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论文

2022-12-26 14:20:46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摘要:作为医学院校课程教育的重点,大学英语对完善医学生人格、提升医学生英语应用实践能力、巩固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文章结合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推进标准,分析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逻辑要义,阐述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探索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应结合语言课程属性与定位,筑牢立德树人“方向盘”,充分考虑校本育人特色、紧握思政元素“金钥匙”,推进混合式多元互动教学、用活教育教学“工具箱”,构建课程思政新评价系统、善用考核评价“指挥棒”,发挥自身在
摘要:作为医学院校课程教育的重点,大学英语对完善医学生人格、提升医学生英语应用实践能力、巩固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文章结合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推进标准,分析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逻辑要义,阐述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探索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应结合语言课程属性与定位,筑牢立德树人“方向盘”,充分考虑校本育人特色、紧握思政元素“金钥匙”,推进混合式多元互动教学、用活教育教学“工具箱”,构建课程思政新评价系统、善用考核评价“指挥棒”,发挥自身在助力医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应有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策略;医学院校
Abstract:Being the focus of educational courses in medical colleges,college Englis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medical students'personality and their English practical ability as well as consolidating their medic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promotion standar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ogical mean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medical colleges,expounds the mis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English,and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way of it in medical colleges.College English in medical colleges should combine the attributes and positioning of language courses,build a“steering wheel”for moral education,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based education,grasp the“golden key”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promote mixed multi-interactive teaching,use the“toolbox”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build a new evaluation syste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make good use of the“baton”of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due role in helping medical students'growing up.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mplementation strategy;medical colleges
一、引言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是通过话语叙事、语言教学、文化交流等形式,不断建构医学院校青年大学生精神世界和职业能力的教育过程。实施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能够消化和吸收学科、专业以及课程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价值取向、伦理规范等,并与医者初心使命、医者仁心仁德、医者价值情怀相结合,深入践行大学英语课程培育有信仰、有格局、有温度的思政培养目标[1]。因此,医学院校大学英语应结合各专业特色与课程属性,使语言背后所隐藏的主旋律、正能量在课堂之上逐步生根、发芽,引导青年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情操。
二、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逻辑要义
教育部2020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任务进行明确规划,指出大学英语不但要担任好专业教学的角色,依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提升青年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还要充当思政教育的“助手”,探索和创新发展在立德树人中的应有作用,培养大学生明辨是非、艰苦奋斗、崇高医德等意识和能力。伴随着持续深入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已成为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创新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具体实施和推进过程中,应契合党和国家教育的目标,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品德修养、人格养成,使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真正落地生根。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清晰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微生活”状态和专业发展需求,并针对学术志向和专业伦理,挖掘英语教学资源中蕴含的医学知识、价值取向、职业伦理操守,回应学生成长成才的心理性诉求和社会性需要,助力医学生英语学科和医学专业学习、研究与交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
(一)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思政注重情理交融、教学相长以及交叉融合,既不是课程让位思政的无奈选择,也不是课程敷衍思政的形式之举,而是课程与思政在方法、目标、路径、逻辑上的多元统一。因此,大学英语应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基本任务,促使课程走向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如盐溶于水那般促进渗透课程。既要以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技能素养目标为指导,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讲好英语句子、结构、时态、语态、体裁特征、篇章结构、修辞手段等专业性英语知识,教会医学生结合英语主题、语境、场合、身份等指标进行英语沟通的方法,继而提升他们的语用意识、跨文化交流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完成与职业相关的英文理解、翻译、书写、交流活动,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同时也要遵循专业建设规律,兼顾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在摸清不同专业、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在自身发展、精神满足、职业胜任力、智慧品质、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层面的多方面需求的前提下,强调基础模块的医学专业通用英语教学,以职业需求为主线开发教材和教学资源,加入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医学知识,带领医学生了解英语文本中的医学理论与人文故事,学会如何应用医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更应注重价值塑造,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2]。作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大学英语拥有面向对象多、持续时间长、教育资源多等特征。在课程思政逐渐深入人心的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主动挖掘自身知识、思想和技能在立德树人层面的功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原则,围绕与立德树人相关的时事热点主动设置议题,以树时代新人为新时代追求,赋予大学英语课程一定的政治高度、人文情怀和责任担当;以思想引领、知识传授、价值锻造为引领,辅之以适当的当代表现形式,用立德树人统领全面发展,对青年学子开展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美育教育、时事教育、新时代中国国情教育,将当代中国故事、英雄事迹等引入英语教育场域,坚持用英语讲政治、讲文化、讲医学、讲思想、讲价值,继而让学生“解渴”“明理”,增强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抵抗和识别能力,自觉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理想信念、职业规划以及日常行为当中。
(三)培育青年的文化自信
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豁达胸襟,到英雄的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世界上的“中国红”奇迹,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演绎着我国文化自信的底色与本色[3]。语言教育往往伴随着文化传播和价值传递。医学院校大学英语具有“文化引入”和“文化输出”的双重功能,其任务不仅仅是让青年大学生接触和体验外语学习,增进对西方社会的文化、历史、思想的认知,掌握英语词汇、语法、句法、文化等元素,熟练应用英语这一交流工具,实现所谓“正宗地道英语”的学习目标。更是要通过西方文化与我国本土文化的对比与交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形成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的品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因此,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应深思和警惕文化价值目标上的弱化、失语现象,破除唯分数论、唯成绩论,适当引入中华优秀文化的相关文本,与时俱进讲好中国故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参与传达我国文化体系的思想、价值、理念,助力青年大学生增进对我国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同时对西方文化与价值体系进行辩证性分析,让青年大学生以一种理性、客观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与思想价值,学习西方文化和英语语言中积极的、进步的、科学的元素,摒弃虚假的、消极的、负面的元素,避免被文化入侵、文化殖民。
四、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结合语言课程属性与定位,筑牢立德树人“方向盘”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发挥自身优势和学科特色,发扬中华民族崇德的传统,培育具有高超技艺、崇高品德、远大抱负、精忠爱国的时代新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因此,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特质,在英语教学中辩证统一地看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防止青年大学生陷入极端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塑造正确的、理性的爱国情操;警惕教材、舆论以及各种教学资源中的“文化包装现象”;弘扬与传播社会中逆行的白衣天使、无畏的安检社工、伟大的航天员等爱国行为,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引导其做到爱国与爱党;要加强美德医德教育。重视医德教育的培育意义,建设好“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卫文化,把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导青年大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职业素养,构筑医学院校文化的四梁八柱。从价值多元化的语境出发,汲取我国古代德育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大学英语课堂文化的引导,体现医学院校大学英语德育的特色和优势,加强文化自信教育。通过引入中医医学名画、中药书籍作品、医疗卫生体系先进个人事迹等高级文化形式,推送英文版党的十九大报告、国家地理播放的国际纪录片、英文译本中华传统文化古籍等,提升中华文化修养和自觉。
(二)充分考虑校本育人特色,紧握思政元素“金钥匙”
2020版《指南》提到,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因此,医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以内容资源建设推动课程思政铸魂育人。首先,要以思政教育内容体系为标尺,做好大学英语资源的思政元素挖掘工作。以围绕、关照、服务学生为主线,把握英语教学与医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安全观、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的切合点,分析、挖掘、整合英语课件、英语教材、英文小说、英文影视剧、英文线上学习平台、医学英文文献、医学英文文章等大学英语主要资料和辅助资料中蕴藏的思政元素,在跳出专业课程知识局限的前提下结合英语输出任务,传播其中蕴藏的政治认同、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素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等,引导青年大学生理解为国发展、为民服务、团结协作、钻研医术、艰苦奋斗等伟大精神含义。其次,要结合课程思政目标进行适当调整,构建具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特色的思政资源库。强调校院联合、院院联合、师生联合,围绕国家安全观教育、医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自信教育等课程思政目标,将张仲景、孙思邈、林巧稚、吴孟超等医学家,将神舟十四号上天、郑州抗洪救灾、边防戍边等重大社会事件,《费城故事》《拉普教授的解剖课》等影视作品,整合到英文小短文或者小剧场,形成大学英语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思政教学等的协同,践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培养目标。
(三)推进混合式多元互动教学,用活教育教学“工具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5]。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要抓住课堂教学渠道,结合全媒体环境下青年大学生发展需求、接受特征以及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听”和“读”教学过程中,了解思政教育的基本内涵,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焦点,从新媒体、图书馆、博物馆、学术资源库等素材库中对海量思政资源进行过滤筛选,植入科学健康的思想观念,并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印证和反思,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说”和“写”强调的是交流交际,顺应“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摒弃“投喂式”“说教灌输式”模式,运用微信、微博、微视频、微小说等新媒体构建课堂小游戏、第二课堂活动,加入专题辩论、开展学党史投稿活动、课堂情景剧、英语游戏、主题调研、“带着学生去义诊”等教学活动,实现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要注重教学方式的综合创新,借助全媒体的优势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实践教学、体验式教学、分众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立体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引入生活教育理念、生命课堂、智慧课堂等新型教学理念。
(四)构建课程思政新评价系统,善用考核评价“指挥棒”
教育评价事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发展方向,是大学英语树立正确课程思政导向的指挥棒,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大学课程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根本标准。因此,应当以鲜明的目标导向,用科学的教育评价引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发展。一要优化教师评价。针对长久以来存在的重文化引入轻文化输出、重英语文化轻中华文化等行为,要树立成果导向,突出课程思政的激励评价体系,按照课程思政建设标准,将大学英语发表课程思政论文、开发课程思政教育产品、取得课程思政建设育人成效等因素作为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教学成绩、教学技能等评价因子。二要优化学生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分为英语学科成绩水平评价以及表现性评价,提取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程度、日常作文主题思想、课堂回答思想倾向等作为表现性评价指标,构建全面立体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上,重视线上学习数据在课程思政中的重要作用,以在线课程学习平台微助教、钉钉平台、腾讯会议等在线学习平台为数据提取来源和平台支撑,对其线上学习痕迹、成果、行为进行综合性评价,配合教学课堂上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促使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考察渗透在听、说、读、写之中,明晰大学英语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改革路径。
五、结语
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医学院校大学英语应当结合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和2020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意识到自身在立德树人、时代新人培养层面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主动将现实世界和互联网中英语课件、英语教材、英文小说、英文影视剧、英文线上学习平台、医学英文文献、医学英文文章等丰富的信息资源,转化为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和学科知识提升巩固的教育优势,内化为医学生精神涵养和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章艳乐,陈明龙,李小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以医学院校为例[J].高教学刊,2021,7(33):94-97+101.
[2]丁文凤,焦雨梅.医学人文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0(2):62-64+69.
[3]刘安琪.医学素养和人文意识渗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校园英语,2020(31):27-28.
[4]刘媛.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多层次培养方法的研究[J].高教探索,2016(S1):177-178.
[5]顾芸.课程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初探———以“大学英语B”课程为例[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8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