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评论中异议表达的元话语研究论文

2024-05-17 14:51:27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本文旨在考察科学网评论者在博文评论中如何通过元话语实现异议表达,并分析其异议表达的效果。语料来自科学网2022年中50篇精选博文的评论。基于Hyland对元话语的分类,本文对评论者的异议表达元话语进行标注、分类和讨论。本文在理论上丰富了元话语相关研究,在实践上可为交际者使用元话语反应态度立场,有效建构社会意义提供参考。
[摘要]本文旨在考察科学网评论者在博文评论中如何通过元话语实现异议表达,并分析其异议表达的效果。语料来自科学网2022年中50篇精选博文的评论。基于Hyland对元话语的分类,本文对评论者的异议表达元话语进行标注、分类和讨论。本文在理论上丰富了元话语相关研究,在实践上可为交际者使用元话语反应态度立场,有效建构社会意义提供参考。
[关键词]元话语;异议;科学网;话语分析
1研究背景
元话语是指“关于话语的话语”,用以组织语篇、凸显逻辑,表达态度立场、建立人际互动。韩礼德认为,语言有三个功能,分别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体现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的就是元话语(胡壮麟,1990)。
Miller认为,当说话人A陈述或坚持某命题P,说话人B陈述非P或暗含非P的话语对这一命题P做出的回应为非P,即为异议(Miller,2000)。在语用学研究中,异议作为常见的回应性话语,表达了说话人对前述内容的否定,属于冲突性话语或争论性话语的一种,是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
进入新媒体时代,各类虚拟社区正日益影响着社会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户在网络交际中如何礼貌地表达异议逐渐引起语言学家的关注。对于学术博客中在线评论的研究与分析,既有助于评论者采用合适的元语言策略表明立场,也有利于帮助实现虚拟学术社区人际互动。
2文献综述
传统地来看,异议是一种“非偏好应答”,在其话语起始通常出现缓和标记语,减轻反驳语气。从礼貌理论视角出发,异议表达行为则属于面子威胁行为。因此,为了保全对方面子或出于礼貌,说话人往往选择回避或使用缓和标记等间接性策略(Brown et al.,1987)。20世纪前后,受到高速发展与普及的互联网等因素的影响,异议研究正呈现出新的特点。在一些特定情境下(包括学术场景等)(Netz,2014),“异议”不再是面子威胁行为,而是参与者可接受的、能够增进人际关系并维护自身面子的礼貌行为。此外,近几年的中国学者也正从不同视角对不同机构话语中的异议的表达和标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周丹丹等,2013)。从人际语用学视角出发,高中英语教师在评课话语中进行异议表达时,多采用间接策略表达异议,其中缓和型标记语和第一人称指示语(we)的使用最为突出(何焱荣等,2019)。
作为反映学术博客质量及影响的指标之一,学术博客评论显示了博客作者和读者以及读者与读者之间基于博文展开的互动和知识交流过程(黄世智,2017)。尽管有关虚拟社区中异议表达的相关研究正逐年增多,但是,在考察学术博客时,以往研究多聚焦于作者视角或博文内容,而鲜有从评论者视角或评论中的元话语出发研究人际互动。鉴于此,本文试图基于科学网博客真实互动评论语料,采用元话语视角对学术博客评论者的异议表达进行实证研究。
3研究设计
3.1研究问题
本研究通过分析科学网博文的评论,参照Hyland(1998)对学术语篇中元话语的分类,对评论者的异议表达元话语进行标注、分类和讨论,具体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科学网评论者通过哪些元话语实现异议表达?频率如何?
(2)根据Hyland(1998)对元话语的分类,科学网评论者在异议表达时使用不同类别的元话语分别发挥怎样的功能?
3.2语料收集
本文以科学网为搜集对象,自建小型语料库。首先,从科学网半年内精选博文中选取评论数大于0的博文,收集其评论。随后,笔者对语料进行反复阅读,依据Kakavá(2002)对异议的界定,结合上下文语境对异议评论进行识别,并挑选出所有含异议评论的博文。最后,在这些博文中随机抽取50篇,将这些博文下的异议评论作为本文语料。
3.3数据分析
首先,笔者和另一位研究人员对随机抽取的50篇博文下的异议评论进行反复阅读,识别出异议表达元话语。随后,根据Hyland(1998)在学术语篇中研究元话语时对元话语的分类,研究人员将起到异议表达功能的元话语标记进行两大类共十小类的类别标注和频率统计。两名笔者在对标注结果进行对比和讨论后,将元话语标记的数据进行再次统计和复核,最终达成共识。
4研究结果及讨论
4.1研究结果
如表1统计显示,就元话语标记的类别来看,在科学网博客环境下,评论者能够较灵活使用不同类别元话语进行异议表达,各种不同类别达到10类之多。就大类而言,人际功能元话语标记的使用频次远高于语篇功能元话语标记,这表明人际互动是学术博客异议表达评论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目的(陈新仁,2020)。就子类而言,使用频数最高的是逻辑连接标记语,其次是含糊表达标记语。使用频数最低的是关系标记语和证据性标记语。就具体元话语而言,使用频数最高的是“这(这里的、这种)”,其次是“但(但是)”。研究结果有效地证明了异议表达元话语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4.2讨论
(1)语篇功能元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
由表1可见,在语篇功能元话语标记中,评论者使用最频繁的异议表达元话语类别是逻辑连接标记语,其次为内指性标记语,而少用其他类别的元话语。可知,评论者在进行异议表达时,对评论内容的逻辑、结构和衔接多有关注(周丹丹等,2013)。
异议表达评论中出现的典型逻辑连接标记
语主要包括“但(但是)”“如(如果、若)”。逻辑连接标记语为异议表达提供逻辑背景,引出评论者个人态度立场。在使用逻辑连接标记语“但(但是)”的绝大多数例子中,评论者多使用“部分同意”策略。即评论者先对博文部分内容表示赞同,再使用转折连词“但(但是)”等引出异议表达。与直接反驳相比,这种异议表达策略降低了异议表达的凸显性和对抗性,体现了评论者的元话语意识。
结构标记语则是发话人调节话语的有效手段。科学网评论者常常通过使用“而且”等结构标记语衔接语篇,以保持语篇的语意连贯,标识话语行为的语境关联。在内容上,结构标记语通常能够扩大异议表达涉及的范围,帮助评论者凸显异议表达的针对性。在情感上,加剧了评论者情感态度的展露,也进一步增强了该评论异议表达的直接程度。
内指性标记语用来指示语篇其他部分中的信息,以标识语篇内部成分之间的相互照应关系。在科学网评论中,“这(这里的、这种)”出现次数最多,为读者理解博文下的评论内容提供引导和支撑。内指性标记语能够将博文部分内容进行重复和再语境化,一方面总结前述内容,另一方面也会作为逻辑主语引出评论者态度立场。即评论者通过衔接手段中的内容指称策略,强化了异议表达的对象和逻辑,增加了评论内容的连贯性。
证据性标记语通常与当前语篇以外的世界关联,科学网评论中出现了“就像您说的”等证据性标记语。评论者使用这些证据性标记语标示自己异议立场的证据来源。一方面彰显异议表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指示评论者异议的片面性,以此维护博文作者的面子,减弱异议的凸显性。因此,证据性标记语在博文作者与评论者之间建立和谐关系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评论者还使用少量编码注释语解释已提供的信息,完善表达内容。科学网评论使用了“就像”“比如”等编码注释。编码注释语在科学网评论中能将某一专业概念具体化。在增强了专业文本的可读性的同时,确保本领域以外的读者能够理解评论者意图表达的异议内容。这体现出评论者意识到科学网使用者的百科知识背景差异(丁敬达等,2015),从而借助元话语标记对当下评论进行控制,对潜在读者群体做出适当引导和解释。
(2)人际功能元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
由表1可见,相较于语篇功能元话语标记,异议表达中人际功能元话语标记的情况更为复杂。这一方面是异议表达中人际功能元话语标记出现频次大于语篇功能元话语;另一方面是人际功能元话语标记在会话交际中的灵活性和互动性特点。灵活性是指人际功能元话语标记比语篇功能元话语标记有更多的可替换性和选择性;互动性是指由于博文评论者并不像博文作者一样考虑科普的客观性和受众的广泛性,而更多地从自身主观立场出发,表述自己对博文内容的异议态度,因而会更多地使用人际互动功能元话语标记,以构建有效人际互动。
除“可能”“应该”和“基本”等高频词以外。科学网评论中的含糊表达标记语还包括“恐怕”“似乎”和“不一定”等。评论者在表达异议时常使用“可能”等含糊表达标记语限制异议表达的绝对性和确定性,将自己对作者观点的不认可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这使得评论者有关个人立场的论述更加严密,同时降低异议表达的威胁性,为与作者达成一致留出余地。
与含糊表达标记语相比,明确表达标记语则是用来帮助发话者增强命题内容的确定性,加强个人观点的说服力。科学网评论中出现的明确表达标记语中的高频词包括“其实”“本质上”和“都”等。在评论中使用明确表达标记语引出或修饰对作者观点的反驳,是直接程度较高的异议表达(高君等,2017)。评论者使用这类元话语标记明确其对评论内容的坚定态度,强调个人立场的坚定性,突出异议表达的针对性。
同时,发话者通常使用评价态度标记语表达自身态度,并将个人态度和评价与命题内容联系起来,表达该评论含有较强的主观性。科学网评论者使用的评价态度语中的高频词有“我觉得”和“我认为”等。评价态度标记语尤其强调评论者的主观性,暗示了评论者谦和、礼貌的交际态度。另外,评价态度标记语强调命题内容的非官方性,彰显异议表达的礼貌性。
主体标记语在话语表达中将个人或他人引入话语之中,实现人际互动。主体标记语中的高频词有“我”“我们(咱们)”和“您”等。在内容上,主体标记语能够加强交际双方的互动性;在情感上,正式话语、甚至尊称等社会指示语的使用,展现了评论者友好的交际态度,使其更易博得作者的好感。这体现了学术博客环境中普遍倾向于委婉化、礼貌化异议表达的高素质受众等特点(张冠文等,2020)。
5结语
本文参照Hyland(1998)对学术语篇中元话语的分类,考察了综合性网站科学网评论中异议表达的元话语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人际功能元话语标记是科学网评论者异议表达的主要元话语类别。同时,与传统学术交流载体相比,尽管虚拟学术社区的受众更具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但在学术博客使用者建立学术人际互动、交换专业领域知识、进行跨学科讨论时,元话语仍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元话语视角研究网络中的异议表达,既有助于网络使用者在实施异议表达行为时主动采取合适的话语策略表明立场,也有助于推动礼貌性异议话语的产生与传播。
由于本研究的局限性与片面性,数据收集及统计方式有待改进。未来研究可在精进数据分析的同时,继续探究评论内容与博文内容的对照关系,考察不同类博文下异议评论的异同之处,以对作者和评论者有所启示,推动实现学术人际互动。
参考文献
[1]BROWN P,LEVINSON S.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HYLAND K.Hedg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8.
[3]HYLAND K.Persuasion and context:the pragmatics of academic metadiscourse[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4(13):133-151.
[4]KAKAVA C.Opposition in modern greek dis-course:cultural and contextual constraint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2(34):1537-1568.
[5]MILLER R.Power,severity and context in dis-agreement[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0(8):1087-1111.
[6]NRTZ H.Disagreement patterns in gifted classe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4(61):142.
[7]陈新仁.基于元语用的元话语分类新拟[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0(4):1-10+24+147.
[8]丁敬达,许鑫.论学术博客评论的质量测度功能及指标——基于科学网博客的实证分析[J].情报学报,2015,34(2):129-135.
[9]高君,赵永青.默认——框架礼貌视角下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异议话语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49(2):267-280+321.
[10]何焱荣,申智奇.协同原则下异议表达的人际语用学研究——基于高中英语教师评课话语[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40(5):106-112.
[11]胡壮麟.韩礼德语言学的六个核心思想[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1):2-8+80.
[12]黄世智.论学术博客的学术交流特点——以光影故事的博客为例[J].新闻传播,2017(9):4-7.
[13]张冠文,陈展琨,徐振国.国际传播学期刊研究热点及趋势——近5年10种科学网期刊的可视化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2):205-209.
[14]周丹丹,黄丹凤.基于协同原则的异议表达方式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4):15-21+93.
