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科教融合模式下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论文

科教融合模式下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论文

40

2024-05-28 12:09:22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高校的主要职责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因此,科教融合模式应该成 为高校的核心办学理念。科教融合模式能够将教育、科学研究与产业化发展联系起来,关注人 才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解决我国高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出更多国 家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此,探讨科教融合模式下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非常有必要。

  摘要:高校的主要职责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因此,科教融合模式应该成为高校的核心办学理念。科教融合模式能够将教育、科学研究与产业化发展联系起来,关注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解决我国高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出更多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此,探讨科教融合模式下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科教融合;创新型人才;高质量发展

  科教融合模式对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1],因此本文将从科教融合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入手,分析科教融合模式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意义,并探讨科教融合模式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科教融合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一)科教融合模式的内涵

科教融合模式下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

  在2012年时,中国科学院、中国教育部联合提出了“科教融合,联合育人”的理念。所谓科教融合,指的是科学、技术、文化等多领域和教育教学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依存,通过这些融合来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科教融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办学理念,也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科教融合模式的特点

  科教融合模式具有教学与科研相促进、知识与实践并重、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等特点。

  1.教学与科研相促进

  科教融合模式下,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教学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将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同时科研的成果又反过来促进了教学[3]。

  2.知识与实践并重

  科教融合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学科交叉融合

  学科交叉融合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科教融合的过程中,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方法和手段相互渗透,有助于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4]。

  4.创新与实践相结合

  科教融合强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科教融合模式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意义

  (一)科教融合模式能够大大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能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打造创新型教师团队

  一些高校在科研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不足,创新性不足。而科教融合模式,能够一定程度上扭转这一现象。在科教融合模式下,高校可以形成教学、科研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着力打造创新型教师团队,而教师则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经费开展科研活动,在科研活动中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并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教学实践,感受到了科研的价值和成就感,激发了科研的热情[5]。

  (二)科教融合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课程改革,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科教融合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在教学当中,会自觉地融入自己科研项目的内容,将其中的知识、理论、技巧等通过课堂教学教授给学生,这让学生所接受到的知识不再只局限于课本的理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重要作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与科研项目相关的问题,也会让学生去主动地对相关的知识理论进行探寻,这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科教融合也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素养提升,这对于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有积极意义。

  (三)科教融合能够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科研习惯和科研能力

  科教融合能从根本上促进科研与教学的相互进步。教师在科研的过程当中,会获得相关专业最为先进和前沿的理论技术,这些都可以转化成为教学内容,并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这让学生能够直接获得最为前沿的知识。同时,教师参与科研活动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所养成的良好的科研习惯也会通过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形成正确的科研理念。让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当中,不但能让其在动手能力、实验能力上有提升,更为重要的是,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实践平台,让学生真正的能学以致用,从被动的学习转化成为主动的探究,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四)科教融合模式能够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jiao2.png

  如今,高等教育正在向高质量深度发展,面临着更广阔的历史发展机遇。实施科教融合模式,能够优化人才培养布局,促进科教协同,进而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科教融合模式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法

  (一)认识到科教融合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科教融合的培养理念

  教育部门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深入的探索,这种探索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内容。要怎样才能培养出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人才?从各国成功的教育案例当中,可以得知高等教育是要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做好平衡工作,才可以更好地促成高校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6]。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没有对科研和教学的融合形成固有的理念,虽然也已经认识到科教融合的优势,但是从根本认知上将其作为高等教育的指导理念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因此,要认识到科教融合的重要作用,就要从科研、教学两方面的特征进行更进一步的剖析。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基本方法,它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产生一系列的活动完成的,教师要对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当中进行吸收、解析、归纳等活动,完成对知识的掌握。教学里,不但学生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教师本身也对知识进行了再度的解构,这同样是一种学习过程。科研是培养人才的一种实践方法,是通过对知识的再度加工和创造以让其能够解决在现实当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过程,换言之,就是对知识的科学运用。因此,教学和科研两者的有机融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渠道,其能让人才既对于基础的知识有更全面和深入的掌握,同时也能利用知识解决现实当中的各种问题,科教的融合一方面能发挥教学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利用科研促进教学的发展,对于完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有积极的意义[7]。

  (二)形成科教融合模式的校内与校外协同机制1.校内协同机制

  科教融合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所形成的重要成果,要将其更好地运用到实践教学当中,就必须要在运行机制方面做好协同工作,以发挥其优势,更好地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服务。首先,在理念上要达成共识,要将科教融合上升到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要让育人主体从根本上认识到科教融合理念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并且积极地投入到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当中。其次,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机构,要在组织制度上强化各个部门的协同作用,制定统一的教学规划,并以科教融合为核心做好其他各项的配合工作,同时构建更多的平台和形式,为科教融合做好服务工作。再者,在具体的运行方法上,高校要注重以学生为核心,为各个阶段的学生制定更符合其特征和发展方向的培养方案,让学生的科研需求和能力与高校的创新平台得到融合,并且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达成互促互进的教学新模式。

  2.校外协同机制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式就要结合多方面的资源优势,达成资源配比的最优化。具体到高校而言,校办企业、校办研究所等都是高校所拥有的重要科研实践资源,也是让高校教学知识转化成为实际应用的科研和实践的重要平台。因此,高校要利用这些平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首先,高校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把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这种旧的育人观念扭转为培养更具有实践科研能力的人才。其次,在教学当中要加强与企业、研究所的沟通,要在相关的科研项目当中融入更多的教学内容,比如可以利用定向培养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学阶段就定下自己的科研目标,还可以开发开放式的研发机制,让相关的科研项目可以吸收更多的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为项目注入更多的创新活力。此外,高校还要和社会上的其他企业以及国际上具有高知名度的高校联合开发更多的项目和平台,取其所长补己之短,并且让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能做到互惠双赢,从而给科教融合的模式拓展思路。

  (三)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入到科研项目之中

  高校要强化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进入到科研课题和项目当中,进而在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方面都获得有效的提升。在具体的工作当中,一方面可以针对学生的年级、专业特点,指导其参与到创新项目当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形成参与意识,认识到自我进入科研项目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比如让其进入到大学生创新基地进行自主项目研发等。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科研团队的组织,形成基本的科研队伍。学生在本科生阶段就可以通过选拔、竞争进入到研究生的科研队伍当中,这样以研究生带本科生的形式,加上教师的科学指导,从而形成更具有进阶性的科研团队。年级较低的学生可以进行最基本的材料整理、资料搜寻工作,年级较高的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工作,相互帮助的同时,也能够相互进步,从而形成一个教学传帮带的良性循环,这不仅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科研效率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四)完善科研激励政策

  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必须要冲在最前沿。高校首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要将科教融合的观念融入其中,并且在教学培养的各个阶段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试验都要展现科教融合的特点。其次,高校也要创设更多的创新平台,强化交流类活动的举行,并积极地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构建科学的激励体制,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兴趣。同时,高校要利用好校办企业的优势,并依托其建立更多的科研选修课程,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根据地方和区域的产业需求,加强校企产学研基地建设,形成三方合作态势,鼓励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研发,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完整深入的支持[8]。

  此外,高校的科教融合团队的建设也要随之跟进。教师要多进入企业当中强化自我的能力,在教学、科研方面双开花,在素养提升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起到榜样的作用。高校也要拓展思路,让企业当中的具备实践技能的工作人员能够参与到具体的教学工作当中,发挥其实践的优势。比如可以通过聘用企业工程师为相关专业课程教师的方法,也可以通过高校、企业合作的方式,开发更具创新实践特色的课程等,让产、学、研获得有机的融合。

  (五)加大教师科教融合的指导力度

jiao3.png

  人才是科教融合的关键元素,高校必须要在培养教学人才方面加大力度,尤其要注重培养教师的综合素养,让其提升相应的能力,为培养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9]。第一,高校要在理念上对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让教师在心理上认同科教融合的教学观念,积极地将教学和科学研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对于两者的时间分配科学有据。第二,高校要注重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让其应对科教融合模式的时候做到得心应手。一方面,高校要在教学计划、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做出调整,并开设相关的课程,让教师能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师能够完成从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的过程。第三,高校要加强对教师人才队伍的管理工作,让其能全心地投入科教融合的教学工作当中。此外,教师本身也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要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上多下功夫,做到基本功扎实,同时,也要积极地探寻各种科教融合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在教学实践当中能做出更多的创新。总之,高校要在教师的培训上做出更多的努力,教师也要勇于付出,开发更多的科教融合的项目,让学生能在求学阶段可以参与更多的实践创新机会,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正式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科教融合模式下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企业、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高校应认识到科教融合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科教融合的培养理念;形成科教融合模式的校内与校外协同机制;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入到科研项目之中;完善科研激励政策;加大教师科教融合的指导力度,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远洋,谭俊华,白改玲,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教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教导刊,2023,(23):29-31.

  [2]许慧慧,王欢,马志国,等.科教融合模式下中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现代医院,2023,23(03):478-480.

  [3]董桂馥,王淑芬,孙娜.“科教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思考[J].科教导刊,2022,(06):4-6.

  [4]毕建宏.建立健全科教融合的本科生教育模式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C]//中国教育财政政策咨询报告(2019—2021).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2022:9.

  [5]王志凌,高素美,杨庆凤.基于STEM教育和科教融合的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2,(02):4-6.

  [6]曹小玉.创新型人才科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施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8,(06):22-26.

  [7]陈明忠.基于科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8,8(01):18-22.

  [8]肖英,段芳,肖贻滨.基于“挑战杯”的科教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2,(08):75-76.

  [9]吕英,黎光明,郑茜.产学研融合视域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优化路径——基于双案例的对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20):11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