求、作品展示,特定话题探讨等让学生更多地走入艺术、体验艺术人的工匠精神及执着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文物资源、传统纹样、悠久的建筑史、服饰史、产品史、广告设计史、民间技艺、现代的AI技术还有结合地方的非遗技艺等都为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主题班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素材,一堂艺术味的主题班会只要用心去挖掘与打造都可以让人深深感受艺术的魅力。以艺术为载体,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艺术设计类各个专业资源丰富,借助丰富的美育元素将爱家乡爱国等教育渗透其中,通过艺术味的主题班会去展现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发现专业的神奇,让艺术点亮人生。高职艺术设计类的专业到处充满了艺术创意,当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主动去欣赏美、感受美、传播美,把美育融于主题班会,就能激发学生的查阅资料的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表达与分享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加地热爱自己的专业,让主题班会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阵地。
2.动感式的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的形式要不拘一格,要充分发挥艺术设计专业的优势,要让主题班会课具有一定的动感,在主题班会上讲起来、画起来、演起来、唱起来等等。如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主题班会可以通过服装秀让学生既是策划者、又是制作者、表演者,多重身份能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同时通过制作及表演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动漫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cosplay利用服装、饰品、道具以及化妆来扮演动漫、游戏、绘画及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角色,从而更好地喜欢自己的专业;如让学生进行刑场上的婚礼、刘胡兰等红色革命故事剧排练或者给视频配音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沉浸式的体验,从而用心去感受革命精神;如结合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特点通过班级画革命历史人物等从而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如让学生集体唱唱听听映山红、歌唱祖国等歌曲,在音乐中体验强烈地爱国情怀。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主题班会的设计者、表演者,从而能够高质量地打造一堂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
3.体验式的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可以不限于课堂本身,通过真实的体验去感受,可以现场或虚拟情景式的体验。如革命根据地的现场学习通过实地能让学生重温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感受一个个感人的革命故事;如通过红色元宇宙体验,可以身临其境,走进元宇宙红色文化数字空间等,通过信息化手段让学生走进红色革命元宇宙旧址,接受红色文化思想洗礼,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模式开启元宇宙红色文化学习传播之旅;如走进电影院观看一部《八佰》,通过观看死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悲壮、惨烈的战役更好地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如走进设计公司,通过设计师的访谈,企业负责人谈创业史等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端正学习态度,迎难而战。通过亲身的体验,能更好地融入主题班会的课堂,从而引发学生们的共鸣。
4.实践式的主题班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主题班会课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内容与目标去设计,要让学生成为主题班会的主体,结合主题班会的不同类型进行设计。
(1)教育型实践式主题班会
面对一些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等主题班会,可以运用新媒体手段进行视频拍摄,进行情景剧编排,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以安全为主题进行短视频的拍摄,学生是其中的演员,这种形式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主动收集防诈骗等安全教育素材,在融入角色的同时也更好地进行了安全课堂教育,如心理教育,当前抑郁的学生占据一定的比例,如同学不团结,校园同学霸凌等可以通过学生们表演设计改变同学不主动交流的现状,从而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通过表演式、视频式等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激励学生健康地成长。
(2)专业型实践式主题班会
专业型主题班会一定是结合学生的艺术基础进行设计,充分发挥美育作用。如何在专业的课程中挖掘红色元素、美丽乡村等特色的艺术创新载体与媒介成了主题班会的关键元素,要不断让主题班会与专业课程达到同频共振效应。如3月学习雷锋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海报设计课程进行雷锋海报作品设计,通过展厅进行雷锋海报展,营造学雷锋的氛围,然后在展厅进行一次学习雷锋的主题班会,通过沉浸式雷锋海报欣赏,听雷锋的故事,最后通过雷锋头像的绘制让学生多角度的学习雷锋精神,达到教育的目的;如陶艺课程可以通过设计红色茶壶造型等让革命场景在文创作品中体现;如进行莲花为素材的镜子、毛衣链的文创刺绣,在实践中体会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廉品质;如镜头里的美丽乡村通过摄影摄像去捕捉美丽,分享美丽;如结合端午节粽子的包装设计展示;如视传专业的学生进行短视频制作可以围绕商业街的特色小吃素材进行创作,创作后让学生通过主题班会进行展示,让短视频制作接地气,有市场推广效应,通过项目案例的设计来助推主题班会,这种分享型主题班会一方面让学生提升技能,进行专业上的交流,另一方面通过设计素材本身进行关联美育、劳动等元素的主题教育。
(3)趣味型实践式主题班会
除了教育与专业型主题班会,主题班会也可围绕学生热衷的一些趣味元素展开[3],通过系列主题班会活动紧密团结同学,如学生的集体生日会,可以通过自制艺术生日贺卡,因其唯一性而让人留在记忆的深处;如设计一些团体活动,可以自己买T恤,通过丙烯颜料等自己绘制团队LOGO等,在活动中因其个性化名牌制作而让人牢记其原创作品;如集体包饺子活动等可以进行艺术造型的饺子制作,通过趣味实践型主题班会也能紧密团结同学,让班级同学关系更加和谐。
四、结语
借助美育教育,充分利用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艺术特色能设计出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通过改变单一形式的说教模式,让班级同学成为主题班会的策划者,让更多的同学都愿意为主题班会出谋划策,通过浓浓艺术味的主题班会让班级同学沉浸式地体会独具特色的主题班会,通过听、看、讲、摸、画、演、设计等方式让同学潜移默化地感受主题班会教育的目标,进一步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拼搏,通过设计多样的主题班会有效提升主题班会的课堂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宝亮,李俊策,王培森.沉浸式主题班会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实践路径[J].高教学刊,2023:58-61.
[2]梁钰.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高职院校主题班会课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115-117.
[3]吴瑾.高职院校运用议题式主题班会研究[J].公关世界,2023:145-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